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背景、流量高低,是什麼在影響演員們的業務能力?

2020-12-14 澎湃新聞

原創 海因裡希派的DT君 DT財經 收錄於話題#年輕人的小日子47個

提到流量小鮮肉的演技,你是不是習慣性眉頭一皺?

這倒也在情理之中。無論是誰,聽過吳亦凡的那句「蘇韻錦你這裡欠我的用什麼還⚡️」,或者鹿晗在《上海堡壘》裡的「向我開炮」,大概都會在心裡不斷質問自己——消遣休閒的方式方法那麼多,為什麼偏偏要選擇一條不歸路?

在這樣的薰陶下,當#爾冬陞說陳宥維哭戲像嚼口香糖#這樣質疑小鮮肉演技的話題出現,觀眾們的吐槽都非常踴躍。

不過,我們也發現,最近大家關於演員的評價產生了些微妙的變化。

科班出身的「老戲骨」張一山,因為新版韋小寶不斷被掛上熱搜,演技受到廣泛質疑;易烊千璽、鹿晗等流量出身的明星,卻開始因為演技與作品獲得好評。

懷著渴望看到越來越多優秀作品和演員的樸素心情,DT君大膽做了個研究,主要就想回答一個問題,到底是啥決定了一名演員的好壞?是否科班出身對演員有多大影響?流量高的明星就一定演技差嗎?

科班出身

是好演員的必備條件嗎?

評價一個演員好不好是比較困難的事情,畢竟演技本身缺乏統一的客觀標準。

所以我們找了個行業參照,姑且把在影視獎項中獲得提名的演員劃定為好演員。雖然有個別演員存在爭議,倒也能大致看看受到行業和觀眾肯定的好演員都是什麼樣。

回顧2015年到2019年,在金雞、金像、百花獎等六大影視獎項中,共有209名男女演員獲得了321次提名。

我們把上過影視藝術類院校、表演專業和藝員訓練班的演員,都算作是經過專業培訓的科班演員。看看這些獲得評委肯定的演員,是否都經過了專業的培訓。

過去五年被知名影視獎項提過名209位演員,確實大部分都出身科班,我們熟悉的中戲、北電、上戲和TVB藝員訓練班,稱得上中國演員的四大培訓基地。

209名優秀演員中,非科班出身的接近4成。而且每年獲得各類獎項提名的非科班演員,也常常佔據比較高的比例。近幾年中,比較明顯的是2016年和2019年,這兩年獲得主要獎項提名的演員中,都有近半數提名者是非科班出身。

非科班演員中,有離演藝圈不遠,但稍微有些距離的模特、運動員,比如春夏和吳京;有像吳彥祖、彭于晏這樣從建築學和經濟學畢業,結果現在成了大眾老公的優秀演員;當然,還有一些曾經靠流量出道的偶像,比如井柏然和李易峰。

可見,科班並非是好演員的必要條件。

被貼上流量標籤

就等於演技差嗎?

其實我們不難發現,在上述提到的非科班獲獎演員中,不乏曾經飽受爭議的流量明星。

過去幾年,流量明星與演技差幾乎被劃上等號,他們受到的質疑也從來沒有缺席過。這也導致只要是有流量明星參演的作品,口碑滑鐵盧必然由他們來背鍋。

既然科班並非是好演員的必要條件,那麼反過來,流量演員就一定等於演技差嗎?

隨著李易峰憑藉《老炮兒》成功進軍百花獎,《動物世界》大受好評,易烊千璽憑藉《少年的你》斬獲金像獎、金雞獎兩項「最佳男主角」的提名,我們發現「流量明星=演技差」的公式似乎不成立了。

為了進一步探究流量明星的演技到底如何,我們選擇了業內最具代表性的流量明星「四大三小」——鹿晗、李易峰、吳亦凡、楊洋、王俊凱、王源和易烊千璽,以這7人的主演作品豆瓣評分為例,看看流量明星與作品質量的關係。

過去5年間,這7位流量藝人在影視作品中表現差異其實比較大,大部分演技似乎時好時壞。

王源在2019年與影帝王景春合作的家庭片《地久天長》有8.1分,但《我們的少年時代》僅有5.3分;李易峰近期剛剛播出的年代劇《隱秘而偉大》高達8.2分,但前幾年參演的《梔子花開》《怦然心動》卻都不超過5分;鹿晗的兩極分化最大,最低分作品《甜蜜暴擊》和《上海堡壘》都不足3分,但今年播出的《穿越火線》卻超過了8分。

雖然鹿晗口碑一度觸底,但導演許宏宇依舊相信鹿晗有成為一名好演員的可能。這是一位擅長和流量明星合作的導演,最近口碑不錯的《一點就到家》,就是他和劉昊然、彭昱暢等明星的合作成果。

他在一次採訪中評價鹿晗道,「他就是個北京孩子,挺皮的,嘴也很欠,我很有衝動去展現出鹿晗的另一面。」

這句話也點醒了我們,演員的演技不達標,有自身業務水平不夠的原因,導演調教演員的水平不夠,可能也要負一定的責任。

同樣翻看「四大三小」的作品團隊配置,DT君發現,流量明星合作的導演總體水平比較一般。

以吳亦凡為例,雖然他也曾在管虎、周星馳等知名導演的作品中有過出演,但由他挑大梁的代表作《致青春·原來你也在這裡》和《歐洲攻略》,均來自於水平比較有限的導演,這也直接導致了吳亦凡2016年的評分降至冰點。

李易峰也有相似的合作經歷。2015年,他和何澍培、陳國輝兩位導演分別合作了低分作品《活色生香》(5.8分)和《怦然星動》(4.6分),這兩部作品的評分甚至超過了何澍培、陳國輝兩位導演的生涯平均得分。可以說,李易峰已經很努力地carry兩位導演。

當李易峰與韓延、王偉等導演合作《動物世界》《隱秘而偉大》後,口碑已經開始逐漸扭轉。韓延導演過《滾蛋吧!腫瘤君》《攤開你的地圖》等作品,質量一直穩定在7分以上;王偉導演最知名的代表作正是高達9分的《白夜追兇》。

所以,「薛丁格的演技」不僅僅與演員本身的表現有關,在好導演的加持下,曾經表現很差的演員,也可能會出彩。

不僅如此,劇情、服化道等問題也在無形中影響著演員的「發揮」。

以上述流量明星中兩極分化最大的作品——易烊千璽的《少年的你》和鹿晗的《上海堡壘》為例。DT君將兩部作品的熱門豆瓣評論拆解,從四大「吐槽目標」——「演技」「服化道」「劇情」以及「導演及製作」出發,統計了兩部作品中針對不同要素的評價情況。

很明顯的看到,兩部作品最大的區別在於,《上海堡壘》四大要素幾乎全線告急,尤其是「劇情」和「服化道」,差評率都在50%上下。而《少年的你》不管從選題、畫面、拍攝手法上都很「能打」,除了「劇情」,其他要素的好評率都超過了40%。

相比之下,演技在四大要素中反而是差距最小的一項。一部作品最終呈現在觀眾面前的角色,是一個多方努力的最終成果。既包含演員本身的天賦與不斷訓練,還有編劇、導演、製片等整個團隊的齊心協力。

可以說,好演員和好作品是在互相成就。一旦脫離了好導演、好故事,演技再炸裂的演員可能都難以發揮十之一二的水平。

「薛丁格的演技」是需要被調教的。

從一個好演員的誕生

到一個好行業的良性循環

最近熱度頗高的《演員請就位2》就是一個不錯的例子。

這檔節目請來了40位市場評級不同的演員,既有TVB視後胡杏兒,有婁藝瀟、黃奕為代表的中生代演員,也有陳宥維、何昶希這類非科班出身的流量演員。

陳宥維、丁程鑫這幾位底子較差的流量明星就很好的證明了「流量是可以被調教的」。

以陳宥維為例,從百度指數來看,這個名字有過兩次搜索高峰,分別出現在11月初和11月中。翻看這兩個時間段的搜索關鍵詞,你可能會發現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

10月31日,陳宥維飾演《甄嬛傳》中的果郡王,但由於面部表情控制不到位,被熱搜戲謔成「陳宥維是在參加歡樂喜劇人嗎」。導演趙薇、郭敬明的點評也比較辛辣,直言陳宥維「不適合角色,而且沒有實力和基本功出演這個角色」「和「真的不知道自己在演什麼」。

然而到了11月中,關於陳宥維的另一撥熱度卻得到了完全不同的評價。「陳宥維找到了適合自己的角色」是這個時期的熱點之一。在出演《過關》時,陳宥維在地鐵站翻越柵欄的追逐戲,不僅讓導演陳凱歌感受不錯,也讓觀眾看到了他的進步。

同樣口碑逆轉的還有在畫皮中飾演男版狐狸精的丁程鑫,讓不少網友直呼「偶像也是有演技的」。

當下流量明星的演技備受質疑,也許根本問題在於沒有耐心、想走捷徑的資本或製作團隊。他們僅僅抱著收割流量明星粉絲的心態,一方面對劇本的選擇集中在改編流量網文;另一方面對演員未經調教,不負責任地讓非科班出身的他們直接上馬。

其實,日韓、美國,包括香港的演藝圈,也幾乎沒有「科班」一說。影視新人想成為真正的演員,都是從小角色開始慢慢積累,在鏡頭與舞臺上不斷歷練才能真正挑起大梁,獲得影視作品的主演機會。

因《LEGAL HIGH》《半澤直樹》等熱劇為觀眾熟知的日本男演員堺雅人,在成為 「男一專業戶」之前就有超過十年的積澱期;美國著名影帝布拉德·皮特當年在密蘇裡大學學習的是廣告美術設計,出於熱愛才半路出家學習表演,用了6年的時間才成功主演第一部作品;影帝喬治布·魯尼,儘管父親是職業演員,在獲得第一個主演機會之前也依舊跑了十年的龍套。

早稻田大學亞洲文化研究學者就曾告訴過記者,「雖然有少數藝術類大學開設『演劇學科』,但在日本,幾乎沒有演員是『表演系』出身,是否接受過專業表演訓練並不被特別看重。」

因此,拋開對流量明星的偏見。如果資本以及觀眾願意給有天賦的、努力接受訓練的流量明星機會,放到足夠專業的體系中磨練,未嘗不是一種雙贏局面。

鹿晗和易烊千璽就是最好的證明,有了「好團隊」加上「好前輩」搭戲,票房口碑雙豐收。好作品在流量的加持下反而能獲得更大市場,觀眾也能得到良好的視覺享受,行業也就會在不斷的良性循環下迸發出更多優秀的作品。

在這個路徑下,《演員請就位2》等節目請流量明星雖然引起不少爭議,但不乏是一個有效的試驗場。

正如陳凱歌導演曾發言:資本市場希望通過流量盈利,這沒必要加以抨擊。但流量明星也要清楚,沒有演技是萬萬不可的。在《演員請就位2》中,陳凱歌也對胡杏兒、倪虹潔等成功演員傳達了同樣的態度——演員要對自己負責。

總之,好演員並非是一蹴而就的。在成就好演員的道路上,資本和觀眾都應該多些耐心。

作 者 | 阿 米

編 輯 | 羅仙貝、小 唐、何書瑤

設 計 | 戚 震、鄒 磊

原標題:《出身背景、流量高低,是什麼在影響演員們的業務能力?》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頂級流量歌手們給C-Pop帶來了什麼?
    以個人創作為主,製作班底為輔,這些頂級流量音樂人將歐美音樂市場的前沿趨勢和華語音樂市場需求進行了結合,把流量優勢最大化,展示了自己喜愛且擅長的音樂風格。 除此之外,圈內更有李宇春、華晨宇等一類偶像出身,而後一直堅持專業做音樂尋求藝術突破的歌手。
  • 歌手參加我就是演員,流量偶像能否證明?於正評李汶翰太差?
    歌手參加我就是演員,流量偶像能否證明自我?相比於隔壁《演員請就位》,《我就是演員》中愛豆出身的選手更多。在《演員請就位》中,同是愛豆出身的陳宥維和何昶希在節目剛播出時就引起了不小爭議。無論是想要告別愛豆以演員的身份重新出發,還是想在做愛豆的同時演好戲,或許對小偶像們來說,在這個舞臺上學到東西比獲得好名次更加重要。
  • 流量明星也可有演技,老戲骨也可有熱度,演技和流量從不是反義詞
    而他對於流量明星降低了影視劇標準的這個解讀,乍一聽很有道理,但是完整聽下來就是四個字「以偏概全」。偶像選秀節目,他先說了101,然後變成男子偶像組合,再到男偶像演戲專業度不夠,臺詞都需要配音,最後又繞到了肖戰身上。「有人說他們演的什麼,肖戰什麼,他們演的戲,都不是小鮮肉本人說的話,都是配音演員演的。」
  • 章子怡談「流量明星」,他們是沒有能力的,解釋其緣由片面化!
    在新的一起《我就是演員》的節目中,我們看到了章子怡對於「流量人氣」的一段發言話語,她表示,他們有流量的同時意味著他們沒有能力。這樣的話聽起來有那麼一些不舒服,就算後面她解釋了為什麼會這麼說,依舊覺得說得很牽強。章子怡為什麼會談到「流量明星」這個話題呢?
  • 從愛豆轉型演員,什麼都做得好的101出身的少年少女們!
    同樣是《produce 101》出身的邕聖祐、康美娜、樸志訓、金世正,從愛豆向演員轉變的少年少女們。Mnet《PRODUCE 101》前出演者在演藝界站穩腳跟?特別是以Wanna One、IOI出道的成員們不僅在歌謠界,還在通過電視劇的演出兼任演員。
  • 張頌文在「流量」面前找回演員尊嚴,片酬仍惹人憐
    又一檔匯集演員、流量愛豆的綜藝《我就是演員》就徐徐進入大眾視野裡。看看陣容,熟悉的老熟人李誠儒老師、最近各種花式上熱搜的於正、還有這個節目三季以來的常駐評委章子怡,這個配置倒是差不到哪裡去。但看了第一集,真正給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卻是作為表演指導的張頌文。
  • 李玫瑾:情商低的孩子大多有這樣的「出身」,家長們可別推卸責任
    面對家長們的想法,中國公安大學教授李玫瑾老師直言:孩子情商的高低,跟自身聯繫很小,直接原因取決於他的家長。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孩子就是家長的鏡子。01這樣的出身家庭,影響孩子的情商:【沒有尊重】待人接物沒有尊重心的父母,經常會打著「我性子直」的口號評價他人。
  • 流量第一,演技靠邊,這樣的演員還是別就位了
    製片人們為何口號喊得響亮、身體卻很誠實?飯圈邏輯正在如何毀掉年輕偶像?為什麼娛樂圈頻現關係戶、資源咖……或許也可以一言以概之:爛片原來是這樣誕生的。演員沒就位,流量先到位「從偶像歌手到演員,值得S。」《演員請就位》第二季更新了遊戲規則,在參賽者的作品亮相前,先讓行業代表們給他們評級:S級(super)為最佳,其次是A級和B級。B級可以理解成愛豆選秀節目裡的F班。在給年僅22歲的陳宥維評級時,製片人們給出了S這樣的打分。陳宥維演戲出道,後參加選秀成為當紅男團一員,現在又回歸演員身份。
  • 《流金歲月》奶奶火了,扮演者吳彥姝出身背景被扒,難怪如此優雅
    除了劇情與衍生的話題引起關注外,劇中的演員們也是留住觀眾的關鍵。 實力派大咖雲集,老戲骨們同臺飆戲,全程看著過癮。 隨後,她的出身背景與成長經歷被扒,看了她的家世與生長環境後,也終於懂得她為何如此優雅,為何這麼符合蔣奶奶這一角色。
  • 陳宥維新劇開機,自稱是「流量小生」,搭檔的女主也是選秀出身
    提到「流量小生」,你會想到誰呢?大部分網友對「流量小生」的印象不是很好,因為他們會認為流量等於沒實力,但不可否認,娛樂圈確實存在一些流量與實力兼具的人。近日,陳宥維又遭到網友吐槽,因為他自稱是「流量小生」,除此之外,陳宥維的新劇已經開機,搭檔的女主也是選秀綜藝出身,你看好這樣的陣容嗎?(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
  • 出身對一個人的影響有多大?看完你就懂了
    出身對一個人的影響很大,可能比你想像的大——寫在開頭01九十年代,出身在農村,全國10億人口有7億農民的前提下,十萬戶還是稀有物種、路上飛奔著的還是鳳凰牌自行車和五羊本田雙輪摩託車。所謂出身,不僅是指你的家庭收入情況、經濟實力,還包括家庭文化程度,家族傳統,父母所在行業,所處地域文化等等一系列的外界影響。出身並不決定未來的社會地位,但對未來社會地位有預測作用。至少在階層間流動渠道少的社會條件下,需要通過極大的個人努力才能減輕其負面影響。
  • 《演員3》邀請愛豆惹爭議,但成為流量演員能接好戲,他們都願意
    「流量明星」「、「愛豆」指代的藝人都自帶強大號召力和擁有龐大的粉絲基礎。 這本是不帶有負面含義的名詞,但不曉得什麼時候開始,流量明星和愛豆逐漸轉變成了花瓶的同義詞,逐漸的演變成了一出現就會輕而易舉引起網友們反感的場面。
  • 李汶翰們為什麼要參加《我就是演員》?因為百利而無一害
    文/小娛《我就是演員3》首期播出,愛豆出身的李汶翰因被於正犀利點評,成為輿論的焦點。本身演技並不成熟的李汶翰們為什麼要來參加《我就是演員》呢?二、利用爭議,提高自身的辨識度李汶翰們作為新人演員,對於演戲可能很多人都還沒入門,就要來歷煉了,參加《我就是演員》這種本是提供給專業演員的舞臺,本來就存在很大的爭議。這些爭議也正是李汶翰們所需要的。
  • 李成儒再度diss部分演員臺詞差,直言流量就是沒文化還心浮氣躁
    而在《我就是演員》等打著發掘好演員的旗號的綜藝節目總是邀請一些流量明星參賽的情況下,大眾的牴觸情緒就越發高漲。李成儒的出現無疑打破了某種由粉絲們營造出來的假象,雖然很多參加節目的明星都變得如履薄冰,但觀眾們卻不禁感慨終於有專業人士能站出來說句大實話了。
  • 康洪雷《冬與獅》將拍,傾力打造《士兵突擊》前傳,慎用流量演員
    流量演員 另外,一旦有「流量演員」加入,隨之而來的會是鋪天蓋地的「飯圈」文化。 無論流量演員演技如何,那些與劇本身無關的討論都勢必會削弱劇本本身的厚度。粉絲們又要玩控評、鋪「大字報」,劇還沒開拍就搞得烏煙瘴氣,讓真正喜歡康洪雷作品的觀眾反感,甚至會影響康洪雷等主創的創作質量。
  • 韓雪們真是好命,趕上了粉絲犯賤和流量傾軋的好時代
    音樂劇專業出身的藝人婁藝瀟,為了參演韋伯團隊(《歌劇魅影》和《貓》都為韋伯改編)的《周日戀曲》,做了很多準備,也經過層層面試和多次嚴苛的考核。老藝術家貼金的大風氣徹底打開,要拜前幾年開始的諸如《聲臨其境》、《我就是演員》等藝人比拼業務能力的節目所賜。由於如今貴圈的新人業務能力越來越低下,於是當年一波有點業務能力的老司機跟螞蟻競走的歐陽娜娜一同臺,就收穫了無數粉絲的欣賞和讚美。這種老房子著火的感覺,就像喝花雕一樣上頭。
  • baby全智賢林志玲 盤點模特出身的演員(全文)
    原標題:angelababy全智賢林志玲 盤點模特出身的演員Angelababy原標題:angelababy全智賢林志玲 盤點模特出身的演員
  • 同為喜劇演員出身,他們卻在《我就是演員》大相逕庭
    同為喜劇演員出身,他們卻在《我就是演員》大相逕庭!許君聰,喜劇演員,參加了很多喜劇類綜藝節目,成名於江蘇衛視《一起笑吧》和東方衛視《生活大爆笑》,因為節目中經常NG,被賈玲笑稱「笑場王「。潘斌龍,喜劇演員,成名於《愛笑會議室》和《歡樂喜劇人》,參演部分電影,外形酷似黃渤,被郝蕾笑稱「對不起我出戲了,你長得太像黃渤了」。王自健,喜劇演員,相聲演員,成名於《今晚80後脫口秀》,因被家暴和抑鬱症淡出娛樂圈,憑電視劇《安家》重回觀眾視線。
  • 閻鶴祥吐槽「流量」改變行業環境:流量不是壞詞,前提是有實力
    而讓閻鶴祥迷茫的問題,其實也是跟袁成傑遇到的差不多,那就是「流量」。什麼是「流量」呢?其實最近幾年來大家聽過最多的詞就是「流量明星」、「流量藝人」了,所以「流量」也是泛指超高人氣。但是閻鶴祥是相聲行業的,為什麼也會受到「流量」的影響從而陷入迷茫呢?這在於各行各業都肯定會有「流量」的誕生,相聲行業也一樣。
  • 離合器高低是什麼意思?有什麼影響呢?
    我覺得不高不低正好,呵呵,這不是廢話麼,確實,離合器調節真的不是三言兩語能說清楚的,主要和司機駕駛習慣有關,老司機都能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高度,而很多新手司機壓根兒就不清楚離合器高低是什麼概念。離合器高低到底是什麼意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