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大博士自殺身亡,讀博是種致命賭博

2020-12-16 網易新聞

在博士生涯中,最重要的是指引方向的導師們。只是有些導師就像新聞中的一樣,忘了作為老師的根本職責,將博士生當做廉價勞動力壓榨,沒有真正關心過他們的需求。

聯繫少。

有調查顯示,近13%的博士生每月與導師交流不到1次,甚至還有3%的博士生反映從未與導師交流過。幾乎一半的博導同時指導的學生超過7名,最多的甚至高達47名。

在中國,博士生導師不光是一份職業,也是一種聲譽。這意味著博士生導師除了指導學生的論文,還承擔著很多科研和社會服務工作。

聲望越高、資歷越深的導師,以掛名方式或同時指導的學生數量就可能越多,如此一來,每個學生得到的指導就越有限。

類似僱傭的關係。

在美國,博士生才是科研的主力軍,博導更多的是尋找資源、構築科研平臺。

現在中國的「博導制」既不同於歐洲的「導師制」,也不同於北美的「老闆制」。在學生需要導師提供項目和經費、導師需要學生參與課題的「利益驅使」下,師生關係更像是「僱傭關係」。

大多數的博士生認為,他們承擔了導師課題一半以上的任務。對於發表論文要把導師列為第一作者的「潛規則」,很多博士生都表示不滿。但在「僱傭關係」之下,導師在很多方面對學生發展具有決定權,學生又不得不接受。

甚至有部分導師把博士生當作廉價的高級勞動力,故意使學生延期畢業,使得博士生所背負的壓力倍增。

而在許多高校盛行的價值觀影響之下,寫不出論文,畢不了業的學生們,就如同是工業流水線上的殘次品,被徹底邊緣化。沒人告訴他們,人生的寬廣豈是一條工業流水線能夠涵蓋的。

道德水平低的,甚至會有性騷擾行為。

昨天23:05分,北京航天航空大學對陳小武性騷擾一事做了回應。在處理通報中,確證了其存在對學生的性騷擾行為。相繼撤銷了其在學校的相應職務。

2018年第一天,旅居美國的華裔學者羅茜茜在網上實名舉報北京航天航空大學博導陳小武。

「我決定不再沉默,我要站出來。」促使她做出這個決定的原因有二:一是十二年前她曾被陳小武性騷擾,二是無意間在網上看到,她的學妹們依舊沒有逃過被其騷擾的厄運。

羅茜茜稱,十二年前她被保送直博。某天陳小武請她去自己家中,到了之後,陳小武一直說個人與妻子的關係,性生活不和諧……說著說著,人就向羅茜茜撲了過來。幸虧她反應激烈,並稱自己是處女令陳小武猶豫,才逃過一劫。

此後的讀博生涯,她一直受到陳小武的不公正待遇。長期壓力下,她甚至患上了抑鬱症。

利用不對等的權力關係實施犯罪行為,不是一句「確有不正當性關係」或「違反師德師風」就能概括的。

關注槽值公眾號(ID:caozhi163),後臺回復「博士」查看《敢公開抨擊國內學術腐敗的大師,也只有他了》、《他曾是離諾獎最近的中國人 卻被抄襲迫害而死》、《腦外科先驅,為耶魯留下巨額財富,卻容忍不了比自己優秀的學生》。

岌岌可危的學業現狀

放眼世界,博士生的精神因巨大的壓力,普遍處於亞健康狀態。

一篇歐洲學者發表的論文中提到,32%的博士生都患有較嚴重的精神疾病。在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國家,博士數量從2000年的15.8萬增長到了2012年的24.7萬,博士群體面臨著更激烈的競爭。

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2015年的一項研究發現,47%的博士生情緒低落沮喪,有抑鬱傾向。許多人無法按時畢業,滯留在博士學位的時間長達5-10年甚至更長。

博士生中抑鬱症發病率很高。工作時間長,職業前景有限,薪酬水平低,都是抑鬱症高發的幫兇。

而中國,早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博士生產國」,博士學位授予數自2008年就超過美國。博士生由於精神壓力過大而自殺的事件也頻頻發生。

2014年,在中國科學院大學的單人宿舍裡,32歲博士研究生的張東文服下了1克足以致命的毒素秋水仙素,結束了年輕的生命。生前曾稱,壓力無處不在。

2017年6月10日晚,西北工業大學友誼校區,發生一起博士生墜樓事件。墜樓學生為航天學院的博士生,他曾被同學親密地喚作「旭哥」。

該博士生昔日同學的回憶:「旭哥是一個非常優秀的人,學習成績優異,又很刻苦勤奮,在當年的教改班裡邊也是屬於優秀的人。這樣一個人走上了這條路,不應該把全部原因推到一個逝去的人身上。」

一地雞毛的人生

生活中的種種壓力,不但影響著博士生們學術方面的精力投入,而且是造成博士生情緒低落和精神紊亂的一大原因。

博士面臨的壓力不僅僅要搞研究,寫論文,「還要耐得住寂寞,受得了清貧。」

在復旦讀博的王同學十分無奈,「生活上有挺大壓力的,關鍵是沒錢。現在博士也要交學費了,每月學校給的補貼又少得可憐,長這麼大了有時還不得不跟家裡要錢,很不好意思的。」

博士生一般已成年,希望可以負擔自己的吃穿用度,甚至負擔起整個家庭的生活費用。而中國目前的博士生待遇與國外相比差距較懸殊

中國博士生的收入來源主要包括幾個部分,助學金、獎學金、導師的課題收入補貼、兼職。

伴隨著物價的持續走高,博士生每月的生活補貼可以說是杯水車薪。大部分博士生只能尋求家庭支持,或者做兼職,但這樣又耽擱學業。

經濟上的緊張是壓力的一方面,另一方面則來自於個人情感。父母的催促,同輩的對比和社會輿論的壓力,都讓人壓力倍增。

15.2%的博士生甚至沒有男(女)朋友,已婚博士生不到一半。

北京外國語大學的一位博士生談到自己的情況:

「我到了這個年齡,父母雖然不會特別催促我,但平時聊天還是能夠感受到他們的擔心和焦慮。其實身邊同學父母「催婚」的還不少。來自社會的壓力也很大,比如前不久新聞中提到相親市場中女博士排在相親鄙視鏈的最末端。」

對那些正在戀愛或已婚的博士生來說,感情也存在很多不穩定因素,例如生活環境的改變以及與配偶長期分居等問題。這也是博士生群體產生精神壓力的原因之一。

對他們來說,學術研究和家庭事務之間的衝突常常難以避免,工作與家庭往往難以兼顧。

博士生一般都對未來職業寄予厚望。但相對於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博士生由於研究內容的專一性,就業範圍更窄,博士生畢業後主要就業渠道包括知名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公務員,出國等。

現在,隨著高校擴展,博士生人數的增加,學位含金量也在不斷下降,高校教職也已趨於飽和,越來越多的博士放棄科研之路,轉投政府、企業。

然而隨著高學歷人才消費熱的降溫,就業形勢發生轉變,未來的就業問題也在困擾著博士群體

一個法學女博士為了讀書曾放棄年薪20萬的工作,博士畢業之後,投了幾百份簡歷才發現,再也進不去那種單位了。

許多的博士生夢想著能夠在「象牙塔」中擁有自己的一方天地,現實卻可能將他們的夢擊碎。

生活就像糖衣藥片般,外邊看上去是甜的,裡面的味道只有知道。

南開大學的胡同學說,「如果重新來過,我可能不會選擇讀博。一方面讀博真的比我想像的要辛苦,另一方面這個圈子並沒有我想像的那麼美好純粹。」

博士生居於國民教育培養體系頂端,是國家創新能力的重要支撐,這一群體的生存狀況和精神狀態關乎著國家和民族的未來。

每個推動知識邊緣擴大的博士生,都是拿命在拼。

幸運的有人引導著一起走,不幸的要憋著氣一路打怪升級。生活的不易,從不因為學歷高低有所不同。

每個人,都在苦苦掙扎中。

參考文獻:

[1]周光禮. 中國博士質量調查[M].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10.

[2]範皚皚, 沈文欽. 什麼是好的博士生學術指導模式?——基於中國博士質量調查數據的實證分析[J]. 學位與研究生教育, 2013(3):45-51.

[3]楊霖華. 淺析我國博士生心理壓力及培養對策[J]. 科園月刊, 2011(5):99-100.

[4]The 7 biggest problems facing science,according to 270 scientists.

[Online]Available:https://www.vox.com/2016/7/14/12016710/science-challeges-research-funding-peer-review-process

[5]Education: The PhD factory.

[Online] Available: http://www.nature.com/news/2011/110420/full/472276a.html?s=news_rss

[6]Levecque, K., Anseel, F., Beuckelaer, A. D., Heyden, J. V. D., & Gisle, L. (2017). Work organization and mental health problems in phd students.Research Policy,?46(4), 868-879.



想要在第一時間收到槽值文章的推送,歡迎關注我們的公眾號,搜索「槽值」或者「caozhi163」就可以啦。

微博@槽值,有態度的情感吐槽,等你來撩。槽值已入駐簡書專欄,下載簡書app閱讀更多。

相關焦點

  • 西安交大博士自殺後的反思
    西安交大博士自殺後的反思  安徽華圖 劉敏  事件回顧:2017年12月25日18時左右,西安交大藥理學博士楊寶德因不堪其博導周老師的奴役在滻河溺水身亡此事引發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究竟是怎樣的壓力讓一個本該擁有美好前程的博士選擇放棄生命。  原因剖析:  1、高校對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的關心重視程度不足。
  • 西安交大博士溺亡背後:曾因被女博導批評,喝蟑螂藥自殺未遂
    2017年12月25日,楊寶德從西安交大的學生公寓出走,第二天,失聯的楊寶德溺亡於西安灞河。警方出具的「公民死亡證明書」顯示,排除刑事案件。   曾自殺未遂   吳靜發現楊寶德渾身是傷的前一天晚上,楊寶德就曾嘗試自殺。
  • 西安交通大學又出大事了!湖北籍博士自殺身亡,女友指不堪導師奴役致其輕生!
    離開學校失聯一天後,在讀博士研究生楊寶德被發現溺亡西安灞河中。1月8日,死者楊寶德的哥哥楊寶佳,以及西安交大新聞中心工作人員向記者證實了這一消息。據了解,楊寶德生前系西安交通大學藥理學系在讀博士研究生。今年28歲。另據當地警方調查,已排除刑事案件。
  • 反思西安交大博士生溺亡事件-新聞專題-科學網
    1月17日,中國青年報刊發《寒門博士之死》,引發社會關注。據該報導,西安交通大學藥理學博士生楊寶德於2017年12月25日溺水身亡,警方認定,無證據表明系刑事案件。據楊寶德與博士生導師的聊天記錄及其身邊同學親友反映,楊寶德生前常被導師要求幫忙處理私人瑣事。
  • 西安交大博士生自殺隱情:人才成家僕?
    最近,網絡上都在討論西安交大博士生自殺的新聞。我想一個博士生的價值自不必多說,也有人好奇,說西安交大的博士生啊,拿得多牛啊,眼看著就要到人生巔峰了,怎麼好端端的就自殺了,真是想不開。小衝覺得,任何事情的發生都有它的原因,好好的博士生,為什麼就自殺了呢。據自殺博士生楊寶德的女朋友稱,楊寶德自殺,主要原因是受到其導師的壓迫。導師和學生,原本只是正常的師生關係,但是據楊寶德的女朋友稱,楊的導師經常把楊當「家僕」使。
  • 西安交大自殺博士與導師聊天記錄曝光
    據《中國青年報》報導,去年12月底,西安交通大學在讀博士研究生楊寶德在西安冰冷的灞河水中溺亡,警方已經排除他殺,而從楊寶德家人及女友從他生前許多跡象判斷,楊寶德應該是因壓力過大選擇了輕生之路。其實早在九天前,此事就在社交媒體上被熱議。楊寶德的女友李欣(化名,微博@追尋楊寶德新)認為,男友的悲劇與其女博導周某有關。
  • 西安交大博士自殺:這個世界從不需要以死相拼的人
    29歲的楊寶德是西安交通大學藥理學博士生,他原本計劃著和女友一同出國留學,卻在聖誕夜跳河自殺,而死因與他的導師有關。 據說,這名博士生在生前經常被他的導師拉去擋酒、拎包、去她家打掃衛生,還幫她擦車。 於是網絡上湧現了一邊倒的言論:「寒門博士不堪女導師奴役自殺」「西安交大醫學院博士被其導師逼死……」「名校博士不堪導師奴役自殺身亡,導師冷漠無情不聞不問」「寒門博士之死
  • 交大公布自殺博士導師處理結果,嚴肅批評教育,新華社稱拿研究生當什麼了!
    11月17日,寒門博士之死引發社會關注。據該報導,西安交通大學藥理學博士生楊寶德於2017年12月25日溺水身亡,警方認定,無證據表明系刑事案件。據楊寶德與博士生導師的聊天記錄及其身邊同學親友反映,楊寶德生前常被導師要求幫忙處理私人瑣事。
  • 西安交大博士自殺:生活比你想像的難得多
    之前西安交大博士溺亡事件刷屏了,很多人覺得學生給老師免費幹活天經地義,但不是所有人,都可以輕盈地度過這一生。就像電影《銀魂》有一句話,有些人光是活著,就已經竭盡全力。可這一切,都在他讀博換個導師後,改變了。導師每天給他安排各種雜事:給朋友的孩子補課、拖地、換窗簾、擦車、陪逛超市、拎包、擋酒,不一而足。他再也沒能做出像樣的科研成果,他給讀碩時的導師發過一次簡訊說,「自從轉了導師,每天都活在痛苦之中,本來性格並不開朗的我開始變得沉默抑鬱.我不會拒絕人,老師讓我幹的合理的不合理的事我都去幹了.這導致我自己的事一事無成」。
  • 中科大博士自殺,誰之過?
    失聯中科大博士確認蒙難,雖說現在還不能100%確定是自殺,但現在沒有其他證據證明,暫時就認為其是自殺吧。對於這樣的高學歷人才的離世,大家都很痛心,但這也不是第一例博士自殺了,前有西安交大博士,後有浙江大學博士自殺,確實要讓我們大家好好反省一下了。
  • 讀博=賭博?北大女博士離世後,你們博士的承受能力真的那麼脆弱?
    ▲圖為新聞截圖而現在大家都說「讀博=賭博」,對於不了解博士這個群體的人來說,覺得他們無非是無病呻吟,下文這位博士朋友所講訴的真實事例,會讓你對這個群體有更多的了解。早在1998年的時候,我系就出現過一次非常轟動的自殺事件,自殺的是26歲的PhD,在他自殺的床邊留了一張紙寫著「Do not resuscitate. Danger, Potassium Cyanide」 (不要人工呼吸,危險,氰化鉀)。沒錯,這位同學從實驗室帶出來了做試驗用的氰化鉀。
  • 西交大自殺博士女友:內心深處不能接受學校聲明
    原標題:西安交大通報博士之死調查結果,死者女友對學校聲明有些失望每日人物曹彥報導1月19日,西安交通大學對該校博士生楊寶德自殺事件公布處理結果,校方已對周筠進行嚴肅批評教育,校學位評定委員會取消了周筠的研究生招生資格。
  • 痛惜:南京大學一女博士跳樓自殺.研究生該如何排解壓力?
    2019年6月,就讀於美國佛羅裡達大學的中國籍博士生陳慧祥 (Huixiang Chen,音譯) ,欲撤回其導師通過關係發表,有嚴重的學術問題的論文被拒,在留下遺書後,在工作的實驗室自縊身亡。2019年2月,年僅26歲的史丹福大學中國博士在學校自殺,他的本科來自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如果順利的話,他將於今年六月份獲得博士學位。
  • 16篇sci交大碩士,即將赴瑞士讀博,為何網友卻有些憂心?
    所以說,我為產出16篇sci論文西安交大碩士研究生孫光宇點讚!而愛惜人才的西安交大也毫不吝嗇,對於這樣的科研「能人」,其所在的電氣學院建議要破格授予孫光宇博士學位。的確,無論從哪一方面來考慮和考核,孫光宇被授予博士學位都說得過去。16篇sci基本上就可以展現出他的學習狀態、經歷以及科研水平和能力,畢竟即便是一位博士研究生,他也很難取得這樣的成果。
  • 西安交大自殺博士被罵矯情 指責受害者良心不會痛麼
    周末侃自殺博士死於「不懂事」?早些年微博上有個挺火的帳號,叫「亞洲善待博士組織」,一聽名字就知道不正經。我當年沒少窺屏,博士們撒起嬌來,也是滾滾泥石流。念到博士的學霸自嘲是「弱勢群體」,明火執仗地呼喚「善待」,是不是矯情透了?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如果你身邊有在讀博士朋友,試試拋去兩個問題。問題一,什麼時候能畢業?問題二,你的髮際線還好嗎?兩個問題下來,如果你們的友誼沒有遭受挑戰,算我輸。
  • 西安交大博士自殺:生活其實比你們想像的難得多
    2018年1月25日,對於很多人來說是平常的一天,但是對於西安交大的楊寶德來說,是人生中的最後一天。第二天,楊寶德的屍體在西安灞河發現。這件事情曝光後,「導師奴役學生」的話題,在網上引起軒然大波。有人說:「現在的孩子腦子裡不知道想些什麼,買個菜,裝個窗簾,打掃個衛生就委屈死了?到底是個農村娃,自視過高。
  • 西安交大自殺博士女友稱男友的死與博導有關 曾自殺未遂
    2017年12月26日,西安交通大學在讀博士研究生楊寶德被發現溺亡在西安灞河中。警方出具的「公民死亡證明書」顯示,沒有證據證明是刑事案件。楊寶德的女友李欣(化名)認為,男友的女博導周某與此悲劇有關。
  • 「博士苦,博士累,負擔累累人心碎」 讀博到底值不值?
    開春以來,對於在北京某重點高校攻讀新聞傳播學博士學位的馬廣軍來說,最高興的事就是完成了博士期間最艱難的「指標」任務——發一篇C刊文章。此前他已經發表過兩篇北大核心期刊論文,這意味著,他讀博期間的論文硬指標總數已經實現。「博士苦、博士累,負擔累累人心碎。」
  • 中國博士生數量膨脹質量遭詬病 讀博被指是賭博
    然而,接受了六年多博士教育的葉明說,單純將博士生的質量問題歸結為淘汰體制的缺位無意義,「忽視被淘汰者的命運,忽視導師應盡的職責,忽視體制承擔的責任,對個人、對社會都不公平。」  「提高博士質量,不僅要淘汰不合格的學生,還應淘汰不合格、不負責的導師。」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上海交通大學教授熊丙奇說。  在欠完備的制度下,讀博成了一場「賭博」。
  • 讀博生存手冊:你會感到孤獨,但你不是一個人
    去年3月底,我提交了博士論文,經過年底的答辯、提交論文正式版本,以及漫長的大半年投簡歷面試,終於在今年一月正式落實博士後工作。儘管未來的路還很漫長,我目前總算是PhD生涯的初步倖存者之一了。2017年12月,西安交大博士生楊寶德因為與導師的關係問題,選擇溺亡在西安灞河。2018年3月底,武漢理工研究生陶崇園同樣因導師關係問題,跳樓自殺。2018年5月,紐約大學醫學院即將畢業的博士生Andrea Liu在宿舍內自縊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