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寧鄉縣炭河裡遺址附近,發現一巨型商代青銅器;經專家研究鑑定,該青銅器是商代;其體積巨大在以往考古發現裡從沒見過;寧鄉銅瓿的出土引起了考古界高度重視;專家判斷,它有可能來附近的自炭河裡遺址;然而經過多方面,包括銅瓿的合金成分、鉛的同位素比值等深度研究分析,專家發現一令人困惑不解的現象:寧鄉銅瓿的鑄造合金成分不同於炭河裡遺址出土的其他青銅器;甚至和全國很多地區銅礦料的成分存在很大差別;這樣說來,寧鄉銅瓿究竟來自哪裡?專家又做了哪些研究工作呢?下面我們來看看!
2000年,湖南寧鄉縣划船塘村出土一巨型銅瓿;"銅瓿"是流行於商代二裡崗上層到殷墟早期的一種酒器或盛水器;該銅瓿的特別之處在於體積巨大,足足超過120斤;如此巨大的銅瓿在國內還是首次發現;專家首先從器型、鑄造工藝上對其進行了研究;結果發現它和多地的商代銅瓿有明顯的差別;接下來專家用電子顯微鏡等現代科技儀器對寧鄉進行了金相分析、合金成分分析;結果同樣顯示出寧鄉銅瓿的特殊性;令人不解的是,從外觀上來看,寧鄉銅瓿就是體積巨大,而其表面紋飾圖案和其他商代圓肩銅瓿並無二致,都反映的是商代殷墟文化;這件巨大的銅瓿來自哪裡?
由於青銅礦料是商代國家的戰略資源,一定受到商王朝的直接控制與分配;而從外觀上來看,寧鄉銅瓿商文化因素佔據著主導地位;如果這件銅瓿是商王朝所鑄造、屬於同一個礦源,其鑄器的銅礦料必定和官方銅礦料的成分一致;那麼寧鄉大型銅瓿與商代其他青銅器礦料的來源是否一致呢?
為了研究這個問題,專家對多個銅瓿進行了鉛同位素比值分析;經過30年的實踐,鉛同位素示蹤法已經成為探索商周青銅器礦料來源最重要的研究手段。
專家取寧鄉大型銅樣品50mg,先後用丙酮和去離子水超聲清洗,再用濃硝酸溶解、電離沉積法提純鉛,最後利用熱電離質譜儀測定其同位素比值;結果顯示,寧鄉大型銅瓿的高放射成因鉛數據比例高達90%,遠遠超過了商王朝鑄造的青銅器;這說明,寧鄉銅瓿並不是商王朝官方出品;如此,它會不會是商王朝周圍的勢力所鑄?
在商代,地方政權同樣具備鑄造青銅器的能力;於是專家選取晉陝高原、漢中地區,盤龍城與三星堆等商代大型遺址出的土銅器對其進行鉛同位素比值測試;結果令專家感到意外:所有參與測試的銅瓿中,晉陝高原的,放射成因鉛數據比例普遍超過90%,達到95%;其餘的雖然比值高於商王朝的官方數據,但是均在90%以下;沒有一個與寧鄉銅瓿吻合;如此一來,寧鄉銅瓿的身世更加撲朔迷離。
有專家認為,這種高放射成因鉛金屬資源,發現在富含多種金屬資源的川南、滇東北地區,這裡具有與之近似的鉛鋅礦,但學術界對此始終存在爭議;近年關於此問題的爭論愈加激烈,甚至有學者提出商代金屬資源來自非洲大陸,引起學界一片譁然。
商代高放射成因鉛之所以成為一個巨大的謎團,正是由於其稀缺性;專家還有可能找到寧鄉銅瓿的來源地嗎?
在海量實驗數據中,專家發現一個特別的現象:晉陝高原銅瓿高放射成因鉛同位素比值,普遍高於漢中地區銅瓿,而寧鄉大型銅瓿的高放射成因鉛數據位於二者之間,三者數據呈線性關係;這說明什麼呢?
對於高放射成因鉛礦床而言,即使同一座礦山,不同礦點、不同層位的鉛同位素數據變化也是較大的,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因為同一礦山的成礦時間相同,鉛同位素數據沿成礦等時線分布;也就是說,上述三地的銅瓿高放射成因鉛數據雖然有一定差別,但是具有良好的線性關係,表明它們仍然來自同一礦山;或許因為開採階段和具體礦點的不同,導致了鉛同位素組成的差異。
【參考資料:《考古》《同位素地質學原理》《商代青銅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