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半中元節帶你看看汕頭人祭壇上的那些祭品

2020-12-17 臻味食旅

今天因瑪娃失約,全市各中小學,幼兒園多放假1天

調侃一下:瑪娃雖說是小颱風,本來想去廈門,但因金磚國家領導人會晤被勸回,接著來粵東,被新媒體朋友圈眾神擋回,又不好意思再去珠海,最後默默選擇汕尾,一個知性的颱風,是懂政治,重視國際關係,尊重宗教信仰,給各行各業充足的時間停課停工,準備七月半祭拜,然後就是不上岸。

七月十五在潮汕稱為七月半,也有叫施孤、普渡在外地稱為中元節,傳說每年農曆七月,地臧王菩薩打開鬼門關,放出孤魂野鬼,享受人間血食。小時候家裡大人會特別交代,七月半前後幾天夜間少在外面逗留。

清光緒《潮陽縣誌》詮釋中元作盂蘭盆會曰施孤,《海陽縣誌》亦註明:「七月賽盂蘭盆會謂之施孤,又曰普度。從七月初一至月底,潮汕各地按村或城裡的寺廟輪翻施孤,似接龍擺流水席,宴請過路「好兄弟」(潮汕人對鬼的諱稱),排場隆重。今天不細說了,說說祭祖的那些食物。

每逢有農曆季節,潮汕人都會在家或祠堂備好祭品祭拜先祖,舊時很繁瑣,備五牲,即雞鴨鵝肉、豬肉、魚等,品種繁多,因季節不同在粿品上有專屬,時節吃食粿,如過年有甜粿、發粿、菜頭粿、薯粬粿,清明有樸籽粿,端午節有梔粿,中秋節有朥餅,冬至有冬至丸。奇怪的是七月半沒有特定的粿品,較隨意。

滷鵝肉,在祭壇上它是一牲,以前要買一隻大鵝,經後人變革,從整隻到半隻,到買一盤,有時只買四肢與鵝頭。

現在生活節奏加快,為節省時間,祭拜品基本是在菜市場外現成熟食。春只魚飯。

荷蘭薯粿,土豆在潮汕稱為荷蘭薯。

紅粬粿,基本一年四季都有它的出現。

魚餃、魚面、墨斗丸,一般是祭拜祭品人神共飧,做湯吃。

蒸芋頭,用鹽和金不換一起蒸,香及了。

素菜、炸豆腐、芋頭,買不到現有熟製品要自家做。

祭壇上必備的是水果,品種因季節而定,不時不吃。

甜品是酥餃,以前見過姥姨媽做過,後來都是店裡規模化生成,家裡就不做了。

酥餃是花生芝麻糖餡得的,外酥裡香甜,配功夫茶解膩。

油索,講究是用雞蛋當水和面,油炸後用糖漿、小蔥反沙。

煙、茶、酒應有盡有,還有巧克力......

地主老爺,各家各戶的保護神時年八節、初二十六,一定要備貢品祭奠,貢品內容隨主人喜歡,地主爺接納度高。這兩天晚上早點回家啦!

相關焦點

  • 七月半中元節的來歷由來及傳說故事
    七月半中元節的來歷由  「中元」之名起於北魏,是道教的說法。  中國東漢末年,天師道便已綜合前道教期的宇宙觀,首過需上「三官手書」,分別投於天、地、水中,表示向三官懺悔罪過,以祈求平安。經歷六朝時期的發展後,三會日與三元思想結合,在唐代官方的提倡下,上元、中元、下元等三元日定型化,成為祈福納吉、祭祖拜神的三元節日,皇帝率百官參與節日儀式。唐、宋以後,三元日成為民俗節日。
  • 今天七月十五汕頭某地「搶孤」現場,場面太壯觀!
    一般的,由善堂或父母會等組織善信備辦三牲品到義冢埔去修整裸露孤骨和祭拜,隆重者舉行盂蘭勝會,搭孤棚(祭壇),陳列大量三牲品、酒飯、紙錢、紙紮衣物,請和尚、道士到來念經、主祭。祭品除上述食物外,還有衣帽、竹笠等等,甚至還有活豬、活羊和耕牛。祭拜之後,散發實物,或編號散發竹籤牌子,讓觀眾去搶,這就是所謂搶孤。
  • 不思議迷宮機械祭壇有什麼用 放哪些祭品解析
    不思議迷宮機械祭壇上有一個凹槽,可以擺放祭品,如果擺放的祭品正確,就可以獲得產出也就是獎勵,如果不對則無用,這裡小編為大家介紹機械祭壇上可以擺放的物品有哪些!
  • 中國傳統節日一個都不能少——七月半中元節
    地官生日在七月十五日,稱中元節。其主要職責是為人間赦罪。水官生日在十月十五日,稱為萬元節。其主要職責是為人間解厄。中元節,在農曆七月十五日,俗稱七月半。傳說該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間普遍進行祭祀鬼魂的活動。凡有新喪的人家,例要上新墳,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所以,它整個兒是以祀鬼為中心的節日,成了中國民間最大的鬼節。
  • 明日七月半中元節,要吃它,這種傳統美食你還吃嗎,吃起來特別香
    明日七月半中元節,要吃它,這種傳統美食你還吃嗎,吃起來特別香明日,是中元節,俗稱鬼節,佛教稱盂蘭盆節。農曆七月,中國習俗上稱它為鬼月,七月十五俗稱「鬼節」,顧名思義,「鬼節」因節日活動內容有關而得名。民間傳說:人死後都變成鬼,並都到天上去,由「天上」管著;只有到七月初七至十五,才能「放假」回到人間「探親」。月鬼門關大門常開不閉,眾鬼可以出遊人間。傳說這一天地宮打開地獄之門,已故祖先可回家團圓,按舊俗,今晚店鋪要早早關門,把街道讓給亡靈回家。
  • 祭品那麼多,兩廣的七月十四為何首選鴨子?嶺南又為何提前過中元
    村民在河邊拔鴨毛十裡不同風,百裡不同俗,雖然都是過七月十四,但過法仍然有驚人的不同。雖說過法不同,但在祭品上,又有一個大大的相同,那就是鴨子。特別是廣西,七月十四「鬼節」這一天,鴨子幾乎是必不可少的祭品、鴨肉也是餐桌上少不了的美食。因此,民間又把七月十四管叫「鴨子節」。這就奇怪啦,豬、牛、羊、雞也都是常見的祭品,七月十四為何首選鴨?在唐宋時期(現在也是),牛羊是上等的肉類,不是一般百姓能吃得起的。李白的《將進酒》裡也提到了牛羊——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李白是什麼樣的人,自然不必多說了吧。
  • 鬼節不能做的26件事是什麼 七月半中元節禁忌都有哪些?
    農曆七月俗稱鬼月,這段時間,人間的陰氣加重,陰間的鬼魂會被放到陽間來接受親人的祭拜,在此期間有諸多禁忌不可觸犯,現在我們就一起來看看!一定要切記!在靈異中好兄弟是一句暗語,意思是你就是我的替身,代我受苦的意思!現在許多年輕人熱衷於過西方的萬聖節,覺得這像是一個超級狂歡派對,大家自己嚇自己,玩得不亦樂乎。但對於中元節,年輕人或許是從小就被長輩嚇壞了,認為「鬼節」的迷信色彩更濃,稍有不慎就會惹禍上身,被鬼魂糾纏而痛不欲生。
  • 七月半中元節民間祭祖活動,燃香燒紙錢放鞭炮,大家是這樣過的嗎
    農曆七月十四日(有些地方是七月十五日),道教稱為中元節,佛教稱為盂蘭節,民間舊稱鬼節,七月半。相傳那一天,地獄大門打開,陰間的鬼魂會放禁出來。有主的回家去;沒主的就到處遊蕩, 徘徊於任何人跡可到的地方找東西吃。所以人們紛紛在七月裡以誦經作法等事舉行「普度」以普遍超度孤魂,恐防它們為禍人間,又或祈求鬼魂幫助治病和保佑家宅平安。因此南方地區在這一天有普度的習俗。
  • 後沙月光本尊:劉伶利老師死了,資本祭壇上又多了一尊祭品
    她就像一尊祭品,校方用她來祈禱生意興隆,廣進財源。但別忘了,教育不是特權,而是一種人權!中國的教育正在資本操縱下失去公平,但人權衛士在哪裡? @後沙月光本尊:發布了頭條文章:《劉伶利老師死了,資本祭壇上又多了一尊祭品》微博截圖:
  • 莆仙七月半過節很講究:擺設祭品「接公媽」
    「十一十二,金粿嘗味;十三十四,挑來挑去」,這是「七月半」過節方式的真實寫照。在莆田,這個長達六天的節日,是僅次於春節的重要節日,過節方式也很講究。如今,宗族聚居方式改變,「七月半」過得越發簡化。昨日上午,記者來到涵江區白塘鎮顯應村吳大爺的家中。吳大爺告訴記者,按以往的習俗,從農曆七月十一日開始,各家就開始擺設祭品,恭請祖先返家,俗稱「接公媽」。
  • 農曆七月俗稱「鬼月」,細數中元節家鄉不一樣的習俗
    中元節也被稱為「鬼節」,民間傳說人去世後,其靈魂進入閻王殿歸屬閻王爺管理,每年的農曆七月閻王爺就會把這些靈魂放出來半個月,從七月初一到七月十五這半個月讓其回家或者遊玩,而在陽間的親人們就會在這個期間準備好物品迎接已故先祖,對其進行緬懷。
  • 七月半中元節要吃什麼食物?來看看全國各地的風俗
    七月半也就是中元節,俗稱「鬼節」,在農曆七月十五這一天,有些地方的人們要祭拜先祖,有些地方還要舉辦家宴,供奉行禮,有些地方是在農曆7月14這天就開始舉辦家宴,時代沿襲下來,現在每年這個時候都會吃家宴。來看看每個地方在七月半這天都吃些什麼?
  • 那些成為「劇情祭品」的女孩,編劇你過來,我們談一下「人生」
    在二次元的作品中,不少作品隨著劇情的發展,故事中總會有那麼一兩個角色犧牲,而這些角色就被我們稱之為「劇情祭品」。每當看到自己的喜歡的角色因為劇情關係領便當走人的時候,我們心裡總是會非常的難受,此時的你恨不得將編劇拖出來「談人生,談理想」。
  • 七月十五鬼門開?粵東碣石鎮民間風俗「中元節盂蘭勝會」即將開啟
    古人於中元節放河燈,道士建醮祈禱,乃是中國傳統民俗,佛教與道教對這個節日的意義各有不同的解釋,道教強調孝道;佛教則著重於為那些從陰間放出來的無主孤魂做「普渡」。而碣石這個古鎮作為儒釋道三教匯集之地,風俗禮節保持完善的地方,其「盂蘭勝會」的盛況,如果你不去親身經歷,或許並不能言其善。
  • 汕頭是一個人情味非常濃的地方,而且汕頭人也非常好客
    汕頭是一個人情味非常濃的地方,而且汕頭人也非常好客,但是有一點,好多潮汕父母都把不會講潮汕話的人主動歸結為外地人或者外省人。雖然潮汕人很好客,但同時潮汕人有對外包容性很差,很大原因是由於語音以及很多複雜的傳統習俗,所以很多潮汕父母都希望自己兒女可以娶或者嫁給本地人。
  • 王國Kingdom祭壇有什麼用 弓箭手和工人祭壇位置
    王國Kingdom祭壇有什麼用可能有的剛體驗這款遊戲的小夥伴可能還不清楚,遊戲中目前有兩種祭壇,分別是弓箭手祭壇、和工人祭壇。 捐錢提升弓箭手的命中率   遊戲內有兩種祭壇。弓箭手祭壇,可以暫時增加弓箭手的命中率。工人祭壇可以暫時增加城牆的堅固度。   值得一提的是,它的作用效果並不是永久的,所以得定期去捐錢開啟功能。
  • 七月半,鬼門開.這些事廣豐人你都知道嗎?
    農曆七月中國習俗上稱為「鬼月」。謂此月十五日前鬼門關大門常開不閉,眾鬼可以出遊人間。七月十四,是鬼月中陰氣最重的一天。傳說這一天的子夜時分,停留於荒郊野外會看到百鬼夜行的奇觀。隨著時代變遷,習俗刪繁就簡,過七月半可以按當地習俗,選擇當地認可的日期作為節期,所以,七月十三到七月十五這三天均有人過「七月半」。
  • 偷渡香港:那些年汕頭人的一海之隔
    1962那一年,爆發了逃港高峰「五月大逃亡」,通過廣東沿海朝著香港奔去的大陸人數目龐大,難以想像,其中也夾雜著阿豪這樣的汕頭人,因為這一年的汕頭已經破敗不堪。 那些年也有偷渡成功的人,站上香港的土地後便給家裡發電報,那年頭的郵局很講究,收到壞消息就給電報帶上白條再轉送家人,收到好消息則帶上紅條,而這些偷渡成功的電報最終都被附上紅條,作為喜訊傳遞到家人手中。 那是一個畸形的人間,一邊是封殺堵截,仿佛偷渡十惡不赦,另一邊卻是狂歡慶祝,仿佛偷渡是天大的喜事。
  • 農曆七月是鬼節?10條禁忌你必須知!
    回復您的屬相,如"鼠"查看您的運勢詳解 農曆七月,中國習俗上稱它為「鬼月」。七月陰氣增長,陽氣減弱,注意自己的運勢,在運勢不好的時候,三思而行,再思可矣,切勿衝動。故此月禁忌頗多,本期講解下在這「鬼月」期間,什麼事情是不可做?
  • 汕頭人來教你
    還有半個多月就要過年了,年夜飯上家家戶戶要做一條魚,因魚和餘同音,就為圖吉利,預祝吉慶有餘、年年有餘。今天來說說大眾喜歡的平魚(鯧魚)怎麼吃才是最完美的,看完全文,你會不會感覺自己之前都沒吃對呢,白吃!我要說的不是紅燒鯧魚、不是清蒸鯧魚。而是一條魚上桌後,從哪下筷子,那部位先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