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效應:解決你做決定時的描述陷阱,投資、管理、創業者必備

2020-12-11 第一桶金學派

今天,第一桶金學派和大家聊一聊框架效應,幫你解決做決定時的描述陷阱。

01框架效應實驗

在解釋框架效應之前,讓我們先做一個測試:

要對付一種疾病,估計疾病的爆發會導致600人死亡。現在對抗疾病有兩種方案計劃,需要你去選擇。

場景1:

如果採用A計劃,就有200人可以活下來。

如果採用B計劃,有1/3的機率600人活下來,而有2/3的機率沒有人活下來。

在這種情況下你會選擇哪個?

場景2:

如果採用C計劃,會有400人死亡。

如果採用D計劃,有三分之一的機率無人死亡,而有三分之二的機率600人死亡。

這種情況怎麼辦?你會選擇哪一個?

相關焦點

  • 華創資本謝佳:寫給技術創業者的創業思考框架 | 獵雲網
    華創資本企業軟體投資負責人謝佳近日撰文,梳理出了一個適合於初創狀態下技術人關於創業與商業的思考框架,這個思考框架主要基於「企業軟體與服務」這個大方向上的早期投資實踐與觀察,從「創新環境」、「市場機會」、「從技術價值到商業價值」、「商業模式」四個角度,意在幫助技術創業者來思考技術創新的一些商業本質問題。Part I.
  • 孕婦效應 - 你的關注決定了你的覺知
    這個現象的本質是,當我們擁有一項特徵時,就會比平常人更注意到這項特徵。如果你喜歡運動,就會發現周圍很多人都在運動。你能很快找到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學習也是如此。不僅僅是自身特徵,外部特徵比如我們買了奔馳車後,我們在路上就更容易看到奔馳。其實奔馳車並沒有突然增多。只是你更關注奔馳車了而已。也就是說,你的關注決定了你的覺知。
  • 網際網路創業者容易遇到的兩大致命邏輯錯誤:機會陷阱、知識陷阱!
    網際網路創業者容易遇到的兩大致命邏輯錯誤:機會陷阱、知識陷阱!一種思想方式,一種新的解決方案可以通過網絡轉化為對現實世界的推動力量。然而這種神奇的特色因為創業者的逐利性也帶來了諸多陷阱,其中兩大錯誤邏輯我們幾乎隨時可以見到,而不斷地有人義無反顧地繼續踩進去。一、機會陷阱常見問題:1、「團購是一種好模式,現在做還有機會嗎?」2、「O2O是一種好模式,我準備做一個O2O網站。」
  • 心理學中的「框架效應」告訴父母:為什麼你說的話孩子聽不進去
    >心理學上把這種對同一事物或問題的不一樣的描述,導致的不同的結果的現象稱為框架效應"。為什麼叫「框架」效應,而不是其他名字呢?事實上,我們對任何一個事物或問題的描述,都會產生一個框架,而對方的反應基本就在這個框架限定範圍之內,所以才稱之為「框架效應」。這就好像解應用題,回答者不可能漫無目的、隨心所欲地回答,他必須按照我們給出的條件來解答,而我們給出的條件就限制了回答者的作答範圍,這就形成了一個框架。
  • 多數創業者錯誤理解了BP,VC手把手教你怎麼寫
    商業計劃書作為打通公司與投資機構的重要載體,很大程度上決定了VC是否投資的第一印象,然而很多創業者對BP的理解還存在太多主觀層面,錯過了融資機遇。2、戰略定位(1P)用簡單的語言描述公司的戰略定位(我們做什麼,不做什麼)和願景(我們未來會是什麼);這部分內容很多創業者很容易忽略,從而起不到「畫龍點睛」的作用,看不清項目未來的走向是什麼?毫無疑問,戰略是隨著外部環境動態調整的,但是大的主線創始人肯定要想清楚。
  • 人際溝通寶典 I 一起認識框架效應
    一旦框架被建立之後,便會影響到個人認知,形成框架效應。框架效應在心理學中,框架效應( Framing effect)是一種認知偏差,最早於1981年由阿摩司·特沃斯基與丹尼爾·卡內曼提出。框架效應的意義是,面對同一個問題,在使用不同的描述後,人們會選擇乍聽之下較有利或順耳的描述作為方案。
  • 奶茶開店選址需要注意的陷阱有哪些?茶飲店選址陷阱,廣大創業者一定要當心
    我們必須了解茶產業的發展特點,合理提高他們的競爭力,奶茶店店前,店地址選擇是至關重要的,這直接決定了店鋪本身的來源,而開奶茶店選址就必須在的選擇促進大家很好的作用店鋪地址,必須能夠合理地避免一些選址陷阱。但人在事中迷,事與願違的情況並不少見,即便是有經驗的茶飲人通常也會在選址上犯錯誤。選址時,怎樣謹慎都不過分。下面這些陷阱,各位創業者一定要小心!
  • 關於「框架效應」(Framing effect)
    框架效應(Framing effect)是指人們對一個客觀上相同問題的不同描述導致了不同的決策判斷。有個吝嗇鬼不小心掉進河裡,好心人趴在岸邊喊到"快把手給我,我把你拉上來!"但這吝嗇鬼就是不肯伸出自己的手。好心人開始很納悶,後來突然醒悟,就衝著快要下沉的吝嗇鬼大喊"我把手給你,你快抓住我!",這吝嗇鬼一下就抓住了這個好心人的手。
  • 框架效應——怎麼說比說什麼更重要!
    好心人開始很納悶,後來突然醒悟,就衝著快要下沉的吝嗇鬼大喊"我把手給你,你快抓住我!",這吝嗇鬼一下就抓住了這個好心人的手。心理學上把這種對同一事物或問題的不一樣的描述會導致不一樣結果」的現象稱為"框架效應(framing effect)。"框架效應"告訴我們:在人際溝通中,關鍵不在於說什麼,而在於怎麼說。
  • 沈南鵬:一個好的投資人和創業者是什麼樣?
    不管當初進華爾街還是後來創業、做投資,我都保持著好奇心,覺得做這些事本身很有意思:我會想為什麼這麼多公司能成功?原因是什麼?有時候在你理性的思考之外,必須要有那麼一點衝動,一點激情,承擔一定的風險,這時的判斷標準就來自於你的第六感。
  • 利用框架效應達成目的
    當然,這裡絕大部分的人都會選擇看了不說話不點讚和不轉發這個自然不是說你不善良,這是兩回事兒,其實點讚轉發的才真的是少數人,畢竟絕大多數的人都是相同的,這個我可以理解好的言歸正傳今天我們要聊的,叫做框架效應,又叫界面效應,如果我們深知有這件事兒的存在,很多的代溝和不和諧都會逐漸消失,我們都知道,在大中華區的當下
  • 弘時投資:打造買方投資顧問服務體系,做有溫度的財富管理
    12月15日,在上海千禧海鷗大酒店,財富管理行業新銳力量——弘時投資舉行「弘心向暖 情聚於時」年終尊享客戶答謝宴。    安永大中華區私人客戶服務部業務合伙人陳楚凡女士  做有溫度的財富管理  在歲末年初的這次答謝宴上,弘時投資董事長兼CEO史靖女士做了題為《做有溫度的財富管理》的演講,分享了她對財富管理行業及弘時投資的思考與灼見
  • 宅家心理學:偏見與信念——認識框架效應和信念偏差
    就讓我們來一起看一看,影響我們判斷的思維方式——框架效應和信念偏差。——框架效應相信大家都經歷過,同樣一句話,不同的人說就會起到不同的效果。這是因為在描述同一件事情的時候,每一個人描述的角度和方式都不一樣。在心理學中,我們將描述問題的方式叫做框架(framing)。
  • 石門抗疫---談談框架效應
    框架效應,名詞解釋:針對同一個問題,出現兩種不同的描述或者解讀,會給決策者或者聽眾做出來完全相反的感受或決策判斷,這個心理學效應是
  • 融資之痛丨讓創業者們頭疼的BP怎麼寫?
    01 掌握打動投資人的核心因素路演君在多場路演中發現,大部分創業者尤其是以前沒融過資的創業者,在製作BP時總會恨不得把自己所有的東西都展現出來,以求能在第一步就讓投資人有投資的想法,但效果往往適得其反。
  • 小心職場套路,4個方法讓你避免巴納姆效應陷阱
    01 巴納姆效應巴納姆效應又稱福勒效應,星相效應,是1948年由心理學家伯特倫·福勒通過試驗證明的一種心理學現象,指的是人很容易受外界信息的暗示,從而出現自我認知的偏差,認為一種籠統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準確地揭示了自己的特點的心理傾向。
  • 3個方法教你避開巴納姆效應陷阱|職場新人如何給自己準確的定位
    有一次,因粗心大意,他交給總監的設計稿出現了基礎性錯誤,總監說了一句:「你這種大大咧咧的性格不適合做設計師,我看你更適合做銷售。」小李因為總監的這句話,就主動申請調離設計部轉崗做銷售了。轉眼間,小李做了幾個月的文銷售,但業績一直沒達標。銷售部經理對小李說:「你臉皮不夠厚,不適合做銷售,你本身又是設計專業的,其實更適合做設計」。
  • 華南理工大學灼見|邵希娟:沉沒成本為什麼會影響投資決策
    因此沉沒成本不應該影響接受還是拒絕一個項目的決策,它們應該被忽略,所有的財務管理教材在介紹長期投資決策理論時都強調這一點。現實中沉沒成本往往嚴重影響決策國外的研究者做了大量實證研究發現:現實中沉沒成本往往嚴重影響決策(沉沒成本效應)。
  • 華訊投資教你克服錨定效應的正規操作!
    本網12月21日訊 華訊投資發現,許多股民朋友反饋,在沒有更多的信息時,過去的價格(或其他可比價格)就可能是現在價格的重要決定因素,通過錨定過去的價格來確定當前的價格。但這也可能會導致估值溢價然後在高位買,低位買的投資失敗。但接下來,華訊投資要教你如何克服錨定效應,想要避免更多的情緒化決策,正規的方法可以學一學哦!
  • 利用好「鳥籠效應」——心理學經典與價值投資
    其實,站在這樣一個充滿挑戰的時點,要去談未來應對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我們不妨回到投資的起點——為何要長期投資,也就是為什麼要堅持價值投資理念。這或許有利於幫助我們理清思路。對於市場,沒有人能夠完全知道確定的點位如何,大部分只會總結過去,所以,我們要始終保持敬畏,但同時也要對未來保持樂觀,尤其在市場極度恐慌時可以更樂觀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