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效應——怎麼說比說什麼更重要!

2021-02-15 口才訓練說話技巧

有個吝嗇鬼不小心掉進河裡,好心人趴在岸邊喊到"快把手給我,我把你拉上來!"但這吝嗇鬼就是不肯伸出自己的手。好心人開始很納悶,後來突然醒悟,就衝著快要下沉的吝嗇鬼大喊"我把手給你,你快抓住我!",這吝嗇鬼一下就抓住了這個好心人的手。

心理學上把這種對同一事物或問題的不一樣的描述會導致不一樣結果」的現象稱為"框架效應(framing effect)。

"框架效應"告訴我們:在人際溝通中,關鍵不在於說什麼,而在於怎麼說。

200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獎人,普林斯頓大學心理學教授丹尼爾·卡尼曼通過研究發現:針對同一個問題,兩種在邏輯意義相似的說法,會導致了不同的決策判斷。他把這種現象稱為框架效應。

簡單來說就是當一個人描述同樣一件事情的時候,不同的表達方式會給傾聽者不一樣的感覺,從而使傾聽者出現倆種截然相反的決策。

為什麼叫做「框架效應」呢?為什麼不取個其它名字呢?

朋友們可以這樣理解:我們說的一句話或者一段段話,就像是一個無形的框子或架子一樣,扔進了聽眾或讀者的腦海裡,這個無形的框子或架子會影響或限制他們的思維。他們的思維就像被框子框住,被架子架住了一樣,這個無形的框子或架子最終會影響他們的判斷或決策。所以叫做「框架效應」。

我們可以把一句話或一段話就叫做一個框架。


同一個問題(或同一事物)可以用兩段(或兩句)不同的話來表達。也就是說:同一個問題(或同一事物)可以用兩個不同的框架來表達。

一段話中有積極因素或詞語,或者有受人喜歡的詞語,我們就說它是積極框架。

一段話中有消極因素或詞語,或者有受人厭惡的詞語,我們就說它是消極框架。

一般而言,人們更喜愛用積極框架描述的事物。


例如,現在有兩盤牛肉。

一盤牛肉上面的標籤上寫著:75%瘦肉

另一盤牛肉上面的標籤寫著:25%肥肉

結果多數人會選擇標有75%瘦肉的牛肉(因為人們喜歡「瘦肉」,厭惡「肥肉」)。但實際上兩盤牛肉的材質完全是一樣的,有75%的瘦肉就會有25%的肥肉,有25%的肥肉就會有75%的瘦肉。

框架效應的典型案例是「亞洲疾病問題」(丹尼爾·卡尼曼在1981年提出):

假定美國正在為預防一種罕見疾病的爆發做準備,預計這種疾病會使600人死亡。

現在有兩種方案:

X方案:可以救200 人;

Y方案:有三分之一的可能救600人,三分之二的可能一個也救不了。

調查結果顯示大多數人更願意選擇X方案。因為「救人」是一種收益,所以人們不願意冒風險。

現在來看另外一種描述,有兩種方案:

X方案:會使400人死亡;

Y方案:有三分之一的可能無人死亡,有三分之二的可能600人全部死亡。

調查結果顯示人們更傾向於冒風險,選擇方案Y。因為「死亡」是一種損失,人們不願意受到損失,願意賭一把。

而事實上,兩種描述完全是同一回事。救活200人等於死亡400人;1/3可能救活600人等於1/3可能一個也沒有死亡。

框架效應的產生原因

解釋框架效應的理論大致可以分為3類:前景理論、認知理論和動機理論。

1、前景理論(詳細內容見文章《前景理論簡介》

2、認知理論則注重研究衡量得失的認知過程。例如「認知損益平衡理論」認為框架效應是做出正確決定和最小努力原則的要求之間的一種平衡的結果。

3、動機理論將框架效應解釋為愉悅壓力的結果,例如:當人們面對恐懼和希望,人們更多的注意不愉快的恐懼情緒,這與前景理論中「損失引起的情緒要比等量的收益引起的情緒更為強烈」的假設是一致的。

框架效應的影響因素

1、材料因素(問題的內容數據概率等)

研究發現,不同的材料要素(概率、數據、任務等)在不同程度上直接或間接影響著框架效應。

2、思維能力:善於獨立思考的人較少受框架效應的影響。

3、數學能力:數學能力強的人比數學能力低的人較少地受到框架效應的影響。

4、年齡、性別與性格研究表明,老年人更容易受到語言框架的影響,女性也更容易受到框架效應的影響。

框架效應的應用


一、醫學上應用


一個醫生給病人說:「手術後一個月內的死亡率是10%。」病人害怕了,他不敢上手術臺。而另一個醫生對病人說「手術後一個月內的存活率是90%。」病人想都沒想說:「大夫還是您牛啊,願意配合!」

同樣的事情因為不同的人表達方式不同,所以會有不同的反應。醫生可以設計不同的框架和患者溝通,幫助患者建立信心,提高治癒率。

二、營銷上的應用


案例1:

在加油站A,每升汽油賣5.6元,但如果以現金的方式付款可以得到每升0.6元的折扣;

在加油站B,每升汽油賣5.00元,但如果以信用卡的方式付款則每升要多付0.60元。

顯然,從任何一個加油站購買汽油的經濟成本是一樣的。但大多數人認為:加油站A要比加油站B更吸引人。

因為,人們總是喜歡「收益」,厭惡「損失"。


加油站A是與某種"收益"(有折扣)聯繫在一起的,而加油站B 則是與某種"損失"(要加價)聯繫在一起的。因此,企業在進行價格定價或促銷時,應該將之與"收益"而不是"損失"聯繫在一起,從而有效激勵消費者的購買行為。

案例2:

一家賣瓜子的店生意特火,問起玄機,老闆說:在稱量時,別家是先抓一大把,稱時再把多的拿掉;而我家是先少抓一點,然後再添足稱。

「拿掉」容易給人缺斤短兩的心理暗示,而「添點」則讓人感到分量給得很足,所以人們更喜歡「添點」,而厭惡「拿掉」。

很多商品打出廣告,每天只要1塊錢,就可以在家裡收聽學習頂級大師的課程。每天只要199元,豪車開回家。

為什麼不直接說過總價呢,其實就是一種框架,讓你感覺很便宜,而數學能力強,善於思考的人就很少受到這種框架的影響。

三、生活中應用

案例1:能說會道的紅娘

作為大齡女青年,有紅娘給你介紹對象,紅娘是這樣描述的:

這位老闆成熟穩重、絕頂聰明、很有福氣、心胸寬廣、有學識、很懂得修身養性、身體健康、持家有道、是一位富有安全感的男士。

實際上這位男士現年已40歲、頭已經禿頂、臉上有一塊胎記、身高150cm、體重80kg、1000度高度近視、喜歡睡大覺、特別吝嗇、一頓要吃5大碗飯。

這位紅娘只說男方的優點,不說缺點,給女方一個積極框架,希望給女方一個好印象,從而對男方產生好感。

案例2:三個廠長的故事。

老總召集三個廠長說:今年虧損,獎金不發了。

A廠長回廠說:今年虧損,獎金不發了。眾員工背後皆罵。

B廠長回廠說:今年虧損,獎金不發了,還說要裁人。我力爭,人是不裁了。眾員工慶幸感激。

C廠長回廠說:今年虧損,獎金不發了,還說要裁人。晚上眾員工皆去C廠長家送紅包!

四、公布消息

如何公布消息是一門學問,有好幾個好消息要不要一起公布?好幾個壞消息應該怎麼公布?有好消息和壞消息應該怎麼公布?如何公布消息才能達到最佳效果呢?

芝加哥大學行為科學教授塞勒提出了四個原則:

1、如果你有幾個好的消息要發布,應該把它們分開發布。

比如假定今天你老闆獎勵了你1000 塊錢,而且你今天在一家百貨商店抽獎的時候還抽中了1000 塊錢,那麼你應該把這兩個好消息分兩天告訴你妻子,這樣的話她會開心兩次。

因為根據前景理論,分別經歷兩次獲得所帶來的高興程度之和要大於把兩個獲得加起來一次所經歷所帶來的總的高興程度。

還比如,在你給人送兩件以上生日禮物時,不要把所有禮物放在一個盒子裡,應該分開包裝;若你是老闆,給人一次性發5000元,不如先發3000元,再發2000元。

2、如果你有幾個壞消息要公布,應該把它們一起發布。

比方說如果你今天錢包裡的1000 塊錢丟了,還不小心把你妻子的自行車弄丟了,那麼你應該把這兩個壞消息一起告訴她。

因為根據前景理論,兩個損失結合起來所帶來的痛苦要小於分別經歷這兩次損失所帶來的痛苦之和。

比如開會收取會務費時,務必一次收齊並留有餘地,若有額外開支一次次增收,雖然數量不多,會員仍會牢騷滿腹。

3、如果你有一個大大的好消息和一個小小的壞消息,應該把這兩個消息一起告訴別人。

這樣的話,壞消息帶來的痛苦會被好消息帶來的快樂所衝淡,負面效應也就少得多。

4、如果你有一個大大的壞消息和一個小小的好消息,應該分別公布這兩個消息。

這樣的話,好消息帶來的快樂不至於被壞消息帶來的痛苦所淹沒,人們還是可以享受好消息帶來的快樂。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如果懸殊過大應分開;懸殊不大應該整合。

相關焦點

  • 心理學中的「框架效應」告訴父母:為什麼你說的話孩子聽不進去
    這就牽扯到我們今天要說的「框架效應」。說得再簡單點,就是說什麼不重要,關鍵是怎麼說。那麼,哪些因素影響了框架效應呢?什麼樣的框架效應更能影響對方呢?1、整體框架的傾向我們說出的任何話,其實本身就建立在一定的基調上,這個基調跟我們的價值觀、觀察事物的角度等有關,而這個基調就決定了整體框架的傾向。
  • 【心驛·第九十二站】框架效應:不同說法不同結果
    這就是「框架效應」的威力!框架效應是指人們對一個客觀上相同問題的不同描述導致了不同的決策判斷,是認知偏差的一種體現。我們說的一句話或者一段段話,就像是一個無形的框子或架子一樣,扔進了聽眾或讀者的腦海裡,這個無形的框子或架子會影響或限制他們的思維。
  • 關於「框架效應」(Framing effect)
    心理學上把這種對同一事物或問題的不一樣的描述會導致不一樣結果的現象稱為框架效應"(framing effect)。"框架效應"告訴我們:在人際溝通中,關鍵不在於說什麼,而在於怎麼說。他把這種現象稱為框架效應。簡單來說就是當一個人描述同樣一件事情的時候,不同的表達方式會給傾聽者不一樣的感覺,從而使傾聽者出現倆種截然相反的決策。為什麼叫做「框架效應」呢?為什麼不取個其它名字呢?
  • 人際溝通寶典 I 一起認識框架效應
    一旦框架被建立之後,便會影響到個人認知,形成框架效應。框架效應在心理學中,框架效應( Framing effect)是一種認知偏差,最早於1981年由阿摩司·特沃斯基與丹尼爾·卡內曼提出。框架效應的意義是,面對同一個問題,在使用不同的描述後,人們會選擇乍聽之下較有利或順耳的描述作為方案。
  • 石門抗疫---談談框架效應
    框架效應,名詞解釋:針對同一個問題,出現兩種不同的描述或者解讀,會給決策者或者聽眾做出來完全相反的感受或決策判斷,這個心理學效應是
  • 利用框架效應達成目的
    當然,這裡絕大部分的人都會選擇看了不說話不點讚和不轉發這個自然不是說你不善良,這是兩回事兒,其實點讚轉發的才真的是少數人,畢竟絕大多數的人都是相同的,這個我可以理解好的言歸正傳今天我們要聊的,叫做框架效應,又叫界面效應,如果我們深知有這件事兒的存在,很多的代溝和不和諧都會逐漸消失,我們都知道,在大中華區的當下
  • 你知道什麼叫框架效應嗎?快來打破生活中的這些框架吧
    今天七哥給大家介紹這本書名叫做框架效應。作者是首爾大學心理系教授崔仁哲,他原本是讀理科的,後來因為追隨興趣要改讀心理學系,畢業後前往美國深造。他筆下這本《框架效應》裡提到的創新觀點被奉為韓國的心理學聖經。書裡頭提到的「框架」,其實就是人們在生活中經常表現出來的思維慣性。
  • 宅家心理學:偏見與信念——認識框架效應和信念偏差
    就讓我們來一起看一看,影響我們判斷的思維方式——框架效應和信念偏差。別人忽悠你的伎倆——框架效應相信大家都經歷過,同樣一句話,不同的人說就會起到不同的效果。在心理學中,我們將描述問題的方式叫做框架(framing)。而框架效應就是,用兩種不同的,但是在邏輯上完全等價的方法,來描述同一問題,結果得到的結果卻不盡相同。
  • 自我心理學:怎麼說比說什麼更重要,教你如何提升口才
    該怎麼說比說什麼更重要成功學大師戴爾卡耐基曾經講過,「當今社會,一個人的成功,僅僅依靠技術知識是不夠的,還需要發展人際關係及有效說話等軟本領。這裡所說的「有效說話的軟本領"即我們通常所說的口才。」那什麼是口才?人們經常說,某某人有口才,某某人沒有口才。那麼,到底什麼是口才呢?那麼,口才有沒有具體的標準呢?我們說,口才是有具體標準的。為什麼說現在的人們更需要鍛鍊口才呢?
  • 什麼是21天效應?
    21天效應的產生原因  為什麼會發生21天效應呢?其主要原因是什麼?影響它的因素有哪些?據研究發現,影響21天效應的主要因素有如下方面:    一是舊習慣、舊理念對新習慣、新理念形成的幹擾。當兩種習慣、理念在形式上有很大的相似性,但其中某些因素都要求相反的內容時,就會發生幹擾。
  • 通過調節激子效應在共價有機框架中實現光催化分子氧活化
    通過調節激子效應在共價有機框架中實現光催化分子氧活化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5 16:06:45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江海龍課題組近日提出了通過調節激子效應在共價有機框架(COF
  • 半導體物理的框架
    無論是半導體物理考研專業課,還是本科課程學習,搭建框架都非常重要。
  • 「最美的謊言」神奇的安慰劑效應,什麼是安慰劑效應?
    例如,過去有人批評說,幾乎所有的心理療法都只是安慰劑效應。現在,人們逐漸意識到我們應該善於使用安慰劑效應。畢竟,療效就是療效,不用擔心它從何而來。更重要的是,人們逐漸意識到安慰劑效應不是魔法或巫術。它對人體的作用就像一種真正的治療方法,但對人腦卻有特殊的作用。很難描述安慰劑的作用機制。它可能只存在於精神世界,但它的作用是無所不在的。什麼是安慰劑?
  • 框架效應:解決你做決定時的描述陷阱,投資、管理、創業者必備
    今天,第一桶金學派和大家聊一聊框架效應,幫你解決做決定時的描述陷阱。01框架效應實驗在解釋框架效應之前,讓我們先做一個測試:要對付一種疾病,
  • 齊向東:內生安全框架具有「1+1>2」的湧現效應-半月談
    「內生安全的關鍵是管理,管理的關鍵是框架,框架的關鍵是組件化。」 8月10日,北京網絡安全大會(BCS 2020)大會聯席主席、奇安信集團董事長齊向東在發表主題演講時呼籲,要抓緊「十四五」規劃謀篇布局的時間窗口,面向新基建,用內生安全框架,來支撐從頂層設計到落地建設運行的網絡安全體系建設。
  • 吳楚宏:掌握框架思維,讓您賺錢更輕鬆
    客戶有權選擇你的產品,可以對你說要或者不要,而你拼命想著讓客戶下單。客戶掌握著主導權,你完全處於被動的處境。戀人也是一樣,假如你喜歡一個人,然後不停的追,即使最後追到手,也會特別的累。在這種。狀態下,戀人是有主導權,而你處於被動。人家可以拒絕你。而你卻要討好人家。做銷售,很多人不知道如何引導客戶,讓客戶追著來購買。
  • 《破壞效應:亂鬥》26日首測 TPS+MMO雙載遊戲框架
    首款TPS+MMO端遊《破壞效應:亂鬥》將在8月26日16:00正式開始灰度精英首測。作為2020全新端遊的重磅產品,玩家可以在《破壞效應:亂鬥》體驗到競技與刷圖收割的快感、MOBA式的戰場亂鬥體驗、不對稱的陣營亂入、暗黑式的操作、賽博科幻的全新遊戲體驗。
  • 什麼是網絡效應
    我們的技術背景,所以實現想法的技術不是大問題以及在找到他們之前我們已經有了demo和一丁點用戶但是後來一次與他深入聊起來才知道,他之所以能掏出真金白銀投我們還有另外一個重要原因:我們的項目如果做起來的話,會有很強的 網絡效應,而只投很強的網絡效應的公司,則是他們投資的準則之一。那麼,聽起來像是萬金油的網絡效應到底什麼?為什麼它那麼吸引人?
  • 集體虛假記憶:曼德拉效應的背後是什麼?
    雖然說通過觀測可以看到貓究竟是死還是活,但諸如1957年首次提出多世界詮釋的已故學者休·埃弗萊特三世(Hugh Everett III)等部分量子物理學家則推斷,這兩個現實是同時存在的,只是存在於各自獨立的、平行的宇宙之中。但重要的是,多世界詮釋是用來解釋物理實驗結果而非曼德拉效應的。
  • 問什麼語文這麼重要
    生活中大家都說語文很重要下面我給大家說一下問什麼?第一,語文是其他學科的基礎,是學好其他學科必不可少的工具。英語也是語言學科,自然與語文有著密切的聯繫。一、語文重要,國家怎麼說?國家根據現實對人才的需要,從戰略高度出發,著手進行高考改革。而改革最大的變化就是語文比以前重要了,地位明顯提高。「得語文者得天下」,不管是基礎教育還是中考高考,語文的地位都是第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