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華僑周文炳的歸國之路

2020-12-22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昆明11月28日電(李曉琳) 「一路走來,我從一個海外赤子成長為一名合格的革命戰士,無愧於祖國,也無愧於歸僑前輩的希望。」54歲的越南華僑周文炳向記者講述自己的「歸途」。

  艱辛難忘的歸途

  由於歷史原因,1966至1968年期間,出現了大批越南華僑紛紛回國的浪潮。回國前,周文炳居住在越南義路省芙安縣的萬安鎮,小鎮有一百多戶人家,五百多人口,百分之六十以上是華僑。在回國的熱潮中,小鎮上幾乎所有的華僑都強烈要求回國。周文炳的母親是越南的傣族,不願離開越南,出於家庭考慮,周文炳的父親也決定暫時不回國,便把他託給弟弟帶回祖國。1968年,周文炳隻身一人跟著叔叔一家,與其他僑胞一道踏上了漫長的回國之路。

  從萬安鎮到中越邊境口岸,沿途要經過義路、安沛和老街三個省份,全程約 400公裡。由於當時客車很少,加上沿途的越南公安有禁令,不準回國的華僑乘車,所以大家只能徒步回國。但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也沒有人放棄回國。

  「中國」,自懂事起就深深的烙印在了周文炳的腦中,走在回國的路上,他難掩心中的激動,一直在想像自己回到中國後的生活,雙腳也越走越起勁,一天下來,根本不知道什麼叫累,因為他的「回國夢」就快實現了。周文炳說,「十一歲的我,光著腳丫,一天行走數十裡,現在想來也不可思議。」

  經過13天的長途跋涉,周文炳和鎮裡的僑胞們終於回到了祖國,但由於沒有合法的手續,他們被暫時安排在雲南省河口縣的菜農家裡,隨後在政府的安排下搭建了臨時住所,周文炳在這個木板搭建的簡陋房子裡一住就是三年。這期間,華僑們開展了形式多樣的生產自救運動,組織成年人上山砍竹伐木出售、開荒種地建立生產基地,承包一些急難險重工程。當時,周文炳的中文水平很差,沒念過中文,連自己的姓名都不會用漢字書寫,除了越語、傣語外,只會講一些簡單的廣東話,一句中國普通話都不會講,一句雲南方言也聽不懂。後來,靠華僑自己開辦的臨時學校的教學,通過自己的勤學苦練,他逐步掌握了一些漢語知識,學會了一些簡單的生活用語和對話,慢慢的跟上了其他同學,適應了所處的環境。

  1971年7月,114名歸僑被正式安置在河口縣城,並修建了永久安居房,分配了合適的工作,孩子們也能夠正式進入當地的正規學校讀書。

  風華正茂的崢嶸歲月

  正式安置後,周文炳依然和叔叔一家生活在一起,並正式進入河口小學讀書。但由於他年齡偏大,便被直接安排進入五年級,為了趕上同班同學,周文炳幾乎將睡覺的時間都用來學習。一年後,他的學習成績就從倒數變為班裡前幾名,還被選為班長。周文炳熱愛文體活動,是學校業餘文藝宣傳隊的小提琴手之一,是班裡的足球隊員,是學校桌球隊的主力隊員。

  除了在課堂學習知識外,周文炳還經歷了學工、學農、學軍,參加過勤工儉學。通過學工,他學會了安裝電燈電線,學會了簡單的木工技術,學會了開手扶拖拉機和一般故障的排除維修。通過學農,他學會了播種、插秧、割穀子、打穀子和其它一些農活。通過學軍,他學到了解放軍步調一致的嚴謹作風和鐵的紀律,學會了瞄靶打槍。至今,周文炳都非常懷念那段崢嶸歲月。

  無悔的選擇

  1977年,周文炳高中畢業,1978年10月被分配到河口縣運輸隊工作。到單位報導沒幾天,一個歷史性的事件改變了周文炳的一切。

  1978年以後,越南當局反華的浪潮不斷高漲,11月,蒙自軍分區派人到河口縣徵召臨時越南語翻譯,周文炳立即找到徵兵幹部報名應徵,並很快獲得批准。1979年1月,他和另外12名翻譯分配到金平,配屬邊防14團完成對越作戰任務。1979年2月,周文炳隨部隊參加了舉世矚目的對越自衛還擊戰,經受了生與死的考驗。

  對越作戰結束後,部隊十分缺乏越語翻譯,經部隊政治機關進行認真考察和政審,認為周文炳適合留在部隊工作。周文炳覺得自己懂越語,而眼下軍隊又需要這方面的人才,是自己發揮特長,報效祖國,服務軍隊的大好機遇,便答應留在部隊工作。1980年初,周文炳到河口縣人武部補辦了入伍手續,同年12月被破格提為軍隊排職幹部,1981年3月,周文炳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就這樣,周文炳由一名地方青年轉變為一名軍人,從一名普通戰士成長為一名軍隊幹部和共產黨員,踏上了戎馬生涯。

  「我實現了自己報效祖國的執著追求和崇高理想,體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我無愧於黨、無愧於祖國、無愧於人民,也無愧於歸僑前輩的希望。」回首徵途,周文炳這樣說到「雖然歷經了艱辛,坎坷和磨練,但我從未有過後悔。」(完)

相關焦點

  • 元江探秘:四十年前被越南驅趕的歸國華僑,現在生活怎麼樣了?
    比如這個粉蒸肉,在越南沒有吃過,到時雲南到處有啊,而在越南人家裡就是過年,也沒有這麼多的菜啊?但這確實又是同越南有些淵源關係的菜,而這幾位也都是從越南回來的華僑。蘇永仁說他四歲的時候,媽媽背著他,同父親從越南河內往北走,一路走到河口,回到中國,後來被國家安置到了這裡。
  • 為什麼湛江有不少越南華僑?這背後隱藏著一段辛酸的歷史
    說起在湛江的華僑,你是不是第一時間想到越南華僑?農墾集團有個華僑農場,也主要是以越南華僑為主。為什麼湛江的越南華僑如此之多?原來跟一段辛酸的歷史有關。關於越南,很多湛江人覺得它只是一個與廣西相連的國家,但在骨子裡,卻覺得它和湛江很接近,甚至有一種血脈相連的感覺。
  • 京師歸國華僑聯合會大連秘書處(公告)
    為響應黨中央、中國僑聯、北京市僑聯及京師僑聯北京總部關於大力發展地方僑聯組織的號召,根據中國僑聯發布的(中僑發[2019]4號文件)《關於新時代加強基層僑聯建設的指導意見》的精神,我秘書處決定向社會公開招募京師僑聯組織成員,具體要求如下:一、各區縣、街道京師歸國華僑聯合會主席各1名
  • 來賓鳳凰華僑農場歸僑後代子承父業創興業之路
    來賓鳳凰華僑農場歸僑後代子承父業創興業之路   中新網來賓3月19日電 題:來賓鳳凰華僑農場歸僑後代子承父業創興業之路  作者 張祖良  上世紀70年代末,中國安置了2300多名越南歸僑在廣西來賓鳳凰華僑農場,他們在越南時大多數是以從事農業為主。
  • 瓊崖華僑符克放棄越南優越生活 率僑回國抗日救國
    70年後追憶往事,瓊崖華僑回鄉服務總團團長符克,是一個無論如何也繞不開的名字。他短暫的一生是瓊崖愛國華僑的縮影,展現出瓊僑別樣的愛國情懷。沿著他的腳步,該團先後有245人分五批衝破日軍的海上封鎖,回到海南參加抗戰,寫下了一段瓊僑赤子心的故事……  南國都市報繼昨日刊發「我的抗戰之南僑機工」報導後,今天繼續講述歸國華僑的赤子心。
  • 黃岡市歸國華僑聯合會2020年部門預算公開
    黃岡市歸國華僑聯合會2020年預算編報說明本預算草案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我部門「三定」方案規定的職能和2020年主要工作任務編制。草案所列內容準確、真實、完整。黃岡市歸國華僑聯合會是今年市級機構改革中,由原市外僑局的合署辦公機構調整為獨立的單設機構,是市委領導下的一級群團組織。
  • 廣西華僑農場「變形記」:從農耕到工業化
    廣西華僑農場「變形記」:從農耕到工業化 圖為越南歸僑鄭鞏(中)夫婦接受記者採訪(中新社發 洪堅鵬 攝)   中新社南寧2月1日電 題:廣西華僑農場「變形記」:從農耕到工業化  中新社記者 蔣雪林 林浩  馬年新春佳節來臨之際,中新社記者走進越南歸僑鄭鞏的家,他家相機櫃裡存放著三部相機。今天看來顯得老掉牙的相機,述說著這位歸僑35年的生活變遷。
  • 天津市歸國華僑聯合會簡介是什麼?
    天津市歸國華僑聯合會(簡稱天津市僑聯),成立於1957年9月2日,是中共天津市委領導的由全市歸僑僑眷組成的人民團體,黨和政府聯繫廣大歸僑僑眷和海外僑胞的橋梁和紐帶,是天津市政協的組成單位,各級僑聯與同級工會、青年團、婦聯等人民團體享有同等待遇。依據《中國僑聯章程》本著「以僑為本,為僑服務」的宗旨,獨立自主開展活動。
  • 華僑農場——中國外交史上一條幾乎被遺忘的支流
    回到祖國各地,他們卻固守著祖籍地和僑居國的語言和生活習慣,堅持講白話、客家話、潮州話……也堅持講印尼話,越南話……哪怕是做一道越南涼雞,也一定要用產自越南的魚露做調料。曾經的執著,讓自己變成外人眼中的陌生人。他們的歷史,是中國外交史上一條幾乎被遺忘的支流。
  • 讓我們看看德國當年是怎麼接收越南華僑難民的
    為了大海上的一艘船——德國社會掀起救援華僑浪潮 儘管西德社會總體希望收留越南華僑,但西德政界的朝野雙方都一概拒絕。 但電視屏幕上越南華僑的遭遇是如此觸目驚心——西德於1967年8月25日開始彩色電視,所以電視情景更加觸目驚心——觸動了每一位德國民眾的心,也觸動了每一位政治家的心。
  • 鄉城縣召開歸國華僑聯合會成立大會暨第一次歸僑僑眷代表大會
    鄉城縣召開歸國華僑聯合會成立大會暨第一次歸僑僑眷代表大會 2020-12-08 18: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2020年南寧市青秀區歸國華僑聯合會招聘人員1人簡章
    【導讀】廣西華圖 事業單位考試網同步青秀區人了政府發布:2020年南寧市青秀區歸國華僑聯合會招聘人員1人簡章,更多關於廣西事業單位招聘,南寧事業單位招聘,事業單位招聘考試的內容請關注廣西事業單位考試網,以及廣西華圖微信公眾號(gxhuatu)和2020廣西事業單位考試:788544395),獲取更多招考信息和備考資料
  • 福建雪峰華僑農場慶祝建場60周年
    雪峰開發區僑聯供圖中國僑網福州9月17日電 據福建南安市僑聯消息,近日,位於南安市中部的雪峰華僑經濟開發區舉辦圖片展、健步走、座談會、茶話會、慰問老職工、僑鄉小學開放日等系列活動,慶祝建場60周年。1960年4月,福建創建了十幾個華僑農場,雪峰華僑農場就是其中之一。
  • 關於四川省歸國華僑聯合會2015年部門決算編制的說明
    關於四川省歸國華僑聯合會2015年部門決算編制的說明 中 小】   一、基本職能及主要工作  四川省歸國華僑聯合會
  • 越南歸僑裹長粽迎新年
    原標題:越南歸僑裹長粽迎新年   「我們過年包的是長粽子,意味著長長久久。」1月31日下午,走進南靖縣豐田鎮的東華社區,越南歸僑們正忙著裹長粽、掛燈籠、蒸扣肉,獨具特色的春節民俗別具一番風味。
  • 世界越南華僑華人聯合會助建雲南山區學校圖書室
    世界越南華僑華人聯合會助建雲南山區學校圖書室 2014-05-14 17:07:09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 圖為世界越南華僑華人聯合會「僑愛心圖書室
  • 雲南大理賓川太和華僑農場 濃濃的特色僑鄉風情
    歸僑在適應地方文化的過程中,經歷了太和華僑農場五十多年發展過程中的多次改革,而歸僑從僑居國到太和華僑農場的空間轉換後,在飲食、語言、信仰等方面形成具有太和華僑農場特色的文化現象,以「二對咖啡」「印尼、越南菜」為代表的歸僑文化,落地生根,成為歸僑的特殊文化。
  • 廣西越南華僑安置點「變身」瑤族鄉 成基層政權
    中新社防城港12月26日電(潘錦昌)安置數千名越南歸難僑的廣西國營十萬山華僑林場,26日正式改設為十萬山瑤族鄉,成基層政權。  中共防城港市防城區委副書記覃先榮表示,擁有逾萬民人口的十萬山瑤族鄉是廣西首個華僑農林場改革發展過程中,以成立鄉鎮  據悉,廣西是中國重點僑鄉,有700多萬海外桂籍僑胞和數百萬歸僑僑眷。當地擁有22個華僑農林場,總面積136萬畝。近年來,為提高歸難僑生活水平,廣西對華僑農林場進行全面改革。
  • 廣西崇左市寧明縣舉行華僑農場美食文化節
    廣西崇左市寧明縣舉行華僑農場美食文化節 2009年05月05日 11:31  來源:中國僑網
  • 歸國華僑向陝西銅川市宜君縣捐贈教育資源
    歸國華僑向銅川市宜君縣捐贈教育資源 西安新聞網訊 經(陝西)省僑聯牽線搭橋,(西安)市僑聯積極配合,近日,亞洲教育醫療振興會及象牙塔教育聯盟教育資源捐贈儀式在銅川市宜君縣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