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的古代,實行的是皇權管理制度,不管是普通的官員還是平民老百姓,生殺大權全部都掌握在皇帝一個人的手中,稍有言行不慎,既有人頭搬家的危險,遇到一位賢德的君王是人們的幸事,但是遇到了昏庸的君王,人們就是苦不堪言,因此生活在古代的人們,無論是言行還是行動上都非常的小心翼翼,這樣做才能保全性命。
在這種高壓的態勢下,軍閥也就應運而生了,什麼是軍閥呢?朋友們可能不是有所了解,所謂的軍閥就是以強大的軍隊作為後盾,霸佔一方,自己成立的軍隊,有的時候並不受朝廷的法律法規的控制,就算是皇帝也要有所忌憚,在處理他們是就不行了,不能像普通將領一樣的草率,因為稍有不慎,大批的軍閥就會舉軍造反,軍閥與普通將領的不同之處就是,他們將自己的生命放在第一位,而普通的將領則是唯皇命是從。
因此就有一句,君要臣死,臣不敢不死,由此可見大臣們對皇帝的忠心與敬畏。軍閥的誕生是皇權的專制所衍生的,他們擁有自己的軍隊,所以才有了和皇上討價的價碼,因此武器對他們來說就是一道最好的護身符。早在唐朝末期的時候,一批善於作戰的大將軍,帶領著大批的軍隊討閥,戰事連連勝利。
見情勢不妙有很多的軍閥順勢都選擇了投降,其中有一個武將叫田承嗣,也選擇了歸順唐朝,但是此人心機頗重,精明詭詐,他擔心唐朝的皇帝,在他放棄兵權以後再處置他,當時唐朝的皇帝也發布了公告,對軍閥過去的任何行為都不在追究,並且對田承嗣委以重任,進行了加封,但是他並沒有完全的放下了戒心。
而是選擇在暗下偷偷的擴展軍隊,就用了幾年的功夫,就組建了一支上萬人的軍隊,而他本人也在強大軍隊的庇護下,平安的度過了一生,在他死後這隻隊伍漸漸的出現了失控的場面,軍隊中的節度使也成為了他們的傀儡,羅紹威就是其中的一個節度使,為了報復軍隊中的這種不公平,他夥同自己的親家,對自己的軍隊進行打擊,最後他如願以償的將自己的部隊全部的消滅,花費了他自己大量的銀兩,這便是成語鑄成大錯的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