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英語學習的主力,大家想到的無非是兩大群體:刷分備考的學生和為職場提升的白領。
而實際上,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年長學員加入到英語學習大軍當中,他們摒棄功利的目的,將英語作為提升生活技能的一種方式,只為能走更遠的路,看到更大的世界。
已經退休多年的周心明,將「學英語」列為自己2018年的新年計劃之一。退休前,她從事的是白酒行業,很少會有機會接觸到英語。英語學習對周心明來說,幾乎是零基礎。但是另一方面,退休後的生活,又讓她飽嘗了不會英語的尷尬和難堪。原來,退休後,她給自己立下了「10年走30個國家」的宏願,所有旅遊中不愉快的事情幾乎都與自己不會英語有關。
她還記得有一次,自己興高採烈地跟團來到肯亞馬賽馬拉野生動物園,在自由活動時間裡,本想著來一場大飽眼福的視覺盛宴;沒想到低頭收拾相機的功夫,團裡同伴都已經出發了。看不懂英文指示牌,又擔心會有危險,周心明只好在以出發地點200米半徑的距離內,草草結束了自己的草原之行,「坐了15個小時的飛機來看野生動物,卻守著指示牌待了一個半小時,覺得特別遺憾。」
梁珍退休後重拾英語則完全是出於愛好。「年輕時想學,總是在忙,也覺得用不著,所以沒有毅力堅持。」與周心明不同,她面臨的苦惱主要是「發音不準」,「好多單詞都認識,但是不會說。」為了能開口,她還試過原始的「中文拼音」標註法,但是效果甚微。後來,經過專業老師一對一的發音矯正,她才慢慢享受到開口說英語的樂趣。前一陣兒,梁珍跟女兒旅遊去了趟泰國。一次購物後,兩個人發現買到的食物有些變質,女兒本來想直接扔掉;梁珍卻自告奮勇要去跟老闆「理論一番」。「我也沒想著真去退貨,就想在真實情景下練練自己的英語,看看自己能不能聽懂,別人能不能聽懂。」沒想到,梁珍不僅順暢地退了貨,還獲得了老闆的等價賠償。
記者了解到,像這種為自己充電的年長學員在各類培訓機構中已經越來越多。以英孚教育為例,雖然其學員仍以在海外學習、拓寬職場、提高生活質量等的年輕人為主;但在最近兩三年間,年長學員的數量有明顯的增長。相關負責人表示,近10年來,隨著越來越多的國際會議相繼在北京召開,北京變得越來越國際化,選擇來北京工作生活的國際人士也越來越多,「無論是公司白領還是退休的大爺大媽,北京人民接待外賓的能力可以說相當純熟,英語的全民普及更是一個重要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