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滿倩倩 濟南報導
流程再造,攻堅克難。11月26日,《問政山東》節目圍繞「九大改革攻堅行動」主題,聚焦人才制度改革攻堅行動展開專題問政。山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山東省教育廳、山東省科學技術廳接受現場問政。
在人才制度改革攻堅行動中,山東省教育廳聯合山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印發了《關於建立我省基層中小學教師高級職稱制度的通知》,明確提出要建立符合基層教師特點的「定向評價、定向使用」基層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鼓勵人才到基層任教,在基層長期從教,為加快推進基層教育振興提供有力的教師保障。
濟寧市汶上縣某鄉村小學教師王老師,37年教齡,卻無法晉級為小學教師專屬副高職稱。(網絡截圖)
記者先後聯繫了汶上縣郭樓鎮教育管理委員會、濟寧市教育局、汶上縣教育體育局等市、縣、鎮三級教育部門的工作人員,卻沒有得到答案。(網絡截圖)
37年教齡鄉村教師職稱難晉
市縣鎮三級教育部門互踢「皮球」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濟寧市汶上縣某鄉村小學教師王老師,1984年開始在當地學校任教,至今已有30多年的教齡。根據有關政策規定,王老師已經滿足基層小學教師專屬副高職稱的申報條件,但是當他準備好材料進行申報時,卻被「拒之門外」。
王老師說:「我們學校有4個該晉級的老師,但是後來通知說有名額限制,我們只能晉1個,連我們校長自己都沒能晉級。」
記者了解到,2019年12月,山東省教育廳發布《關於進一步做好2019年度中小學教師職稱評審工作的通知》,規定稱「符合標準條件的鄉鎮學校在編在崗教師在鄉鎮從事教學工作累計10年及以上申報中級職稱、20年及以上申報副高級職稱、30年及以上申報正高級職稱,不受崗位結構比例限制」。按照《通知》要求,王老師完全滿足申報副高級職稱的條件。
隨後,記者先後聯繫了汶上縣郭樓鎮教育管理委員會、濟寧市教育局、汶上縣教育體育局等市、縣、鎮三級教育部門的工作人員。結果縣裡說「需要按照市裡指標安排」,市裡答「各縣區自己把握、市裡不多幹預」,記者終究沒有問出答案。
山東省教育廳廳長鄧雲峰接受現場問政。(網絡截圖)
濟寧市教育局局長高廣立針對節目中反映的問題,接受主持人現場問答。(網絡截圖)
編制少、工資待遇低導致鄉村教師難招
小學四年級沒有英語老師
不僅僅是高教齡的老師,在濟寧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疃裡鎮樓張小學也有一些鄉村學校的老師反映,「鄉村教師缺編制、名額少、底下老師撈不到、一個老師帶好幾個班」等現象十分常見。
除了在編名額欠缺以外,鄉村教師的工資待遇問題也給新進教師的招聘帶來阻礙。
濟寧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疃裡鎮進士張小學校長表示,「鄉村教師不好招,主要是因為鄉村教師工資偏低,還沒有外邊輔導機構掙得錢多。」
濟寧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疃裡鎮有位學生家長告訴記者,就是因為學校教師數量少,孩子讀四年級了還沒有英語老師,體育、音樂老師也都缺少,所以才給孩子辦理了轉學手續。
對此,山東省教育廳廳長鄧雲峰在看完短片後表示,「(看到這些情況)心裡不是滋味,我們教育部門工作還是有缺陷的,儘管我們每年都培養了大量師資人員,但是到基層分配時卻是有所欠缺,導致了農村基層教師留不住人等問題的發生。」
在節目督辦環節中,濟寧市教育局局長高廣立現場承諾,「短片中反映的問題說明了我們教育部門工作不到位,從市一級我們並沒有限制指標,這個問題我們一定要解決好。」
山東省人大代表那學豔呼籲,要讓農村教師看到希望。(網絡截圖)
省人大代表現場呼籲:要讓農村教師看到希望
「我們會反思,好的政策如何把它貫徹落實好。」山東省教育廳廳長鄧雲峰介紹,《關於進一步做好2019年度中小學教師職稱評審工作的通知》這項政策出臺之前,山東全省一共評出863個正高級教師,其中農村教師只有60個,佔比只有7%。去年政策出臺後,我們今年第一次按照新政策來評定教師職稱,目前全省共評審教師690個,其中農村教師有296個,佔比達到43%,一下子提高了6倍。
鄧雲峰解釋,在新政策出臺前,教師正高級職稱評審是由省裡統籌的,如今全省各部門要簡政放權,所以這項工作就下放到各市自行組織。
「但是層層下放卻出現如此多的問題,下放到鄉鎮更不行,今天全省16市教育局長都在,我在此明確,這項工作還是要以市為單位組織。」鄧雲峰現場督辦。
作為問政代表,山東省人大代表那學豔在現場舉出了「不滿意」的牌子。
「我也是一名基層教師,據我了解有許多的鄉村教師有資格評聘職稱,但是省裡規定好像是有名額限制,評上了不見得能落實、不見得能聘任。」那學豔結合自身工作經歷反映,省教育廳確實出臺了很多激勵政策,但在執行過程中,很多地市打了折扣或是不執行。
那學豔呼籲,省教育廳要切實有效的將政策落實到每一位教師身上,要讓農村教師看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