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將房屋過戶給子女 能否起訴要求收回?

2021-01-08 中國經濟網

兩年多前,餘姚的楊老太與其兒子籤訂了一份房屋買賣合同,將自己名下的房屋過戶給兒子。楊老太年近九旬,丈夫去世多年。這幾年,由於感到身體越來越差,楊老太覺得應儘早把自己名下的財產處理妥當,她與兒子商量後,決定以買賣形式把名下的房產登記到兒子名下,因為這樣操作費用更少。此外,楊老太認為,她把房子交給兒子,兒子對自己更能產生感恩之心,其今後的生活也更有保障。

但到了今年上半年,楊老太與兒子突然產生了矛盾,而且越鬧越大。原來,楊老太的兒子因急需資金,一時無法籌措,就想把母親轉給他的那套房子賣掉,兒子的這個決定讓楊老太難以接受。因為在楊老太看來,這套房子雖然已轉讓給了兒子,但仍然具有特殊意義:一方面,它是自己和已故丈夫多年辛勞所積累的財產的象徵,另一方面,也是其今後生活的保證。現在,兒子要把房子賣掉,等於破壞了她的美好記憶和生活保證。

楊老太託人找了律師後,瞞著兒子向當地法院起訴狀告兒子。她稱兩年前的房屋買賣合同是在兒子的強迫之下簽訂的,並非出自其意願,因此,要求撤銷合同收回房產;之後,她又變更訴訟請求,要求兒子支付購房款25萬元,並保留其居住權直至去世。

負責審理這個案件的法官在初步分析了案情後,到原被告所在的社區進行調查,了解到更多的有關情況,楊老太之所以起訴兒子,關鍵還在於擔心兒子把房子賣掉,會對自己今後的養老產生影響。

庭審時,楊老太的兒子明確表示,兩年前是其母親主動提出籤訂房屋轉讓協議的,其從未對母親有任何強迫情況,現在,母親既然向法院起訴要求其支付購房款,他願意按照雙方當初籤訂的協議,向母親支付這筆錢。

餘姚法院經審理認為,原被告雙方的房屋買賣合同關係,系雙方自願行為,合法有效,應受法律保護。涉案房屋已經過戶登記到被告名下,但被告未支付相應的轉讓款,應按照合同約定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因此,判決被告支付原告楊老太購房款25萬元。

父母與兒女財產糾紛中的三個常見法律問題

在現實生活中,父母一般會通過各種形式,把自己名下的財產交給子女,這符合中國的國情和一般的人倫關係。由於目前中國的社會養老制度尚不完善,因此,一些父母在將財產轉交給子女時,會或多或少地將此與養老問題聯繫在一起。

餘姚法院的陳法官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這個案件非常典型地反映了不少老年人的共同心理,他們一方面希望早早把財產交給兒女,同時,又希望獲得某種保證,確保自己的晚年生活不受影響。陳法官表示,在許多涉及父母與子女財產的相關案件中,可以看到老年人的這種矛盾心理,這與目前我國社會保障制度還不完善有直接關係。此外,如果從法律角度分析此類糾紛,發現其中主要涉及三個法律問題。

首先,關於父母與兒女通過買賣轉讓房產這一行為的法律關係。以本案為例,當初,楊老太與兒子通過籤訂房屋買賣協議的形式,實現了房產所有權的轉讓,即楊老太把自己名下的房產賣給了兒子,當初雙方商定的轉讓價是25萬元。根據現有證據,雙方當初籤訂的房屋買賣協議是自願的,並不存在違反法律的情況,因此,該協議是有效的,而且,該房產轉讓即過戶手續都已完成,根據相關法律,不存在應該撤銷的情況,這也是老太把最初要求撤銷協議的訴請改為要求支付購房款的主要原因,因為很明顯,老太原先的訴請無法獲得法院的支持。根據楊老太后來的訴請,法院需要解決的是被告未支付25萬元購房款的問題,雖然雙方之間是母子關係,但楊老太的訴請符合法律要求,所以,法院對此予以支持。

第二個常見問題是父母以贈予形式把財產轉讓給子女後,可否撤銷。在現實生活中,很多父母願意把自己的財產贈予子女,以實現財產的繼承。根據相關法律,贈予人在贈予財產的權利轉移之前可以撤銷贈予。贈予人的贈予行為可以設置前提條件,《合同法》規定,受贈予對象對贈予人有扶養義務而不履行,不履行贈予合同約定的義務,贈予人可以撤銷贈予。撤銷權人撤銷贈予的,可以向受贈人要求返還贈予的財產。現在,很多父母能夠贈予子女的最大財產就是房屋,因此,為了確保自己今後的利益不受損失,父母在贈予時可以預先設立相應的條件,如子女必須盡贍養義務,如果子女獲贈財產後未履行贍養義務,可以按照原先的協議,撤銷該贈予合同,給自己的老年生活一個保障。

但必須明確,贈予人在贈予財產的權利轉移之前可以撤銷贈予,但經過公證的贈予合同除外,贈予人不能以權利尚未轉移為由主張撤銷權。我市一家基層法院在幾年前曾判決過一起房屋贈予糾紛案,某老太自願將房產贈予養子劉某,雙方對此進行了公證,此後,老太以劉某未盡贍養責任為由,要求撤銷贈予,法院判決老太的起訴不符合法律依據。

父母將房產轉讓給子女,第三個常見的問題是父母的居住權問題。本案中的楊老太之所以起訴兒子,是因為她有一個擔心:兒子把房子賣了,自己是不是會沒地方住。對名下已沒有房產的老年人來說,產生這樣的顧慮不能說沒有一點道理。楊老太起訴兒子,在很大程度上是由這個問題引起的。但楊老太要求確保有居住權與其要求兒子支付購房款是兩個不同的法律問題,兩者之間不能混淆,所以,法院並未作處理。

在現實生活中,確實發生過父母把名下房屋贈予、轉讓給子女後,自己沒有房子可住的情況,一些老人因此而感到特別痛心。從法律上說,居住權應該是每一個人都應享有的基本權利,對於老年人來說更理所應當,而對於子女來說,確保父母的居住權是其義務,是盡法定的贍養責任。如果老年人真的因居住權沒能獲得切實保障而與兒女產生爭議,可向法院起訴,按照現行法律,法院肯定會支持這一訴求。

中國傳統文化注重子女對父母的孝敬,體現在法律上,就是規定子女必須對父母盡贍養責任。在生活中,父母與子女產生各種矛盾難以完全避免,要解決雙方之間的矛盾,除了嚴格按照法律規定行事,尊重長期以來形成的公序良俗也是必不可少。

父母通過贈予、買賣等形式,將名下房產過戶給子女的情況非常普遍,這實際上是遺產繼承的特殊方法,因為即使是所謂的買賣,大多也是象徵性的,雙方極少真的按照市場價格轉讓。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這種房產轉讓,在辦理完相關的法律手續後,也很少有反悔的,近日,餘姚市人民法院卻審理了一起特殊的房屋買賣合同糾紛,一位年近九旬的老太狀告兒子,要求撤銷雙方兩年前的房屋買賣合同,將已過戶給兒子的房屋收回。

記者董小軍通訊員盧文靜

來源:中國寧波網  

相關焦點

  • 本案房屋買受人能否要求出賣人協助辦理過戶
    該房屋在權屬登記時,因王某單位有規定,所有人仍登記在王某名下,劉某一直在該房屋居住。2011年6月劉某與周某籤訂買賣合同,以18萬元的價格將房屋賣給周某,並將房屋交付周某入住。入住後,因該房屋一直未能辦理過戶手續,協商未果,周某將劉某和王某起訴至法院,要求二被告協助辦理過戶手續。
  • 房屋買賣未過戶,後房產因賣方涉訴被查封,能否要求解封及過戶?
    而房屋買賣則是債權問題,是導致房屋屬於誰發生變動的原因行為,過戶後房子才會成為買方的,沒過戶則還是屬於賣方的;買方享有的權利是要求賣方履行合同進行過戶的權利,即債權請求權。所以在此情形下,如果買方購買房屋後沒有及時過戶,出賣人一旦陷入訴訟糾紛,那麼其它權利人是可以要求查封該房屋並向出賣人主張權利的,原因很純粹,因為過戶前房屋還是屬於賣方的。
  • 【基層動態】房屋買賣未辦過戶 能否提起確權之訴
    【基層動態】房屋買賣未辦過戶 能否提起確權之訴 2019-12-10 17: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農村房屋如何繼承過戶?需要什麼手續?2020農村房屋繼承過戶流程
    目前,國家對農村空心房這一塊管理得非常嚴格,如果是長期無人打理也聯繫不到所有權人的房子,村集體都有權收回並拆除進行重新分配,但是相信大家也會發現一個現象,那就是這個老房子沒人住,但是村集體也不會去管去收回,其實這有可能說明這個農房是有繼承人的、那麼農村房屋可以繼承嗎?
  • 這種情況下法院判決父母過戶房產給子女無效
    房子,在許多人心中有著重要的意義,很多父母買房就想著為下一代留下溫暖的依靠,於是選擇將房子過戶給子女。但為何這位父母過戶竟被起訴至法院,而法院也判決無效?於是,小陸將小李、李某的妻子以及子女訴至法院,請求法院依法撤銷被告李某將其名下房產轉讓給其子女的行為,並依法確認兩套房產歸李某所有
  • 父母將房屋以「買賣」方式過戶給兒子兒媳後反悔 還能否要回?
    父母想要將房屋過戶給子女,有買賣、繼承或者贈與等多種方式。由於買賣的方式稅費最低,操作也較為簡便,因此,通過「買賣」方式將房屋過戶給子女是最為常見的。那麼,採取「買賣」方式過戶,一旦發生糾紛怎麼辦?基本案情2017年11月,作為父母的李某甲、張某夫妻二人與兒子李某乙、兒媳丁某夫妻二人籤訂房屋買賣合同,約定老兩口將位於臨沂市蘭山區的一套商品房出賣給小兩口,房屋總價款為51萬元。合同籤訂後,雙方辦理了過戶手續。兩年後,李某甲、張某夫妻二人卻將兒子、兒媳告上法庭。
  • 律師:房屋怎樣過戶給子女最省錢?
    > 目前來看,房屋過戶主要分為三種方式: 繼承、贈與,以及買賣 這三種不同的方式 分別面臨著不同的操作流程以及法律風險 且所要繳納的費用也各不相同
  • 少女將父母告上法庭,要求將房子過戶給自己,法院如何判決?
    今年年初,少女李小梅將自己的親生父母告上了法庭,要求父母將房子過戶到自己名下,這是為什麼呢?原來,早在5年前,李小梅父母因感情不合協議離婚,並且雙方在《離婚協議書》中約定,將夫妻共有的位於南寧興寧區明秀路某小區的一套120平房屋贈送給年僅14歲的女兒李小梅,離婚後,李小梅跟隨父親生活,且居住在這所房子裡。
  • 變賣的房屋在過戶前又被抵押給第三人,房屋能否過戶呢
    協議籤訂後,程某於第二日支付了魏某購房款1000000元,魏某承諾在一個月內辦理好房屋過戶手續。2019年11月1日,在未徵得程某同意也未告知李某的情況下,魏某將該房屋抵押給李某借款600000元,並進行了抵押登記。後因魏某雖然將房屋交付給了程某,但遲遲未能辦理過戶,產生糾紛。
  • 爺爺將房產過戶給孫子後兒子兒媳就不再盡心贍養,老人起訴撤銷
    爺爺將房產過戶給孫子後兒子兒媳就不再盡心贍養,老人起訴撤銷贈與獲支持一審訴訟請求 甲男向一審法院起訴請求:1.依法撤銷贈與,返還贈與財產即撤銷甲男與乙1在2017年6月15日籤署的存量房買賣合同並判令乙1返還房屋;2.判令乙1、乙男、乙女協助甲男將
  • 爺爺將房產過戶給孫子後兒子兒媳就不再盡心贍養,老人起訴撤銷贈與...
    一審訴訟請求 甲男向一審法院起訴請求:1.依法撤銷贈與,返還贈與財產即撤銷甲男與乙1在2017年6月15日籤署的存量房買賣合同並判令乙1返還房屋;2.判令乙1、乙男、乙女協助甲男將房屋過戶至甲男名下;3.乙1、乙男、乙女承擔本案的訴訟費用。
  • 起訴要求辦理房屋過戶登記不適用訴訟時效
    洛陽李先生來電諮詢:  2007年,劉某賣給我一套三室一廳商品房,由於種種原因劉某遲遲不給我辦理過戶手續,當時我與他沒有明確約定辦理房屋過戶的具體時間,現我打算起訴他給我辦理過戶,聽說超過訴訟時效兩年法律不予保護。請問,我會喪失勝訴權嗎?
  • 父母突然過世,房子還沒來得及過戶給子女怎麼辦?
    天有不測風雲,假如父母突然去世,來不及將名下房產過戶給子女該怎麼辦?如果父母突然過世,子女應及時前去辦理房產房產過戶手續,否則將面臨這些麻煩:1、子女作為父母名下房產的合法繼承人,但如果不去辦理過戶手續的話,只能擁有房屋的使用權,而不能擁有房屋的所有權,一旦房屋被徵收,子女無法獲取拆遷補償;2、訴訟糾紛問題上,假如存在幾個繼承人,20年之內還沒過戶的話,一旦後來出現房產糾紛,付之訴訟,超過20年將失去勝訴權。
  • 2018年父母房產贈予子女規定是什麼 房產過戶子女要什麼手續
    現在很多的父母為了給孩子將來提供更好的生活,會選擇將自己的房屋贈與子女,這樣的話子女將來經濟上可能會相對寬裕一些,生活條件也會好一些,但是辦理房屋贈與的話,要注意一下相關的政策,那麼2018年父母房產贈予子女規定是什麼?房產過戶子女要什麼手續?我們來了解一下吧。
  • 爺爺將房產過戶給孫子後兒子兒媳就不再盡心贍養,老人起訴撤銷贈與獲支持
    房屋贈與完成後,甲男與乙男一家三口繼續在上述房屋內生活,但乙男、乙女不再盡心贍養甲男,還於2019年5月要求甲男向法院起訴讓其他子女支付贍養費或輪流贍養照顧,並索要了甲男的工資卡,每月只給500元讓甲男買飯吃,甲男不得以才讓另外的子女將其接走。後經法院調解並明晰甲男起訴並非出自其本意,甲男申請撤回了起訴。
  • 父母的房產是過戶給子女好,還是讓子女繼承好?權威回復是…
    能否循環使用? 市經開區回復 依據《2019年蚌埠市市區義務教育招生入學工作意見》精神,房產為普通住宅、居住類公寓(土地使用權70年)的,享受學區入學政策。如房屋存在買賣行為,實行六年一循環。
  • 父母的房產贈與給子女免個人所得稅,但是我卻建議用「買賣過戶」
    現在不少父母都有自己的房產,大部分父母都會想著將房產留給自己的子女,很少會有父母會直接將房產賣掉,留錢給子女。在我未從事房產銷售之前,我一直認為父母的房產贈與或繼承給子女是最好的,畢竟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我從事房產銷售之後,才知道父母的房產贈與給子女雖然免個稅,但是並不划算,很多人想不到的買賣過戶居然更划算。我們來看看父母過戶給子女的3種方式。
  • 房屋連環買賣,如何處理過戶問題?
    2016年8月胡女士與蘇先生籤訂《房屋買賣合同》,胡女士將本案所涉房屋又以67萬元的價格再賣給了蘇先生,錢款兩清,房屋交付給了蘇先生,由於當時房屋產權證書還是未取得,故胡女士與蘇先生也未能辦理過戶手續,但蘇先生得到了李先生的承諾書,李先生承諾若辦理好產證就立即過戶給蘇先生。2017年,10月李先生將房屋產權證書辦理了下來。蘇先生得到消息後,遂要求李先生進行過戶,但李先生置之不理。
  • 土地使用權未過戶能否獲得房屋所有權
    2011年7月6日,因被告王某未能依約還款,原、被告及第三人於當天籤訂了一份協議書,其中約定「被告王某將其所有的上述房產暫時過戶至原告劉某的名下,但房屋所有權屬於第三人龔某所有,待借款還清,被告王某可將房屋過戶回頭或者過戶他人,原告劉某將無條件配合提供資料過戶」。
  • 離婚協議中將房產贈與子女的約定能否反悔?
    離婚協議中將房產贈與子女的約定能否反悔?離婚協議是男女雙方對子女撫養、財產分割、債務分擔等事宜協商後所達成的一個利益相對均衡的結果。房產是夫妻共同財產的重要組成部分。當雙方對房產歸屬爭執不下時,將它贈與給子女,很多時候是雙方都能夠接受的一種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