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大火假新聞滿天飛,信息真實如何判斷?

2020-12-13 虎嗅APP


所選公眾號信息


「英國報姐」微信公眾號由北京宣源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於2016年08月08日註冊創辦。2017年08月11日由 「英國報姐工作室」帳號遷移改名「英國報姐」。截至2020年3月11日,該公眾號一共發布原創文章3084篇,目前日更5篇。


核查背景


2019年10月以來,澳大利亞的森林大火牽動著澳洲甚至是全世界人民的心。但在關心火情的同時,一些公眾號在報導中出現了一些事實錯誤。本文選取了「英國報姐」的2019年11月23日發布的文章《考拉被活活燒死,雪梨被煙包圍,澳洲災難大火僅僅是開始》進行相關事實核查。


事實點列舉




事實點



準確性



1.從今年10月份,澳大利亞入春以來開始,森林大火就在整片南方大陸侵襲。火勢最為嚴重的兩個州:新南威爾斯和昆士蘭,也恰恰是澳大利亞人口最集中的區域。



部分事實錯誤



2.目前,僅在新南威爾斯,就有60多起大火肆虐。一萬多平方公裡的土地被大火摧毀,面積接近於兩個上海。受災區主要是城市外的荒原。僅有600棟房屋被摧毀。死亡人數為6人。



部分事實錯誤



3.11月19 日早晨,雪梨居民起床後發現,城市的PM2.5指數達到了734,此後一直維持在500以上的水平,直到昨天才有所下降。……對於雪梨人來說,這個仙氣相當於一天抽32根香菸。



部分事實錯誤



4.是澳大利亞在今年經歷了前所未有的旱災。過去兩年的時間記錄了澳大利亞有史以來最低的降雨量。



部分事實錯誤



5.澳大利亞南部正在經歷一股前所未有的熱浪。南澳大利亞多地都刷新了11月份的最高紀錄。



具體核查基本事實錯誤




6.澳大利亞政府對火災無作為。



基本事實錯誤



7.澳大利亞政府官員在回答記者火災提問時因為涉及政治不予置評。



信源不明



8.莫裡森認為澳大利亞的這次火災,不是澳大利亞人自己的原因,所以澳大利亞也無需為此做出改變。



基本事實錯誤



具體核查


1.從今年10月份,澳大利亞入春以來開始,森林大火就在整片南方大陸侵襲。火勢最為嚴重的兩個州:新南威爾斯和昆士蘭,也恰恰是澳大利亞人口最集中的區域。——部分事實錯誤


(英國報姐使用的圖片)


該言論及消防員撲向大火的圖片均出自衛報美國版2019年11月22日的報導《Australia bushfires factcheck: are this year's fires unprecedented?》。該報導詳細介紹了新南威爾斯州和昆士蘭受災情況,如「新南威爾斯州遭受的損失最為嚴重」「在昆士蘭州,已經失去了20棟房屋,燒掉了約18萬公頃」。


文章中明確表示這兩個州都遭受了極大的損失,其中新南威爾斯州遭受的打擊確實是最嚴重的。但通篇並沒有表明昆士蘭是最嚴重的兩個州中的另一個,英國報姐直接將這新南威爾斯州和昆士蘭並列為「火勢最為嚴重的兩個州」是不嚴謹且可能存在錯誤的。


另外,「英國報姐」有關新南威爾斯和昆士蘭「是澳大利亞人口最集中的區域」的說法並不準確。根據澳大利亞統計局12月19日發布的數據統計,截至2019年6月30日,澳大利亞的初步估計居民人口為25,364,300人,常住人口數量排名前三的三個地區分別是新南威爾斯州、維多利亞州、昆士蘭州,因此文中新南威爾斯州和昆士蘭州是「澳大利亞人口最集中的區域」不夠準確。


(衛報報導截圖)


(澳大利亞統計局12月19日發布的數據統計)


2.目前,僅在新南威爾斯,就有60多起大火肆虐。一萬多平方公裡的土地被大火摧毀,面積接近於兩個上海。受災區主要是城市外的荒原。僅有600棟房屋被摧毀。死亡人數為6人。——部分事實錯誤


該言論有兩個來源,一個是衛報美國版2019年11月22日的報導,第二個來源是ABC2019年11月11日的報導。


據衛報報導,新南威爾斯州「受災情況最為嚴重,超過1.65萬公頃的土地被夷平,面積大大超過雪梨郊區。全部6例死亡都發生在那兒,600多個房屋被摧毀」。因此,「英國報姐」對於死亡人數的報導準確。同時「英國報姐」對「僅有600棟房屋被摧毀」的描述與衛報報導不符,原報導中實際受災房屋「超過600棟」。


(衛報報導截圖)


第二個來源是ABC於2019年11月11日發布的報導《NSW Premier declares state of emergency ahead of catastrophic fire warnings 》,報導中寫道「RFS稱,全州發生的60起火災中,一半以上仍未遏制。「RFS」是NSW RURAL FIRE SERVICE的縮寫,是新南威爾斯州官方機構。新南威爾斯州農村消防局是新南威爾斯州叢林火災的主要撲滅機構,被公認為是世界上最大的志願者消防服務,其相關網站會即時更新當地最新火情。


但根據第二天衛報美國版的報導《Encircled by flames: the sleepy New South Wales towns in the bushfire crisis 》,「到星期二晚上,新南威爾斯州已經發生了70多場大火」。由此可知「英國報姐」於11月23日發布報導時所說的「目前,僅在新南威爾斯,就有60多起大火肆虐」不準確。




 (ABC報導截圖)




(衛報報導截圖)


3.11月19 日早晨,雪梨居民起床後發現,城市的PM2.5指數達到了734,此後一直維持在500以上的水平,直到昨天才有所下降。……對於雪梨人來說,這個仙氣相當於一天抽32根香菸。——部分事實錯誤


該言論出自澳大利亞媒體7 News於11月22日發布的報導《Respiratory professor says Sydney smoke haze the equivalent of having 32 cigarettes》。該報導稱「雪梨在21日再度出現了嚴重的霧霾天氣」。雪梨科技大學的副教授布萊恩· 奧利弗在分析了該市當天的PM2.5指數後認為,當天霧霾對當地居民的影響相當於每人都抽了多達32支香菸。同時報導還稱,「新南威爾斯州環境部數據顯示,在11月19日,雪梨的PM2.5指數一度達到了734——相當於40支香菸」。在「英國報姐」的文章中,有關PM2.5指數的引用準確,但在汙染「相當於一天抽32根香菸」的引用上並未明確指出時間,表述不準確。



(7 News報導截圖)


4.是澳大利亞在今年經歷了前所未有的旱災。過去兩年的時間記錄了澳大利亞有史以來最低的降雨量。——部分事實錯誤


雖然記者沒有找到直接的數據,但據CNN11月12日的報導《Australia fires: Crews battle blazes across NSW and Queensland》,澳大利亞正在經歷多年來最嚴重的旱災之一。這與「英國報姐」所說的「澳大利亞在今年經歷了前所未有的旱災」表述基本一致。


(CNN新聞報導截圖)


在衛報美國版2019年11月22日的報導《Australia bushfires factcheck: are this year's fires unprecedented?》中,衛報表示「2019年1月至2019年8月之間的降雨量是某些地區有記錄以來的最低水平,包括新南威爾斯州的北部高原和昆士蘭州的南部丘陵」。而「英國報姐」的表述為「過去兩年的時間記錄了澳大利亞有史以來最低的降雨量」,將「部分地區」放大為「澳大利亞」,明顯表述不當。


另外根據澳洲氣象局的數據,澳洲最低的年降雨量出現在1902年並非是報導中的最近兩年。因而文章中「過去兩年時間記錄了澳大利亞有史以來的最低降雨量」基本事實錯誤。


(澳大利亞氣象局官網截圖)


5.澳大利亞南部正在經歷一股前所未有的熱浪。南澳大利亞多地都刷新了11月份的最高紀錄。——基本事實錯誤


記者並未在相關報導中找到有關「南澳大利亞多地都刷新了11月份的最高紀錄」的表述,但據澳大利亞氣象局官網的數據,南澳大利亞11月份最高溫度記錄出現在2010年前後,因此「英國報姐」表述不準確。


(澳大利亞氣象局官網截圖)


6.澳大利亞政府對火災無作為。—— 基本事實錯誤


記者在澳大利亞政府「救災支援」網站搜索關鍵詞「bushfire」,結果顯示澳大利亞政府對11月的昆士蘭州東部火災進行了相應救助。其中包括聯邦政府為災後重建工作提供的相應撫恤金。




(澳大利亞政府「救災支援」(DisasterAssist)網站截圖)


時至11月24日,澳大利亞先驅晨報報導稱新南威爾斯州州長Gladys Berejiklian宣布撥款四千八百萬澳元用於森林大火後的地區重建,其中包括對由聯邦政府和州政府聯合舉行的社區恢復計劃的資金支持。雖然24號之前,並無相關報導表明聯邦政府對火災提供了相關資助,但莫裡森在12號的採訪中就呼籲面對火災,各政黨應當停止內鬥,關切受難者的需求。


鑑於莫裡森對於火災並未採取漠視態度,且澳大利亞聯邦政府為昆士蘭州的災後重建工作提供了撥款,並且與新南威爾斯州州政府共同實施了森林大火重建計劃,可見「澳大利亞政府對火災無作為」的表達不準確。


7.澳大利亞政府官員在回答記者火災提問時因為涉及政治不予置評。—— 信源不明


「英國報姐」的文章中未標明該澳大利亞官員姓名及該新聞來源,記者在搜索澳大利亞各大新聞網站並未搜尋到相關報導。但是在查找相關報導時記者發現,在此次火災的相關報導中,「政治」問題被反覆提及。


澳大利亞先驅晨報,衛報等報紙先後發表評論指責澳大利亞副總理麥可·麥科馬克將政治議題引入火災問題中的不當言論。副總理在公開場合指責將氣候變化與此次大火聯繫起來的人,稱這些人是「住城裡的瘋子」,他還批評了綠黨領導者,認為該黨在藉由火災之機推進該黨應對氣候變化議程。



(澳大利亞先驅晨報、衛報相關報導標題截圖)


8.莫裡森認為:澳大利亞的這次火災,不是澳大利亞人自己的原因。所以澳大利亞也無需為此做出改變。—— 基本事實錯誤


莫裡森在接受「晨間」節目採訪時表示「氣候變暖是一種全球現象」,「澳大利亞的碳排放量只佔全球1.3%,不能認為單是這些碳排放影響了這一季的火災」。但是他也強調「我們正在儘自己的一份力來應對氣候變化,我們正在針對氣候變化採取行動」。


因而報姐報導中前半部分事實正確,莫裡森確實認為「澳大利亞的這次火災,不是澳大利亞人自己的原因」,但是莫裡森並不認為澳大利亞無需對此做出改變。


(衛報截圖)


綜上所述,「英國報姐」這篇文章多有不實之處。澳大利亞正在經歷多年來最嚴重的旱災之一,11月以來的森林大火更是造成了嚴重損失。澳大利亞政府已經進行了相關援助,雖然莫裡森認為此次大火併不是澳大利亞人的原因,但他強調澳大利亞應該因此做出改變。


最新情況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3月3日的報導《After more than 240 days, Australia's New South Wales is finally free from bushfires》、英國廣播公司3月4日的報導《Climate change boosted Australia bushfire risk by at least 30%》、美國廣播公司3月5日的報導《The size of Australia's bushfire crisis captured in five big numbers》等展示了澳洲大火的最新情況。


在澳大利亞,已經持續數月的毀滅性大火造成至少33人死亡,約3000所房屋被摧毀,多達十億隻動物受到影響。全國已有超過1260萬公頃的土地被燒毀,僅在新南威爾斯州就已燒毀了540萬公頃,而新南威爾斯州在以往火災季節的平均受災面積約為30萬公頃。新南威爾斯州位於澳大利亞東海岸,是雪梨市的所在地,也是該國受災最嚴重的州。


在2019年12月,雪梨出現了嚴重的煙霧,空氣品質指數達到「危險」水平的11倍。根據歐盟的地球觀測計劃,英國哥白尼大氣監測局的高級科學家馬克·帕靈頓表示,從2019年9月開始到2020年2月23日,澳大利亞的叢林大火向大氣排放了4.34億噸二氧化碳,相當於2018-19年度澳大利亞5.32億噸工業排放量的四分之三以上。


雖然澳大利亞每年夏天都有火災的危險,但此次大火導致了澳大利亞持續數月的高溫,並造成有史以來最嚴重的乾旱之一。澳大利亞當局稱,大火還破壞了一些世界遺產地區,包括新南威爾斯州的岡瓦納雨林和昆士蘭州的藍山。


另外根據CNN的報導,到3月2日,新南威爾斯州所有的叢林大火都已撲滅。新南威爾斯州農村消防局於3月2日發布推文表示:「自2019年7月初以來,#NSW的灌木叢或草地上首次沒有明火出現,而該州的火災已經持續超過240天。」


(新南威爾斯州農村消防局於3月2日發布的推文)


對於澳大利亞2月的暴雨,消防部門表示,好消息是暴雨在一個周末內撲滅了30場大火,但壞消息是暴雨又帶來了洪水,具有破壞性的大風和危險的海浪。暴雨還導致一些城鎮的居民從居住地撤離,數十所學校暫時關閉。



相關焦點

  • 核真| 澳洲大火後果嚴重,信息真實如何判斷
    核查背景2019年10月以來,澳大利亞的森林大火牽動著澳洲甚至是全世界人民的心。但在關心火情的同時,一些公眾號在報導中出現了一些事實錯誤。本文選取了「英國報姐」的2019年11月23日發布的文章《考拉被活活燒死,雪梨被煙包圍,澳洲災難大火僅僅是開始》[20]進行相關事實核查。
  • 高考滿分作文滿天飛,不算假新聞?
    原標題:高考滿分作文滿天飛,不算假新聞? 媒體對於高考的關注,歷來是分批次的。高考之前關注送考,高考之中關注作文,高考完了關注作弊,分數出來了關注高考狀元,最後以關注高考錄取結束。現在是空當期,分數線還沒出來,於是大家關注高考滿分作文。
  • 從澳洲恐怖大火刷屏說起,讓孩子學會鑑別假新聞有多重要?
    好處是獲得信息和知識更容易更快捷,壞處信息與謠言齊飛,一不留神,輕則成了傳播謠言和偽知識的幫兇,重則被假信息、偽知識割了韭菜。 但到目前為止,無論是我們的學校還是家庭,都還沒有把教會孩子如何利用和消費媒體當件重要的事。
  • 假新聞滿天飛!臺灣綠媒竟稱「三峽大壩潰堤」,沒人管管?
    編輯:鰻魚雨季的到來令重慶、四川等地均面臨著暴雨的襲擊,目前已經造成了比較嚴重的水患,就在中國大陸全力救災之際,臺灣綠媒卻藉機發布一些虛假新聞。更是將以往的假新聞一併翻出,號稱現在的三峽大壩「超過防洪限制水位」,並預言隨著水勢的加大,「三峽大壩將潰堤」。如此不負責任的言論出現後,就引起了中國大陸的關注,如此具有污衊性的言論出現,定然要對造謠者嚴懲才可以。
  • 疫情期間假消息滿天飛的背後
    人們會問,為什麼有那麼多的假消息在疫情期間大肆泛濫呢?在24日少數族裔媒體服務中心舉辦的網絡座談會上,資深媒體人希奇(Cameron Hickey)總結歸納為以下幾點:1、很多自媒體為了吸引眼球故意炒作,目的是增加點擊率,賺取廣告收入;2、有些媒體出於政治目的,罔顧事實,有意誇大、製造假新聞,目的是煽動種族仇恨;3、有些人用過去的或不同場合的視頻或照片來「證明」所謂的「事實真相」;4、有些小道消息經過無數的口口相傳逐漸把螞蟻說成了大象,給人感覺一個螞蟻的個案成了整個地球的現象
  • 澳洲大火已經過去,可動物們卻無家可歸
    原創 SamKakeru 物種日曆最近,隨著新冠疫情的全球蔓延,去年夏天燒的那場澳洲大火已經被人們忘得差不多了。不過我比較好奇的一個問題是,這幾個月到底發生了什麼,以及最重要的,大火中的那些動物們後來怎麼樣了?
  • 「假新聞」裡的川普最真實
    當地時間4月25日,美國總統川普缺席了已連續召開近50天的白宮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舉辦新聞發布會的意義是什麼?那些不入流媒體(Lamestream Media)只會問些充滿敵意的問題,拒絕發布真實的信息。他們得到了收視率,但美國民眾卻只能看到假新聞。」當天傍晚,川普在推特上寫道,「這根本不值我花費時間和精力!」
  • 澳洲大火連燒五個月,總理卻在夏威夷曬日光浴
    這段話出自去年大火的《流浪地球》,沒想到一年之後,這句話卻正在變成現實......燒不盡的澳洲大火去年9月,澳洲山火刷遍社交網絡,可五個月過去,這場山火仍舊沒有撲滅,如今的澳洲已變成了「人間地獄」!這一幕幕災難電影般的場景在澳洲各地上演,近600萬公頃的土地被燒毀,相當於接近半個福建、3個北京在燃燒!
  • 高考模考作文|達州一診:面對假新聞,我們該如何保持清醒?
    假新聞就是假借新聞報導形式傳播的錯誤虛假、聳人聽聞的信息。「假新聞」成為英國柯林斯英語詞典2017年度熱詞。從「XX頭條」到「XX熱搜」,從朋友圈到微博無不充斥著虛假信息。材料第一句話界定了「假新聞」的定義:藉助媒體形式傳播錯誤虛假、聳人聽聞的信息;第二句話點出「假新聞」這一詞彙在英國柯林斯詞典中成為2017年度熱詞,足見其熱度;第三句話指出現實情況,假新聞的無處不在,充斥在朋友圈、微博等熱門交流平臺;第四句話列舉現實的例子,指出我們生活中的假新聞層出不窮,甚至出現了很多可笑的假新聞;材料最後一段分析「那麼多人會上假新聞的當」的原因,提出了三種不同的觀點。
  • 2020年安徽事業單位招聘面試熱點:如何看待假新聞?
    安徽事業單位招聘網同步安徽事業單位招聘網發布面試輔導:2020年安徽事業單位招聘面試熱點:如何看待假新聞?。2020年安徽事業單位招聘面試熱點:如何看待假新聞?  【熱點連結】  最近有兩起非常典型的假新聞。
  • 中國市場的澳洲牛肉一半是假的,可能是馬肉、鴨肉!你還敢吃嗎?
    昨天,澳廣新聞ABC的一則報導引發譁然,據普華永道PwC估計,在中國市場銷售的澳大利亞產牛肉中,有半數並非真正的澳洲牛肉。有些假冒偽劣的所謂澳牛,「可能是豬肉、鴨胸或馬肉。」但這則新聞發布於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官網,且消息來源於知名的四大會計師事務所普華永道(PwC),可行度非常高了。中國對澳洲牛肉供不應求,但消費者購買的澳牛有50%可能是假的!澳廣ABC引述普華永道(PricewaterhouseCoopers)的估計,在中國市場銷售的標註產自澳大利亞的牛肉中,有半數並非真正的澳洲牛肉。
  • BBC新媒體專家手把手教你如何有效地識別假新聞
    導語:假藥、假證、假貨、假煙、假酒、假臉……還有一種叫做假新聞……3•15打假日,傳媒狐(微信號:media-fox)特製福利,手把手教你識別假信息,follow me !  編譯 | 葉永青  無論是各種社交網站,如Facebook,Twitter,還是媒體網站的更新報導,其中總有一些為奪人眼球而編纂的假新聞、假圖片。那麼在信息收集的過程中,如何識別不真實的資料來源和剔除虛假信息?
  • 為了避免假新聞影響大選,新加坡找到了 Facebook
    Facebook 和「假新聞」的鬥爭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它針對新加坡地區推出了一個「假新聞」聲明功能。在包含虛假內容的文章底部,Facebook 會貼出聲明:「根據相關法律法規,Facebook 有必要告知,新加坡政府稱這篇文章中包含了虛假信息。」虛假信息泛濫的問題已經困擾 Facebook 多年,在新加坡政府的推動下,它似乎向前邁出了一步。
  • 新聞評論「事實判斷」失真的表現與應對
    一些事實判斷失真的評論不但引發了公眾的關注和質疑,更形成了幾乎一面倒的輿論傾向,幹擾了正常的社會認知。在一番沸沸揚揚之後,媒體需要反思,如何才能為公眾提供對真實新聞的負責任的評論。
  • 什麼是數字新聞認識論?媒介技術是如何影響記者對事實的判斷的?
    真實、權威的信息傳播對於個體和社會來說都有難以替代的價值。隨著媒體組織和媒介技術的不斷優化和發展,記者們逐漸建立起了一套包括報導標準、方法、信息源等在內的成熟體系以支撐他們進行真實、客觀的新聞報導。記者的這一系列認知實踐活動,也使得新聞媒體成為最具有影響力的信息生產機構之一。
  • 陳志文:「清華校長圓場錯別字」的假新聞是如何誕生的?
    中新經緯客戶端8月30日電 題:《陳志文:「清華校長圓場錯別字」的假新聞是如何誕生的?》但在這個過程中,卻出現了一條所謂清華校長為這個錯誤「圓場」的假新聞。此事發生後,在網友的各種跟帖評論中,出現了一條這樣的段子,「清華人都是實誠人,歡迎是不摻絲毫水分的」。沒想到這句話在輿論場中被以訛傳訛,一些人移花栽木地把這句話演變成了清華校長在現場的「幽默」解釋,化身成了「官方回應」。
  • 玩遊戲能「免疫」假新聞?媒介素養的另一種打開方式
    假新聞一直是新聞傳播領域的熱門議題,如何辨識以及抵制假新聞受到了政策制定者、科技公司、媒體記者、學者智庫等多方的共同關注。 對此,全媒派曾多次聚焦假新聞議題,進行了多角度梳理和探討:
  • 澳洲大火揭露的殘酷「真相」
    大火在澳洲的土地上已經肆虐了足足四個月,過火面積差不多是91個紐約。大火已經造成至少27人死亡,5億動物葬身火海。這些天,我們沒少在微博和朋友圈看到眼神驚恐的考拉。呆萌的考拉會不會知道,大火已經奪走了它們兩萬多小夥伴的生命?
  • 為什麼瀏覽新聞時,大多數人判斷不出真假?
    過去,大家都認為,我們知道的越多,邏輯思維和科學思維越好,就越難讓我們相信不真實的東西。按照這樣的邏輯,處在信息大爆炸時代,我們應該充滿智慧,很難被人愚弄。但事實真的如此嗎?哈佛大學的社會學教授丹·卡漢(Dan Kahan)對這個問題也充滿疑惑,進行了一項長達數年的跟蹤實驗。
  • Facebook利用最新的機器學習算法幫助用戶判斷新聞真假
    【TechWeb報導】8月4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很多外國網友都會在Facebook上分享新聞,但也有人懷疑新聞的真實性,對此Facebook在新聞連結下方「相關文章」區域顯示內容,幫助用戶判斷真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