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開學季已過半,但是每天送娃去幼兒園時依舊是「哇」聲一片。
很多家長總會有疑問,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去幼兒園都不哭,或者是哭個兩三分鐘就不哭了?而我家孩子天天哭,一個月、兩個月…這上了中班了依舊哭。其實除了孩子本身性格以外,還和家長的送娃方式有關,下面幾種錯誤的送娃方式,快來看看你中了幾個?
錯誤一:拖拖拉拉,不捨得離開
送孩子去幼兒園時我們經常看到這種家長,孩子原本好好的進了幼兒園,可回頭看到父母現在那裡的不舍,又立刻跑回來撒嬌不願意上幼兒園了,最終變成了哭鬧不願意去。再或者是像上面那個小朋友一樣,孩子哭鬧著不願意去,家長只能心疼的站在那裡看,孩子會覺得我只要哭鬧,媽媽就會多陪我一會兒,究竟要哭到什麼時候呢,真不如果斷一些把孩子交給老師,早些結束孩子的哭鬧。
正確的做法:把孩子送進幼兒園以後家長要果斷離開,千萬不要因為不放心而不走或者折回去,如果非要這樣,也要去一個孩子看不到自己的地方。
錯誤二:不打招呼,偷偷溜走
以前做幼師的時候經常會有家長趁孩子不注意偷偷溜走,媽媽答應孩子在教室陪他玩一會兒,結果趁孩子不注意偷偷溜走了。有些孩子發現媽媽不見後會著急的大哭,還有些孩子也會像忘記了一樣,正常的融入幼兒園生活。但是不管孩子的反應如何,我都不贊同父母以這種方式送孩子,這樣的離開方式會讓孩子更加焦慮,更加沒有安全感。等到下次再來幼兒園,孩子便會寸步不離地守著家長,會使孩子入園變得更加困難。
正確的做法:家長在離開時一定要正面告訴孩子:「媽媽要去上班了,你在幼兒園裡可以玩玩具,和小朋友一起玩,好好吃飯,睡醒覺一會兒媽媽就來接你了。」即使孩子哭鬧,也一定要和孩子正面告別。
錯誤三:威逼利誘,批評孩子
真的有這麼一些家長,送孩子時沒有耐心,他們會恐嚇批評孩子孩子:「你再不進幼兒園我晚上就不來接你了!」「你這樣天天哭沒有小朋友喜歡你!」「你看你,天天就知道哭,你看別人都不哭!」……有些孩子確實停止哭鬧了,或者是哭著進了幼兒園,但是這種方式真的是治標不治本。孩子看似聽話了,但是對孩子的心理影響是極大的,長期下來孩子只會變得膽小愛哭。
正確的做法:家長要耐心,孩子本身就很焦慮了,更不能再再批評恐嚇,我們可以改變一下自己的語言對孩子說:「媽媽今天一定早來接你(一定要說到做到)。」「老師和小朋友都喜歡高高興興來上幼兒園的小朋友。」
錯誤四:心軟妥協,隨便請假
這一點是送孩子的大忌,尤其是剛入園的孩子。有些父母看著孩子每天哭鬧不願意上幼兒園,最終會心疼地終會妥協了,答應孩子在家休息一天。一旦這樣,孩子的目的就達到了,為了不上幼兒園,以後會哭鬧的更厲害。
正確的做法:除非孩子生病或者有重要的事情,一定要堅持送孩子上幼兒園,絕對不能因為孩子哭鬧就心軟請假,一旦妥協一次孩子將會更難入園。
錯誤五:分離焦慮,消極感染
我真的見過這樣的家長,送孩子入園,孩子沒哭,媽媽先哭了,孩子看到媽媽哭了自己也跟著哭了。分離焦慮不單單只會出現在孩子身上,有些家長會比孩子更加焦慮,而家長的焦慮很多時候都會傳染給孩子。
正確的做法:家長一定要調節好自己的情緒,正確的看待孩子的入園,如果實在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就儘量換個家長送孩子入園。
總之,孩子入園是每個孩子必須的成長之路,面對孩子入園哭鬧,希望每個家長都能夠看出問題,找到方法,願每個孩子都能夠快速適應幼兒園生活,開開心心去上學。
我是【陳美媽談育兒】,關注我,每天持續更新育兒「乾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