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考前焦慮的症狀
大學是很多人夢想的起點,而高考便是開啟這夢想之門的鑰匙。然而,伴隨著考試的臨近,很多優秀的高中生因擔心高考失敗相繼出現一些奇怪的症狀:
對考試突然感覺緊張、擔心、恐懼、憂慮、注意力差、記憶力減退、學習效率下降;
情緒不安,大腦處於興奮狀態,難以控制自己,無法集中注意力,甚至頭痛頭暈、活動失常、無法進行考試等。
逃避考試、坐立不安、怕光怕聲、考試時思維混亂、手抖出汗;
失眠多夢、頭暈頭痛、噁心嘔吐、面色蒼白、四肢發涼、胸悶氣短、食慾減退、腸胃不適、頻繁小便等;
考前焦慮症從心理上瓦解考生的進取與拼搏鬥志,導致很多成績很好的學生與理想的高校失之交臂!
隨著考試壓力向初中、中學的下移,也導致很多中小學生的普通的考試中出現嚴重的考試失誤與失敗,從而導致自信心、自尊心受到嚴重打擊。
2
考前焦慮是如何引起的
面臨各種考試,考生和考生家長都會感到壓力,過大的心理壓力會給考生造成嚴重的心理障礙,不利於考生正常發揮,還會導致人們的精神壓力過大,只有在一定且適當的壓力下,人才能發揮最大的潛力,發揮正常的水平。考生在考前老是擔心自己考不好,一天總是心煩氣躁和焦慮不安,心煩氣躁等不良的症狀,因此引發了部分考生的焦慮和抑鬱情緒。
3
考前焦慮的危害
1)影響考生的自我評價,降低考生自信心;
2)誘發大腦產生一定程度的抑鬱,降低大腦的活動效率;
3)造成許多生理反應(如失眠、食欲不振等),降低機體的機能。
4)考前焦慮症對人的健康也有很大的影響,對神經、心血管、消化及內分泌系統都會產生影響,易導致神經衰弱、胃潰瘍、甲狀腺功能疾病。
4
考前焦慮如何緩解
1)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假如還有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考試了,因而這段時間不要再進行滿負荷的練習,把身心弄得過於疲勞反而會影響考試的最佳狀態。休息不好,會加重焦慮。保證作息規律,因為作息不規律會擾亂體內生物鐘,引起失眠。午睡0.5小時左右最為合適,睡得太多則會在夜晚很難入睡。可以聽聽音樂,適度運動等。
2)提高自信心。考前的焦慮常源於自信心不足,擔心自己還沒有做好準備,考不出理想的成績。因此,父母和老師應多肯定、多鼓勵焦慮的孩子,多指出他的優勢所在,並且不要給孩子制定太高的目標,這樣有助於提高孩子的自信心。
3)保持積極樂觀的學習態度。容易焦慮的學生也容易看到負面的信息,當遇到困難時,學生應多向樂觀的方向想,例如模擬考試成績不理想時,考生可以這樣想:「模擬考試讓我發現了我存在的問題,我正好可以藉此機會重點複習自己的不足之處,到時最終考試的成績就比平時要更好。」態度決定一切,擁有好的心態才更容易在考試中取得理想的成績。
4)多與教師、父母和朋友交流。當學生明顯感覺到自己產生焦慮的時候,要及時的與父母溝通,說出自己內心的真實感受。也可以向自己知心的朋友傾訴,讓朋友幫忙解決自己的焦慮情況,若是朋友父母都無法幫助自己緩解焦慮,就要及時的向學校的心理諮詢師尋求幫助。
5)父母為學生創造良好學習環境。一家人圍著孩子團團轉,甚至父母都請假陪孩子讀書,可能會增加孩子的壓力,還會助長孩子的依賴心,削弱孩子獨立面對考試的能力。明智的做法是,家長還是要按平時那樣工作和生活,但也要讓孩子心裡知道父母在關心他,支持他,當孩子有焦慮症狀時,父母能理解他。同時儘量避免家庭消極事件,以免給孩子造成不必要的影響。
5
重視考前焦慮
考前焦慮是大、中、小學生較為常見的一種症狀,學生們迫於中考、高考、考研壓力,不得每天與試卷為伴,使用題海戰術成了目前很多學生所採取的方法。但是,很多學生做的題越多,越是臨近考試,缺越是緊張、害怕,擔心自己考不出理想的成績,擔心自己辜負了父母老師的期望。其實這是學生在自己給自己施加壓力,長期這樣下去,難免會對學生的心理產生不良的影響。
面對學生考前焦慮,教師、家長、學生應該理性的認識到:學生健康成長才是第一位。同時,引導學生對考試形成正確的心理認知,引導他們樂觀的看待每一次考試,才能逐漸擺脫和消除考前焦慮,取得理想的成績。
(責任編輯:王伊涵)
仝兆景,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博士、博士後,副教授,碩士生導師,長期從事心理健康教育、心理障礙治療、輔導諮詢、團體培訓。
關注:創新與心理成長
學習更多心理學知識
伴你走過如詩的
歲月
相關文章收藏分享:
分享:高考後是考生最需關懷的黃金時間高考前,一定要處理好這些問題心理諮詢師的高考考前壓力調節建議高考、中考前孩子成績波動時,父母這樣做考生注意,這有送給你的錦囊妙計如何調控要好高考和普通考試情緒高考考生作息及調整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