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人更願意去咖啡館看書、寫作、工作?

2020-12-23 中國日報網娛樂頻道

周末的下午,走進任何一間星巴克,你會發現許許多多的人帶著手提電腦,將咖啡館當成了他們的辦公場所。或許,你也準備成為他們中的一員。

這並不是什麼壞事。任何一個曾經在咖啡館處理過工作的人都知道,在一群陌生人旁邊,吃著小鬆餅,把工作一件件完成具有特別的吸引力。空氣中飄散著咖啡的香氣,還有一種奇妙的能量,給你的工作帶來更多的動力。無形之中,那種與他人並肩作戰的感覺是安靜的辦公室裡無從體會的。生產力確實是會傳染的。你可能會說,在咖啡館工作或寫作會讓你更有創造力——科學證明,你是對的。

事實是,在公共場合,空氣中確實存在著能讓你做事更加高效的東西——它便是,聲波。英國哥倫比亞大學2012年的一項研究發現,比起一片寂靜,適度的嘈雜聲響實際上會讓你更有創造力,這一發現與我們的日常認知背道而馳。

該研究的實驗對象為一群學生。學生們聚集在一間教室裡,進行詞彙聯想測試及產品頭腦風暴。這兩項活動均需要他們集中注意力並且富有創造力。實驗過程中,研究人員逐漸將背景噪音的音量調高,暗中觀察學生的表現,最終得出了上述結論。他們發現,當背景噪音音量為中等程度——70分貝時,學生的表現最好,提出的創造性方案最多。背景噪音音量降低(50分貝,房間處於安靜狀態)時,他們的表現有所打折。而噪音音量很高(85分貝,垃圾處理時的聲音)時,他們的表現最差。巧合的是,70分貝正好是一個咖啡館坐滿人時的音量。

這說明了什麼?研究人員表示,我們的大腦有時會耍一個小花招,產生「處理障礙」(processing disfluency)——從根本上說,就是人腦在處理信息時的放鬆程度和運轉速度不夠。因此,少量分散注意力的事物對我們來說是一件好事。在處理需要我們精神高度集中的任務時,比如納稅申報,「流暢」的大腦信息處理速度對我們最有助益。

全神貫注可能不利於我們進行抽象思考——大腦過度聚焦於問題之上,無法進行抽象的思考,無法跟進某一具體事項。「這就是為什麼當你的精力過度集中時,你可能無法解決問題。」來自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UBC)的拉維·梅塔博士說道,「把未解決問題放下一段時間,回頭再看,然後你就會得到答案。」

就像將精力從手頭上的問題轉向別處一樣,適度的噪音可以促進大腦處理信息時的流暢度,讓你的想法更具創造力,產生更加抽象的思考。星巴克微微的喧鬧能讓你在工作時更有想法,激發你的創造力——不過,當咖啡館的員工開始磨咖啡時,你的注意力便開始偏離正軌了。

同樣的道理,當咖啡館裡的音響開始播放你無法忍受的歌曲,或者隔壁桌的客人開始為他們的政治觀點大肆爭吵時,你便再也無法集中注意力了。最近日本的一項研究指出,那些會讓人心生憤怒情緒的聲音,不論音量大小,都會大大影響人們的工作效率。「毫無意義」的噪音才能最大程度地激發大腦的創造力。

幸運的是,你無需在工作時偷偷溜到咖啡館,網上有許多咖啡館或白噪音模擬器,可以播放噪雜的聊天背景音。如此一來,除了可以免受咖啡機和鄰座人的叨擾,「電子咖啡館」還可以讓你免受現代咖啡館的最大威脅之一——午餐前吃下含有800大卡熱量的小鬆餅。

原文選自:讀者文摘

譯者:魏千菡

編輯:欽君

 

閱讀更多文章,請關注「文談」公眾號:cdwentan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很多人更願意去咖啡館看書、寫作、工作?職樂
    在咖啡館,經常看到很多人,點一杯咖啡,用一臺筆記本,在忙碌著什麼。也許一坐就是半天,或是一整天。效率反而出奇的高,產出也是驚人的。在家裡,你可以任意而為,沒有人管你。你的狀態也是比較放鬆,懶散。時不時的想起身去幹點啥,然後時間就在你磨磨蹭蹭中的流逝了。
  • 為什麼很多人更願意去咖啡館學習、工作?
    你喜歡在咖啡館學習或辦公嗎?你是否覺得在那裡工作效率會有所提高?為什麼很多人更願意在嘈雜的咖啡館辦公?一項研究揭示了其中的科學道理:在公共場合,空氣中確實存在一種能提高工作效率的因素——它便是聲波。適度的噪音可以促進大腦處理信息時的流暢度,而咖啡館內的背景音剛好可以最大程度地激發大腦的創造力。
  • 很多人愛泡在咖啡館裡看書和工作的原因
    為什麼很多人會願意去咖啡館看書和工作呢?咖啡除了味道,還會幫助大腦搬磚,畢竟看書工作是一種腦力勞動,時不時的就需要補補血咖啡館的基本配置:流暢的wife,舒緩的音樂,舒服的座椅,乾淨的環境給人一種較為放鬆的感覺咖啡館會高度集中在工作領域內,而在家就會情不自禁地撲向自己柔軟的床,長期下去很可能就是工作生活混作一團,所以要把工作和生活環境徹底分開,咖啡館則是一個不錯的過渡科學家研究報告提到
  • 在咖啡館看書就是偽文青?請不要為自己的懶惰而找藉口
    自這句話出來之後,大多數似乎找到了在外不看書的理由,那即是我不想當作偽文藝青年。我們來看看這句話有沒有問題,首先馬未都先生說的在咖啡廳裡玩手機,回家才看書的,那麼這裡就有一個悖論,那就是為了不當偽文青,以後我工作再忙,或是在工外工作之時,我都不能在咖啡廳裡看書了。
  • 我不在咖啡館,就在去咖啡館的路上
    我不在咖啡館,就在去咖啡館的路上。更完整的句式是:我不在家裡,就在咖啡館。不在咖啡館,就在去咖啡館的路上。中文網絡居主流地位的說法是,這句話的版權屬於法國文豪巴爾扎克。巴爾扎克的確嗜咖啡如命,尤其當他處於寫作狀態時。
  • 為什麼總看到在咖啡店看書工作的人?他們在想什麼?
    咖啡店,咖啡香氣四溢,帥氣的店員在幫忙下單,客人們有些在聊天,有些在看書,還有些在拿著筆記本咔咔地工作。同樣的場景,甜品店和各種飲品店也能看到。你一定有過疑問,為什麼經常有人會在咖啡店或者甜品店裡讀書或者工作呢?
  • 獨自去咖啡館坐坐,打發時光是一種療愈
    這種感覺,我也有,在我覺得孤單的時候,就會拋去茶室或者咖啡館,偶爾也會去肯德基,總之都是這種有著很多人的感覺的地方,也給了很多的療愈和釋放。說到這裡也想起,曾今武志紅老師也講到過自己在宿舍呆久了很孤獨時,會走到馬路上,感受人潮的氣息,也是一種聯結世界的方法,原理都是一致的。
  • 為什麼這家咖啡館能讓人願意排隊兩小時 | 特教分享
    ,上海永康路一家名叫HINICHIJOU的咖啡店也火了,百米不到的小路上,超過一大半的人都是為它直奔而來,到了雙休日,更是把馬路堵到水洩不通,僅僅開店2周,便成了城中潮人的打卡點。菜單上咖啡的價格在均價在20左右,每款咖啡的材料都是經過精心挑選的,加上萌化心的熊爪互動吸引著更多人來打卡互動。
  • 16拳獲刑3年3個月:為什麼很多人寧願死也不願意思考?
    很多人不願意花時間去思考,理性大腦不斷地向原始的情緒大腦妥協,導致行為跟 20 萬年前的原始人沒有什麼區別。在他們的潛意識裡,打人不犯法,殺人不償命。然而他們身處現代社會,一切不經思考的衝動行為都是不能被原諒的。
  • 為什麼有很多年輕人願意去火葬場工作呢?老員工透露原因,真相了
    圖:網絡 文:職場實戰乾貨導語: 為什麼有很多年輕人願意去火葬場工作呢?老員工透露原因,真相了第一、工作沒有高低之分,崗位也沒貴賤之別,抱著平常幹工作的心情去工作,何來害怕一詞,如果是我,還是很願意幹的,畢竟薪水誘人。錢就是動力之源,人活幾十年,全都為了錢。第二、生活被逼,只有選擇,業分萬種,守精忠職,只然衣食無憂,安得餘生!
  • 世界知名咖啡館盤點之:歐洲「文藝咖啡館」
    中央咖啡館位於奧地利維也納一區 Herrengasse 街 17 號,比鄰宏偉的菲爾斯特宮。這家開業於 1860 年的中央咖啡館有講不完的故事。走進中央咖啡館,迎面就是阿登伯格的塑像,他坐在椅子上,手放在咖啡桌上。他曾在這家咖啡館寫作,後來遇到施尼茨勒,得到賞識,走上文壇。
  • 帶你去看10家最有故事的咖啡館
    中國的咖啡館文化尚處於兒童期。很多人純粹為了追求某種狀態而開咖啡館。這本來沒錯,可大多數人因為盲目地追求那種狀態,而忽略了對咖啡本身的鑽研學習,也忽略了店鋪的經營之道。於是,就在你每天上班的路上,不經意間就會有新的咖啡館誕生。同時,在你每天下班回家的路上,不經意間就會有熬不下去的咖啡館關門大吉。
  • 夢想成真之目田咖啡館
    邢臺(河北) 目田咖啡館——小城裡第一間文藝範兒咖啡館曾經聽過一句話:每個理想主義青年都有一個開咖啡館的夢想。由此可見,我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理想主義青年,還是個已經實現了夢想的人。開了一家叫做「目田」的咖啡館。在裡面放了很多好書,擺了很多自己喜歡的東西,並且努力做好每一杯咖啡。在此之前,我不過是和大部分人一樣,朝九晚五,過著空虛乏味的生活,每天帶上面具,虛以為蛇,假意逢迎。假如說生活方式本無高低之分,毫無疑問,我用四年光陰的代價證明了至少這種生活本不適合我。
  • 為什麼現在的姑娘寧願單身,也不願意去談戀愛了?
    感情的滋味想必諸位都懂,酸甜苦辣,應有盡有,這都不可怕,可怕的是這些酸甜苦辣的比例,如果一份感情當中的甜很少,苦很多,那麼這樣的感情難以長久,最後都會變為怨恨或者其他不好的情緒,難以收場。為什麼現在的姑娘寧願單身,也不願意談戀愛了?1.
  • 為什麼很多有錢人,更願意購買銀行理財,而不去買股票呢?
    這年頭「有錢人」成為了一個褒義詞,被人稱作是有錢人也會讓自己樂開懷,哪怕是沒錢的人也想盡辦法讓別人覺得自己有錢,他們的一言一行反而成為了大家爭相學習的典範。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很多有錢人,更願意購買銀行理財,而不去買股票呢?
  • 為什麼很多人寧願失業也不願意留在鄉村當老師
    我同學在老家的教育局負責招教工作。前些天和他聊天,他又抱怨說一百多人的指標報考的卻只有三十多人,所以基本上報名的都錄取。這話連續說好幾年了。但是我在師範院校工作,我其實知道現在大學生就業情況並不好,為什麼那麼多人不願意去選擇當老師呢?
  • 合同制的國企工作,為什麼211,985的高校生還願意去?
    那麼對於這些穩定的工作呀,不得不有人總是愛提問:在私企五六千的薪資和在事業單位三千的工資,為什麼有那麼多人願意去事業第三位呢?為什麼考穩定的工作競爭比那麼大,有的考生都已經備考了多年仍然還沒有放棄呢?想必穩定的工作必然是有它的優勢之處,有的人說,我就是喜歡這種穩定的工作和生活!談穩定,你們知道國企嗎?國企進去之後籤訂勞動合同,不是編制,那麼為什麼國企的競爭也是那麼大?為什麼211,985的高校生還願意去?
  • 最近在運營自媒體寫作,越看書越焦慮,該怎麼辦?
    運營自媒體寫作越看書越焦慮應該怎麼辦?我們創作自媒體不是看書得來的,看書只是輸入的一部分,我們還需要輸出,為什麼會焦慮?那麼看書是不是一個好的方法,當然是一個好的方法,不過這還需要有後面的步驟,看書是第一步,第二步是要去寫作,你光看不寫相當於零,在寫的過程當中需要去把書裡邊兒的內容呈現給更多的人。
  • 為什麼孩子喜歡聽故事卻不願意自己看書?
    現在很多父母都很重視從小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從小,就經常和孩子一起看書、講故事,孩子也非常喜歡,特別睡覺前,一定要纏著爸爸媽媽聽幾個故事才肯睡。隨著孩子慢慢長大,許多家長發現:孩子只喜歡聽故事,要他自己看書就不樂意了!
  • 很多優秀的軟體公司和開發者為什麼願意開源和共享?
    之前他曾在 LinkedIn、Cisco 和 TripAdvisor 等公司工作過。在這篇文章中,他深入分析了很多優秀的軟體公司和開發者願意開源和共享自己的工作成果的內在原因,同時還指出那些不願意分享的人所給出的理由其實都是站不住腳的。首先,我給大家拋出兩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