又到一年一度的年末紅毯季了,又到了各路「男神女神」們忙著「下凡」的季節。
但在忙於吃瓜的途中我發現,明星要領個讓人心服口服的「下凡」稱號其實挺不容易的。
借不到合身合氣質的當季好衣服,一秒天仙成地精,而沒有幾副鉑金項鍊高定珠寶傍身點綴,再美豔的造型也略顯寡淡,畢竟差那麼點高貴優雅的「神性」氛圍……
紅毯上的珠寶「鄙視鏈」就不多聊了,總而言之,愈是珍貴的、稀有的、奢華的材質,就越是讓佩戴者超脫於凡人存在。
而隨意翻翻那些亙古稀有物質的歷史便會發現,它們其實多多少少是帶一點「神性」出身……
比如大家比較熟悉的黃金,無論在哪個年代都是故事家和吟遊詩人永恆的繆斯。
而黃金跟神的聯繫那是不要太多!「變身達人」宙斯向達厄娜求愛之時,就化成了一場「黃金雨」。
▲ 宙斯的黃金雨到底咋下其實還蠻考驗畫家的,早期的作品就很實在,比如提香的黃金雨,下的是錢!實實在在的金幣(大概因為當時的金主爸爸都是威尼斯商人,所以才會在世界名畫裡有這種待遇吧)!
北歐神話裡的美少女笑起來嘴裡吐的是金幣與寶石(但是邊笑邊吐也是有點誇張),人人都愛的愛神和戰神弗蕾亞,掉下的眼淚也是就都是純金的!
斯堪地那維亞傳奇裡的諸神世界,鋪滿黃金的房子裝潢是神的標配——
▲住在高山的侏儒一族,族長住的就是堆滿黃金和水晶的屋子,住在海底的巨人一族,那房子也是金碧輝煌,大廳的照明設備用的都不是火把而是黃金……
大概是受了諸神這種金燦燦裝潢審美的影響,真·凡爾賽鼻祖太陽王路易十四,就要把他的宮殿、門窗、家具裝飾全都搞成金光閃閃的太陽的效果。
▲君王嘛,多少也有點神明情節,為了鞏固地位,他們通常都會炫耀自己是離神很近的人。路易十四這凡爾賽宮一造,暗搓搓又秀了一把:「各位來我家一趟的就能省點腳力了,可以權當是到哪位神家做客了,反正都長得一樣呀啊哈哈……」
除了黃金之外,另一味與之同等擁有輝煌過往的稀有物質,大概就是鉑金了。
鉑金被記載的歷史相較於黃金確實沒那麼悠長且豐富,雖然古埃及已經有貴族在戴鉑金,但或許因為開採冶煉技術跟不上,這中間鉑金缺席了兩千多年,到大航海時期才被重新挖掘。
一直到法王路易十六時期,才對外聲稱鉑金是:「唯一能與國王稱號相匹配的貴金屬。」
路易十六與瑪麗王后倆口子也是資深珠寶達人,1780年,有位名為Marc Janety的皇家金匠給國王造了一系列鉑金珍寶。
其中就有一隻藍色玻璃配銀白鉑金的糖罐子。為了配得上尊貴國王,Janety也給這隻糖罐子添了點「神性」。
它用鉑金栩栩如生地雕出了希臘神話裡「羊男」薩堤爾 (牧神與酒神的複合體精靈) 跟仙女們一起玩的場景, 十分清新秀氣,直戳當時風靡的新古典主義風格, 國王一看那是喜歡得不得了,鉑金珍寶從此也就在 達官貴 胄中火起來了。
▲因此路易十六夫婦也成了世界上有記載以來第一批擁有鉑金首飾的人。
王后瑪麗·安託瓦內特女士對鉑金首飾更為痴迷,上斷頭臺之前急忙千裡「託孤」,把自己滿箱滿籮的鉑金首飾遠送他國,好讓它們完好無缺……
▲ 而曾屬於瑪麗·安託瓦內特的著名鉑金首飾們這兩年才現身拍賣行,不然能擁有前代杜白麗夫人項鍊的姜喜寶女士,也很有可能會擁有瑪麗王后同款鉑金項鍊吧。
因為稀少、工藝繁複,同時足夠彰顯財力與奢享,鉑金也因此在各國王室中承擔著高貴典範。
你看 歷史上赫赫有名的王冠們,基本上也是用鉑金做託。
▲圖源:pinterest
同時國王也愛將 此物贈予母親老婆孩子, 以及尊貴的客人, 於是 很多著名的 金 匠 都開始 轉行開始研究鉑金 珍 寶,其中就包含了俄國著名的首飾匠人 法貝熱 。
▲對的就是著名的「復活節彩蛋」的創始人法貝熱,最初的創意來源是因為沙皇亞歷山大三世想要在復活節給妻子瑪麗亞·費奧多蘿芙娜一個驚喜,後來送貴人鉑金彩蛋成了沙皇的固定項目,包括上面兩隻送給慈禧太后的。
▲東方的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用來送老婆的禮物中,也有一隻鉑金彩蛋,中間的天鵝正是鉑金雕刻而成。足以見得當時匠人們運用鉑金的手藝精巧。
當然鉑金作為一種天然白色金屬,也因其明亮純淨、永不褪色的特質,在珠寶史上也是赫赫有名。
幾乎你能想到名字的珠寶世家們,都在1900年後憑藉鉑金珠寶一躍鞏固了歷史地位。
▲ 同時又趕上了當時流行愛德華風、Art Deco風,大家偏愛各種纖細的羽毛、緞帶、蕾絲,而這些複雜精美的製作工藝都被一一用在鉑金這種兼具纖巧和堅硬的珍貴物質上。
1912年沉沒的鐵達尼號,如今被人們從大海深處打撈出來的遺物當中,就有不少鉑金首飾。
著名的珠寶學者Craig Lynch這樣說,珍珠已經被嚴重腐蝕,銀是如此脆且易碎,手錶的鋼製配件要麼就溶解要麼就生鏽,只有金與鉑金,在兩英裡下的海水中泡了近80年,依舊完好如新。
▲鐵達尼號打撈出的珠寶中,一枚藍寶石、黃金與鉑金組成的戒指,戒指如初的美貌,似乎還能讓人聯想起那艘巨輪某處觥籌交錯中,一位戴著這枚戒指正在享用晚餐的優雅夫人。
鉑金作為一種源自於億萬年前 一場流星雨的神 秘力量,似乎也帶著一種穿越時間與空間的力量。
這漫長的時間裡,人類的悲歡已然交疊重複過無數次,而鉑金的光芒一如既往,靜謐且悠揚。 這難道不是一種令人起敬的「神性」麼?
但說了這麼多,其實珍稀物質為何大多都與神扯上點關係呢?
原因之一大概是,人類對它們的了解真的非常有限,卻又希望與其對話與共鳴。
這些珍貴且稀少的物質,也許不同於任何平常時能夠接觸到的事物,它們或許格外堅固、格外穩定、又或者能夠帶給人非常充沛的能量給予,我們無法給予解釋,卻嚮往之,於是寄托在神話、詩歌、藝術裡。
原因之二大概是,它們本身自帶直觀的令人過目難忘的美,而這種美好是無可替代的。
中世紀蠻族戰士可以一把火燒掉雄偉的宮殿,對黃金珠寶卻痴愛到不行。用當時修士的話來說: 「可見的美能構成人們升向上帝的跳板。 」
在迫切希望某種光明照進灰撲生活的年代,稀 少卻恆遠的美好是能帶給人以希望的。
而更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它們往往還具有一種「時間的力量」。
就像鉑金不僅僅被用在珠寶首飾,甚至還會被用在照片之中,攝影大師們會選擇用鉑金印相這種藝術形式。
不僅因為鉑鹽的加入使得畫面的質感更為豐富與柔和,還因為一幅鉑金印相作品,往往可以藉助鉑金的力量保存500年不褪色,從而讓攝影藝術這種與時間對話的形式,更接近於最初的寄望——讓一瞬成為永恆。
▲以上為 攝影 史上最重要的女攝影家伊莫金·坎寧安(Imogen Cunningham)的作品。作為純影派倡導小組中唯一的女性,她的人像、花卉攝影為世界攝影美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並且影響了整個世界的攝影發展。
這些珍稀之物,或許來自洋底的 自然珍饈,或許是地心臻罕礦藏,它們比人類更加長久亙古不變,像智慧的老者,卻又永遠年輕。
了解它們,記錄它們,深入它們的過程,其實已經在與時間和永恆對話了。
時間無形,但詩人吟誦詩句,文字講述想像,而攝影師們則用最直觀的視覺記錄恆美,音樂家則用音符將我們帶進另一個層次的時間旅程。
▲ 而在後極簡主義作曲家Max Richter的作品裡,時間似乎也將正在聆聽的我們彼此帶到了阿爾卑斯山的晨光裡,當我們全情投入,萬物於我們便成為一體,此刻成為悠揚迴蕩在心間,便成為永恆的另一種停駐形式。
▲ 在當代概念視覺藝術家Nobuhiro Nakanishi的作品《時間的迴響》中,他選擇用「層疊圖像」的藝術 裝置,將時間的流逝具象到了一幀一幀的畫面,阿爾卑斯山脈從晨曦的微光,到慢慢染紅整個山際,這最普通時間節點,萬物都在發生什麼變化,這些改變如此微小,卻永遠都是不會重來,無可替代的。
這樣的與時間與永恆的真誠對話,不僅僅會存在在藝術作品裡,也同樣啟發了 La Prairie 萊珀妮,將時間之美永續在鉑金時刻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