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知識】關於賦的用韻探討

2021-02-18 泰安市詩詞學會

  (一)關於散體賦的文體淵源

   散體賦與戰國諸子散文採用鬆散自由的主客問答方式,不僅在《莊子》、《列子》中常見,在其它諸子散文中也不少。在散體賦的文體形成過程中,《楚辭》的《卜居》、《漁父》的文體示範意義頗有微妙,後人仿之,純用此體。在早期散體賦的發展過程中,這種模仿又使韻式變得散漫自由、若有若無。

  (二)漢代散體賦用韻

   漢賦的序和結尾一般使用散語,無韻。漢賦正文用韻,但韻腳疏密轉換不一,用韻疏密與主客問答體式有較大的關係。主客問答是漢賦標誌性的結構方式,而且正文往往長篇大論,句式比較整齊,多用偶句或排句,時有無韻散句夾雜其中,使文氣散化。正文中的偶句、排句基本都押韻,只是韻的疏密轉換不定。比如司馬相如的《子虛賦》。漢體賦不採用主客問答體的也很多,凡不用問答體的漢賦,句式比問答體整齊得多,間有雜言和騷體句。對句、排句、騷體句通常押韻,雜言無韻,且出沒無端,隨時隨意,行文散化。

  (三)唐宋散體賦用韻

   唐宋散體賦用韻更加格式化。唐人辨賦體,有沒有韻是一個必要條件,凡稱賦者都有韻。如王勃的《滕王閣序》,其「鋪採摛文」的章法與駢賦無異。

    新文賦是唐宋散體的的一種創新形式,它的主要特點是散語增多,用韻減少,偏重議論。這些特點在杜牧《阿房宮賦》和蘇軾的《赤壁賦》中有較明顯的體現。正如清浦銑所說,新文賦「以文為賦,而不拘聲韻」。

   我們以《赤壁》為例。《赤壁》雖詞意高妙,較諸古賦、體裁則迥別,用韻更無規則,整篇賦沒押幾個韻。押韻不拘疏密、平仄,時有鄰韻通押。或隔數句押韻,或一段一韻,或一段數韻頻換,甚至可以整段不押韻。所以說,唐宋新文賦特別是宋文賦較之漢散體賦,新文賦句尾更多連用虛字,如然、兮、者、矣、也等,使人讀起來更像散文。蘇軾這樣的賦除了《赤壁賦》外,還有《後赤壁賦》、《黠鼠賦》、《灩澦堆賦》、《天慶觀乳泉賦》四篇。蘇軾的這種破體為賦的做法,對後人理解「賦」這種文體,具有一種潛移默化的「解構」作用。

    唐宋散體賦中最著名、影響最大的,就是《阿房宮賦》、《秋聲賦》、《赤壁賦》這幾篇破體之作。這類新文賦更加散文化,不僅豐富了賦的體例,更重要的是通過對體制的突破,擁有了更強大的生命力,因此後人作賦多效此體。

相關焦點

  • 姚崇實:論當代詩詞的用韻
    在當代詩詞的理論探討和創作實踐中,關於用韻有三種主張,第一種主張要求當代人創作傳統詩詞也必須用舊韻,詩用「平水韻」,詞依《詞韻》、《詞林正韻》,曲遵《中原音韻》、《洪武正韻》、《中州全韻》、《音韻輯要》;第二種主張認為當代人創作傳統詩詞應該用新韻,應該使用現代漢語普通話的聲韻。第三種主張認為作者願意用舊韻就用舊韻,願意用新韻就用新韻,應該各聽其便,任聲韻自然發展。
  • 皛玊說詩詞:近體詩如何用韻,初學詩詞不可不知
    傳統詩詞正是因為有韻律美,才會便於朗誦記憶,便於傳播普及。聲韻體現和諧美,平仄體現抑揚美。結構體現頓挫美,對仗體現均齊美。色彩體現視覺美,音樂體現聽覺美,語言體現抒情美,這些綜合起來就是韻律美。美好的韻律詩,讀起來都朗朗上口,宛如音樂般給人以享受。所以說,韻律是詩詞最重要的。關於韻律的一些常識知識,對於初學者,不可不知。詞中幽蘭香入夢,詩裡明月韻融情。
  • 廿五遊江南,詩詞賦新篇。【焦平詩詞】
    桂花(還香亭賦)七月月燦,星添半,還香亭內,不見雨霏,既興中元節,欲與閻王圖一醉,誰說酒有味?添詞亂韻聞花蕊。(初賦江南)江南湖畔,水流長,遠飛翠色,雲語閒杭。水波起於風亭上, 八年舊地回頭望!亭閣景象,志曾向,近來寫詞,收盡書妄。不見煙雨盡斜陽,那有詩仙對詞狂。
  • 詩詞課堂|詩詞創作有關知識淺議|楊衍忠
    詩詞學會特別是基層詩詞學會如何來把握?下面就有關知識和規則談一下我個人的看法。一、孤平關於孤平,古人並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現在的種種說法都是後人或顧名思義或總結前人部分例詩而得來的,爭議非常大。需要注意的是此兩種格式只能獨用,切忌一首詩中的首句用了鄰韻,尾句再去用鄰韻。十一、唱酬唱酬也稱唱和,是詩人之間詩詞酬答的一種交流方式。其形式主要表現在用韻方面,分為步韻(次韻)、依韻、用韻(從韻)三種。
  • 張海鷗:舊體詩詞的韻與命
    茲以廣東中華詩詞學會編輯的《舊瓶·新酒·辯護詞——當代詩詞研討文集》[6]為例(下引此書只注頁次)。此書收錄69人77篇文章,基本反映上述四種觀點。主張新、舊韻並行者,實有兩種傾向:一是傾向於用新韻但也不反對用舊韻。李汝倫是中華詩詞學會副會長、廣東中華詩詞學會常務副會長,《當代詩詞》主編,近二十餘年在詩詞界非常活躍,頗有影響。
  • 格律詩詞入門知識講座
    格律詩詞入門知識講座(之一) 秦敬國 我們現在看來有些是不同韻母的字,古音為什麼要收在一個韻部內? 要解答這兩個問題,請大家靜下心來,認真把我發到群裡的視頻看完。該視頻是清華大學 東南大學的教授,也是著名的詩詞大師王步高先生就韻及韻書的由來所講的公開課。內容充實易懂,對《平水韻》的前世今生,尤其是為什麼格律詩至今還普遍都用《平水韻》,作出了令人信服的解答。
  • 《詩詞疏議(二)詩詞的韻》
    關於韻書各個朝代的政府都編有韻書,韻書的作用跟普通話是一樣的,就是官方語言。最早的韻書成與南北朝時期,當然並沒有流傳下來。著名的韻書有隋朝陸法言編著的《切韻》,宋末平水人劉淵依據唐人用韻情況編著的《平水韻》,現多數詩人格律詩多用此韻。至於詞的用韻則是清人戈載依據前人詞的用韻情況編著的《詞林正韻》了。
  • 詩詞創作知識雜談
    詩詞學會作為專業組織,格律是最基本的要求,應該嚴格遵循,進而繼承和弘揚。但現實中,格律不但不是百分之百的鐵律,卻還存在很多的變通甚至於爭議。詩詞學會特別是基層詩詞學會如何來把握?下面就有關知識和規則談一下我個人的看法。關於孤平,古人並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現在的種種說法都是後人或顧名思義或總結前人部分例詩而得來的,爭議非常大。
  • 南安市第五小學舉辦「韻雅達慧,書香五小」經典詩詞知識能力比賽
    詩詞比賽傳承經典,鬱郁詩香浸潤校園——南安市第五小學舉辦「韻雅達慧,書香五小」經典詩詞知識能力比賽 詩詞是我國文化的瑰寶!不讀詩詞,不足以品文化精粹;不讀詩詞,不足以感天地草木之靈;不讀詩詞,不足以見流彩華章之美。
  • 10分鐘搞明白詩詞唱和 什麼是依韻、用韻、次韻、步韻?
    四、詩詞贈答唱和 依韻、用韻、次韻(步韻)1、依韻、用韻、次韻的區別依韻 :按照他人詩歌的韻部作詩。韻腳用字只要求與原詩同韻而不必同字;用韻:指與原作韻字相同,但先後次序有變化;次韻也叫做步韻:指與原作韻字相同,次序也不變,如上面元白之間的次韻詩。
  • 中元節的一些詩詞歌賦,用詩詞歌賦來表達對祖先的緬懷和紀念
    小編給大家整理了一些關於對中元節的一些詩詞歌賦!1:晚唐著名詩人,李商隱曾寫過一首關於中元節的絕代佳節。下面我們來欣賞一下。 《中元作》(唐)李商隱降節飄飄宮國來,中元朝拜上清回。《甌缽羅室書畫過目考》這些詩詞歌賦,有沒有引起你對古時候這些文人墨客好奇呢?以詩詞歌賦來抒發對祖先緬懷和紀念,你還知道哪些關於「中元節」得詩詞歌賦,歡迎下方留言告訴小編!
  • 詩詞創作小知識 用新韻創作詩詞 碰到押入聲韻的詞牌怎麼處理
    現在的人學詩,可以使用新韻入門,然後再考慮以後是不是使用古韻。不過,使用新韻作格律詩尚可,用新韻填詞有點像懶人的作法了。因為詞韻本身就已經很簡單,沒有必要用新韻。另外新韻沒有入聲,似乎也做不了押入聲韻的詞。那麼碰到入聲韻的詞牌怎麼辦呢?
  • 淺談近體格律詩詞和新韻詩詞(10)
    淺談近體格律詩詞和新韻詩詞(10)作者:高哲林十一、新韻詩詞:1、
  • 新韻舊韻之辯:好詩不拘如何用韻
    中華詩詞學會曾公布數據,全國每天新創作的傳統詩詞有5萬首。這些作品雖然都被冠以「詩詞」或「傳統詩詞」「舊體詩詞」之名,但它們所依據的規則並不相同。主要的差異在於用韻:一部分人用新韻,一部分人用舊韻。現代人寫傳統詩詞,該用新韻還是舊韻?爭論不少。  「舊詩,如同古琴、京劇,是一種傳統,一種遺產,只能原封不動地保持下來。一些形式上的『改革』只會損害它。」
  • 詩詞格律與創作 不要再亂押韻了 用2分鐘搞明白仄韻詩詞的押韻
    詩經裡就有入聲韻關於仄韻詩詞的押韻也是有些規矩的,例如好多朋友覺得古體詩就是非格律詩,不需要平仄粘連對仗這些麻煩事,可以自由發揮了。其實不是這樣的,如果真的認為不講究格律的詩就可以為所欲為了,那就大錯特錯了,今天老街味道專門講一下仄韻詩詞的押韻問題。一、仄韻詞的押韻 :如果不是換韻的話,入聲韻獨用,上去可以混用。
  • 不懂詩詞格律韻字就不要寫詩詞,這種觀點對不對的文化誦讀
    不懂詩詞格律呢,也可以寫詩啊,只是不入流的詩啊。有很多朋友寫的詩,無論是用哪種平仄格律衡量都不合格。那麼為什麼不懂詩詞格律?還有激情去寫詩呢?這就要追逆到中華民族的詩源。在古老的中華民族中,雖然有很多人不會寫詩,但是他們十分喜愛詩歌,詩詞。
  • 詩詞寫作入門(一)押韻
    不點擊右上角分享一下,是不是有點過意不去呢(*^__^*) 【好文章,樂分享】 點右上角按鈕,分享至朋友圈關注 詩詞網, 每天學點古詩詞詩詞寫作入門(一)押韻【含義】押韻,又作壓韻,是指在韻文的創作中,把相同韻部的字放在規定的位置上。
  • 艾曉東原創《中國成語詩詞聯句大全》,欲與《笠翁對韻》相媲美
    《中國成語詩詞聯句大全》第一集(新韻一麻)原創作者:艾曉東01、客隨主便(未完待續)【創作後記】成語、對聯、詩詞是傳承千古的國粹精華,是中華文化中三顆璀璨的明珠,各具特色。若將這三顆明珠融為一體,將會碰撞出怎樣絢麗的火花,拭目以待。
  • 【詩詞工具】中華新韻
    點擊關注         中華詩詞學會《21世紀初期中華詩詞發展綱要》指出:「為促進聲韻改革和推行新聲新韻,很有必要組織學者、專家儘快編出新韻書。新韻書可先出簡本,以應急需,然後在簡本試行的基礎上再出繁本。」
  • 詩詞知識:律詩的對仗
    首聯用了對仗,並不因此減少中兩聯的對仗。凡是首聯用對仗的律詩,實際上常常是用了總共三聯的對仗。五律首聯用對仗的較多,七律首聯用對仗的較少。主要原因是五律首句不入韻的較多,七律首句不入韻的較少。但是,這個原因不是絕對的;在首句入韻的情況下,首聯用對仗還是可能的。上文所引律詩中,已有一些首聯對仗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