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聞·東方今報記者 米方傑/文圖
「節約糧食、拒絕浪費」已漸成河南高校大學生和食堂的行動共識,很多高校大學生的節約意識明顯增強,不少高校學生食堂也也推出節約新招,食堂中浪費糧食的現象明顯減少,節儉在校園中逐漸蔚然成風。今年秋季開學以來,河南經貿職業學院為杜絕「舌尖上浪費」,重點打造的「智慧食堂」成為了網紅餐廳,藉助5G、物聯網、移動網際網路、雲計算、大數據等手段,讓節約實現智能化升級,「按克賣飯」、「豐儉由己」成為現實,也受到了學生們的歡迎,有學生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再也不怕食堂食堂阿姨手抖了。
學校餐廳推出自助餐每頓40多個菜 再也不怕食堂阿姨手抖
學生到食堂買飯,最怕的就是打菜的阿姨手抖,尤其是看到肉肉在勺上滑落,不少學生的心裡自是萬般糾結。
而今年秋季開學以來,位於鄭州龍子湖的河南經貿職業學院校園餐廳內,該校打造的智慧餐廳迅速成為了網紅餐廳,每頓飯都有40多個菜品,並且學生買飯時再也不用擔心阿姨的手抖了,因為取餐時改為了自選,記者了解到,該餐廳一開業便迅速成為了網紅餐廳,讓廣大網友們紛紛感嘆又是「別人家的食堂」!
12月9日中午,記者來到了位於河南經貿職業學校內的這家番茄豬智慧餐廳進行了實地探訪,剛一進門,簡潔大氣的餐廳裝修風格就讓記者誤以為到了某家星級酒店自助餐廳,在餐廳的入口處整齊擺放著餐盤以及碗筷等餐具,在餐廳中央區域的兩個餐島內,是一盤盤熱氣騰騰的菜品。
現場記者粗略數了下,兩個餐島內的菜品有40多種,涵蓋中餐、甜品、糕點等,不僅如此還有水果可供選擇。記者留意到,與傳統的高校食堂不同,菜品更加豐富了,並且這裡打菜的阿姨不見了,而傳統餐廳內熙熙攘攘排隊打菜、付款的擁擠場面也消失了,學生進門取餐盤、排隊打菜,一切都井井有條。
「以前在餐廳打飯的時候總怕阿姨的手抖,」該校大三學生李陽談起就餐的變化,深有感觸,他表示,現在他和班裡的同學經常到該餐廳就餐,「都是自己打飯,吃多少打多少,再也不怕阿姨的手抖了。」
菜品售賣精準到克 學生稱食堂吃飯花錢少了但吃得卻更豐富
記者留意到,河南經貿職業學院的這個智慧餐廳與普通的自助餐廳又有不同,傳統的自助餐都是按位付錢隨便吃,價格還高,這樣一來,很多人就拼命拿,但是拿多了容易造成浪費,為了節約,河南經貿職業學院校內的這個智慧餐廳則並不是按照多少錢一位來收錢,雖然也是學生自選取餐,但菜品的售賣卻是一菜一價、精準到克、吃多少計費多少。
對於這一新變化,記者在現場採訪時,多位受訪學生都表示挺好的。「餐廳的菜品還是很豐富的,我們也有了更多的選擇餘地,」該校大一學生陳若楠表示,之前在餐廳就餐時5塊錢只能打一兩個菜,但現在5塊錢能挑選更多的菜了,「自己喜歡吃那個菜都可以選,菜品是更加豐富了。」
該校大二學生吳蕾蕾表示,與此前相比,自己現在每頓飯的花費是略有下降的,但所買到的菜品卻更加豐富了,「這樣精準到克挺好的,也減少了浪費。」
記者留意到,學生來到餐廳後,首先會拿出手機掃描餐盤上的二維碼,隨後便拿著餐盤和碗筷等前去取餐,與普通餐廳不同的是,40多道菜品旁邊都有一塊液晶顯示屏,上面顯示著菜品的名字及價格等信息,學生取菜時需將託盤放至櫃檯上的感應區,按需打好菜後,顯示屏上就能顯示對應的菜名、重量、價格等信息。學生拿著盤子,找到自己想吃的菜,只要一夾菜,機器就會自動得知這些菜的重量,精確到克,而後根據菜的重量再算錢。
「首次使用的時候要先用自己的手機進行註冊,並與微信或支付寶綁定在一起,就餐時掃描餐盤內的二維碼之後就能去打菜了,打好飯菜後,15分鐘內,系統會根據就餐者選擇的菜量和菜價,自動結算這一餐的費用。」該餐廳的負責人張經理告訴記者,學生通過登記信息和掃描二維碼綁定餐盤,不僅實現了菜品售賣精準到克,同時也實現了「無感支付」,節約排隊結算時間。
節約實現智能化升級 餐廳餐餘垃圾大幅減少一天還不到半桶
「以前餐廳都是固定菜價,要打菜的話是食堂阿姨來打,有些喜歡吃的想多打點,但是就是不給你打那麼多,有些是不怎麼喜歡吃的,往往就多打了,這樣學生不吃,就造成了嚴重浪費現象。」該校大二學生石亞楠表示,按克買飯後,同學們一般都是按照自己的量來買,基本上都是拿多少吃多少,浪費現象幾乎沒有見到過,「我覺得是一種新的節約方式」。
記者留意到,在用餐結束後,學生只要將餐盤放到自動傳輸帶上,餐盤即自動回收,由專人進行清潔消毒烘乾。而餐盤上除了個別有些殘渣外,在送往傳輸帶上前絕大多數都很是乾淨。
張經理告訴記者,相比傳統食堂,他們通過新基建賦能學校、機關、產業園、醫院等團餐市場,藉助5G、物聯網、移動網際網路、雲計算、大數據等手段打造的這個智慧餐廳,不僅讓打菜、結帳的時間縮短,也減少了排隊時間,提升了用餐體驗。與此同時,精準到克計算費用之後,根據所需取餐,能夠引導學生自覺踐行光碟行動,以此減少浪費行為。「從餐廳運行近兩個月的情況來看,效果還是不錯的,最大程度避免了學生們因吃不完而產生的浪費。」
對此,在該餐廳負責餐餘垃圾回收工作的李阿姨深有體會,她此前在鄭州一家商場內的餐廳工作,「以前每天餐廳內都要產出十幾桶甚至更多的餐餘垃圾,現在這個餐廳一天下來也產生不了半桶。」
採訪中,記者留意到在就餐結束後,學生們還可以通過手機中的小程序,看到自己每一頓吃了多少飯菜、攝入多少熱量等數據。張經理介紹說,通過該功能可以指導學生科學用餐,既能吃飽,也能吃好,做到人體營養攝入更豐富、更均衡。「通過智慧餐飲系統,我們也在不斷對學生的食物消費情況進行分析,通過分析師生們的菜式選擇偏好,決定每日菜品種類和數量,與此同時,通過這些關鍵大數據,餐廳會及時調整配餐量,從而做到不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