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春節假期的結束,不少求職者也踏上求職之路,開啟了新一年的打拼。每年的新春招聘都是一年中的「黃金招聘期」,全國各地招聘市場逐漸掀起熱潮。今年各地用工和就業形勢如何?什麼崗位人才需求量最大?與往年相比呈現出哪些新變化?帶著這些問題,人民網記者近日分赴內蒙古、遼寧、上海、江蘇、安徽、福建、山東、河南、湖北、湖南、廣東、重慶、四川、雲南14個省份進行了實地調查,把脈今年求職招聘新變化。
各地新春招聘火爆 銷售、管理崗緊俏,企業軟福利五花八門
2月7日,鄭州迎來雞年的首場降雪,經過一夜「洗禮」,氣溫驟降愈加「凍人」。
天冷路滑,難擋求職心迫。上午9時不到,河南省人才市場門前就排起了「長龍」。這場號稱「河南史上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 」的人才招聘會將連開14場,預計將有2100多家企業參會,提供各類職位超過7萬個。
同河南一樣,各地新春招聘會相繼登場,拉開了節後招工的大幕。
在青島,農曆正月初八,青島市人才市場便舉辦了首場大型人才招聘會暨高校畢業生供需洽談會,7天時間裡,1000餘家用人單位到市場進行現場招聘,提供崗位11935個。
在南京,春節後,全市將開展百場招聘活動,共將籌集3萬個崗位,招聘活動將持續到3月底。
在福州,從2月6日至24日,該市預計將舉辦100多場招聘活動。
人民網記者在各地招聘會現場了解發現,春節過後,不少地方呈現用工需求量大幅增長的局面,民營企業、小微企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在參展企業中佔比較多,其中,製造業、生物醫藥、計算機等勞動密集型行業用工需求依然旺盛,而隨著經濟結構的轉型升級,相對複雜的、科技含量高的企業用工需求也不斷增多,大量服務型崗位亟待求職者轉變就業觀念、積極入市。在具體崗位方面,銷售、製造業普工以及經營管理人才持續走俏。
以安徽省為例,一項針對16個市4407戶企業的用工情況問卷調查顯示,2017年一季度,造紙及印刷業、家具製造及木製品業、玩具製造業、電子電器業、紡織業、製衣製鞋業等六大行業的用工需求非常旺盛。「這既說明勞動密集型企業用工需求依然旺盛,也說明勞動密集型企業人員流動性較大,春節前後人員『大出大進』的現象依然存在,企業短缺的主要還是普工,其次就是經營管理人才。」安徽省人社廳就業處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而從《2016年第四季度河南省人才市場分析報告》來看,求職者學歷層次呈「中間大,兩頭小」的橄欖型結構分布,高學歷和高技能人才需求存在較大缺口。數據報告顯示,碩士以上中高級人才的需求量和第三季度及更早相比有明顯提升,雖然比例依舊不高,但是增長速度卻非常迅速。從趨勢上看,高技能人才必將成為人才需求的主力軍。
在薪酬福利方面,記者調查發現,為了招攬人才,各地招聘企業普遍在薪酬待遇上有所提高,但是幅度放緩。
在深圳,根據2月5日啟動的「才市暖陽——招聘求職公益周」主辦方的調查顯示,本次招聘周大部分企業都提高了各自的薪酬水平。其中,15%的企業承諾漲薪10%以上;33.3%的企業願意漲薪6-10%;36.7%的企業選擇漲薪5%,也即超過73%的企業打出「漲薪牌」。
「前幾年企業薪酬增幅大約可以達到10%,今年則為5%左右,這與經濟下行壓力較大、人力成本增速過快等經濟新常態下的情況相吻合。」河南省人才交流中心副主任盧宇向記者介紹。
記者在各地招聘會現場看到,為了招到人、留住人,除了提高薪酬待遇,各用人單位還打出許多福利牌吸引求職者。「包吃包住」「六險一金」「出國旅遊」「免費班車」「戶口遷移」……眾多軟福利可謂是五花八門。
「現在企業更看重用『軟福利』留人。」深圳市人才交流服務中心有限公司招聘業務部部長連楚鋒表示,有些企業為了招到員工,還準備建立幼兒園等,方便員工子女入學。
90後畢業生傾向「慢就業」 更加看重職業規劃
記者從各地招聘會現場了解到的情況來看,隨著「90後」日益成為求職主力軍,大學生的就業觀正在悄然改變,比起工資待遇,這一人群更加注重個人職業生涯的規劃;此外,「慢就業」現象越來越突出。
青島的大學生小鄭在仔細對比了多家公司後,只投出了一份簡歷。她表示,與自己所學專業對口的公司在招聘會現場有挺多,但是她更注重的是公司未來的發展以及入職後能否學到東西。
記者在各地招聘現場看到,國企和名牌大企業的招聘攤位前求職者往往是絡繹不絕,而在小規模公司前,求職者則更為謹慎一些。營銷行業雖然門檻較低也不限專業,但是達成意向卻偏少。一些應屆畢業的大學生們表示,有的用人單位以「沒有工作經驗」為由婉拒了他們,讓他們很是鬱悶。「銷售員的崗位倒是無所謂工作經驗,可我們還是願意從事行政辦公的工作,那樣相對穩定些。」
「我們是根據應聘者的工作能力決定薪酬。因為公司的特殊工種比較多,所以對應聘者的工作經驗還是比較看重的,提供給應屆畢業生的職位很少。」無錫一家能源公司人力資源專員徐女士說。
「這個群體和前幾代人相比,生活壓力沒有那麼大,求職迫切性就不那麼強烈,都會選擇找到比較滿意的工作再入職。有不少畢業生都是同時投很多份簡歷到不同的公司,接到幾個公司的邀請後,再慢慢去挑選最合適的。」福州人才市場一名林姓負責人告訴記者。
「如今的大學生,迫切找工作的意識越來越弱。」青島市人力資源管理服務有限公司副總劉海亮也對記者表示,「一方面,如今生活條件好了,很多應屆畢業生沒有經濟負擔,並不急於找工作;另一方面,如今創業的訊息鋪天蓋地,有些大學生選擇自主創業、做做電商或者先出去旅遊甚至待業,慢慢考慮和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 。」
記者了解到,這種「慢就業」現象在「95後」等新生代就業群體中越來越普遍,一份工作的吸引力已從簡單滿足薪酬、物質需求,逐步轉向「工作是否愉快、環境是否舒適、能否相互尊重」等多元化因素。而隨著網絡的發達,開網店、做主播當網紅、幹微商等就業方式既能來帶豐厚的收入又不用朝九晚五的坐班,更加多元化的職業的給了這一群體更多的選擇。
安徽省人社廳就業處負責人建議:應屆畢業生的就業觀念需要與時俱進,從基層做起、不怕困難、不怕吃苦,才能夯實職業發展的基礎,真正讓自己的「含金量」越來越足,才利於將來的發展。
外來務工人員「回鄉流」漸暖 元宵節後將出現求職高峰
記者在各地了解到,由於節後用工需求量大,用工企業踴躍參加各類招聘活動,與此同時,不少務工者也選擇了提前返城,給自己較大的選擇餘地。
2月3日,主要服務於農民工就業的南京板橋人力資源市場開門營業。「從節後這一周的情況看,外來務工人員求職市場可謂供需兩旺。」據該市場辦公室主任劉華松介紹,從2月3日至今,共有2389名外來務工人員進場求職,成功就業的人數約260人。「根據往年的經驗,外來務工人員求職高峰將出現在元宵節後。」劉華松說。
「現在工作相對來說好找一些,如果過了正月十五再回來,找工作的人就多了。」來自河南剛剛返滬的小鄭告訴記者,但他同時也表示,這幾年老家那邊也有企業發展起來了,也需要人,因此,不少老鄉就都選擇就近工作了,出來的就少了。「外面工資雖然高點,但也高不到哪裡去,況且小孩慢慢大了,父母漸漸老了,上學和養老的這些問題也都得考慮,明年我也不一定會回來了。」小鄭說。
在本次採訪中記者發現,和小鄭想法類似的人不在少數。與此同時,各地政府、各企業也通過制定優惠政策以及提高薪資待遇、福利等方式,讓越來越多的返鄉農民工願意留在家鄉。
在河南,2月8日,以「促進轉移就業 支持返鄉創業 助力脫貧攻堅」為主題的河南省2017年「春風行動」在淮陽縣啟動。目前全省農民工返鄉創業76.21萬人,帶動就業339.53萬人,農民工返鄉創業為轉移就業開闢了新途徑,為脫貧攻堅增添了新力量。
在重慶,春節前,該市人社局專門下發了《2017年春節前後促進返鄉農民工就業創業集中活動方案》,從宣傳、培訓、專項活動等方面進行了工作部署。同時,充分利用網絡招聘等現代化手段,開展線上線下的招聘活動,加強就業對接,加大精準招工力度。
人社部新聞發言人盧愛紅在1月23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分析就業形勢問題時表示,總體判斷,今年的就業形勢總體穩定的基本面沒有變,但是穩中有憂。今年將通過產業、財稅、金融、貿易等一攬子政策協同配合,推動經濟增長帶動就業,扶持新就業形態發展,不斷拓展就業新空間。(馬麗婭、鄔迪、顧姝姝、錢海盈、武子悅、劉甜甜、楊柳、劉穎婕、戚藝芳、王星、劉政寧 實習生 張霜霜參與採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