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成網紅 知乎上「口述歷史」

2020-12-17 海疆在線

8月以來,日本投降紀念日、中國抗戰勝利紀念日在網絡上引起許多反響,讓人們重新回顧思考那段戰爭歲月,反思國家獨立、民族富強和愛國精神。抗日戰爭、解放戰爭、韓戰離當今的年輕人越來越遙遠,他們只能在影視作品、文學作品、網際網路信息中一窺戰爭的一角,然而抗日神劇、自由派思潮、歷史虛無主義都讓他們難以觸摸真實的歷史,感知當年的精神。網紅老兵尹吉先口述歷史,用個人回憶錄讓網民切實感受到了硝煙與戰火。

一 老兵成了網紅

有關老兵尹吉先的報導最早出現在2015年4月9日,《重慶青年報》刊發了文章《老兵尹吉先:年輕人敢罵國家不敢罵單位領導》;2016年8月31日,《北京晚報》再次報導了老兵尹吉先的事例,稱「老兵尹吉先『一指』成網紅」。該文記錄了多年來,老兵尹吉先在網上公布個人回憶錄、解答網民提問、成為「網紅」的全過程。

老兵尹吉先在知乎上有多熱?截至9月10日,知乎相關搜索約150條,內容包括老兵尹吉先針對網民提問的回答以及網民們針對他形成的討論,如「如何評價老兵尹吉先老先生的一些愛國言論?」「如何看待老兵尹吉先的某些言論在知乎引起的爭論?」這些問題中,有的回答多達數百條,數千人點讚,而他本人的主頁也有八萬多網民點讚,4萬多人關注。知乎上的這些問題和答案還被網民轉發到新浪微博上,天涯社區、百度貼吧等社交網站上也有數百條相關內容。

二 網民對老兵頗有爭議

自2014年老兵尹吉先在知乎上發布個人戰爭回憶錄,引發了網民各種疑問後,有關他的爭論就不曾停止過,這個過程伴隨著對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歷史事實的曲解,歷史虛無主義的泛濫。網民對老兵尹吉先的爭議可以分為三種:批判、尊敬、冷靜審視。

首先,無處不在的質疑與批判。在老兵尹吉先公開了個人經歷、個人各種證件後,仍有網民質疑「這是不是營銷號」「是不是本人」,更有人信口說出「不一定是真的,難道忘了伊頓校花,伊朗小公舉了嗎」?更有網民認為「老人家除了人生經歷豐富,以及曾經真誠地自認為是保家衛國抵抗侵略而參戰以外(初衷是好的,令人感動),在大多數觀點上沒什麼可取之處,是那個時代的軍人的典型觀念,也沒有講出什麼讓人眼前一亮的顛覆性的事實」。

其次,對老兵的尊敬和感激。老兵對個人的戰爭經歷描寫詳細,這給年輕網民一種戰火紛飛的既視感,不少人認真閱讀了這些回憶錄,認為老兵是個「英雄」,值得每個人去尊敬,應該「對老先生表示深深的敬意,沒有你們的浴血,沒有我們今天在這裡有機會學習或者扯淡」。網民這些平和的評論,表現出了當前年輕網民依舊希望了解那段自己不曾熟悉的歷史,對老兵們充滿敬愛之心。

第三,更多網民冷靜審視歷史親歷者。很多網民表示「老爺子寫得好。即使不同意他的觀點,但老爺子的經曆本身就是一種財富」,也有網民表示「即使是親歷者,對大歷史也是管中窺豹而已。我們對身處當下的歷史又能知道的多全面呢?所以,講述自己的見聞非常有幫助,但如果背後是高高在上的態度,好為人師,則會令人略有反感了」。不少網民對老兵引發的左右之爭極為反感,認為應該摒除「不同政見」,真實地通過歷史親歷者去觸摸那段歷史,這是年輕一代應該知道的和承擔的。

三 正視歷史才能打贏意識形態鬥爭

網民關於老兵尹吉先的左右之爭是近年來意識形態鬥爭的一個縮影。他受到如此多人的關注,因為他的回憶錄展示了一個普通士兵是如何面對戰爭、面對死亡,他的解答言辭樸實,只是一個普通戰士的人生經歷,而這卻是當前年輕人所缺乏的。也正是因為他被很多網民認同,他的觀點和立場成為了一些網民左右之爭的「焦點」。這場爭論帶來了一股清流,讓更多網民認識到爭論毫無意義,正視歷史才是年輕人應該做的。

相關焦點

  • 張連紅:《南京保衛戰老兵口述史》對南京保衛戰史的研究具有不可...
    央廣網南京7月8日消息(記者景明)7月5日下午,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5周年暨《南京保衛戰老兵口述史》新書座談會在南京民間抗日戰爭博物館舉行。該書編著者之一、南京師範大學教授張連紅表示,與以往南京保衛戰檔案和參加南京保衛戰官兵回憶相比,本書搶救訪談的25位南京保衛戰老兵口述史對南京保衛戰史的研究具有不可取代的價值。
  • 84歲老兵每天上知乎:收穫6萬多贊 也被罵"腦殘"(圖)
    84歲的老兵尹吉先是知乎上的大紅人。每天一打開電腦,他就會遇到各種奇葩問題。  「年三十晚上,整個城市轟鳴的煙花聲,是不是跟過去十萬大軍交戰一樣。」「戰場上怎麼過年?」  老人答:「死了,就沒有感覺了。高興。嗨我還沒有死。」「黑白天都不知道,還過年哪」。  一個「嗨」字贏得好多贊。  如今這個參加過淮海戰役、渡江戰役、韓戰的老兵在知乎上,收穫了65167個朝上大拇指的「贊」,比很多明星、學者還紅。  可尹吉先並非總受歡迎。
  • 打開這本書,傾聽25位老兵講述南京保衛戰歷史
    交匯點訊 「老兵不死,只是慢慢凋零」,25位南京保衛戰倖存老兵對那段歷史的講述與回望,他們的記憶是國家記憶的特殊篇章。7月5日下午,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5周年暨《南京保衛戰老兵口述史》新書座談會在南京民間抗日戰爭博物館舉行。一卷不該被忘卻的歷史,凝重鋪展開來。
  • 八旬老兵的「網事」烽煙(紀念建軍九十周年特稿)
    他年近八旬接觸網絡,用殘損的手指一字一句敲出戰爭歲月的真實過往,傳遞赤誠堅定的理想信念,成為年輕人心目中追崇敬仰的「大V」「網紅」。   他是「老兵尹吉先」,是「一棵拒絕老去的白楊」。在和平年代,他的故事依舊會讓你讀到生死戰場的驚心動魄;在網際網路時代,他的故事是鐵血軍魂最有力的證明。
  • 香港中史老師6年訪談30位抗戰老兵 獲頒2019年度「陳靜中國歷史...
    2019年度「陳靜中國歷史教學獎」頒獎典禮於8日在香港中文大學舉行,嘉許五位中學老師。其中東華三院甲寅年總理中學歷史科科主任袁梅芳在6年間帶領學生訪談30位抗戰老兵,記錄其口述歷史內容,以此幫助學生了解中國抗戰歷史。今年兩位得獎者分別為東華三院甲寅年總理中學歷史科科主任袁梅芳和天主教母佑會蕭明中學協作副校長陳嘉雯,兩人獲頒獎章、獎狀以及獎金2萬港元。
  • 紀錄片《他們已不再變老》老兵口述彌補一戰缺失的記憶
    預告以一戰老兵的敘述展開:「他們剛入伍時,還是群怯懦的孩子」。在戰爭親歷者的指引下,觀眾得以親身體驗一段殘酷而難忘的歲月。風華正茂又天真無邪的面孔在預告中給人以強烈的心靈衝擊,他們曾是純真青蔥的少年,憑一腔熱血穿上戎裝,誓死保衛國家。
  • 2016年,中國口述歷史界發生了哪些大事件?
    2016年12月25日至27日,「本土經驗與國際口述歷史多元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在中山大學召開,會上左玉河、王希、周新國、楊祥銀等分別就口述歷史的重大理論問題、美國奴隸研究中的口述歷史、口述歷史學科建設、美國口述歷史產生和情感轉向發言。
  • 古藺抗戰老兵劉光明,一路走好!
    中國國民黨革命委會瀘州市委員會  四川省抗戰歷史文化研究會  北京鐵血老兵公益 2020年3月27日17日下午5點過,我們完成石寶鎮華村3社邱仲池老兵口述視頻採集。
  • 探訪「口述歷史研究中心」:崔永元本人不任職(圖)
    中新網北京1月7日電(上官雲) 近日,著名主持人崔永元在微博曬出幾張中國傳媒大學學生在「中國傳媒大學崔永元口述歷史研究中心」(以下簡稱「研究中心」)上自習的照片,並表示研究中心已經正式對學生開放。日前,記者實地探訪開放數天的研究中心,並採訪了研究中心副主任、同時也是「口述歷史」研究團隊成員的劉英力。
  • 知乎上瀏覽量10萬+的網紅祛痘產品,背後的功效是否足夠耀眼
    很多時候我們看見的回答基本上都是對祛痘有效的,那我反向回答一波,哪些是祛痘無效的呢,也是為了防止大家入錯坑,上本不該上的當。專業深扒護膚美妝類的各種坑,讓更少的人上當,讓更多的人了解其背後的故事。關於祛痘方面,這其中必然少不了各種網紅類、知乎大佬推薦的「超好用」、「超實惠」的神器,了解一些這些東西的肯定知道個一二,比如維A酸乳膏,蘆薈膠,紅黴素,城野醫生等等等,這次我們聊的,就是剛不久爆火的網紅產品矽酮凝膠。
  • 老兵口述⑫|黃埔老兵徐鳳雄:追尋父兄的足跡抗日救國
    3個月後,2015年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第二批)名單公布,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張連紅申報的「抗日老戰士口述史資料搶救整理」課題中標立項。2016年3月至今,課題組人員與民間志願者攜手,已經完成老兵口述訪談近500人。此項工作預計到2020年12月結束。從7月8日起,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獲該課題組授權刊登部分抗戰老兵口述訪談。
  • 科普講解不會"圈粉"怎麼行 開微博上知乎當"網紅"
    原標題:科普講解,不會「圈粉」怎麼行 素來平靜的科普圈子,如今冒出了一群會「圈粉」的「鯰魚」:他們能言善辯,隨處一站就能吸引許多人的耳朵;他們開微博、上知乎,把自己經營成「網紅」,甚至有人已經按照自己的理念尋覓並壯大「隊友」。
  • 王宇英|與古為新:口述歷史新書過眼錄
    在展開介紹口述科技思想史料的整理工作時,作者充分借鑑了互證法、理證法、多重證據法等傳統史料考據、鑑別、校勘方法與流程,對其他領域的口述史料考證也有參考價值。在對傳統歷史觀念與方法繼承與應用的基礎上,該書也認識到了「口述科技史不具有純粹的客觀性」的特點,提出了「口述科技史料是否還有必要將客觀性作為追求目標」的問題。但因成書時間較早,論述重點主要圍繞口述科技史相較於其他口述歷史更具備客觀性展開。
  • 一寸山河一寸血—攝影家黑明用鏡頭留住一百個抗戰老兵的歷史
    而完成這一搶救和自贖的黑明先生,一定是一個有歷史責任感和存在感的人。幾次想對他採訪,卻因各種原因未能成行。終於,在不久前的一個影展活動上,我見到了黑明先生,見縫插針地進行了採訪。「抗戰老兵的驍勇善戰和不畏犧牲的民族大義,應當作為中華民族的精神財富,永遠被歷史銘記,被後人敬仰!
  • 紀錄片"太原會戰" 崔永元口述史團隊重訪戰場遺址
    一個團,一千多人戰死,從團長到士兵,幾乎全部犧牲……然而,這場70多年前發生在山西繁峙縣鷂子澗村的慘烈戰鬥,在史書上卻只有四個字:全團陣亡。   壯懷激烈的戰鬥,輕描淡寫的文字,橫跨兩者之間的是一段塵封的歷史。   歷史紀錄片《共赴國難——太原會戰》,試圖用鏡頭還原諸如此類的被忽略的抗戰史。
  • 25位老兵動情講述,告訴你不一樣的「南京保衛戰」
    老兵於百英的口述,仿佛將人們帶到了 1937 年南京保衛戰時的長江邊。7月5日下午,《南京保衛戰老兵口述史》新書座談會在南京民間抗日戰爭博物館舉行。據了解,該書收錄了25位南京保衛戰老兵的口述資料,目前,書中三分之二老兵已「歸隊」。
  • 崔永元口述歷史研究中心推出「朝館夕室」功能
    奧斯卡館是中心可供上自習的四個展館中最受歡迎的一個。因為這裡布置著數十張奧斯卡獲獎電影的海報,許多海報上還有導演或編劇的籤名。每一個自習座位都會對應一張海報,張森喜歡《羅馬假日》,於是選了這部影片日文版海報跟前的A014號座位。  口述史中心所在的樓,曾經是傳媒大學南圖書館。如今,整棟樓已被中心改造成5個小博物館(含6個展室)。
  • 上海國家會計學院會計口述歷史項目工作組 《會計口述歷史(第二輯...
    近日,由上海國家會計學院會計口述歷史項目工作組主編的《會計口述歷史(第二輯)》在立信會計出版社出版。該書是向廣大會計理論與實務界前輩的致敬之作,也是學院建立20年的獻禮之作。學院黨委書記、院長李扣慶為該書作序。
  • 畢業就去當網紅?先聽聽8位95後網紅的口述
    據獵聘大數據研究院《2020應屆畢業生春招求職報告》顯示,2020年畢業生人數達到874萬人,再創新高,其中超7成尚未籤約。同時招聘應屆畢業生企業規模同比下降22%。  與此同時,短視頻和直播日漸繁榮,越來越多應屆畢業生加入其中,期望趕上「當網紅」的風口,乘風破浪。  那麼,畢業就去當網紅,是不是一個好主意?做直播還是短視頻,究竟哪個更好?
  • 國防科大開學季,七旬老兵成網紅,網友:一個軍禮我已淚流滿面
    筆者沒有看到老人如何教育孫女的文章,其實也不需要看,也可以想像到,這位老兵平日裡是如何對孫女嚴格要求的。這些,從老兵臉上的喜悅,以及他專門穿了舊軍裝,掛著軍功章在國防科大門口,衛兵見到這位身穿舊軍服的老兵時,敬佩油然而生,刷地敬了一個軍禮,老人停下腳步,回敬了一個乾淨利落的軍禮!此時此刻,熱血在老人的胸腔裡激蕩,那些在軍營裡的燃燒歲月,一定如放電影一樣,在他的腦際回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