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想著要做好複習,可是就是看不進去書,倒頭就睡。到了考試的當天,在考試之前,更是心裡煩得不得了,覺得緊張,坐立不安。覺得自己真沒用,這已經大大地影響了學習的效率。事實上這是由考試而引起的焦慮。
所謂焦慮就是指伴隨著某種不祥的事情即將發生的預感而產生的模糊的令人不愉快的情感。有考試焦慮的同學往往在臨近考試時心情緊張,無法專心學習,長期下去就會導致學習成績下降,還會引發焦慮症。
考前焦慮症的形成既有心理原因,也有生理原因。在心理上是「缺乏信心,情緒緊張,記憶紊亂」的過程。在生理上則是下丘額腦分泌的「促皮質釋放因子」激素使垂體分泌多種垂體激素,而這些激素的分泌使人體的心跳、血壓等生理指標上升,使人體感覺到緊張。當考試前出現緊張煩躁時,可通過以下方法進行調節:
1、積極的自我暗示。考試焦慮是一種與考試相結合的條件反射,它往往和失敗的考試經歷有關。由於失敗的考試經歷或是擔心自己達不到理想的考試成績,我們往往再三要求自己:「千萬別考砸了」。而在對待成功和失敗的態度上,又有兩種不同的類型:一種人千方百計地追求成功,「我一定能考得比高考好」;另一種人絞盡腦汁迴避失敗,「但願別考得像高考那麼糟了」。而後一種態度不僅消極而且容易引起緊張,因此我們應給予自己更多的積極暗示,使自己在考試前有一個比較好的心理狀態。
2、適當地轉移注意力。當考試前夕十分緊張,實在難以集中注意力複習時,可以暫時轉移注意力。考試前的焦慮事實上是一種抑制狀態,適當地轉移注意,做一些輕鬆愉快的事情可以使我們緩解考試壓力。
3、自我鬆弛法。放鬆軀體肌肉以放鬆緊張心理。簡單的自我放鬆方法有:排除雜念,意念集中,做深呼吸;自信地微笑;或是通過簡單的指示作深度的肌肉放鬆,從頭部開始放鬆全身肌肉。
4、分析壓力來源,重建認知觀念。考試壓力產生考試焦慮,因此我們應分析自己的壓力來源。一般而言,考生的壓力來源於三個方面:父母、老師和本人。我們要分析自己主要的壓力來源於其中的哪一方面,分析此種壓力對自己產生的影響及其合理性,如:要是再考不上自己還能幹嘛。對於此種壓力,思考一下自己產生的焦慮程度是否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