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恢復的5個關鍵和科學「坐月子」的7個建議

2020-12-25 騰訊網

妊娠期、臨產及產後媽媽的身體發生了很大的改動,特別是生殖系統以及乳房的改動最為顯著。寶寶儘管降生了,但媽媽的機體還要經過一段時刻才幹康復。

從胎盤娩出至產婦全身各器官(除乳腺外)康復至正常未孕狀況所需的時刻通常為6周,在醫學上稱為產褥期,與民間所說的「月子」是比較吻合的一個時刻段。

所以「坐月子」確實有必要,但坐月子絕不是:不刷牙、不洗澡、不下床!今日,咱們就一起看看,如何科學坐月子,防止「月子病」!

一、產後護理與康復

1、下地排小便

在生完寶寶後,媽媽要少量多次的喝溫開水,利於排尿。飲食上則要挑選清淡、易消化的食物,1天吃5~6餐,可減輕腸道擔負。

因出產時體力耗費過多,第一次下地前,要先在床邊坐立頃刻,無頭暈等不適症狀再入廁。第一次小便要在產後4~6小時內排出,否則會影響子宮縮短,引起產後出血。

2、經過產後惡露分辯康復情況

惡露一般繼續4~6周,惡露的顏色則從暗紅色逐步變成淡紅色、褐色、白色;惡露的量以少於自己平時的月經量為正常,反之則為反常,建議及時到醫院做查看。

3、身體清潔

洗澡時挑選擦浴或淋浴,產後42天內不建議盆浴,洗澡以5-10分鐘為宜,留意水溫,浴後擦乾身體。

4、注重盆底肌康復

盆底肌康復的最佳時刻是產後3個月內。產後42天複查,會在醫院進行常規的盆底肌評估;並依據評估成果,在醫生的輔導下,進行康復訓練;

盆底功用訓練能夠有效地防備和處理妊娠期階段和產後階段臟器脫垂和尿失禁的發生危險。

5、產後大肚腩?可能是腹直肌別離

由於孕期,寶寶在子宮內逐步增大以及孕期媽媽腰背部姿態的改動,將腹直肌向肚臍兩邊過度拉伸,改動了腹直肌功用位,導致產後媽媽腹壁鬆弛、腰背部痛苦等問題久久不能緩解。產後42天複查,醫護人員會依據媽媽的具體情況,輔導進行康復訓練。

Tips科學坐月子

1、均衡飲食。坐月子期間飲食需求均衡全面,儘量吃一些清淡有營養的食物,坐月子並不是必須每天食用大魚大肉,合理膳食最重要:適當多喝湯水,有利於下奶。

2、產後痛苦。由於子宮的縮短,你可能會感覺到抽搐似的痛苦,這是正常的子宮康復的過程。這種情況在哺乳時會愈加顯著,無需特殊用藥。

3、防備產褥中暑。舊風俗習慣中,坐月子要封閉門窗,即便在夏天也不能開空調,使得身體處在高溫、高溼的狀況,導致體溫調節中樞功用障礙。儘管產後保暖很重要,但清潔、通風的環境更重要。

4、舒緩心情防止產後抑鬱。在生完寶寶之後,雌激素、孕激素水平馬上下降,這樣一個大幅度的落差會對心情形成影響,是導致女人產後憂鬱或許患抑鬱症的一個最主要的原因。媽媽們在孕期就要學習新生兒護理、母乳餵養等相關知識,減輕產後壓力。家庭成員也要多包容產婦,照顧產婦心情、接收心理上的改動。

5、留意避孕。一般來講,產後6-8周後就能夠康復性生活了。但即便沒有來月經,卻並不代表沒有排卵,因此產後同房一定要做好避孕。

6、適當運動。產後應依據身體情況,儘早活動,循序漸進的開始產後康復訓練。產後康復訓練有利於身體康復、排尿排便,防止或削減下肢靜脈血栓栓塞的發生,而且能使盆底及腹張力康復。

7、堅持衛生清潔。每天用溫開水清洗外陰部,確保外陰部清潔衛生,並留意堅持外陰部乾燥,防止感染。

產後1周內皮膚會排出很多的汗液,在夜間和剛睡醒的時分特別顯著,要留意補充水分,並替換清潔透氣的衣服。

相關焦點

  • 女性產後坐月子很重要,這7個黃金守則要牢記,科學坐月是關鍵
    一般女性生完孩子後,會經歷42天的坐月子時間,對女性來說簡直是難熬。坐月子期間一定要摒棄舊觀念,只有科學坐月子才能讓身體恢復的又快又好。1、及時排尿生完孩子後盆底肌神經受到壓迫,膀胱肌短暫性不受控制,往往出現尿頻和漏尿的情況。膀胱不能接受到排尿的信號,當大量尿液在膀胱積聚時,勢必會引發感染。所以生完孩子後需定時排尿,早晨醒來後第1件事排尿,然後大約每2個小時排一次。
  • 美媽咪產後恢復中心——產後想要科學坐月子應該怎麼做?
    分娩後,產婦的身體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修養才能完全康復,因此坐月子是很有必要的,但關鍵在於怎樣科學地坐月子。那麼,美媽咪今天來說下想要科學坐月子,產婦該怎麼做呢? 1、注意休息 休息是坐月子的頭等大事。產後一定要在家裡靜養,注意睡眠,不要讓自己過度疲勞,但也要注意不要整個月都躺在床上。通常,在寶寶出生後的第二天,產婦就應該下地走動,活動身體,有助於產後恢復。
  • 坐月子不是陋習,產後42天避開十個誤區,媽媽恢復好寶寶長得壯
    有人說國外的人不需要坐月子,產後幾天就上班,隨便吃水果蔬菜等等,說中國式坐月子是陋習。事實上國外也是需要坐月子的,只是她們坐月子的方式會更先進一些。比如說有專門的醫務人員,給媽媽講解產後坐月子需要注意的事項。或者是產後有專門的康復機構協助媽媽進行月子期間的恢復。知乎上,有一個非常熱議的問題,為什麼真有人得月子病?
  • 夏天坐月子的產婦,要守住4個底線,對產後恢復和母乳餵養好
    導讀:夏天坐月子的產婦,要守住4個底線,對產後恢復和母乳餵養好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夏天坐月子的產婦,要守住4個底線,對產後恢復和母乳餵養好!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產後新媽媽必看:科學坐月子,還能產後塑身!
    即便現在強調科學坐月子,但是仍然有的人還是按照老傳統,我覺得導致這個狀況的原因不外乎兩個:①家中老人觀念傳統,比較專斷,按著老方法伺候新媽媽月子;②新媽媽自己沒有了解,對怎麼看孩子坐月子不了解,別人怎麼說怎麼來。
  • 美媽咪產後恢復——月子期是產後恢復的關鍵時期,這些禁忌要知道
    坐月子是產後恢復的頭等大事。月子坐得好,不僅能使身體儘快恢復,還有利於寶寶的健康發育,月子坐不好,不僅會落下月子病,還可能影響母乳質量。那麼,美媽咪來說下科學坐月子,都有哪些禁忌呢?1. 避免接觸寒涼 分娩時體力損耗非常大,體質也明顯下降,稍微受寒涼就容易感冒,風寒入侵關節容易形成「風溼」和「關節痛」。
  • 美媽咪產後恢復——月子期是產後恢復的關鍵,這些禁忌別不當回事
    坐月子是產後恢復的頭等大事。月子坐得好,不僅能使身體儘快恢復,還有利於寶寶的健康發育,月子坐不好,不僅會落下月子病,還可能影響母乳質量。那麼,對媽咪來說下科學坐月子,都有哪些禁忌呢?1. 避免接觸寒涼 分娩時體力損耗非常大,體質也明顯下降,稍微受寒涼就容易感冒,風寒入侵關節容易形成「風溼」和「關節痛」。
  • 美媽咪產後恢復中心——如何科學坐月子,做好這幾點,遠離月子病
    坐月子是很多女人都要經歷的一個過程,關於坐月子,每個媽媽都有屬於自己的月子經,但是真的都是科學的嗎?美媽咪今天來說下怎樣才算是科學坐月子呢?儘量做好以下幾點,月子坐的妥妥的,遠離月子病。此時就建議老公及家人要多多體貼產婦了哦!如果不是非產婦不可的事情,家人都儘量做了吧!有條件的建議請比較好的月嫂,來幫助產媽媽分憂解難。
  • 坐月子對產婦至關重要,這6個要點需謹記,科學護理是關鍵
    產褥期是指從胎盤娩出至產婦各器官出乳腺外恢復至未孕狀態所需要的一段時間,也就是俗話說的坐月子,通常為6周。產褥期對產婦來說至關重要,產婦的身體狀況能不能恢復至產前,就看產褥期恢復地怎麼樣。很多產婦在分娩幾天,感覺身體恢復好後就沒有重視坐,結果落下了一身月子病,這對以後的生活是一種很大的困擾,一旦落下病根,將來會難以恢復,所以產褥期的科學護理對產婦來說非常重要。
  • 坐月子是傳統陋習麼:西方人叫「產後恢復」
    如果出生的是個男性,政府提供兩壺酒和一隻犬;如果出生的是個女性,政府提供兩壺酒和一隻豬。同時,公家還會負擔生了兩個孩子的女性的口糧,提供一位乳母給生了三個孩子的女性,以幫助哺育。先秦到唐代的醫書,對於分娩後的各種不適,都用「產後」病來指稱。至於「產後」到底是幾日,則有三日、七日、三十日、百日等不同說法。宋代有臥床三日的規定,似乎產後三日是產婦生命攸關的關鍵,三日之後若無大礙,就可以滋補調養了。
  • 產後坐月子,這七個方面媽媽做好了,產後恢復更順利寶寶更健康
    產後坐月子是42天,一般來說是我們子宮復舊的時間,這時候如果上班萬一不小心搬了重物,很容易造成內臟脫垂,這樣就很麻煩了。而且產後一個月寶寶日夜不分,幾乎是時時掛在媽媽身上喝奶,這時候去上班也是非常不理智的。坐月子有很多的講究,它對於產後媽媽們的身體恢復也會有很大的幫助,所以說坐月子還是有必要的。
  • 科學坐月子的7點要求,加快產後恢復
    那麼生完寶寶之後,科學坐月子有哪些講究呢?怎麼做可以加快產後恢復呢?我下面講的這7條,寶媽們可以參考一下。一、第一時間給寶寶哺乳。子宮要想更好地恢復到孕前狀態,第一個建議就是早點與寶寶接觸,並第一時間給寶寶餵母乳。
  • 想要科學坐月子,這6個坐月子的科學步驟你不能不知道!
    現在還需要科學坐月子,每年都會出現不少產婦因為坐月子而引起的種種不適,有的產婦甚至直接就失去了生命,這無論對哪個家庭來說都是悲痛萬分的,也是長輩口中的經驗導致了產婦坐月子以後發生的一系列狀況,所以現在的我們需要科學坐月子,下面的6點就是坐月子的科學步驟。
  • 「醫說」德州市艾妮產後恢復中心專家:如何科學地「坐月子」?
    德州市艾妮產後恢復中心產後康復師崔靜靜懷孕生孩子非常消耗女性身體的元氣,所以產後也是需要一段時間來恢復身體,而這段時間就是我們所說的產褥期,也就是「坐月子」。老一輩人經常說,月子坐不好,落下「月子病」可能會糾纏一生。
  • 美媽咪產後恢復中心——產後坐月子的注意事項,新手媽媽要知道
    生完孩子即是女大家終身最難熬的一段時刻了,這三十到四十天左右的時刻就好像是三年之久,但也不得不說,這段時刻關於產後的女人來說是尤為重要的。月子真的是很關鍵的一個節點,美媽咪在這裡提醒廣大寶媽:如果不好好的坐月子會傷害到產後媽媽。
  • 科學坐月子「三不」原則,新手媽媽牢牢掌握,身體恢復好
    而當今坐月子則是除了儀式感以外,更多是為了身體的健康而來。從醫學和社會學的雙視角來解讀,坐月子則是幫助產婦順利渡過心理轉折和生理轉折的關鍵時期。我生了兩個寶寶,也坐了兩次月子。生完老大後,我的身體非常虛弱,最初的幾天,只能下床走動幾步,後來才能逐漸的增加活動量。
  • 科學坐月子 科學坐月子的方法冬季
    科學坐月子生完寶寶之後,產後媽媽需要一段時間休息和恢復。那這段時間究竟有多長呢?傳統的坐月子會把產後的前30天,稱為產褥期。但正常情況下,胎兒、胎盤娩出後的產婦身體、生殖器官和心理方面調適復原的一段時間大概6~8周,也就是42~56天。
  • 科學坐月子,對產婦產後身體恢復好
    坐月子最早在我國西漢的時候就開始了,坐月子對寶媽產後身體的恢復極其重要,月子的天數也從傳統的30天到現在的42-56天了,科學的坐月子可以讓寶媽的身體更加健康。坐月子其實有很多時需要注意的事項的,新手寶媽要學習注意起來,確保有一個健康的身體照顧寶寶。坐月子都需要講究什麼東西呢?
  • 產後科學坐月子有6個注意點,促進產後恢復,杜絕「生娃後遺症」
    文/笑雪育兒思考新媽媽在經歷了懷孕、分娩之後,進入產褥期,也就是俗稱的「坐月子」,由於過去的十個月懷孕期間,寶媽的身體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所以就需要時間來恢復,所以產後科學坐月子,對於促進產後恢復、杜絕「生娃後遺症」來說,就顯得很重要。
  • 生完寶寶坐月子,產後恢復建議吃這些,安心度過月子期
    這時候就要用到科學的方法,不要信所謂的「土方法」,調理身體並非一定要吃大魚大肉,是需要營養均衡來慢慢調節的。通常生產完第一周,是不建議吃魚和海鮮。二、雞蛋雞蛋其實也是坐月子適合吃的一種食物,由於產後身體弱,抵抗力自然也大不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