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消費者對電動車有了裡程焦慮,車企才有了假續航,但最終,不但沒有緩解裡程焦慮,還讓消費者對電動車以及車企產生了不信任。車和家CEO李想在微博上的一段話,點醒了很多人,也讓行業內的眾家媒體取得一致意見,那就是不管車企是否宣傳假續航,媒體只以綜合工況續航(NEDC標準)為準則來評價電動車續航裡程,目前這已經在車媒圈內達成共識。
純電動車測試中,60公裡等速續航顯然與實際用車場景有著極大的差異,因此,在實際產品應用時出現較大的續航誤差也是情理之中的事,這樣的測試規則自然是有弊端,便車企避重就輕,拿最大等速續航當成噱頭來宣傳的做法就有點兒「耍流氓」。
到這裡,假續航的事情算是告一段落了,也基本形成了共識,但是有關新能源車的問題還有很多,除了這兩天公布的2019年新能源車補貼政策外,還有一件和假續航一樣令人鬧心的問題,那就是插電混合動力(PHEV)車型的假油耗宣傳,我認為也是時候停止了。
比如:比亞迪秦Pro DM工信部綜合油耗1L/100km、比亞迪唐DM工信部綜合油耗1.8L/100km、長城WEY P8工信部綜合油耗2.3L/100km、名爵6插電混動版工信部綜合油耗1.5L/100km、榮威eRX5插電混動版工信部綜合油耗1.6L/100km、吉利博瑞GE PHEV工信部綜合油耗1.6L/100km……不勝枚舉。
看完感覺,哇,好厲害!如果開車都是這樣的油耗水平,我們的「碧水藍天」也許很快就能實現了。百公裡才1個多油、2個多油,即使油價漲到10塊一升,也照樣燒得起不是!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還用得著擔心石油枯竭嗎?
不用說,依舊是不合理的測試規則的惹得禍!
和60公裡等速續航標準測試規則一樣,我國工信部對PHEV車型的油耗測試GB/T 19753-2013《輕型混合動力電動汽車 能量消耗量試驗方法》標準進行的,其中的說明比較繁鎖,大家也沒有功夫看,我在這裡用個公式簡化一下就是:
工信部綜合油耗=(純電行駛裡程×純電油耗 + 空電行駛裡程×空電油耗)÷(空電行駛裡程+純電行駛裡程)
具體的測試場景是,先將車充滿電,跑一次測試,記下公裡數和油耗(實際為0),然後把電用光,再用發動機模式跑一次測試(只有25km),記下油耗,再將以上數據據應用到公式中,得出工信部測試油耗。但實際上,在純電模式下測試,油耗肯定就是0,所以,以上公式可以進一步簡化為:
工信部綜合油耗= 25×空電油耗÷(25+純電行駛裡程)
這種PHEV車型的油耗計算肯定是不科學的,但也沒辦法,因為這種油耗計算辦法壓根也不是我們中國發明的,而是從歐洲法規裡照搬過來的,看來,一向以嚴謹著稱的歐洲法規也玩這套把戲!
要正常來講,比如只是上下班,接送孩子上下學之類的,少用油、多用電,甚至,不用油、只用電,這個油耗水平也沒準能實現,但是,在當前一些奇奇怪怪的政策鼓勵下,以及很多車主只是為了掛個綠牌暢行無阻的心理下,街上出了很多從來不用電的插電混動車……
更嚴重的問題在於,以這種方式測出來的假油耗,我認為還算不打緊,但尾氣汙染的排放量也是按照這個公式算出來的。所以PHEV車型的汙染排放物是打了折的。而我們知道,一臺插電混動車的電池雖然沒有純電動車那麼大,但也得幾百斤,而如果不用電,只用油,天天拉著這麼重的電池跑來跑去,實際的油耗比同款的燃油車還要多很多,相對的,其在發動機模式下的汙染物排放就更多。有人測試過,一款純電續航裡程為100km的PHEV車型,其在空電狀態下,汙染物排放是工信部公布標準7倍!
不禁要問,這真的環保嗎?
不錯,插電式混合動力車設計的初衷的確希望少用油、多用電,但理想是一回事,現現實又是另一回事。因此,我在此呼籲,無論是假鄉續航、還是假油耗,都該停一停手了!同時,相關部門研究出符合實際的、接近真實水平的續航測試、油耗測試是迫在眉睫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