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後攔路打老師案件的當事人常某,出獄後休整了一段時間,他有了新的打算。
他在網絡平臺發文,趁著自己的熱度,想要組織一個公益基金或者公益平臺項目,關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他表示因為自己的衝動,受了一年半牢獄之苦,如今經過反思,心結打開,但代價太大了。
為了幫助他所了解到的很多跟他一樣,感同身受但仍然受著煎熬的人,他想成為他們的代言人。建立起一種渠道,通過心理諮詢跟法律援助,幫助和他有類似遭遇的人。
「新高考前沿」認為:常某想幫助更多的與他有類似經歷的人,讓他們走出心理陰影,這種想法很好,也是一種成長!
但這件事做起來難度有點大,而且也讓人懷疑他的動機:到底是為了做公益,還是成為網紅圈錢。
首先這個想法的實現難度有以下4點:
1.常某自己的孩子還小,需要陪伴成長,而且他自己需要承擔養家餬口的重擔。而這件事做起來,會花費他大量的精力和時間,公益事業和家庭責任可能有時很難兼顧。
如今已經嚴禁體罰,老師們一般不會越過紅線,所以老師打學生而給學生留下心理陰影的事件,多半發生在一二十年前,甚至更早。時間跨度太長,接觸這些已經成年的「學生」,了解他們曾經的經歷,這需要大量時間。
不知道常某有沒有心理準備?
2.在做這件事的過程中,還要了解曾經「傷害」學生的老師。這些老師有些做法確實過激,他們願意不願意出面與曾經的學生溝通,中間要做很多工作,這個難度也是無比巨大。
這其中還有很關鍵一點:曾經老師體罰學生到底出於什麼心理,一般都是為了孩子好,假若雙方各執一詞,如何判定?
3.常某想做公益只是一個初步的設想,利用他的影響力和善意也許能夠把這件事辦成,但真正要做起來需要長遠規劃,需要從長計議。
而且,過去的事已過去了,該處理已處理了,許多人不想再提此事,或者不想再關注當事人,甚至會反感。
4.常某20年後攔路打了老師,也受到了懲罰。 現在常仁堯出面要幫助與他有類似經歷的人,大家會認可與支持他的做法嗎?他的形象能擔得起「代言人」這個職責嗎?
這事情又不是多光彩,別人不提過去就算了,自己還自揭傷疤要發出來,引起別人注意,實在大可不必。
綜上所述,常某的想法也許是好的,但實施起來卻不太現實。可能有人受過老師體罰會有點心結,但能做出他這種事的人很少很少。
那為何常某又重提此事,就不得不問一句:他,真的如自己所說那樣,釋懷了嗎?
如果真正釋懷就自己平靜過日子,不必再進入公眾視野,不必再向網民重提打老師之事,也不必再影響老師平靜的生活。
所以面對常某的行為,很多網友質疑:常某是想利用自己的熱度,成為網紅,利用這個事情的影響度圈錢。
「新高考前沿」認為:我們不該以最大的惡意,來揣摩別人,也許常某是真心改過,想做點事情,那我們就祝福他。也許常某是為了生計,想利用自己的熱度圈錢,那我們就忽視他。我們願意相信人間有真善美,所以不管常某初衷為何,都希望他能過好今後的餘生!
那麼你覺得常某真的釋懷了嗎?舊事重提,他到底是為了做公益還是當網紅圈錢?你怎麼看,歡迎留言。
本文原創作者:新高考前沿,感謝您的關注。
一切新高考最新資訊,盡在新高考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