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展|鐵磁金屬/拓撲絕緣體異質結中自旋流——電荷流轉換效率調製...

2020-12-17 中科院物理所

自旋流的產生、操作和探測是自旋電子學研究的最基本問題,其中一個關鍵目標是在室溫以上實現電荷流--自旋流的高效轉換。電荷流--自旋流轉換效率與材料中的自旋-軌道耦合密切相關,通過逆自旋霍爾效應(Inverse Spin Hall effect)和逆埃德爾施泰因效應(Inverse Edelstein effect)可實現自旋流—電荷流的高效轉換。

由於拓撲絕緣體中存在強自旋-軌道耦合,從而導致「自旋-動量鎖定」狄拉克表面態的形成。當三維自旋流從相鄰鐵磁層注入到具有自旋手性結構的狄拉克表面時,通過逆埃德爾施泰因效應產生二維電荷流。自旋流--電荷流的轉換效率等於狄拉克費米子的費米速度和自旋-動量散射時間的乘積,即

。除拓撲表面態外,二維電子氣(2DEG)的Rashba效應也可以導致自旋劈裂,從而提高自旋流-電荷流的轉換效率,

。因此通過調控鐵磁金屬/拓撲絕緣體異質結界面的能帶結構可有效提高自旋流-電荷流的轉換效率。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磁學國家重點實驗室M04課題組成昭華研究員研究團隊與美國北卡羅納州立大學孫達力教授課題組合作,利用M04組內自主搭建的分子束外延-深紫外磁圓二色譜儀-角分辨光電子聯合系統(MBE-DUVMCD-ARPES)和美國北卡羅納州立大學孫達力教授搭建的自旋泵浦探測系統(Spin-pumping measurements),系統地研究了Fe/Bi(n)/Bi2Se3異質結表面態演化對自旋--電荷轉換效率的影響,在室溫下獲得高的自旋—電荷轉化效率。首先採用分子束外延MBE技術生長了拓撲絕緣體Bi2Se3並在表面沉積Bi,構築了拓撲保護狄拉克表面態(DSS)與Rashba 表面態(RSS)二者的共存態,並通過ARPES測量驗證了這種共存表面態的存在。其後在Bi/Bi2Se3拓撲異質結的表面上原位生長了15 nm 厚的Fe作為磁性層,利用自旋泵浦探測發現拓撲表面態與Rashba表面態的構築可以大幅地增加自旋流的注入效率;改變中間層Bi層厚度發現自旋-電荷流的轉換效率與Bi厚度呈現非單調可調控的變化,轉化效率 λIEE 從純Bi2Se3的0.12 nm(tBi=0 BL)增加到 0.28nm (tBi= 4 BL)。

分析表明自旋流—電荷流轉換效率的提高源自從Bi層到Bi2Se3層的電荷轉移,導致費米面在DSS和RSS態的位置變化,進而調控了界面處自旋極化勢,最終實現了對轉化效率λIEE非單調調控。該研究揭示了利用界面強自旋-軌道耦合的能帶工程可以大幅提高自旋流—電荷流的轉換效率,為實現更低功耗的鐵磁金屬/拓撲絕緣體自旋電子學器件提供了新的思路。相關研究發表在近期的《Nano Letters》上[Rui Sun, Shijia Yang, Xu Yang, Eric Vetter, Dali Sun, Na Li, Lei Su, Yan Li, Yang Li, Zi-zhao Gong, Zong-kai Xie, Kai-yue Hou, Qeemat Gul, Wei He, Xiang-qun Zhang, Zhao-hua Cheng. Large Tunable Spin-to-Charge Conversion Induced by Hybrid Rashba and Dirac Surface States in Topological Insulator Heterostructures. Nano Lett.,19, 4420-4426(2019)]。

該項研究工作得到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和中國科學院前沿科學研究計劃大力資助以及北卡州立大學的支持。

相關工作連結: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nanolett.9b01151

圖1.左圖:ARPES測量得到的Bi(1BL)/ Bi2Se3能帶結構圖。右圖:利用自旋泵浦手段進行自旋輸運測量示意圖。

圖2. (a) 阻尼因子和自旋混合電導(Inset)隨Bi層厚度的變化關係。(b)Spin-charge轉化效率和IEE響應電壓(Inset)隨Bi厚度的變化。(c)對於TISS、RSS以及共存態,其平均自旋極化勢和費米面移動之間的關係。底圖:各個表面態演化和費米面的位置隨著Bi層厚度的關係。

編輯:重光

近期熱門文章Top10

↓ 點擊標題即可查看 ↓

1. 如果太陽biu的一聲熄滅了,地球上會發生什麼事情?

2. 每個攤煎餅的大媽,都是隱藏的流體力學專家

3.你看的是《長安十二時辰》,我看的卻是一部黑科技科普劇

4. 數學的深淵

5. 掉入海底一萬米

6.別人用腳、用聲波都能打開瓶蓋,為啥有的女生卻擰不開?

7.這是一篇理工男寫的口紅科普文

8. 聲音最大能有多大?

9. 盲人看到的世界真是黑漆漆一片嗎?

10.用過的吸管不要扔,在火上烤一下,隔壁的小孩都...

相關焦點

  • 鐵磁金屬/拓撲絕緣體異質結中自旋流-電荷流轉換效率調製研究獲進展
    電荷流-自旋流轉換效率與材料中的自旋-軌道耦合密切相關,通過逆自旋霍爾效應(Inverse Spin Hall effect)和逆埃德爾施泰因效應(Inverse Edelstein effect)可實現自旋流-電荷流的高效轉換。  由於拓撲絕緣體中存在強自旋-軌道耦合,從而導致「自旋-動量鎖定」狄拉克表面態的形成。
  • 物理所等揭示低維拓撲超晶格中能帶依賴的自旋輸運現象
    自旋流的產生、操控與探測是自旋電子學研究的核心內容。目前人們致力於尋找、設計出高自旋流-電荷流相互轉化、高電導率的強自旋軌道耦合材料,以期實現具有超低功耗的自旋電子學器件。強自旋軌道耦合材料主要分為兩類:重金屬和拓撲材料,對於這兩類材料,其自旋流-電荷流轉化分別歸因於(逆)自旋霍爾效應和(逆)埃德爾施泰因效應。典型的拓撲材料包括拓撲絕緣體、狄拉克半金屬和外爾半金屬等,它們的電荷流-自旋流轉化效率與傳統重金屬相比大一個量級以上。然而對於大多數具有單一表面態的三維拓撲絕緣體來說,它們的自旋流到電荷流轉化效率(λIEE)仍舊相對較小,亟待提高。
  • 科學家發現新的新的拓撲絕緣體—鉍
    拓撲絕緣體是一種內部絕緣,界面允許電荷移動的材料。 任何雜質和缺陷都不會影響電流的傳導,對電場和磁場的響應也不同尋常。拓撲絕緣體及其物理現象是當代物理學的熱點問題,研究這些獨特的性質是對高性能電子和量子計算等領域有著無窮的價值。
  • 光調製石墨烯-有機異質結電晶體實現光電流邏輯功能
    -有機異質結三層結構中實現光電流速度、大小以及邏輯方向的調製策略。利用這些特性製備各類石墨烯新型高性能光電器件成了研究人員的熱點方向,但單層石墨烯吸收低導致探測器件效率受限,異質結輔助吸收是提升器件性能的一種有效方案。
  • 上海光機所等在拓撲態貢獻的高次諧波產生研究中取得進展
    拓撲相變和拓撲物相的研究開啟了凝聚態物理研究的新篇章,在2016年,被授予諾貝爾物理學獎。三維拓撲絕緣體因其具有新穎的表面拓撲電子態,具有不同尋常的電荷和自旋的輸運性質,受到學界的廣泛關注。用強雷射電場驅動拓撲表面態中的非線性電子動力學過程的研究尚處於初始階段。理論研究工作表明,強場驅動的高次諧波的產生過程敏感地依賴拓撲非平庸相,但目前,拓撲態產生高次諧波的實驗現象尚未見報導。
  • 進展|鉍烯同質結中莫爾超周期對拓撲邊緣態的調製
    以矽烯和鉍烯為代表的第四、第五主族單元素蜂窩狀二維材料由於擁有較大的自旋-軌道耦合,被認為是二維拓撲絕緣體的候選,表現為導電的拓撲邊緣態與面內絕緣態的共存。特別是,拓撲邊緣態中的電子對非磁性缺陷的「零背散射」使得二維拓撲絕緣體在未來「零能耗」器件領域具有巨大的應用潛力。
  • 上海技物所在拓撲量子體系長波室溫新機理THz探測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上海技物所在拓撲量子體系長波室溫新機理THz探測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2020-09-16 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 傳統光電器件依賴於窄帶隙半導體或能帶工程(金屬、半導體、絕緣體)的發展,在低能光子頻帶存在性能指數下降的趨勢,需要深低溫來抑制噪聲以獲得足夠的靈敏度,面臨著本徵極限問題。因此,人們嘗試從微觀原子尺度操控來構造特定的輸運或光電子特性,以期改變傳統依賴於單粒子激發的能帶探測模式帶來的瓶頸。
  • 我國科學家找到實現高階拓撲絕緣體理論依據—新聞—科學網
    科技日報合肥5月6日電 (記者吳長鋒)記者從中國科大獲悉,該校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喬振華教授課題組與其合作者,在理論預言低維體系高階拓撲絕緣體方面取得新突破
  • 科學家首次證實拓撲表面態貢獻高次諧波輻射—新聞—科學網
    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強場雷射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與南京大學固體微結構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合作,在強雷射電場與拓撲新物態相互作用新現象和新物理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 科學家首次證實拓撲表面態貢獻高次諧波輻射—論文—科學網
    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強場雷射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與南京大學固體微結構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合作,在強雷射電場與拓撲新物態相互作用新現象和新物理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 拓撲絕緣體的一個新突破
    但有一種神奇的材料,它的內部是絕緣的,界面卻是可以導電的,這種材料被稱為拓撲絕緣體。自發現以來,拓撲絕緣體一直是凝聚態物理的研究熱點。 拓撲絕緣體的能帶示意圖。圖片:Wikipedia然而,人們一直不清楚的是,拓撲絕緣材料能否在室溫下應用於現實設備。在一項最新的研究中,來自東京理工大學電氣與電子工程系的科學家將拓撲絕緣體的研究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
  • 物理所在二維原子晶體異質結的構築及物性研究中取得進展
    最近的理論研究表明,通過研究拓撲絕緣體和(s波)超導體的異質疊層結構,極有可能觀測到馬約拉納(Majorana)費米粒子,這一粒子有望在拓撲量子計算中形成穩定的量子比特,使得高效的拓撲量子計算機成為可能,因此設計和構建這種疊層結構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學價值和應用前景。針對這方面的研究,高質量材料的製備是其關鍵和基礎,如何獲得這種不同性質材料的異質疊層結構並實現對其物性的測量,非常具有挑戰性。
  • 進展|時間反演對稱破缺-磁性Weyl半金屬實驗實現
    在磁性外爾體系中,時間反演對稱破缺由系統磁性保證,並可受外磁場控制,易於通過溫度或磁場實現對拓撲態的操控和調製。而拓撲相關的貝利曲率可以產生強烈的內稟反常霍爾效應(及反常能斯特效應),成為拓撲材料中除磁電量子振蕩、拓撲表面態費米弧、手性異常負磁電阻等基本拓撲行為之外的重要物性。而磁有序與拓撲的相互作用,有可能衍生出更為豐富的物理行為。
  • Adv.】石墨烯和二硫化鎢構成的轉角異質結中存在微能帶
    利用ARPES在Ir(11 1)上外延生長的石墨烯,轉角雙層石墨烯和石墨烯和六角氮化硼構成的異質結中都發現了微能帶。然而在單層過渡金屬硫族化合物(TMD)與單晶金屬基底或者碳化矽上的雙層石墨烯組成的異質結中,儘管用TEM觀察到了超晶格中的摩爾條紋,在ARPES中卻沒有觀察到微能帶。
  • 蘇州大學等多單位合作,蔣建華/蒲殷首次用實驗證明,物質成分的電荷可以不是單個電荷e的整數倍
    但是,在實驗中已廣泛使用的從邊緣特性確定能帶拓撲結構的體-邊對應關係不足以辨別各種拓撲晶體相 ,這給拓撲晶體材料大家族的實驗分類帶來了挑戰。從理論上已經預言,向錯(普遍存在的晶體學缺陷)可以為邊緣以外的晶體拓撲結構提供有效的探測,但是尚未在實驗中得到證實。
  • 二維材料及其異質結的聲子物理研究
    這些二維材料的性質受到二維材料層數、層間耦合和堆垛方式的調製,如TMD體材料的間接帶隙在單層中將轉變為直接帶隙[6],而黑磷的帶隙隨著層數的減小將從~0.3 eV過渡到~2 eV[12]。將不同二維材料堆垛起來可形成二維範德瓦爾斯異質結。相對於傳統的異質結,二維範德瓦爾斯異質結不需要考慮組分間晶格和晶向的失配問題。
  • 一種新的量子材料——拓撲絕緣體
    在第一性原理程序中首次實現了拓撲不變量Z2的普適計算,進而可以直接判斷一個材料是否為拓撲絕緣體。這個計算方法適用於包括空間反演破缺的體系,將成為尋找拓撲絕緣體新材料的強有力工具。利用這個有力工具,以LaPtBi原型,成功預言了在half-Heusler三元化合物家族中存在著大量拓撲絕緣體材料。本工作發表在2010年的Physical Review Letter上。
  • 電荷具有霍爾效應,你知道自旋也有霍爾效應嗎?
    這些都是利用了電子電荷的這一特性。隨著技術的進一步發展,電子電荷量子效應和熱效應帶來的負面影響也暴露出了很多問題,人們開始關注電子的另一個重要特徵——自旋。自旋概念的提出要追溯到1925年,萊頓大學的George Uhlenbeck和Samuel Goudsmit在發表的德文文章中提出自旋。
  • 異質結電池設備國產化進展加速 五股掘良機
    (原標題:【研報掘金】異質結電池設備國產化進展加速 機構看好這幾股)異質結電池設備國產化進展加速 機構看好這幾股根據光伏第三方機構Solarzoom報導,近日上市公司邁為股份召開HJT 2.0產品發布會,HJT產業鏈各環節的行業技術專家與相關廠商出席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