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同聖經對照閱讀,並查閱所引用的經節。
第三十一章
七 按照神的吩咐,在神的看顧之下,脫離了拉班的轄制,返回神所應許之地。(創三一1~55)
拉班是一個貪圖財物的人(創二九18,27,三一41),他因為財物才跑去迎接雅各,並與雅各親嘴(創二九13,三一55)。後來,他又留下雅各為他做工,也是想要從雅各身上,得到物質上的好處,因為神隨著雅各的腳步,賜福與他(創三十30)。現在,耶和華神從拉班手裡奪去了財富,並賜給了雅各(創三一9),拉班看見雅各的財富增多,對待雅各的臉色,就不如從前了。拉班如果不去壓榨雅各,神也必定會使拉班蒙福(創三九5)。但是,因為他算計雅各(創三十27),所以神就奪了他的財物,並賜給了雅各。
1 時候到了,耶和華神吩咐雅各,回他父親的家,並應許一路必與他同在。(創三一1~3)
1-3節 當雅各極其發達時,拉班的兒子們就開始說,雅各奪去了他父親的財富(創三一9),拉班的臉色向他也不如從前了,因為,神將瘦弱的給了拉班,將肥壯的給了雅各(創三十41~42)。這時,以掃的怒氣也消了(創二七44~45,三三4),因為他也極其強盛,已經從他的頸項上掙開雅各的軛(創二七40,三二6,三六7~8)。於是,神在夢中吩咐雅各(創三一11),回他祖他父之地,並再一次應許,神一路必與他同在,如同先前雅各遭難時,神應許他一樣(創二十八15)。
在神的吩咐裡,並沒有說具體的地點,如同亞伯拉罕當時蒙神呼召時一樣,意思是,雅各要等候神的吩咐,才能停下來(創三五1),為了使他在神的帶領之下,完全信靠神。
2 雅各的見證,為了得到拉結和利亞的支持,好按照神的吩咐,返回父親的家。(創三一4~16)
4節 雅各得到神在夢中的指示以後,就向拉結和利亞作見證(拉結在雅各心中的地位在利亞之前),見證在這六年中所發生事件,為了得到她們的支持,好按照神的吩咐,返回父親的家。他的見證如下:
5節 第一,她們父親的臉色向他不如從前了,因為他先前的算定落空了(創三十27)。第二,他父親的神向來與他同在,神先前也是這樣應許的(創二八15)。
6節 第三,他如何盡力服侍她們的父親,使她們的父親發達眾多(創三十29~30)。
7-10節 第四,無論拉班如何不信守約定,欺哄他(創三十34),十次改了他的工價,然而神不容拉班害他,使拉班的意圖不能得逞。他若說:「有點的歸你作工價」,神就使羊群所生的都有點;他若說:「有紋的歸你作工價」, 神就使羊群所生的都有紋。雅各見證,是神把她們父親的牲畜奪來,賜給他了,作為他的工價。第五,這是因為,拉班還沒有留下雅各,為他牧羊之先,神已經在夢中指示了雅各,給他看見,跳母羊的公羊都是有紋的、有點的、有花斑的。他知道這是神賜給他的應許,神要將有紋、有點、有斑的賜給他。所以,他當時敢於向拉班提出條件,叫拉班答應他一個承諾(創三十31)。
11-13節 第六,這一小段的三個目的(創三一11~13):一,神要告訴雅各,祂就是先前應許他的那一位神,是他在伯特利所許過願的神(創二八15,19,神在這裡並不是提醒雅各,要他完成所許的願,因為他所許的願,並不是出於甘心樂意,神當時並沒接受。而且,雅各也沒有在伯特利,他所奠基的地方建造神的殿,完成他的許願)。二,神告訴他,祂已經按照先前的應許看顧他,因為,凡拉班向他所作的,神都看見了,包括拉班用兩個女兒來獲取財富。所以,在這六年中,神使跳母羊的公羊,都是有紋的、有點的、有花斑的。三,現在,神也要按照祂先前所應許的,帶他回本地去。這裡「神的使者」與「神」交叉使用,證明「神的使者」就是神自己。
14-16節 拉結和利亞回答的要點:第一,她們父親的家裡,沒有她們的份,沒有她們的產業。第二,她們的父親為了貪圖財富,將她們當作外人,已經將她們賣了,併吞沒了她們的價值(創二九27)。第三,她們承認,如今神幫她們奪回了一切財物,都是神賜給她們和她們的孩子的。第四,她們要雅各遵行神的吩咐,回他的父家。
3 雅各第三次,在神的旨意之外,附加了自己的辦法,偷偷的離開了拉班的家。但是,神還是按照祂的吩咐,使他脫離了拉班的手(創三一17~55)
a 他第三次在神的旨意之外,附加了自己的辦法,偷偷的離開了拉班的家。(創三一17~21)
17-21節 六年前,雅各曾向拉班公開的提出,要回他自己的父親那裡去。那時他並不害怕。但是,這一次在神吩咐他之後,他反而害怕了,這是為什麼呢?神並沒有叫雅各偷偷的走,他卻不辭而別,卻背著亞蘭人拉班,偷偷的走了,並沒有告訴他。
我們來看其中的原因:第一,暴露了他對神的應許沒有信心,,害怕神在他回去的路上,沒有與他同在(創三一3)。第二,在這六年的時間裡,拉班欺哄他,十次改了他的工價。後來,神使雅各極其發達,拉班的兒子們又開始說,雅各奪去了他父親的財富,拉班的臉色向他也不如從前。雅各認為正常向拉班辭行,拉班必定不會答應,讓他帶著神賜給他的一切離開(創三一26,43),從下文拉班所說的話,證明雅各的判斷是正確的。這就是雅各背著拉班離開的原因。
拉結偷了她父親的神像,說明拉班因為貪財而離開耶和華神,轉向偶像,直接影響了他的後代(參創九22,25)。
b 為了保護雅各,神在夢中警告拉班。(創三一22~25)
22-25節 有人告訴拉班:「雅各逃跑了。」說明許多人都知道,雅各如同奴隸,已經被拉班控制起來了,他離開拉班就是「逃跑」。拉班得知雅各逃跑了,就帶著人追趕雅各,但是,他在夢中卻受到了神的警告,這是神對雅各的看顧,也是聖經中,神第二次在夢中警告人(創二十3)。基列山已經遠離哈蘭,拉班追上雅各時,雅各已經走了十天的路程,這說明拉班想要追回雅各的決心。
c 拉班受到警告之後,所說的話和一切的行動,暴露他的虛偽、拜偶像,以及追趕雅各的真實目的。也給我們看見,雅各對偶像的憎惡。(創三一26~35)
26-30節 因為神的警告,拉班已經不可能奪走雅各的財物。就對雅各說了五件事:第一件事,他說,雅各偷偷的走了,帶走了他的女兒們,像用刀劍擄去了一樣。他已經忘記,他用兩女兒,換取雅各為他工作十四年(創二九27),這顯示拉班的不公義。第二件事,他又假惺惺的說,雅各不讓他歡送他們回去(這是神警告的結果),不讓他與外孫和女兒告別,這是一個貪婪之人,所說的虛偽的話。第三件事,拉班說,他手中原有能力害雅各,暴露了他追趕雅各的本來面目,他因為神的警告,才不敢加害雅各。他說你父親的神,而沒有說我的神,也暴露出,他是一個不相信耶和華神的人。第四件事,他說,雅各偷了他的神像。證明他是一個拜偶像的人,這也是他貪圖財物的原因。
雖然,拉班也是閃的子孫,希伯的後代(創九26,十21,十一10),但是,他為了利益,卻離開了他祖宗所信靠的神,轉向了偶像。他在夢中受到神的警告,卻還要找回他的神像,可見,他完全被利益和偶像蒙蔽了。
31-35節 雅各對拉班的判斷是正確,拉班果然來追趕他,並想要害他(創三一29)。「恐怕」這詞暴露雅各,沒有完全信靠那,應許與他同在,並保護他的神(創三一3)。
雅各是信靠耶和華神的,他不容許有拜偶像的人與他在一起,所以,他說如果查出誰偷了拉班的神像,就不容他存活,這話對於拜偶像的人,是非常嚴厲的,雅各這麼嚴厲,也說明他對偶像的憎惡。雅各不知道,他所愛的拉結偷了那些神像,也不知道她已經受到偶像的影響。雅各也說,如果拉班從他這裡找到,屬於拉班的東西,就請他拿去。給我們看見,他除了神賜給他的一切,並不貪圖別人的財物(參創十四23)。
拉結「坐在(神像)上頭」,說明她雖然受到拉班拜偶像的影響,但是她對神像並不尊重,這樣,拉班沒有從拉結身上,搜到他的神像。
d 因為神的同在,雅各敢於斥責拉班。(創三一36~42)
36-42節 雅各就發怒斥責拉班,他敢於斥責拉班的原因之一,是因為拉班告訴他,神在他的夢中,已經警告過他了;原因之二,是因為他只信靠耶和華神,不拜偶像,說他偷神像就是對他的侮辱。原因之三,是因為雅各這二十年,所受到的壓榨,所受到的苦。這二十年是他遭難的日了,如果不是亞伯拉罕、以撒所敬畏的神與他同在,看見他的苦情,並看顧他,那麼這些年為拉班的勞苦,將一無所獲,空手而去。
雅各敢於斥責拉班,說明神的兒女,所遇到的一切,不公平的對待,在與神同在的時候,可以當面表明。
e 拉班與雅各立約的真實目的。(創三一43~54)
43-54節 拉班的回答,再一次說明了拉班的自私。他否定了,當初與雅各所定的工價(創二九18~20,27);也否定了,他當初答應雅各的條件(創三十31,34),他認為雅各的一切都是他的。
不過,因為有神的警告,他因為害怕,就與雅各立約。(先前基拉耳王也是因為害怕,而與亞伯拉罕和以撒立約,創二一23,二六28)。從這裡看出,拉班如同外邦的王,已經不能信靠神了。這裡的石頭立作柱子,堆成一堆石頭,是為了立下界限、界碑(創三一52)。如同雅各在柱子上澆油,進行奠基,其作用,都是作為立約的證據(創二八18)。
這約有兩大內容,只有第二大內容,才是他與雅各立約的真正目的。第一大內容:首先,他叫雅各不要苦待他的女兒,在他的女兒以外,另外娶妻,他要神在他們中間作見證,這只是一個幌子,不然先前他就不會將女兒賣掉了(創三一15)。第二大內容:因為,神在夢中警告了他,他害怕有神同在的雅各,會去害他。所以,他才與雅各立約,要求彼此都不可越過石堆、柱子,去加害對方。第二大內容才是他立約的真正目的,這根石柱就是界碑,將他們兩人分開兩地,使他們互相之間不越過界限。他還要亞伯拉罕的神和拿鶴的神,也就是他們的父親他拉的神(創十一27),在他們中間判斷。雅各就指著神起誓,又在山上獻祭給神,就是感謝神保護他,脫離了拉班的手。
f 在神的看顧下,雅各逃脫了拉班的手。(創三一55)
55節 在神的看顧之下,拉班不能奪走雅各的財產,只能在給他的外孫和女兒祝福之後,返回自己的地方去了。雅各來的時候,拉班與他親嘴(創二九13),這一次卻沒有,這是因為沒有從雅各身上,得到好處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