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報人不能以行政機關未立案舉報事項而提起行政訴訟

2020-12-17 今日活法

裁判要旨

行政訴訟的原告應當是與被訴具體行政行為具有法律上利害關係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舉報人與舉報事項主管行政機關對於舉報事項的處理結果沒有法律上的利害關係,不具有起訴該處理結果的原告主體資格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二十五條第一款:行政行為的相對人以及其他與行政行為有利害關係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有權提起訴訟。

生效裁判

段彥龍與太原市尖草坪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行政檢查二審行政裁定書(2017)晉01行終196號

上訴人(原審原告)段彥龍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太原市尖草坪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

法院查明:2016年8月11日,上訴人段彥龍向被上訴人舉報山西美特好連鎖超市股份有限公司興華街店(以下簡稱美特好興華街店)銷售的"微微同學(蜂蜜黃油味條)"的膨化食品,在配料食品添加劑中標示使用"二氧化矽",涉嫌違反《食品安全法》。被上訴人接到上訴人的舉報次日,即去現場進行了檢查,2016年8月18日,被上訴人對供應商進行了詢問調查。9月7日,向藁城區市場監管局發出了《關於河北省笑微微食品有限公司生產"微微同學"膨化食品過程中是否使用食品添加劑二氧化矽》的協查函。2016年10月17日,藁城區市場監管局進行回復。2016年11月7日被上訴人針對上訴人的舉報作出《回復函》,認為涉案食品外包裝標示的二氧化矽為配料中蜂蜜黃油味料所帶入,在該複合調味料中含有添加劑二氧化矽。根據GB2760-2014中的帶入原則,不屬於超範圍添加二氧化矽的行為。美特好超市可以提供"微微同學"食品的廠家資質和該產品的進貨票據,電子臺帳以及檢驗報告,美特好超市履行了查驗貨等義務。據此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藥品安全法》的相關規定,針對美特好銷售的"笑微微"食品疑似超範圍添加二氧化矽的投訴,不予立案。上訴人對被上訴人作出的《回復函》不服,向原審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法院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的立法宗旨是在於保證食品安全,保障公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食品安全的監管是出於保障食品安全秩序,保護不特定公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而履行監管職責。食品監管機關對違反食品安全法的行為進行查處和處罰,是出於對不特定的公眾利益的保護,並不會對舉報人的個人合法權益造成侵害。本案中被上訴人對上訴人的舉報進行調查後將調查處理結果向上訴人段彥龍給予了回復告知,該告知系就案件處理結果進行的客觀描述,該告知行為並未直接設定新的權利義務,並未對上訴人段彥龍的權利義務產生實際影響。因此,段彥龍在原審的起訴不具備原告主體資格

相關焦點

  • 舉報投訴人行政訴訟原告資格探討
    第一組案例一[1]:逯某向北京市海澱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以下簡稱海澱食藥局)舉報其在某超市購買的食品配料表中未標明添加食用油的具體名稱等違法行為,請求依法查處,海澱食藥局立案調查後作出投訴舉報處理結果回復,將處理結果告知逯某,逯某不服,認為海澱食藥局未履行法定職責,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 工商行政處罰程序規定並未賦予舉報人質疑舉報處理結果的請求權|北京行政裁判觀察
    參照工商行政處罰程序規定的舉報程序規定,舉報人享有舉報權和獲知處理結果的權利,舉報事項如果成立亦可成為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實施行政處罰的線索,但並未賦予舉報人質疑舉報處理結果的請求權。原告戴佳耿(以下稱原告)要求被告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朝陽分局(以下稱朝陽工商分局)履行行政職責及不服被告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政府(以下稱朝陽區政府)行政複議決定,向本院提起行政訴訟。本院受理後,依法組成合議庭進行了審理。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 證券舉報類行政案件中「利害關係」認定的法理評析
    實際影響論的實質是強調行政行為對當事人權利義務的增減。「實際影響論」在針對舉報答覆不服的行政訴訟判決中得到法院較為廣泛的運用,其法理依據是單純的舉報答覆行為不具有可訴性,該種行為的典型形式是行政機關針對舉報人出具《答覆函》的行為。
  • 【案例說】舉報和投訴的區別及其可訴性
    、投訴」的職責,但行政機關對於舉報所作的處理,包括答覆或者不答覆,均與舉報人自身合法權益沒有直接關係,由此舉報人也就不具備提起行政訴訟的原告資格。,舉報人才能成為行政法律關係下的行政相對人,才是與行政機關的不作為行為有利害關係的人,並因其權利義務受到實際影響而可以對行政機關的未答覆、未查處等行為提起行政訴訟。
  • 行政機關負責人不能出庭應委託相應工作人員
    最高人民法院7日發布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解釋,對行政訴訟受案範圍邊界、原告資格和被告資格等進行界定,並對行政訴訟證據規則、行政訴訟案件立案登記制度、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制度作出詳細規定。
  • 杭州中院:非出於消費目的而購買的投訴舉報人無原告主體資格
    同年6月28日,杭州市政府作出杭政復【2019】158號《行政複議決定書》,決定維持被申請人就申請人舉報事項作出的不予立案決定。李俊昆不服,向原審法院提起訴訟,請求:1.依法撤銷市場監管經開分局作出的不予立案決定和杭州市政府作出的複議決定,由市場監管經開分局針對舉報事項重新作出處理;2.本案訴訟費由市場監管經開分局、杭州市政府承擔。
  • 上級行政機關對下級行政機關的內部層級監督行為是否可訴?
    四中院觀點   上級行政機關基於內部層級監督關係對下級行政機關作出的聽取報告、執法檢查、督促履責等行為,不屬於行政訴訟受案範圍。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訴請人民法院判令上級行政機關基於內部層級監督關係撤銷或改變下級行政機關的行政行為,該起訴事項同樣不屬於行政訴訟受案範圍。
  • 江西高院:信訪事項答覆意見不屬於行政複議、行政訴訟受案範圍
    京康說法《信訪條例》第三十四條、第三十五條規定:「信訪人對行政機關作出的信訪事項處理意見不服的,可以自收到書面答覆之日起30日內請求原辦理行政機關的上一級行政機關複查」,「信訪人對複查意見不服的,可以自收到書面答覆之日起30日內向複查機關的上一級行政機關請求覆核」,「信訪人對覆核意見不服
  • 最高法判例:行政訴訟判決駁回原告訴訟請求的法定條件並非原告訴訟請求不成立,而是被訴行政行為完全合法
    (2013)行他字第14號《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舉報人對行政機關就舉報事項作出的處理或者不作為行為不服是否具有行政複議申請人資格問題的答覆》亦明確規定,舉報人為維護自身合法權益而舉報相關違法行為人,要求行政機關查處,對行政機關就舉報事項作出的處理或者不作為行為不服申請行政複議的,具有行政複議申請人資格。
  • 對徵收違法行為投訴舉報的回覆不滿的,可以起訴或複議嗎?
    ,這種情況下自己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或是向人民政府申請行政複議時,就被以其起訴或複議的事項屬於內部監察範疇,不屬於受案範圍為由駁回。那麼,對於向上級部門投訴舉報的回覆不服的,究竟能不能提起訴訟或申請複議呢?
  • 最高法審理行政複議案件裁判摘要彙編
    信訪工作機構處理信訪事項的行為,不屬於行政複議受理範圍和行政訴訟受案範圍—孫某軍訴江蘇省人民政府行政複議決定案【裁判觀點】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不服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信訪行政管理部門、負責受理信訪事項的行政管理機關以及鎮(鄉)人民政府作出的處理意見或者不再受理決定而提起的行政訴訟人民法院是否受理的批覆
  • 如何規制投訴舉報人濫用行政訴權?
    ☟投訴舉報制度設立的初衷之一是為充分調動公眾參與社會共治的積極性。由於相關制度建設尚在完善中,因此出現了部分投訴舉報人以牟取不正當經濟利益為目的,通過惡意投訴舉報變相對商家施壓,一旦不成功便提起複議和行政訴訟,進行「纏訴」等現象。這種濫用程序性行政訴權的行為嚴重擾亂了市場經濟秩序的健康穩定。
  • 「解讀」如何提起行政訴訟
    具體而言,這就要求對案件所在區域的徵收模式、流程有著通體了解,在發現項目違法點的同時,有的放矢地提起相應的訴訟程序,適時將其轉化為新的談判籌碼。北京京康律師事務所主任、西北政法大學物權與土地制度研究所聯席所長史西寧律師為各位朋友解讀如何提起行政訴訟!
  • 行政訴訟:行政機關作出強制前,未履行法定程序,屬行為違法
    【內容摘要】原告XX起訴被告XXX開發區XX街道辦事處(以下簡稱XX區XX辦事處)行政強制拆除一案,於2019年10月28日向本院提起行政訴訟。本院當日立案,並依法向被告XX區XX辦事處送達了起訴狀副本及應訴通知書。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於2019年12月11日公開開庭審理了本案。
  • ...舉報損耗大量社會資源,最高法判例:投訴舉報目的要具有合理正當性
    如果舉報人僅僅是以公民身份,行使憲法、法律賦予公民的控告檢舉或投訴舉報的權利,而非為了自身合法權益對相關違法行為進行舉報的,其與行政機關就其舉報事項作出的處理或者不作為行為沒有利害關係。本院經審查認為,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舉報人對行政機關就舉報事項作出的處理或者不作為行為不服是否具有行政複議申請人資格問題的答覆》([2013]行他字第14號)的規定,舉報人為維護自身合法權益而舉報相關違法行為人,要求行政機關查處,對行政機關就舉報事項作出的處理或者不作為行為不服申請行政複議的,具有行政複議申請人資格。
  • 最高法院判例:行政複議和行政訴訟的自由選擇不能違背司法最終原則——鄭軍海訴河南省政府行政複議案
    行政複議和行政訴訟的自由選擇不能違背司法最終原則在法律、法規並沒有規定複議前置的情況下,對於行政複議和行政訴訟實行自由選擇主義。所謂自由選擇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先向行政機關申請複議,對複議決定不服的,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也可以不經複議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 【行政訴訟最新乾貨收藏】最高人民法院1-25批指導性案例(共143例)中行政訴訟類案例匯總
    ,具有行政確認的性質,當事人對公安機關消防機構的消防驗收備案結果通知行為提起行政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予以受理。>【裁判要點】人民法院在審理人民檢察院提起的環境行政公益訴訟案件時,對人民檢察院就同一汙染環境行為提起的環境民事公益訴訟,可以參照行政訴訟法及其司法解釋規定,採取分別立案、一併審理、分別判決的方式處理。
  • 提升行政訴訟司法效率 確保「告官見官」——盤點最高法行政訴訟法...
    根據司法解釋,對當事人依法提起的訴訟,人民法院應當根據行政訴訟法第五十一條的規定接收起訴狀。能夠判斷符合起訴條件的,應噹噹場登記立案;當場不能判斷是否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接收起訴狀後七日內決定是否立案;七日內仍不能作出判斷的,應當先予立案。
  • 2019年中國稅務行政訴訟大數據報告
    此外,自然人對不予退稅不服、對稅務機關日常徵稅行為不服、對二手房買賣涉及的徵稅行為不服、對稅務機關出具涉稅或完稅證明不服、對行政處罰或稅務事項通知不服等,也都提起了稅務行政訴訟。結論:如前文所述,自然人提起了大量的針對社會保險費徵收、政府信息公開和稅務舉報的稅務行政訴訟。
  • 行政訴訟中已經立案但不符合起訴條件的情形及處理
    與行政行為無法律上利害關係的公民對涉及身份關係的行政確認行為提起訴訟的,應裁定駁回起訴——章功省訴唐河婦幼保健院衛生行政確認案本案要旨:對於涉及公民身份關係的行政訴訟,法院應首先審查公民的訴訟主體資格。如公民與該行政行為無法律上的利害關係而提起撤銷涉及身份關係的行政訴訟,應當裁定駁回其起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