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海因裡希派的DT君 DT財經 收錄於話題#年輕人的小日子47個
提到流量小鮮肉的演技,你是不是習慣性眉頭一皺?
這倒也在情理之中。無論是誰,聽過吳亦凡的那句「蘇韻錦你這裡欠我的用什麼還⚡️」,或者鹿晗在《上海堡壘》裡的「向我開炮」,大概都會在心裡不斷質問自己——消遣休閒的方式方法那麼多,為什麼偏偏要選擇一條不歸路?
在這樣的薰陶下,當#爾冬陞說陳宥維哭戲像嚼口香糖#這樣質疑小鮮肉演技的話題出現,觀眾們的吐槽都非常踴躍。
不過,我們也發現,最近大家關於演員的評價產生了些微妙的變化。
科班出身的「老戲骨」張一山,因為新版韋小寶不斷被掛上熱搜,演技受到廣泛質疑;易烊千璽、鹿晗等流量出身的明星,卻開始因為演技與作品獲得好評。
懷著渴望看到越來越多優秀作品和演員的樸素心情,DT君大膽做了個研究,主要就想回答一個問題,到底是啥決定了一名演員的好壞?是否科班出身對演員有多大影響?流量高的明星就一定演技差嗎?
科班出身評價一個演員好不好是比較困難的事情,畢竟演技本身缺乏統一的客觀標準。
所以我們找了個行業參照,姑且把在影視獎項中獲得提名的演員劃定為好演員。雖然有個別演員存在爭議,倒也能大致看看受到行業和觀眾肯定的好演員都是什麼樣。
回顧2015年到2019年,在金雞、金像、百花獎等六大影視獎項中,共有209名男女演員獲得了321次提名。
我們把上過影視藝術類院校、表演專業和藝員訓練班的演員,都算作是經過專業培訓的科班演員。看看這些獲得評委肯定的演員,是否都經過了專業的培訓。
過去五年被知名影視獎項提過名209位演員,確實大部分都出身科班,我們熟悉的中戲、北電、上戲和TVB藝員訓練班,稱得上中國演員的四大培訓基地。
209名優秀演員中,非科班出身的接近4成。而且每年獲得各類獎項提名的非科班演員,也常常佔據比較高的比例。近幾年中,比較明顯的是2016年和2019年,這兩年獲得主要獎項提名的演員中,都有近半數提名者是非科班出身。
非科班演員中,有離演藝圈不遠,但稍微有些距離的模特、運動員,比如春夏和吳京;有像吳彥祖、彭于晏這樣從建築學和經濟學畢業,結果現在成了大眾老公的優秀演員;當然,還有一些曾經靠流量出道的偶像,比如井柏然和李易峰。
可見,科班並非是好演員的必要條件。
被貼上流量標籤其實我們不難發現,在上述提到的非科班獲獎演員中,不乏曾經飽受爭議的流量明星。
過去幾年,流量明星與演技差幾乎被劃上等號,他們受到的質疑也從來沒有缺席過。這也導致只要是有流量明星參演的作品,口碑滑鐵盧必然由他們來背鍋。
既然科班並非是好演員的必要條件,那麼反過來,流量演員就一定等於演技差嗎?
隨著李易峰憑藉《老炮兒》成功進軍百花獎,《動物世界》大受好評,易烊千璽憑藉《少年的你》斬獲金像獎、金雞獎兩項「最佳男主角」的提名,我們發現「流量明星=演技差」的公式似乎不成立了。
為了進一步探究流量明星的演技到底如何,我們選擇了業內最具代表性的流量明星「四大三小」——鹿晗、李易峰、吳亦凡、楊洋、王俊凱、王源和易烊千璽,以這7人的主演作品豆瓣評分為例,看看流量明星與作品質量的關係。
過去5年間,這7位流量藝人在影視作品中表現差異其實比較大,大部分演技似乎時好時壞。
王源在2019年與影帝王景春合作的家庭片《地久天長》有8.1分,但《我們的少年時代》僅有5.3分;李易峰近期剛剛播出的年代劇《隱秘而偉大》高達8.2分,但前幾年參演的《梔子花開》《怦然心動》卻都不超過5分;鹿晗的兩極分化最大,最低分作品《甜蜜暴擊》和《上海堡壘》都不足3分,但今年播出的《穿越火線》卻超過了8分。
雖然鹿晗口碑一度觸底,但導演許宏宇依舊相信鹿晗有成為一名好演員的可能。這是一位擅長和流量明星合作的導演,最近口碑不錯的《一點就到家》,就是他和劉昊然、彭昱暢等明星的合作成果。
他在一次採訪中評價鹿晗道,「他就是個北京孩子,挺皮的,嘴也很欠,我很有衝動去展現出鹿晗的另一面。」
這句話也點醒了我們,演員的演技不達標,有自身業務水平不夠的原因,導演調教演員的水平不夠,可能也要負一定的責任。
同樣翻看「四大三小」的作品團隊配置,DT君發現,流量明星合作的導演總體水平比較一般。
以吳亦凡為例,雖然他也曾在管虎、周星馳等知名導演的作品中有過出演,但由他挑大梁的代表作《致青春·原來你也在這裡》和《歐洲攻略》,均來自於水平比較有限的導演,這也直接導致了吳亦凡2016年的評分降至冰點。
李易峰也有相似的合作經歷。2015年,他和何澍培、陳國輝兩位導演分別合作了低分作品《活色生香》(5.8分)和《怦然星動》(4.6分),這兩部作品的評分甚至超過了何澍培、陳國輝兩位導演的生涯平均得分。可以說,李易峰已經很努力地carry兩位導演。
當李易峰與韓延、王偉等導演合作《動物世界》《隱秘而偉大》後,口碑已經開始逐漸扭轉。韓延導演過《滾蛋吧!腫瘤君》《攤開你的地圖》等作品,質量一直穩定在7分以上;王偉導演最知名的代表作正是高達9分的《白夜追兇》。
所以,「薛丁格的演技」不僅僅與演員本身的表現有關,在好導演的加持下,曾經表現很差的演員,也可能會出彩。
不僅如此,劇情、服化道等問題也在無形中影響著演員的「發揮」。
以上述流量明星中兩極分化最大的作品——易烊千璽的《少年的你》和鹿晗的《上海堡壘》為例。DT君將兩部作品的熱門豆瓣評論拆解,從四大「吐槽目標」——「演技」「服化道」「劇情」以及「導演及製作」出發,統計了兩部作品中針對不同要素的評價情況。
很明顯的看到,兩部作品最大的區別在於,《上海堡壘》四大要素幾乎全線告急,尤其是「劇情」和「服化道」,差評率都在50%上下。而《少年的你》不管從選題、畫面、拍攝手法上都很「能打」,除了「劇情」,其他要素的好評率都超過了40%。
相比之下,演技在四大要素中反而是差距最小的一項。一部作品最終呈現在觀眾面前的角色,是一個多方努力的最終成果。既包含演員本身的天賦與不斷訓練,還有編劇、導演、製片等整個團隊的齊心協力。
可以說,好演員和好作品是在互相成就。一旦脫離了好導演、好故事,演技再炸裂的演員可能都難以發揮十之一二的水平。
「薛丁格的演技」是需要被調教的。
從一個好演員的誕生最近熱度頗高的《演員請就位2》就是一個不錯的例子。
這檔節目請來了40位市場評級不同的演員,既有TVB視後胡杏兒,有婁藝瀟、黃奕為代表的中生代演員,也有陳宥維、何昶希這類非科班出身的流量演員。
陳宥維、丁程鑫這幾位底子較差的流量明星就很好的證明了「流量是可以被調教的」。
以陳宥維為例,從百度指數來看,這個名字有過兩次搜索高峰,分別出現在11月初和11月中。翻看這兩個時間段的搜索關鍵詞,你可能會發現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
10月31日,陳宥維飾演《甄嬛傳》中的果郡王,但由於面部表情控制不到位,被熱搜戲謔成「陳宥維是在參加歡樂喜劇人嗎」。導演趙薇、郭敬明的點評也比較辛辣,直言陳宥維「不適合角色,而且沒有實力和基本功出演這個角色」「和「真的不知道自己在演什麼」。
然而到了11月中,關於陳宥維的另一撥熱度卻得到了完全不同的評價。「陳宥維找到了適合自己的角色」是這個時期的熱點之一。在出演《過關》時,陳宥維在地鐵站翻越柵欄的追逐戲,不僅讓導演陳凱歌感受不錯,也讓觀眾看到了他的進步。
同樣口碑逆轉的還有在畫皮中飾演男版狐狸精的丁程鑫,讓不少網友直呼「偶像也是有演技的」。
當下流量明星的演技備受質疑,也許根本問題在於沒有耐心、想走捷徑的資本或製作團隊。他們僅僅抱著收割流量明星粉絲的心態,一方面對劇本的選擇集中在改編流量網文;另一方面對演員未經調教,不負責任地讓非科班出身的他們直接上馬。
其實,日韓、美國,包括香港的演藝圈,也幾乎沒有「科班」一說。影視新人想成為真正的演員,都是從小角色開始慢慢積累,在鏡頭與舞臺上不斷歷練才能真正挑起大梁,獲得影視作品的主演機會。
因《LEGAL HIGH》《半澤直樹》等熱劇為觀眾熟知的日本男演員堺雅人,在成為 「男一專業戶」之前就有超過十年的積澱期;美國著名影帝布拉德·皮特當年在密蘇裡大學學習的是廣告美術設計,出於熱愛才半路出家學習表演,用了6年的時間才成功主演第一部作品;影帝喬治布·魯尼,儘管父親是職業演員,在獲得第一個主演機會之前也依舊跑了十年的龍套。
早稻田大學亞洲文化研究學者就曾告訴過記者,「雖然有少數藝術類大學開設『演劇學科』,但在日本,幾乎沒有演員是『表演系』出身,是否接受過專業表演訓練並不被特別看重。」
因此,拋開對流量明星的偏見。如果資本以及觀眾願意給有天賦的、努力接受訓練的流量明星機會,放到足夠專業的體系中磨練,未嘗不是一種雙贏局面。
鹿晗和易烊千璽就是最好的證明,有了「好團隊」加上「好前輩」搭戲,票房口碑雙豐收。好作品在流量的加持下反而能獲得更大市場,觀眾也能得到良好的視覺享受,行業也就會在不斷的良性循環下迸發出更多優秀的作品。
在這個路徑下,《演員請就位2》等節目請流量明星雖然引起不少爭議,但不乏是一個有效的試驗場。
正如陳凱歌導演曾發言:資本市場希望通過流量盈利,這沒必要加以抨擊。但流量明星也要清楚,沒有演技是萬萬不可的。在《演員請就位2》中,陳凱歌也對胡杏兒、倪虹潔等成功演員傳達了同樣的態度——演員要對自己負責。
總之,好演員並非是一蹴而就的。在成就好演員的道路上,資本和觀眾都應該多些耐心。
作 者 | 阿 米
編 輯 | 羅仙貝、小 唐、何書瑤
設 計 | 戚 震、鄒 磊
原標題:《出身背景、流量高低,是什麼在影響演員們的業務能力?》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