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寧鄉發現商代青銅器,體積巨大實屬罕見,它的來源成謎

2020-12-14 江流兒歷史故事

湖南寧鄉縣炭河裡遺址附近,發現一巨型商代青銅器;經專家研究鑑定,該青銅器是商代;其體積巨大在以往考古發現裡從沒見過;寧鄉銅瓿的出土引起了考古界高度重視;專家判斷,它有可能來附近的自炭河裡遺址;然而經過多方面,包括銅瓿的合金成分、鉛的同位素比值等深度研究分析,專家發現一令人困惑不解的現象:寧鄉銅瓿的鑄造合金成分不同於炭河裡遺址出土的其他青銅器;甚至和全國很多地區銅礦料的成分存在很大差別;這樣說來,寧鄉銅瓿究竟來自哪裡?專家又做了哪些研究工作呢?下面我們來看看!

2000年,湖南寧鄉縣划船塘村出土一巨型銅瓿;"銅瓿"是流行於商代二裡崗上層到殷墟早期的一種酒器或盛水器;該銅瓿的特別之處在於體積巨大,足足超過120斤;如此巨大的銅瓿在國內還是首次發現;專家首先從器型、鑄造工藝上對其進行了研究;結果發現它和多地的商代銅瓿有明顯的差別;接下來專家用電子顯微鏡等現代科技儀器對寧鄉進行了金相分析、合金成分分析;結果同樣顯示出寧鄉銅瓿的特殊性;令人不解的是,從外觀上來看,寧鄉銅瓿就是體積巨大,而其表面紋飾圖案和其他商代圓肩銅瓿並無二致,都反映的是商代殷墟文化;這件巨大的銅瓿來自哪裡?

由於青銅礦料是商代國家的戰略資源,一定受到商王朝的直接控制與分配;而從外觀上來看,寧鄉銅瓿商文化因素佔據著主導地位;如果這件銅瓿是商王朝所鑄造、屬於同一個礦源,其鑄器的銅礦料必定和官方銅礦料的成分一致;那麼寧鄉大型銅瓿與商代其他青銅器礦料的來源是否一致呢?

為了研究這個問題,專家對多個銅瓿進行了鉛同位素比值分析;經過30年的實踐,鉛同位素示蹤法已經成為探索商周青銅器礦料來源最重要的研究手段。

專家取寧鄉大型銅樣品50mg,先後用丙酮和去離子水超聲清洗,再用濃硝酸溶解、電離沉積法提純鉛,最後利用熱電離質譜儀測定其同位素比值;結果顯示,寧鄉大型銅瓿的高放射成因鉛數據比例高達90%,遠遠超過了商王朝鑄造的青銅器;這說明,寧鄉銅瓿並不是商王朝官方出品;如此,它會不會是商王朝周圍的勢力所鑄?

在商代,地方政權同樣具備鑄造青銅器的能力;於是專家選取晉陝高原、漢中地區,盤龍城與三星堆等商代大型遺址出的土銅器對其進行鉛同位素比值測試;結果令專家感到意外:所有參與測試的銅瓿中,晉陝高原的,放射成因鉛數據比例普遍超過90%,達到95%;其餘的雖然比值高於商王朝的官方數據,但是均在90%以下;沒有一個與寧鄉銅瓿吻合;如此一來,寧鄉銅瓿的身世更加撲朔迷離。

有專家認為,這種高放射成因鉛金屬資源,發現在富含多種金屬資源的川南、滇東北地區,這裡具有與之近似的鉛鋅礦,但學術界對此始終存在爭議;近年關於此問題的爭論愈加激烈,甚至有學者提出商代金屬資源來自非洲大陸,引起學界一片譁然。

商代高放射成因鉛之所以成為一個巨大的謎團,正是由於其稀缺性;專家還有可能找到寧鄉銅瓿的來源地嗎?

在海量實驗數據中,專家發現一個特別的現象:晉陝高原銅瓿高放射成因鉛同位素比值,普遍高於漢中地區銅瓿,而寧鄉大型銅瓿的高放射成因鉛數據位於二者之間,三者數據呈線性關係;這說明什麼呢?

對於高放射成因鉛礦床而言,即使同一座礦山,不同礦點、不同層位的鉛同位素數據變化也是較大的,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因為同一礦山的成礦時間相同,鉛同位素數據沿成礦等時線分布;也就是說,上述三地的銅瓿高放射成因鉛數據雖然有一定差別,但是具有良好的線性關係,表明它們仍然來自同一礦山;或許因為開採階段和具體礦點的不同,導致了鉛同位素組成的差異。

【參考資料:《考古》《同位素地質學原理》《商代青銅器》】

相關焦點

  • 湖南發現一大型青銅器,重量超過120斤,它的年代出現爭議
    據考古專家研究發現,商代時期,全國各地有幾個主要的青銅器鑄造點,湖南寧鄉就是其中一個;年在這裡發現一個巨型青銅器,這個龐然大物足足有120多斤;遠古時期的青銅器大小和重量,充分展現出其主人身份和地位;如此巨大的青銅器是幹什麼用的?它又是什麼年代的呢?下面我們來看看!
  • 商代青銅器和周文王的《周易》意味著神文化逐漸讓位給人類文化
    在出土的商代青銅器中,有許多大型青銅器,造型厚重,紋飾複雜,鑄造精細,另外,以饕餮紋為主要紋飾的紋飾,氣勢雄偉,氣勢恢宏,他們的精湛製作在世界歷史上是罕見的。那種厚重複雜的形式,和商代那「如火烈烈,則莫我敢曷」的氣勢雄偉。殷墟遺址是出土最多的商代青銅器。說到殷墟青銅器,很容易想到著名的司母戊方鼎。據說這是商的兒子文丁為了犧牲母親「戊」鑄造的。
  • 饕餮紋或者獸面紋:亟待解開的商代青銅器核心謎題
    西方漢學家吉德煒(David N.Keightley)的話最能讓我們感受到這種青銅器紋飾所處的奇特狀態: 一位同事向他詢問饕餮紋意義時說,「如果不懂饕餮,就無法了解商代文化」。但是吉德煒認為,饕餮紋「是甲骨文卜辭所無法解答的巨大謎團」。
  • 湖南是不是「南蠻」?聽罘罳「老朽」說地老天荒
    ■ 湖南是不是「南蠻」,得由寧鄉人回答 ■ 7000年前,寧鄉人種水稻了,建「村莊」了,村子面積達2.3萬平方米 ■ 4500年前、傳說中的堯舜禹時代,寧鄉人織布、養豬了,是湘江流域史前文化的重要代表 ■ 3000年前,寧鄉貴族住宮殿,樂隊奏樂,飲酒作樂,建起湖南「第一都城」
  • 山西省博物館館藏文物:山西出土商代青銅器
    而人們所說的饕餮紋是青銅器上常見的花紋。乳釘紋方鼎 商 山西平陸前莊出土饕餮紋銅爵 商 山西平陸前莊出土雲雷底乳釘紋圓瓿(bu) 商 山西石樓後藍家溝出土。 瓿是一個中國漢字,讀音為bù,左右結構,部首為瓦。本意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小甕,青銅或陶製,用以盛酒或水,亦用於盛醬饕餮紋銅罍(lei)商 山西平陸前莊出土。罍是中國古代大型盛酒器和禮器。
  • 磚窯廠打工撿來商代宰甫卣
    作為神人關係的中介物的圖像標誌,具有符號的意義,具有神人溝通意味的青銅器紋飾能夠為同一社會集團的成員和本集團的祖先神以及所崇拜的神秘力量所認同。  正是因為有這種獨特社會思想的物質化表徵,使得青銅器對認識其產生的時代具有重要的價值。在商代,青銅器已經發展到成熟階段,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就是其中的傑出代表。而在菏澤市博物館,也有一件極具價值的青銅器——— 商代饕餮紋青銅宰甫卣。
  • 觥籌交錯——青銅器中的酒器
    二里頭文化的青銅爵  觥也是酒杯,很多做成動物的象形,它的體積大,多當作豪飲之器用,在得意而忘形之時,會大呼:「取大觥來!」「觥籌交錯」指的就是它。   商代的鳳紋犧觥  尊之重要,從它的名稱上就可得知,這是一種尊貴的酒具,在禮器中的地位非常顯赫,常常與彝成組使用。
  • 上海博物館擺兩個西周大鼎,兩鼎體積巨大驚人,在西周也是罕見
    我們知道了鼎的用途,再來談一下它是什麼東西造成的了。鼎是銅造的,是青銅器中的一類。古代的鼎,多數是純銅和錫的合金,純銅約佔五分之四,所以叫做青銅。我們的青銅器已經有三幹三百年的長久歷史了。遠在殷朝最後的幾個王朝,我們的祖先就已經造出很精美的青銅器了。
  • 湖南寧鄉這三所優質高中,你知道哪幾所?
    寧鄉市,湖南轄縣級市,長沙代管,下轄4個街道、21個鎮、4個鄉,寧鄉市也被譽為南中國青銅文化中心,四羊方尊、人面紋鼎、等1500多件青銅器都出自寧鄉市。好了,今天我們不聊別的,來聊聊湖南寧鄉這三所優質高中,你知道哪幾所?
  • 見證中國流失文物回歸傳奇,湖南「皿方罍」來滬展出
    此次展覽中的11件青銅器精選於湖南發現的300多件商周青銅器中,包括皿方罍在內的大部分展品首次在上海展出。展品中最重要的皿方罍,具有雄偉的造型,瑰麗的紋飾,是一件舉世無雙的青銅藝術瑰寶。大禾方鼎,商代晚期,高38.5釐米,重12.85千克,1959年寧鄉黃材鎮勝溪村出土湖南位於長江中遊,考古發掘表明,商代早中期來自中原的青銅文化進入湖南,商代晚期開始湖南成為長江以南出土青銅器的主要地區之一。湖南發現青銅器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南宋時期。20世紀初以來,湖南出土了許多文化面貌不盡相同、其他地區罕見的各類青銅器。
  • 商代銅卣的活動提梁是怎麼製作出來的,古人太聰明,讓人想不到
    另外,從考古出土的青銅器來看,商代青銅器的精美和多樣性,也讓人感到驚喜,可是某些青銅器獨特的製造工藝,更讓人不理解,比如在商代青銅卣上,有一個能活動的提梁,究竟商朝人是如果製造出來的呢?下面小編就來給您揭秘:(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
  • 文明璀璨,青銅伊始——淺談我國青銅器發展的初期:夏代青銅器
    青銅器作為中國古代社會文明的標誌性成就,是在夏代出現的。河南偃師二里頭文化遺址和山西夏縣東下馮二里頭文化遺址中,發現有青銅烹煮器、酒器、兵器和樂器,還有鑲嵌綠松石獸面紋的牌飾大坑。據目前考古發現,這些皆為夏代晚期青銅器,早於此的器物還不大清楚。
  • 秦公一號大墓出土馬骨,經過研究,解釋了商朝戰馬的來源之謎
    在記錄商代末年時期的史籍中,曾突然出現了大批關於戰馬的記載,至於為何戰馬會在此時大批量湧現?這些戰馬又是從何而來?幾乎沒有學者能夠解釋。直至考古界發掘了秦公一號大墓後,才最終破解了這個千古之謎。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 縱觀寧鄉歷史1759年:帶你揭秘歷史悠久的寧鄉
    12月1日,寧鄉農民代表胡輝、梅冶成和工人代表姜鳳韶唐雪梅,分別出席湖南省第一次農民代表大會和湖南省第一次工人代表大會。 12月7日,縣總工會組織縣城群眾反英遊行,並當眾焚燒陳寶昌商號未經查驗登記的「仇油」162桶。
  • 國內頂尖青銅器鑑定專家:遊走於真假青銅器之間
    本版攝影/本報記者 王曉溪科普:商代青銅器裝飾鳥紋用於思念祖先祈求和平吉祥一般青銅器我們都說夏、商、周,還有戰國,「周」又分西周和春秋。我們一般說青銅文化都是指先秦,秦以前的青銅文化,後來隨著考古發掘,又發現其實漢代的青銅文化也是很輝煌的。但是主要的來講還是先秦以前,因為漢代以後的青銅器功用變了,主要是以生活用具為主。再往後,比如唐、宋也都做了不少青銅器,尤其是銅鏡。其實再往後,宋、元、明、清也都在做,只不過是當擺設,數量很少。我們今天主要談的是先秦以前的青銅器。
  • 古代青銅器名字為啥有點「怪」?帶銘文的青銅器更值錢
    以前有一種東周青銅器,體呈橢圓,深腹,圈足,過去依其形狀稱為「舟」,但近年考古出土的同類器型青銅器上發現了銘文「(金字旁加個和字)」,如「哀成叔(金字旁加個和字)」、「蔡太史(金字旁加個和字)」,這才知道以前叫「舟」是錯誤的。
  • 香港盛大百貨入駐長沙寧鄉 成首家港式國際mall
    香港盛大百貨入駐長沙寧鄉 成首家港式國際mall 2014-09-28來源:瀟湘晨報 9月27日,湖南春城置業開發有限公司攜手香港盛大百貨集團戰略合作暨品牌發布會舉行,香港盛大百貨正式籤約入駐寧鄉,成為寧鄉首家港式國際
  • 青銅器中「青銅」的含義是什麼?青銅器又是如何鑄造出來的?
    隨著貢獻的」金「越來越多,大禹便決定效仿黃帝軒轅氏功成鑄鼎的做法,用這些「金」鑄造九個大鼎,來象徵他統治下的九州。大禹鑄九鼎的故事,說明在遠古時代的人們已經掌握了鑄造青銅器的方法了。目前夏朝的青銅器發現的不多,還只是爵、刀等小器物,但也證明那個時代已經有了青銅器。青銅是相對紅銅說的。
  • 中國一詞最早出現於青銅器內?其載體何尊有哪些歷史意義
    何尊是一種青銅器的名稱,大致位於西周早期(成王時期),何尊高39釐米,1963年在陝西寶雞賈村鎮出土。"中國"一詞最早見於西周初年的青銅器"何尊"的銘文。尊是盛酒器,流行於整個商代和周代。何尊是一個名叫「何」的貴族用作祭祀的尊。
  • Day1 夢回西周 三湘名博大咖帶你走進神奇寧鄉
    9月22—24日,由湖南省委網信辦牽頭組織的#三湘名博走寧鄉#網絡主題活動暨湖南省旅發委&騰訊共建「小Q帶你玩」旅遊頻道2周年慶在寧鄉舉行,三湘名博沙龍名博大V和央媒、省媒等主流網絡媒體40餘人相約寧鄉,共探寧鄉之美。寧鄉,安寧之鄉!這是一方歷史悠久的古邑。寧鄉出土的四羊方尊、人面紋鼎等1500多件青銅器震驚世界,被譽為「南中國青銅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