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管理應走向文化自覺

2020-12-17 中國教育新聞網

學校管理是學校質量的生命線,有什麼樣的管理,就會有什麼樣的辦學質量。學校的管理不管怎麼變,都應該在管理科學理論的範疇內,也就是從制度管理到精細化管理,再到人本管理直至走向文化自覺。

文化自覺是管理的最高境界,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意志高度統一、願景目標高度協調的最佳狀態。在學校管理中,制度管理解決了無章可循的問題,精細化管理解決了死角盲點問題,人本管理彌補了制度管理和精細化管理中缺少人性、缺少溫度的短板。

從目前學校現狀看,多數學校都處在從精細化管理邁向人本管理的階段。但到了人本管理層次後,卻出現了很多不可調和的矛盾,亦即人本管理後,教職工出現了「只想要人性,不想要制度」的荒唐想法,嚴重地影響了學校發展,制約了學校品質提升。

基於此,我們的人本管理必須走向文化自覺。但文化自覺必須經過認真研判、精心籌劃、嚴密組織,方能整體設計、分步推進,達成文化自覺的管理境界和狀態。

一些學校存在這樣一種怪象:教職工雖說都有工作量,更有職責要求,但完成度不高或完成得不好的人,待遇卻和實幹的人一樣,甚至更多。這是因為學校管理層沒有設定底線標準。沒有底線標準,就為領導層留下「照顧」的空子,一些教職工也會伺機偷懶。久而久之,學校積極向上的氛圍就沒有了,藏奸耍滑、不學無術的不良現象就會主宰學校氛圍,對學校的發展百害無一利。設定底線標準後,要廣泛宣傳,讓每個教職工入腦入心,學校氛圍和教職工精神狀態將大為改觀。

此外,教師的職稱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工資水平。職稱評聘後,基本不再變動,實際上成了終身制,大大降低了教師職稱評聘的激勵作用,也與職稱管理制度設計初衷相違背。因此,學校必須進行動態管理模式。動態管理崗位要堅持在設定底線、公開標準、理性競爭、年齡大和原崗位人員優先等原則基礎上開展,有利於解決教師隊伍工作積極性不高、崗位懈怠等問題。

對於一名教師來說,如果對自己的職業願景沒有規劃,就會缺乏安全感和幸福感。而教師的情緒也會傳導給學生。因此,學校應引導教師明確職業願景和職業規劃,這樣也會增強教師對自身職業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作為校長,讓學校管理制度成為確定的、有規則的、不受權力和金錢影響的制度,是學校管理走向文化自覺的必經之路。但設定了底線標準,動態管理了崗位,確定了職業願景,就達成文化自覺了嗎?其實不然,學校文化管理從人本管理走向文化自覺,還應該有五個重要特徵:

一是全員願景必須高度統一,也就是校園裡每個人都希望達成的目標是高度一致的;二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校園政治生態已經達成,人與人之間高度信任,學校的規則涵蓋學校的方方面面;三是核心價值觀植入每位師生的骨髓和心田,立德樹人體現在教育的每個細節裡、落實到教育教學活動中;四是崇尚進步的校園文化氛圍濃厚,處處呈現正能量、時時迸發閃光點;五是底線評價和動態管理崗位得到廣泛認同,積極向上的師生受到讚賞。師生和諧的生活就是教育的最大亮點。

學校人本管理,如果不牢牢抓住﹑精心籌劃﹑砥礪前行,很可能再退回到制度管理和精細化管理的怪圈。只有大步前行,設置底線標準、動態管理崗位、確定職業願景,才能越過管理技術倒退的門檻,真正走向文化自覺。

文化自覺的管理狀態,應該是動態的﹑充滿變數的,它需要校長用情懷呵護﹑用底線約束﹑用崗位動態激勵,這樣一來,學校管理走向文化自覺的學校將會越來越多。

(作者系遼寧省錦州市第八中學校長)

《中國教育報》2018年05月02日第8版 

相關焦點

  • 校長領導力:走向文化管理新境界
    校長辦學必須旗幟鮮明地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立德樹人;必須全面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必須立足學生的全面發展,聚焦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基於師生全面發展,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強調團隊精神和情感管理,形成文化自覺。我們知道,學校管理一般包括規範化管理、精細化管理和人本管理,實施團隊化管理和個化性管理是學校管理中必須高度關注的內容。
  • 校長領導力:走向文化管理新境界
    從教30年,做校長20多年,這位領航校長注重領導力提升,並通過自己的辦學實踐,讓學校文化不是簡單成為「裝飾文化」「門面文化」,而是根植於骨髓和血液中,讓文化成為學校內涵發展的原動力、品質提升的催化劑。————————————————————校長領導力是當下基礎教育領域一個熱詞,文化管理又是學校管理的最高境界。
  • 文化自覺下的基礎英語教育之路探析
    走向文化自覺的英語教育應根植於深厚的民族文化,以「學習外語」為出發點,以「交流中西文化」為培養目標,只有這樣才能有效消除中國文化失語症現象。(一)文化自覺下的英語教育能兼具語言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特點英語教育的工具性是指聽、說、讀、寫等語言基本技能的學習與訓練,主要是培養獲取信息的能力。
  • 把握學校文化管理的脈搏
    ■江蘇教育學院 王鐵軍  當代學校管理呈現了新的發展走向,即從學校管理走向學校領導,從粗放式、規模化管理走向精緻化管理;從封閉式管理走向開放式管理;從科學管理走向文化管理。文化管理已成為教育改革新的生長點,成為學校發展的新境界、新趨勢及新階段。
  • 走向文化:成人學校的農村職業技能培訓
    走向文化:成人學校的農村職業技能培訓程紅兵 學習是人類永恆的主題,今天的社會人人都是學習者
  • 【學校管理7】校長應具備的12個管理意識
    【學校管理7】校長應具備的12個管理意識【編者按】近期,編輯有關教育方面的系列文章,對中國的教育問題進行一些探討,歡迎朋友們互動學校的規章制度要落實在全程管理上,只有對全校師生員工進行規範性管理,才會把學校越辦越好,得到社會各界的好評。推行學校規章制度,校長應注意人性化與制度化相結合,表率與嚴格相結合。要有「質量」意識03同優質高效是企業的命脈一樣,教育教學質量是學校生存和發展的命脈。
  • 從管理走向育人:班級文化建設的未來路向
    班級是學校教育的基本單元,也是學生生活的重要場域。班級文化是學校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中小學校十分重視班級文化建設,也取得了明顯成效。但當下很多學校的班級文化建設立足於班級管理,尤其以增強班級的凝聚力為鵠。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班級文化建設亟待轉型升級,應更加聚焦文化和教育的本質。要言之,從管理走向育人是班級文化建設的未來路向。
  • 論文 | 走向「理論自覺」與「方法自覺」:婦女/性別社會學在中國(1995-2010)
    方法自覺關注本土生活情境和女性自身的生活經驗打破定量和定性兩分法,整合女性主義方法論倡導女性主義視角和社會性別分析框架二、婦女/性別社會學的理論自覺理論自覺是對費孝通先生倡導的「文化自覺」概念與理論的繼承和發展。
  • 中國教育界精英共話學校文化建設 探討高品質辦學
    楊伏山 攝  中國教育聯盟設計執行會長劉海濱稱,學校文化最直接是空間文化和環境文化為代表的物質文化,這些文化建設學校必須依託設計公司和設計師完成,即便學校精神理念提煉不需要設計師參與,但談到吸收、消化、落地、執行,需要他們將理念符號化、環境化;否則,學校理念提得再好,沒有外形的設計保證,學校文化會缺少品質與品位。
  • 以文化自信指引職業學校文化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強調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自信的提出具有很強的思想性、指導性、針對性,職業學校應以文化自信為指引加強學校文化建設。
  • 從班級管理走向班級建設
    下面,談談如何落實從班級管理走向班級建設。一是堅持不懈抓好班級常規管理。從管理走向建設,不是一個逾越的過程,而是一種漸變的發展。如果諸如紀律和衛生等班級日常都無法保證,談班級建設無疑是空中樓閣。二是收放自如做好班級自主管理。學校和年級對於作息時間分配、德育活動開展節點都有明確的安排,各班要在規定的時間和合適的地點推行班級自主管理。
  • 學校應該終結工場型管理模式
    管理的目的應該是讓一所學校充滿活力,使每一位師生充滿生命的激情,為了心中的信仰,為了找到自己的人生價值而自覺地工作、學習。   ■江蘇省天一中學 沈茂德   每次出國訪問,總會看到這樣的場景:一些初次出訪的校長會出於真心求「道」的目的,向外國校長同行提出這樣的問題:你們學校有哪些管理學生的規章制度?你們是如何考核(管理)教師的?
  • 微思考:學校文化建設應遵循的22條原則
    這些年來,我們看了許多專家、學者關於學校文化建設論著,在此基礎上,我們整理、概括出了學校文化建設應遵循的22條原則。1、地域性原則地域文化是根,區域文化是主杆,學校文化是肢。3、個性化(獨特性)原則文化是一個學校的生活個性,管理個性,習慣個性,追求個性,審美個性的的綜合體現,是教育傾向性的精神載體。各校有各校生存之道,有各自辦學風格、獨特個性,因此學校提煉、概括出的文化一定要具有多樣性、差異性,一定要彰顯學校文化唯一性特色。
  • 學生管理實踐走向制度化、規範化、可持續發展
    反觀當下中職學生管理工作,問題也較多。一是管理者自身知識結構不合理,對學生管理認知、管理能力不足,無法適應新形勢的需要。學生管理工作需要紮實的管理經驗和知識,豐富的管理手段和模式,積極主動的創新管理意識,但囿於學校經費局限,很多學生管理者缺失培訓、提升機會。
  • 教育思考:學校管理應建立怎樣的競爭機制?
    教育思考:學校管理應建立怎樣的競爭機制?教育思考:學校管理應建立怎樣的競爭機制?王營前段時間,在對學校進行督導評估時看到這樣一句口號:「兩眼一睜,開始競爭」。校長解釋說,這句口號是為了激勵教師和學生展開競爭,創造最佳教學業績。生活中,有不少父母和老師在教育孩子時,也持有一種強烈的競爭觀念。
  • 大學英語教學應重視堅定文化自信
    在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文化自信應該也必然會成為全體中國人民所普遍擁有的心理狀態和堅定信念。在這一偉大進程中,大學作為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應責無旁貸地擔負提升文化自信的歷史使命。
  • 培育學校文化是學校發展的必然選擇
    學校發展面臨新的形勢和要求,進入了從外部建設轉向內部建設,從外延發展走向內涵發展的新階段。同時,招生制度的改革逐漸為每所中小學的發展提供了公平的機遇和自主創新發展的條件。越來越多的學校認識到,以學校文化為抓手,推動學校的自主發展已成必然。  從內部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向縱深推進引發了諸多衝突和矛盾,其實質是新舊教育文化的衝突。
  • 校長離開學校應留下什麼
    一位校長提升或調離或退居二線,應該給學校留下什麼?是遺憾、口碑、還是可傳承的學校文化。我認為校長離開學校最應該留下的就是學校文化。這種文化應該能不斷傳承下去,學校會越來越好。一個好校長成就一所好學校。好校長的「好」,其中重要的方面就是帶動中層,引領老師踏實工作,逐步形成一種「學校文化」。好校長的「好」是多方面的,以下幾方面更有益於形成學校文化。一個好校長,要經常下沉一線、走進班級、深入課堂、貼近老師,了解並掌握學生、老師的的真實情況。開展工作就能切中要害,有的放矢,順利前行。管理並帶動好中層是至關重要的。
  • 學術 · 自覺 · 友善 · 創新:學術型高中理念體系的建構與發展
    一所學校要實現優質特色發展,首先應確立一個高位引領的教育理念。教育家辦學是東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在70年辦學實踐中貫串始終的教育信仰,其中以「學術」為學校發展理念,以「自覺」為教師發展理念,以「友善」為學生發展理念,以「創新」為課程發展理念,由此引領學校實現高品質發展。理念是一種生發於規律之上的遠見卓識。一所學校要實現優質特色發展,首先應確立一個高位引領的教育理念。
  • 開展辦公室文化建設 全面提升學校管理水平
    齊魯網教育頻道1月3日訊(通訊員 苗成義)為全面提高學校管理水平,加強對教師的管理,建設高雅校園、生機校園、魅力校園,讓教師在優美的環境中接受無聲的薰陶,促進素養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