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棉縣人民法院分析生態環境保護法律存在的問題並提出意見建議

2020-12-23 湘湘帶你看社會

四川新聞網消息(孫梅)近日,石棉縣人民法院分析生態環境保護法律存在的問題並提出意見建議。

存在問題:

生態環境保護法律規定冗雜、零散,不成體系。生態環境保護涉及方方面面,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的法律除了綜合性的《環境保護法》,涉及每一方面的突出環境保護問題又單獨頒布了相應的法律,生態環境保護的法律規定十分零散,增加了執法、司法人員消化吸收法律法規的難度。

法律責任規定籠統,實踐中操作性不強。生態環境保護法律多為原則性、政策性、義務性、禁止性規定,規定生態環境的重要性、生態環境保護的原則、國家保護生態環境的政策、國家機關及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應當履行的義務和禁止實施的行為。對未履行義務的行為以及違反禁止性規定的行為應承擔的法律責任規定較籠統,實踐中如何操作很難把握,執法效果難以保證。

訴訟主體過於狹窄,不利於保護生態環境。我國現行法律規定的環境保護公益訴訟的主體為依法在設區的市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登記的專門從事環境保護公益活動連續五年以上且無違法記錄的社會組織以及人民檢察院。但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的案件僅限於在履行職責中發現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即在辦理刑事案件過程中發現的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可以直接提起民事公益訴訟的主體有限,且與破壞生態環境行為造成損害的結果沒有太大利害關係,難以及時進行有效的公益訴訟。

違法成本低,甚至零成本,生態環境保護法律缺乏威懾力。生態環境保護法律確定了禁止性規定,但對違反禁止性規定的行為未規定任何法律責任,對部分行為雖然規定了法律責任,但是責任較輕,違法零成本或成本過低,一定程度上縱容違法行為,使公民對相關法律無敬畏之心,法律被束之高閣。

處罰措施單一,缺乏強有力的約束。生態環境保護法律規定的法律後果多為罰款、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限期改正等,對生態環境破壞行為的監管主體多為行政部門,行為後果主要是行政處罰和行政強制,缺乏強有力的約束。

對策建議:

建立系統、完善的生態環境保護法律體系。生態環境保護立法應趨於法典化,以統一的法典規定生態環境涉及的各方面的法律問題,統一裁判標準、裁判程序、裁判尺度。

擴大生態環境案件公益訴訟的主體範圍。除了檢察機關和《環境保護法》規定的組織可以作為公益訴訟的主體外,還可以將居委會、村委會等基層自治組織以及村民小組、居民小組、村民代表、居民代表等納入公益訴訟的主體範圍。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多發生在以上組織或人民群眾身邊,對他們造成的影響最直接,與他們的切身利益相關。將他們納入訴訟主體的範圍更有利於監督、約束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

加大司法對破壞生態環境行為的「幹預」權利。根據現行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的法律,破壞生態環境行為的監管主體主要為行政部門,對環境資源違法案件打擊力度不夠,應加大司法對破壞生態環境行為的「幹預」權利,對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行政機關在沒有履行監管職責的情況下,公民和有關組織除了可以向行政機關反映情況外,也可以進行訴訟。

健全懲處系統,加大違法成本。對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的法律進行查漏補缺,對違法行為規定相應的處罰措施,讓違法者付出代價,以達到令行禁止的法律效果。對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根據行為主體的主觀過錯,行為的性質、影響,對生態環境的破壞程度等規定不同檔次懲處措施,懲處措施不限於罰款、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限期改正等,還應引入批評、教育、警告、具結悔過、公開道歉等較輕微的責任承擔方式,另外對於嚴重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應引入拘留、刑事責任等責任承擔方式,加大違法行為的成本。

引入修復性責任承擔方式。在環境問題的處理過程中,除對違法主體在經濟、身體自由等方面進行懲罰以外,對已經破壞或者汙染的生態環境進行恢復,是對違法行為處罰的最終目標。不能恢復的生態環境,對違法的處罰,對生態環境來講,已經沒有意義。不管是行政、民事還有刑事責任承擔方式中,都應當引入修復性責任承擔方式,讓對生態環境造成損害的主體承擔修復生態的責任。

【來源:雅安新聞聯播】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石棉縣人民法院分析勞動爭議案件產生並提出建議
    四川新聞網消息(劉曉晶)筆者就石棉縣人民法院五年來勞動爭議案件進行分析並提出建議。存在問題:一是用人單位與勞動者不籤訂合同或籤訂合同不規範。用人單位法律意識淡薄,忽視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及勞動法的規定,在與勞動者建立了勞動關係後,部分用人單位不與勞動者籤訂勞動合同或者籤訂合同不規範。也有部分勞動者因為法律意識淡薄,認為籤訂勞動合同會對其以後變換工作等造成影響,往往也不同意與用人單位籤訂勞動合同。因沒有合同約定或合同不規範、不平等,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出現問題,因無相關約定,難以處理,繼而產生勞動爭議糾紛。
  • 最高人民法院發布十起生態環境保護典型案例
    本案中,被告人卓文違反國家法律及海關法規,逃避海關監管,指使他人非法攜帶國家禁止進出口的珍貴動物入境。人民法院依法認定其犯罪情節特別嚴重,判處刑罰,彰顯了人民法院依法嚴厲打擊和遏制破壞野生動植物資源犯罪的堅定決心。本案的審理和判決對於教育警示社會公眾樹立法律意識,自覺保護生態環境尤其是野生動植物資源,具有較好的示範作用。
  • 專家學者建議進一步完善生態環境法律制度
    新華社北京12月18日電(記者任沁沁)生態環境保護是我國推進位度建設的重點領域,完善生態環境法律制度是立良法、促善治的應有之義。日前舉行的完善生態環境法律制度高層論壇上,專家學者深入研討我國生態環境法律制度的完善方向與路徑,並就新時代生態文明法治建設提出建議。
  •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完善統一法律適用標準工作機制的意見
    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依法平等保護各類市場主體合法權益,加大產權和智慧財產權司法保護力度,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法治化營商環境;貫徹綠色發展理念,加強生態環境司法保護,努力實現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有機統一。二、加強司法解釋和案例指導工作3.發揮司法解釋統一法律適用標準的重要作用。
  • 生態環境需保護 損害環境必賠償--吉林省首例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協議司法確認一案開庭
    2020年9月14日上午,遼源市人民檢察院全程監督支持的西安區某養殖戶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司法確認一案,在遼源市中級人民法院進行了公開聽證。市檢察院公益訴訟部門的檢察人員旁聽了此次聽證。為貫徹落實上級關於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的總體部署精神,加強司法機關與行政機關的公益保護合力
  • 環境監測儀器管理存在問題 未來解決建議分析
    環境監測儀器管理存在問題 未來解決建議分析  2017-07-13 09:26:37   近年來,社會公眾對生態環境質量提出更高要求
  • 重慶市高級人民法院生態環境保護十大典型案例(全文)
    《關於辦理環境汙染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條規定違法所得三十萬元以上的應當認定為「嚴重汙染環境」,本案明確對於「違法所得」應當理解為實施汙染環境罪的行為所得和可得的全部違法收入,不應扣除違法生產成本,體現了人民法院對汙染環境刑事犯罪行為從嚴懲處的態度和決心。
  • 最高人民法院環境資源典型案例-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訴訟案例
    本案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陪審員法》施行後,由七人制合議庭審理的案件,四位人民陪審員在案件審理中依法對事實認定和法律適用問題充分發表了意見,強化了長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的公眾參與和社會監督,進一步提升了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訴訟裁判結果的公信力。
  • 生態環境部:關於進一步加強產業園區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意見
    省級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可根據本省人民政府有關規定,研究確定本行政區域開展規劃環評的產業園區範圍。(二)產業園區規劃環評結論及審查意見應依法作為規劃審批決策的依據。規劃環評應重點圍繞產業園區產業定位、布局、結構、規模、實施時序以及產業園區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等內容,從生態環境保護角度提出優化調整建議和減緩不良環境影響的對策措施。
  • 萬州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編制公開徵集意見建議美好家園...
    日前,記者獲悉,為集思廣益高質量編制萬州區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區生態環境局現面向社會公開徵求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編制意見與建議。即日起至2021年1月31日,區生態環境局邀請社會各界關心關注萬州發展的有識之士,圍繞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生態系統保護、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構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生態共建環境共保等方面提出意見和建議。
  • 生態環境保護重在法律制度落實
    為此,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對生態環境的重抓嚴管有目共睹,「土十條」「水十條」「大氣十條」等一批環境保護措施出臺,環境保護法、大氣汙染防治法、水汙染防治法等法律接連修訂,構建了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法律制度。    圍繞生態保護,黨的十九大報告也提出了「牢固樹立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觀,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
  • 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協議申請司法確認的級別管轄問題
    二、分歧  針對重慶市榮昌區人民法院是否對本司法確認案件具有管轄權,主要存在兩種意見:  第一種意見認為不具有管轄權,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件的若干規定(試行)》(以下簡稱《若干規定》)第三條規定「第一審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訴訟案件由生態環境損害行為實施地、損害結果發生地或者被告住所地的中級以上人民法院管轄。」
  • 最高法:生態環境保護十大典型案例
    生態環境保護典型案例  最高人民法院環境資源審判庭庭長 王旭光  (2019年3月2日)  各位專家、各位記者朋友:  大家上午好!下面,由我來介紹今天發布的人民法院生態環境保護十大典型案例。本案中,被告人卓文違反國家法律及海關法規,逃避海關監管,指使他人非法攜帶國家禁止進出口的珍貴動物入境。人民法院依法認定其犯罪情節特別嚴重,判處刑罰,彰顯了人民法院依法嚴厲打擊和遏制破壞野生動植物資源犯罪的堅定決心。本案的審理和判決對於教育警示社會公眾樹立法律意識,自覺保護生態環境尤其是野生動植物資源,具有較好的示範作用。
  • 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地方立法
    今年以來,黨中央和全國人大常委會對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強調「保護生態環境必須依靠制度、依靠法治」,要求「建立健全最嚴格最嚴密的生態環境保護法律制度」,這對我們做好新時代生態環境保護立法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 市生態環境局召開佛山市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專家評審會
    為凝結專家智慧高質量編制好佛山市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下簡稱規劃),12月10日上午,市生態環境局組織召開「十四五」規劃專家評審會。來自原省環境保護廳總工程師陳銑成、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省社會科學院、省技術經濟研究發展中心、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參會評審。
  • 《關於加強板橋水庫飲用水源地生態環境保護的建議》被政協駐馬店...
    駐馬店網訊(記者 王顥晨 通訊員 黑競穎)5月12日,駐馬店市政協四屆五次會議圓滿閉幕,會上,政協駐馬店市委員會對2019年度優秀提案、先進承辦單位和優秀政協委員等進行了表彰,其中四屆政協委員駐馬店市林業局關秋芝提出的
  • 坪壩營生態旅遊區大溪洞景點開發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意見公示
    2020年1月8日,我公司根據《坪壩營生態旅遊區大溪洞景點開發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調查報告》並對照《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暫行辦法》,嚴格依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技術指南生態影響類、本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報告和審批部門審批決定等要求對本項目進行驗收,提出意見如下:一、項目基本情況項目位於鹹豐縣坪壩營鎮張家坪村,對與大溪洞相接的
  • 生態環境部環評司有關負責人就《經濟、技術政策生態環境影響分析技術指南(試行)》有關問題答記者問
    針對《指南》的出臺背景、主要內容、實施重點等問題,生態環境部環評司有關負責人回答了記者的提問。答:《指南》是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的重要舉措。《環境保護法》第十四條規定「國務院有關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組織制定經濟、技術政策,應當充分考慮對環境的影響,聽取有關方面和專家的意見」。
  • 生態環境部徵求《土壤環境 詞彙(徵求意見稿)》意見
    生態環境部發布了關於徵求國家環境保護標準《土壤環境 詞彙(徵求意見稿)》意見的函,詳情如下:   關於徵求國家環境保護標準《土壤環境 詞彙(徵求意見稿)》意見的函   各有關單位:   為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 綠會8條建議獲採納|生態保護紅線系列七項國家環境保護標準發布
    為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和《關於劃定並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的若干意見》,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維護國家生態安全,指導和規範生態保護紅線監管工作。2020年6月5日,生態環境部組織起草了《生態保護紅線本底調查技術指南(徵求意見稿)》等八項國家環境保護標準,並公開徵集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