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晚,復旦大學一實驗室發生爆炸,消防部門接報後於21時35分趕赴現場救援處置,現場一名20歲男性傷及雙上肢。
3月28日,復旦大學新聞中心向媒體證實此消息。
@復旦大學 在微博發布公告
經該校化學系核查,當晚有2名學生在實驗室工作,學生在處理一個約100毫升的反應釜過程中,反應釜發生爆炸,學生左手大面積創傷,右臂貫穿傷骨折。經現場排查,除發生爆炸的反應釜以外,現場尚遺留同批未處理反應釜兩隻,為避免再次發生意外,學校通知消防防爆專業人員予以處置。
目前,傷者神志清楚,生命體徵暫時穩定。
實驗誠可貴 安全價更高,
請大家注意實驗安全。
不做實驗的人不會知道實驗室有多危險。
(1)氣體燃爆:從管道或設備中洩漏出來的可燃氣體,遇火源而發生的燃燒爆炸。
(2)油品爆炸:如重油、煤油、汽油、苯、酒精等易燃、可燃液體所發生的爆炸。
(3)粉塵、纖維爆炸:煤塵、木屑粉、麵粉及鋁、鎂、碳化鈣等生產場所的爆炸。
實驗室可分為不同的種類,常見的有電力實驗室,物理實驗室,化學實驗室,生物實驗室,機械實驗室等。各類實驗室有不同的安全管理規定,生物實驗室要求易去塵、耐磨和抗汙染;物理和化學實驗室則要按規定嚴格管理化學試劑等。
實驗室發生爆炸事故起因有很多種,比如,最常見的就是: 隨便混合化學藥品。氧化劑和還原劑的混合物在受熱。摩擦或撞擊時會發生爆炸。
由於實驗操作不規範,粗心大意或違反操作規程都能釀成爆炸事故。如:
(1)配製溶液時,錯將水往濃硫酸裡倒,或者配製濃的氫氧化鈉時未等冷卻就將瓶塞塞住搖動都會發生爆炸。
(2)減壓蒸餾時,若使用平底燒瓶或錐瓶做蒸餾瓶或接收瓶,因其平底處不能承受較大的負壓而發生爆炸。
(3)對使用的四氫呋喃,乙醚等蒸餾時,由於這類試劑放久後會產生一定的過氧化物,在對這些物質進行蒸餾前,未檢驗有無過氧化物並除掉過氧化物,過氧化物被濃縮達到一定程度或蒸乾易發生爆炸。
(4)製備易燃氣體時,一定要注意附近不要有明火,在製備和檢驗氧氣時,一定要注意不要混有其它易燃氣體。例如氧氣製備、氫氣製備,實驗中若操作不慎易發生爆炸(見著火一節)。
(5)金屬鉀、鈉、白磷遇火都易發生爆炸。
為了安全,
請轉發給你身邊奮戰在實驗臺的小夥伴!!!
編輯:張星 | 校對:林猛 | 審核:郭華傑
傳播消防常識,人人有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