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喜校長談家庭教育:「護犢子」,對自己是護短,對兒女是養短

2020-09-03 建安視覺

魯迅先生對「國粹」傳承的態度,在《拿來主義》一文中講的精闢透徹,形象生動,入木三分。「國粹」就是民族精華之物表,優秀傳統文化的「標牌」。換句話說,這些物質是文化的濃縮,當然是國寶。如何接收與傳承,魯迅先生倡導的摒棄「孱頭」與「昏蛋」這兩種人(態度)。優秀的家庭文化也是家之「瑰寶」。家族後裔既不能學「昏蛋」,也不能學「孱頭」。認真回憶與收集;檢點與分類,分析與取捨,傳承與創新、發展。在取捨過程中,吸收其精華,剔除其糟粕,這就是歷史唯物主義的「揚棄法」。當然,上行下效,耳濡目染,是潤物細無聲的揮之不去的「教育主流」。不過,這是直接傳承,主觀能動性忽略不記了,這種意識的形成是客觀的、感性的。含有一種偏頗是:黃金與泥沙俱下,魚龍混雜。還有一種叫「二步傳承法」,像魯迅先生所講的第三種人:走進大宅子,既不一把火燒掉,也不「全盤吸收」――躺在象牙床上吸食主人剩餘的鴉片,接受了「姨太太」。而是第一步分揀,第二步留存與使用。如,大煙槍留點送博物館,其餘燒掉,魚翅還是要下廚吃掉的……我們對待家傳祖輩文化,也得遵從魯迅先生的教誨。


個性主體文化構建,如何在繼承基礎上創新?首先要有主觀能動性,有一個積極的人生目標、態度與措施。這就是理性構建。國學講連根養根,枝繁葉茂就是這個道理。

構建個性主體文化,這就是「新家庭文化」的組成部分,把父母的文化合在一起,就是完整的「新家庭文化」。當然,構建新文化,要先認識已有文化,特別關注原來襲成的「糟粕文化」。

中華文明相傳五千年,從未斷根,生命力綿亙不衰。存在即合理,時間證明了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是人類之命脈,是社會之魂。家庭文化是社會文化的分支。不過,同樣都有糟粕部分和與當代不宜之處,就應與時俱進,創新發展。故,在傳承時,一定以「仁善」標準加以分揀,這樣才能使家庭文化健康發展。那麼,現存留於當下的「糟粕」有哪些?

「護犢子文化」是時代病。六位成人(老人)護佑一位「掌上明珠」,現象很普遍了。計劃生育政策的「獨身子女」,物質的極大豐富,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眾星捧月」,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孩子應該做的一切都被包辦代替了。……後果發生了:生活不能「自」理了。有這樣一個特例:四川省南充,張某某,一個「考霸」。連續三年考上了:北大、清華、北大。為什麼?生活不會自理。首先,不會洗衣服,帶一大包衣服,髒了,脫下來,塞進一隻桶裡;塞滿了,寄給媽媽,給洗了再寄回來。到暑假,媽媽去看兒子,發現床邊兒一隻桶,衣服已塞滿了,往外一拽,成了一塊一塊的全爛了。晚上媽媽住哪兒?兒子不聞不問。媽媽就躺在北大校園內湖畔的長椅上,蚊蟲叮咬,身上一紅片一紅片的。媽媽為了照顧兒子生活,就這樣堅持了數夜。有一個同學(四川老鄉)發現,才在女寢找了一個床位,讓這位媽媽到室內休息。除了文化課以外,他就是一個白痴。媽媽該上班回四川了,他因為不能自理退學了;到第二年高考,又有學校僱他當「槍手」為學校增光,10萬元佣金,他考上了清華;又沒上下去,退學了。又一所中學僱他,給了10萬元,再一次考上了北大――連續三年都考上了名牌。可這三年前,媽媽為獎勵他買的手機,除了玩遊戲外,一切聯繫功能都沒用過――交際智能為零。

張某某,智商與文化課真是頂尖人才――三次考入北大、清華。可沒有生活能力和良好習性;別說人情味兒了,親情味兒都沒有生發出來,沒有社會交際能力,他會有社會責任感與使命感?這種教育能算成功教育?這只是給教育開了個玩笑,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都不是成功的;從家庭文化層面上看,也是文化的失敗。

「溺愛」也是一種文化。我校接受了一個轉學生,從省級示範性高中轉來。慕名而來:一、相中了我校的踐行國學教育;二;對我校心理諮詢及人的綜合成長「育人」教育很感興趣。湯陰人,在市內經商。夫妻二人守望著這一個孩兒,夫妻二人都是國學信徒,我們交流很投機。孩子退出省級示範高中理由很簡單:不會與同學交往,他自認為同學的素養都沒有他高,曲高蓋寡,不屑為伍,在寢室內不能同「居」,教室內不能相處,故退學在家半年了。該上高二了,感到肯定不行了,自學不動了。轉時,我先對他進行了諮詢,我認為可以改變的。轉來之後,我親自帶他,每每交流,他都有所悟。我提議給他創設情景:讓他當幹部――學習委員。一步步擴大交際圈。發生摩擦,我啟發他,如何處理好與同學之間的關係,他在成長中。可問題出在爸爸媽媽身上,夫妻倆學國學學到了迷而不悟的地步,入魔得了「潔僻」,即容不得一點「灰塵」,看不進去眾生的境界與品格――他們誤認為:人就都應該像他倆一樣聖潔無瑕,所以對誰都看不慣,以自己的所謂「國學標準」來看人,不與凡人為伍。「偷偷摸摸」來學校門外,讓孩子出去,問這問那,給孩子造成嚴重依賴,並給學校提些「進化環境」的建議――不是說這些建議不可提,而是不能用家長的「潔癖」改造所有學生,因為學校不是教堂,熱情奔放、活力四射的青春季,怎麼能都像教徒似的?他兒子在我校已經學會了「獨立行走」,可他們施的「催化劑」讓孩子「癱軟立不起來」了。你們孩子沒人欺負,本室團結和諧,他卻「說話聲音高了」、「挪了我的皮箱了」、「坐我床了」……這些雞毛蒜皮的、不足掛齒的小事兒找班主任找我,哭哭啼啼,說不上學了。

學國學要學到真諦。「行有不得,反求諸己」,「眾人皆菩薩,唯我是凡人」,「求人不如求自己」,改變不了別人,就改變自己;撼山易,求人難。俗語講,「買眼鏡買了兩個車圈,只看見別人,看不見自己」,這不叫真學呀。所以,「護犢子」,是觀念出了問題,有什麼觀念就會有什麼樣的文化。改變文化就得先改變思想與觀念。

「護犢子文化」還有一種表現,看自己什麼事情做得都對,一旦與別人發生衝突,總是從別人身上找根源,總是怨別人,錯都在別人身上。如果對某人有了看法,總喜歡見人就說,我怎麼怎麼對他好,他怎麼怎麼對不起我。如果孩子們發生衝突,總是這樣庇護自己的孩子,而挑別的孩子的「刺」。「一面倒」是一種不健康的文化。

「護犢子」,對自己是護短,對兒女是養短。「隔輩親」,老年人帶孩子最易出現這種現象,這是「年齡心理」問題。

總之,家國文化,先強家後強國,因為家強,文化也強,強人既出,國家自強。故,構建健康的家庭文化意義抵國。

有道是:兒孫自有兒孫福,父母本無父母累。學子登天師有梯,何需負重替人腿。 (王瑞喜 2020年3月9日 戌時於桑梓)

相關焦點

  • 王瑞喜校長談讀書,如何讓孩子獲得成長與學習的「永動性」?
    一個鹿園(養鹿場),狼經常進來騷擾,鹿被叼走了,養鹿不安全。主人想法加牆,且用有效措施防狼。狼是防著了,可鹿脫化變質了,肥胖呆傻,無適應環境能力,跑不動,抗風險能力越來越弱。主人看到這樣豢養不行,南轅北轍,就又把狼放進來幾隻,鹿的品質在風險環境中越來越優秀。
  • 護犢子背後的心理密碼 | 帶領團隊、教育孩子,「護犢子」先行
    引申用在人身上是說,不論事情怨誰只知道保護自己的兒女或者晚輩,略有貶義。我們經常說,嚴師出高徒,慈母多敗兒,棍棒底下出孝子,因而在家庭教育中,對自己的孩子,更多的是教育。生怕自己的一點縱容,一點欣賞,一點認可,讓孩子產生得意的情緒。
  • 王瑞喜校長談家庭教育:解決子女的問題,先從家庭文化反思開始
    家庭教育的問題,主要輻射在兒女身上。就像現在風行的新冠病毒一樣,兒女是父母的「親密接觸者」,首先被「感染」。若家教問題嚴重,子女就會「重度感染」,還是"終身攜帶者」,病入「骨髓」,嚴重者影響兒女終身安全與幸福。若家庭教育存在著一般性問題,子女為「輕度感染」,學習積極性受挫,成長動力衰減,迷茫中喪失自我,大學難以理想。
  • 王瑞喜校長談家庭教育:分數、名次、叛逆,家長「最頭疼」的問題
    這是家庭教育問題;同時,也是社會普遍問題;更是學校教育問題。還得重複前文交流過的「教育成因」比例:家庭教育佔51%,社會教育佔14%,學校教育佔35%,這是心理學、教育學家公認的數據。由此看來,問題屬性是三種因素集合的綜合問題。這算是一個複雜「工程」。問題徹底解決,需要藉助全社會力量齊心協力方可。
  • 獅子護犢子,天蠍不能惹
    NO.1獅子男——特別護犢子獅子男生高傲自信,他們覺得對的就一定是對的,他們覺得錯的誰說對的都還是錯的,獅子特別專注且堅信自己的想法,在愛情裡也特別如此,只要是自己的女朋友,那她做什麼都一定是正確的,所以獅子男真是特別護犢子型,護短護到家了。
  • 王瑞喜校長談家庭教育:挽救有破碎可能的家庭,救救孩子!
    一雙兒女扔家裡爺爺奶奶照管著。各又移情別戀了,兒女就可憐在家了,爺爺奶奶們也只能從生活上讓小姐弟倆吃飽穿暖,可這「隔代親」教育問題多多――咱先不討論。先說一對小夫妻也都有覺察,男的要女的回家照顧兒女,女的不肯,幾句話搞定了,「綠本兒」離婚證拿到手了,家已經分崩離析了。案例二:一對關係「纏手」夫妻。女兒上到了初三,兒子上初小。
  • 王瑞喜校長談家庭教育:銼鋸、磨鍋、驢叫喚,特殊家庭問題例析
    可是家庭教育問題可得與各位母親多多探討一下。 案例二: 2012年我帶孫女上學,應聘市內某最強民辦初中。第一年接了九年級兩個差班班主任――安陽不多僅有。中考成績一出,震驚一片,其中王涵同學619分名取全市第二。
  • 王瑞喜校長談家庭教育:等待是一種教育,耐心是一種教育
    故,教育有諸多無奈,特別是家庭教育。「問題孩子」發展到了小學或中學階段,早已「萬箭穿心」,你就用上「飛彈」級武器來「殺傷」,他心有「金盾」,「防彈衣」鎧甲防身,任何批評、指斥、訓戒、懲罰……都無濟於事。你有你的千條計,他有他的老主意;儘管萬炮齊轟,我自「巋然不動」;你嘴皮磨破,他免開金口;物質、金錢、名牌、旅遊等獎賞,也「無動於衷」了。
  • 熊孩子電梯「惡作劇」,奶奶護犢子討人嫌,女孩巧妙「一招制勝」
    熊孩子電梯內亂按,奶奶護短引眾怒:什麼樣的家長養出什麼樣的娃小麗在小區裡坐電梯的時候,恰巧碰見一個奶奶和一個大約五六歲的孩子,電梯裡還有其他人,大家都已經按了自己要到的樓層。小孩進了電梯後,便直接往按鍵的方向移動,小麗預感不妙。果然,孩子對著按鍵一頓亂按,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只要他手能夠得著的按鍵,全給按了一遍。
  • 王瑞喜校長談家庭教育:拜天拜地敬父母,謝恩謝情盡孝心
    父母雙親:您二老都已進了天堂安享歡樂,您們若在天有靈,也會允許我們再回到父母子女相依為命的近50年中,翻開家庭寶笈,走進那相親相愛的生命長河,讓兒揀出您奉獻於兒女的至寶,給社會大眾共享。只是用自己終身的勤勞、省吃儉用,積累了「豐厚」(相對於街坊鄰居而言)的房產奉獻於我們(這次村內拆「空心村」房,政府付了我13000元)。勞碌終身無怨無悔。當然,我們憶父恩也情義纏綿,哀思無限。――這是父與母對我的情感影響,以及我的面部神情是不是傳承了我的父親? 母親生了我們姊妹八個,成了人如今有我和四個妹妹。
  • 王瑞喜校長談讀書,唯有自我教育的家庭,是良好教育的模式
    父母在無知中,用傳統家庭文化,用自己狹隘的人生體驗,用功利性的教育目的,用社會給予的浮躁壓抑心態,用成人的不切孩子實際的標準,用自己未實現的理想大學夢,用急功近利的速成「理論」,用橫向比較要求孩子,且否定多於認同,一點一點戕害孩子的心靈,成長的動力一點點地消退,以致喪失殆盡,終於讓孩子破罐破摔了,從而灰心喪氣撒手不管了;使家庭蒙上濃厚的陰影,讓社會多了一份不安與負擔。
  • 王瑞喜校長談家庭教育:離異家庭怎樣減少帶給孩子的傷害?
    家庭教育問題 離異子女極易出現的消極情緒、不良情感及心理健康問題,具體表現為:愛哭、易激動、常有恐懼感,覺得自己生活不愉快、不幸福、睡眠質量差、易做惡夢等,且攻擊性、敵對性較強,易出現一些反社會行為。這種狀況有隨著父母離異時間的延長而逐步加重的趨勢,出現明顯的時間積累效應。
  • 父母太「護犢子」易教壞孩子,尤其是越出息的孩子,將來越沒底線
    過分的護犢子,就是一些父母育兒路上,經常幹的一件沒有底線的事兒!每一個護犢子的父母,都有一個「他還小」的口頭禪所謂「護犢子」,本意為老牛竭盡全力的保護小牛犢子不受傷害。父母「護犢子」,保護孩子不受傷害,是做父母的本能,這原本也是沒啥好指責的,但當「護犢子」的父母潛意識裡加上「他還小」時,就變成了對孩子毫無底線的「溺愛」了!
  • 王瑞喜校長談讀書:積極的情愫,端正的態度,健康的認知
    「談輕鬆愉快」是種心態,常言道,心態決定一切,此言有深刻之哲理。有什麼樣的心境,就產生什麼樣的狀態、什麼樣的心情;情,即情感、情緒。如此說來,境界有高低,心境連著思想、品格、格局;想育人,想輕鬆人生,輕鬆讀書學習,得從教做人開始。從另一個角度講,時時關注內心正向提升,還得從關注每件生活小事即日常言行舉止情態(含正負情緒)開始。
  • 鬥羅大陸護犢子哪家強?獨孤博護孫女,唐昊疼兒子,他:全家齊上
    所以說到護犢子,哪一家都不是省油的燈。不過要數護犢子的佼佼者,怕是誰也比不過這三位。愛犢之心認真起來,簡直是要貼身保護了。在《鬥羅大陸》有紀錄以來的劇情中,這三位才是頂尖的護犢子王者。誰要是欺負了他們的「小棉襖」,必定第一時間衝出護犢子。鬥羅大陸護犢子哪家強?獨孤博護孫女,唐昊疼兒子,他:全家齊上!
  • 我發現了一個「短距效應」,王瑞喜校長聊輕鬆愉快讀書
    從「心理現象」看,如何輕鬆愉快讀書,我發現了一個「短距效應」。 何謂「短距效應」?心理效應,大師們總結了許多。我在近十多年與學困生接觸過程中,依據「學困現象」反覆思考探索,漸漸條分縷析,一個心理效應就這樣產生了——我自命為「短距效應」。 我喜歡步行,在林蔭大道上踽踽獨行,前望不見盡頭,後顧只嫌緩慢,頓生疑竇,心生怨氣,信心降低,動力減弱,身心易疲。
  • 自己娃玩具被搶,還被「熊」家長教訓,看這位寶媽如何「護犢子」
    導讀:自己娃玩具被搶,還被「熊」家長教訓,看這位寶媽如何「護犢子」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自己娃玩具被搶,還被「熊」家長教訓,看這位寶媽如何「護犢子」!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烽火筆下最護犢子的父親,不是《雪中》裡的北涼王,而是他!
    烽火筆下最護犢子的父親,不是《雪中》裡的北涼王,而是他!(以下圖片均來自網絡,若有侵權,告之則刪!)烽火戲諸侯,網文界的頂級大神,縱橫的頂梁柱,創作十幾年,文筆越來越成熟,角色也塑造的越來越豐滿!在烽火的書中,你完全可以感受到每一位配角的存在,他們都有自己的思想,也有自己的靈魂,並不是單純的為了彰顯主角的存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烽火筆下的配角,比主角都要出彩……而在他這十幾年的創作生涯中,寫過最具影響力的一部書,莫過於《雪中悍刀行》了,在一定意義上來說,這部書再現了武俠世界的輝煌!
  • 王瑞喜校長的作文寫作題例,變換思維角度,怎樣進行逆向思維?
    (1202字)王瑞喜 2020年12月9日附:2018年全國統招試卷II作文題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二戰」期間,為了加強對戰機的防護,英美軍方調查了作戰後倖存飛機上彈痕的分布,決定哪裡彈痕多就加強哪裡。
  • 「護犢」切莫「護短」
    可能是由於爺爺奶奶和父母親的過度溺愛,小傢伙在讀小學時,就顯得驕橫跋扈,經常欺侮打罵同學,更有甚者竟敢往老師身上吐口水,為此老師多次打電話給朋友的哥嫂,邀請他們到學校共商管理教育孩子的辦法,但其父母均以孩子還小為由搪塞護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