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外地出現蜱蟲咬人致死事件之後,武漢近日也有人被蜱蟲咬傷,不過經過救治已脫離危險。
十天前,武漢大一女生小楊和室友到江夏區野外踏青,玩了大半天后,小楊覺得有些累,就坐在草叢中歇息了近1個小時。回去後,小楊洗澡時發現左小腿上有個黃豆大小的黑蟲,略有點痛,於是趕緊用手拍落。當晚,小楊就感到頭痛、腹痛,並開始發燒,大家還以為小楊感冒了。可第二天,小楊高燒不退且出現意識障礙,身上還有瘀斑,小楊家人得知後立即把她送至武漢市漢口醫院。住院期間,小楊一直處於昏迷狀態,前天才醒過來,經醫生診斷,小楊得了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症候群。目前,小楊的病情已穩定。
據漢口醫院感染科主任裴冬萍推斷,小楊應該是被蜱蟲咬了。她稱,隨著天氣變暖,氣溫升高,昆蟲活躍起來,因散步、郊遊被蜱蟲叮咬到醫院就診的市民,今年來該院已接診了兩例。
裴主任介紹,蜱蟲大多生活在草地、農田、森林等野外環境,因此市民要儘量避免在草地上坐臥和晾曬被褥衣服,更不要露宿,遇到草地最好繞道而行。郊遊時做好個人防護,穿著緊口、淺色、光滑的長袖衣服,束緊袖領及褲腳,不要穿涼鞋,可防止蜱蟲附著或叮咬。如在蜱蟲較多的地方郊遊,可在裸露的皮膚上塗抹驅避劑,可維持數小時有效;帳篷等露營裝備可用殺蟲劑浸泡或噴灑。
裴主任提醒,一旦發現有蜱蟲叮咬皮膚,可用酒精塗在蜱蟲身上,使蜱蟲頭部放鬆或死亡,再用尖頭鑷子取下蜱蟲;或用菸頭、香頭輕燙蜱蟲露在體外的部分,使其頭部自行慢慢退出,不要生拉硬拽,以免拽傷皮膚,或將蜱的頭部留在皮膚內。取出蜱蟲後,再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處理,並隨時觀察身體狀況,如果出現不適,應立即到正規醫院就醫。
蜱蟲簡介
蜱也叫壁蝨,俗稱草扒子、草別子。蟄伏在淺山丘陵的草叢植物上,愛躲在茶葉背面。不吸血時有米粒大小,吸飽血液後有指甲蓋大。
疑似病症名稱:無形體病
潛伏期:
1-2周,大多急性起病,持續高熱
臨床表現:
全身不適、乏力、頭痛、肌肉酸痛以及噁心、嘔吐、厭食、腹瀉等伴有心肝腎等多臟器功能損害
傳播途徑:
除了感染人群能診治外,疾病的病原體以及傳播途徑,至今還是個謎
預防措施:
·搞好環境衛生和個人衛生
·應少在草地、樹林等環境長時間坐臥,避免被蜱叮咬.如需進入這些地區,需做好個人防護,盡少裸露身體:例如穿緊口長袖衣褲
·蜱常附著在人體的頭皮、腰部、腋窩、腹股溝及腳踝下方等部位。如發現蜱附著在身體上,應立即用鑷子等工具將蜱除去,不要直接用手將蜱摘除或用手指將蜱捏碎.控制媒介傳播與宿土動物(即蜱、鼠、寵物等)和妥善管理無形體病患者的血液、分泌物等
·一旦出現疑似體徵,應主動就醫並將相關暴露史告知醫生
應急處理措施
·發現停留在皮膚上的蜱時,切勿用力撕拉,以防撕傷組織或口器折斷而產生的皮膚繼發性損害
·可用夾子夾、菸頭燙等方式讓其脫離你的體表
·如發現叮咬,也可用氯仿、乙醚、煤油、松節油或旱菸塗在蜱頭部待蜱自然從皮膚上落下
·或用液體石蠟、甘油厚塗蜱的頭部,使其窒息鬆口。同時,趕緊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