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一個位退休大爺在上海南站專心致志學習英語的視頻,被各大媒體轉載。
退休的王大爺在上海南站邊等火車邊用點讀機學英語,引起了記者和其他乘客的關注。
拍攝者問王大爺為什麼要學英語,他說,其他老年人都打牌上茶館,他覺得學英語能充實自己更有意思,學好還能和孫子交流,可以出去旅遊;更關鍵的是學這個很有意思,自己覺得舒服。
為了學英語,王大爺自己買了一個點讀機,到目前已經把三年級到六年級的單詞背完了,現在已經開始讀句子了,大爺很高興地說,把課文讀完了就可以有一千六七百個單詞了。在現場,王大爺還給拍攝者讀了幾個句子,發音很是不錯。旁邊的女士很是感動,說:叔叔我要向你學習,在我上火車之前,我要把您的這種精神傳遞給我的女兒。
王大爺囑咐這位女士說:「我兩個兒子是博士和研究生,一個家要建一個正能量場,我要帶個好頭。這個頭帶好了,後面的年輕人睡懶覺看電視看手機的這個現象基本上就沒有了。我們家基本上都不看電視的。環境可以改變人,特別是小孩。」
王大爺的這種以身作則,活到老學到老榜樣不停止的精神,贏得了網友的一致讚賞:
「大爺說的太好了,一個家庭裡面必須要有人帶頭傳遞正能量,這樣才能影響到孩子,讓他們也把正能量傳遞下去。」「老大爺很棒啊,不像很多家長一怎麼就埋怨孩子,怪不得家裡又是博士生又是研究生。」
同時,網友也表示,大爺並不是一個人:「鄭州濱河公園英語角有一個60多歲的大爺,兒子在美國工作,孫子也在美國,為了去美國看兒子、孫子,自己天天學英語,練口語。」
看來這樣以身作則,不斷提升自己的老人,也是有很多啊。我們現實生活中,並不是所有的老人都沉迷於打牌上茶館。這不在濟南,很多老年人正忙著上大學呢。
1月15日,是濟南老年大學春季招生的日子,這個報名可真是火的不得了,居然從凌晨零點開始,就有老人來到報名處排隊領號,截止早上8:25,報名處就發放報名順序號1132個。由於領號報名人數較多,報名處每天只受理400人報名。
為了方便老人報名,老年大學報名處設置了大型會議室,老人們可以坐在會議室休息,等待叫號再辦理報名手續。老年大學給老人們提供了很多種選擇,春季招生專業包括聲樂、器樂、舞蹈、戲曲、美術、保健、體育健身7個系、67個專業。
其中招生人數最多的是聲樂班,招生人數達到450人。老年大學的學費,設置的很合理,收費最高的鋼琴班,一學期1000元,收費最低的是鋼琴班,一學期只有100元。老人們通過學習的方式聚在一起,讓身心更愉悅。據說,濟南老人大學每個招生的季節,都是這樣爆滿——老人們的積極向上,越來越值得年輕人學習。
很多老人通過學習,讓自己的退休生活,變得豐富、健康,多姿多彩。也有很多老人,在本該退休的時間裡,通過不斷學習,完成了自己多年的夢想。
2017年9月的開學季,武漢大學文學院接收了一位來自臺灣的博士生李常生先生,他祖籍河北滄州,1949年出生於江蘇常州,在臺灣長大,現年69歲。李常生是一位蘇軾迷,在武大的這個博士,是他讀的第三個博士,前兩個分別是東南大學的建築學院工學博士和南京師範大學的歷史學博士(專研北宋史、蘇軾史)。而他的本科和碩士則分別為企業管理和環境規劃專業。
▲69歲博士生
從管理到工科,從工科又到文史,為了靠近那個年少時的願望,他69歲開始新徵程,但李常生覺得一點都不晚。為了入讀武漢大學文學院,他用了近一個月、每天近12小時泡在圖書館複習。最終得願以償。他說:他說,「學問越學越深,而且會鍛造出人的氣質。要有一種『不滿足』、『不安定』的勁兒,終身學習,學各種知識和本領。」
另一位山西老人楊德勝,在51歲的時候,開始學習繪畫,當一個畫家是他兒時的夢想,然而受當時條件的限制,他最終當了一名高級會計師。退休之後,楊德勝決定考大學學習畫畫。經過艱難的考試之後,2002年,山西師範大學美術學院破格錄取了楊德勝,而他「這輩子都忘不了同學們驚詫的眼神。
▲51歲老人辦畫展
」褪去高級會計師的光環,51歲的楊德勝成了山西師大美術學院的一員,被同學們親切稱為「老哥」的他儼然成了師大校園的一道風景。2007年從中國國家畫院畢業後,楊德勝再次前往中國人民大學山水碩士研究生班,學習了三年水墨、重彩山水畫。2011、2012、2013年,楊德勝進修於中國美術學院繼續教育學院,主攻花鳥、書法和山水。
如今的他已經辦了多次畫展,他說:老年不一定要有所為,但一定要老有所樂。」繪畫和書法已經融入到了他的生活,成了他老年生活的一劑調味料,讓他的晚年生活豐富、多彩,充滿快樂。
活到老學到老,被他們做到了,我們年輕人,還有什麼理由不學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