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選公眾號信息
「英國報姐」微信公眾號由北京宣源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於2016年08月08日註冊創辦。2017年08月11日由 「英國報姐工作室」帳號遷移改名「英國報姐」。截至2020年3月11日,該公眾號一共發布原創文章3084篇,目前日更5篇。
核查背景
2019年10月以來,澳大利亞的森林大火牽動著澳洲甚至是全世界人民的心。但在關心火情的同時,一些公眾號在報導中出現了一些事實錯誤。本文選取了「英國報姐」的2019年11月23日發布的文章《考拉被活活燒死,雪梨被煙包圍,澳洲災難大火僅僅是開始》進行相關事實核查。
事實點列舉
事實點 | 準確性 | |
1.從今年10月份,澳大利亞入春以來開始,森林大火就在整片南方大陸侵襲。火勢最為嚴重的兩個州:新南威爾斯和昆士蘭,也恰恰是澳大利亞人口最集中的區域。 | 部分事實錯誤 | |
2.目前,僅在新南威爾斯,就有60多起大火肆虐。一萬多平方公裡的土地被大火摧毀,面積接近於兩個上海。受災區主要是城市外的荒原。僅有600棟房屋被摧毀。死亡人數為6人。 | 部分事實錯誤 | |
3.11月19 日早晨,雪梨居民起床後發現,城市的PM2.5指數達到了734,此後一直維持在500以上的水平,直到昨天才有所下降。……對於雪梨人來說,這個仙氣相當於一天抽32根香菸。 | 部分事實錯誤 | |
4.是澳大利亞在今年經歷了前所未有的旱災。過去兩年的時間記錄了澳大利亞有史以來最低的降雨量。 | 部分事實錯誤 | |
5.澳大利亞南部正在經歷一股前所未有的熱浪。南澳大利亞多地都刷新了11月份的最高紀錄。 | 具體核查基本事實錯誤 | |
6.澳大利亞政府對火災無作為。 | 基本事實錯誤 | |
7.澳大利亞政府官員在回答記者火災提問時因為涉及政治不予置評。 | 信源不明 | |
8.莫裡森認為澳大利亞的這次火災,不是澳大利亞人自己的原因,所以澳大利亞也無需為此做出改變。 | 基本事實錯誤 |
具體核查
1.從今年10月份,澳大利亞入春以來開始,森林大火就在整片南方大陸侵襲。火勢最為嚴重的兩個州:新南威爾斯和昆士蘭,也恰恰是澳大利亞人口最集中的區域。——部分事實錯誤
(英國報姐使用的圖片)
該言論及消防員撲向大火的圖片均出自衛報美國版2019年11月22日的報導《Australia bushfires factcheck: are this year's fires unprecedented?》。該報導詳細介紹了新南威爾斯州和昆士蘭受災情況,如「新南威爾斯州遭受的損失最為嚴重」「在昆士蘭州,已經失去了20棟房屋,燒掉了約18萬公頃」。
文章中明確表示這兩個州都遭受了極大的損失,其中新南威爾斯州遭受的打擊確實是最嚴重的。但通篇並沒有表明昆士蘭是最嚴重的兩個州中的另一個,英國報姐直接將這新南威爾斯州和昆士蘭並列為「火勢最為嚴重的兩個州」是不嚴謹且可能存在錯誤的。
另外,「英國報姐」有關新南威爾斯和昆士蘭「是澳大利亞人口最集中的區域」的說法並不準確。根據澳大利亞統計局12月19日發布的數據統計,截至2019年6月30日,澳大利亞的初步估計居民人口為25,364,300人,常住人口數量排名前三的三個地區分別是新南威爾斯州、維多利亞州、昆士蘭州,因此文中新南威爾斯州和昆士蘭州是「澳大利亞人口最集中的區域」不夠準確。
(衛報報導截圖)
(澳大利亞統計局12月19日發布的數據統計)
2.目前,僅在新南威爾斯,就有60多起大火肆虐。一萬多平方公裡的土地被大火摧毀,面積接近於兩個上海。受災區主要是城市外的荒原。僅有600棟房屋被摧毀。死亡人數為6人。——部分事實錯誤
該言論有兩個來源,一個是衛報美國版2019年11月22日的報導,第二個來源是ABC2019年11月11日的報導。
據衛報報導,新南威爾斯州「受災情況最為嚴重,超過1.65萬公頃的土地被夷平,面積大大超過雪梨郊區。全部6例死亡都發生在那兒,600多個房屋被摧毀」。因此,「英國報姐」對於死亡人數的報導準確。同時「英國報姐」對「僅有600棟房屋被摧毀」的描述與衛報報導不符,原報導中實際受災房屋「超過600棟」。
(衛報報導截圖)
第二個來源是ABC於2019年11月11日發布的報導《NSW Premier declares state of emergency ahead of catastrophic fire warnings 》,報導中寫道「RFS稱,全州發生的60起火災中,一半以上仍未遏制。「RFS」是NSW RURAL FIRE SERVICE的縮寫,是新南威爾斯州官方機構。新南威爾斯州農村消防局是新南威爾斯州叢林火災的主要撲滅機構,被公認為是世界上最大的志願者消防服務,其相關網站會即時更新當地最新火情。
但根據第二天衛報美國版的報導《Encircled by flames: the sleepy New South Wales towns in the bushfire crisis 》,「到星期二晚上,新南威爾斯州已經發生了70多場大火」。由此可知「英國報姐」於11月23日發布報導時所說的「目前,僅在新南威爾斯,就有60多起大火肆虐」不準確。
(ABC報導截圖)
(衛報報導截圖)
3.11月19 日早晨,雪梨居民起床後發現,城市的PM2.5指數達到了734,此後一直維持在500以上的水平,直到昨天才有所下降。……對於雪梨人來說,這個仙氣相當於一天抽32根香菸。——部分事實錯誤
該言論出自澳大利亞媒體7 News於11月22日發布的報導《Respiratory professor says Sydney smoke haze the equivalent of having 32 cigarettes》。該報導稱「雪梨在21日再度出現了嚴重的霧霾天氣」。雪梨科技大學的副教授布萊恩· 奧利弗在分析了該市當天的PM2.5指數後認為,當天霧霾對當地居民的影響相當於每人都抽了多達32支香菸。同時報導還稱,「新南威爾斯州環境部數據顯示,在11月19日,雪梨的PM2.5指數一度達到了734——相當於40支香菸」。在「英國報姐」的文章中,有關PM2.5指數的引用準確,但在汙染「相當於一天抽32根香菸」的引用上並未明確指出時間,表述不準確。
(7 News報導截圖)
4.是澳大利亞在今年經歷了前所未有的旱災。過去兩年的時間記錄了澳大利亞有史以來最低的降雨量。——部分事實錯誤
雖然記者沒有找到直接的數據,但據CNN11月12日的報導《Australia fires: Crews battle blazes across NSW and Queensland》,澳大利亞正在經歷多年來最嚴重的旱災之一。這與「英國報姐」所說的「澳大利亞在今年經歷了前所未有的旱災」表述基本一致。
(CNN新聞報導截圖)
在衛報美國版2019年11月22日的報導《Australia bushfires factcheck: are this year's fires unprecedented?》中,衛報表示「2019年1月至2019年8月之間的降雨量是某些地區有記錄以來的最低水平,包括新南威爾斯州的北部高原和昆士蘭州的南部丘陵」。而「英國報姐」的表述為「過去兩年的時間記錄了澳大利亞有史以來最低的降雨量」,將「部分地區」放大為「澳大利亞」,明顯表述不當。
另外根據澳洲氣象局的數據,澳洲最低的年降雨量出現在1902年並非是報導中的最近兩年。因而文章中「過去兩年時間記錄了澳大利亞有史以來的最低降雨量」基本事實錯誤。
(澳大利亞氣象局官網截圖)
5.澳大利亞南部正在經歷一股前所未有的熱浪。南澳大利亞多地都刷新了11月份的最高紀錄。——基本事實錯誤
記者並未在相關報導中找到有關「南澳大利亞多地都刷新了11月份的最高紀錄」的表述,但據澳大利亞氣象局官網的數據,南澳大利亞11月份最高溫度記錄出現在2010年前後,因此「英國報姐」表述不準確。
(澳大利亞氣象局官網截圖)
6.澳大利亞政府對火災無作為。—— 基本事實錯誤
記者在澳大利亞政府「救災支援」網站搜索關鍵詞「bushfire」,結果顯示澳大利亞政府對11月的昆士蘭州東部火災進行了相應救助。其中包括聯邦政府為災後重建工作提供的相應撫恤金。
(澳大利亞政府「救災支援」(DisasterAssist)網站截圖)
時至11月24日,澳大利亞先驅晨報報導稱新南威爾斯州州長Gladys Berejiklian宣布撥款四千八百萬澳元用於森林大火後的地區重建,其中包括對由聯邦政府和州政府聯合舉行的社區恢復計劃的資金支持。雖然24號之前,並無相關報導表明聯邦政府對火災提供了相關資助,但莫裡森在12號的採訪中就呼籲面對火災,各政黨應當停止內鬥,關切受難者的需求。
鑑於莫裡森對於火災並未採取漠視態度,且澳大利亞聯邦政府為昆士蘭州的災後重建工作提供了撥款,並且與新南威爾斯州州政府共同實施了森林大火重建計劃,可見「澳大利亞政府對火災無作為」的表達不準確。
7.澳大利亞政府官員在回答記者火災提問時因為涉及政治不予置評。—— 信源不明
「英國報姐」的文章中未標明該澳大利亞官員姓名及該新聞來源,記者在搜索澳大利亞各大新聞網站並未搜尋到相關報導。但是在查找相關報導時記者發現,在此次火災的相關報導中,「政治」問題被反覆提及。
澳大利亞先驅晨報,衛報等報紙先後發表評論指責澳大利亞副總理麥可·麥科馬克將政治議題引入火災問題中的不當言論。副總理在公開場合指責將氣候變化與此次大火聯繫起來的人,稱這些人是「住城裡的瘋子」,他還批評了綠黨領導者,認為該黨在藉由火災之機推進該黨應對氣候變化議程。
(澳大利亞先驅晨報、衛報相關報導標題截圖)
8.莫裡森認為:澳大利亞的這次火災,不是澳大利亞人自己的原因。所以澳大利亞也無需為此做出改變。—— 基本事實錯誤
莫裡森在接受「晨間」節目採訪時表示「氣候變暖是一種全球現象」,「澳大利亞的碳排放量只佔全球1.3%,不能認為單是這些碳排放影響了這一季的火災」。但是他也強調「我們正在儘自己的一份力來應對氣候變化,我們正在針對氣候變化採取行動」。
因而報姐報導中前半部分事實正確,莫裡森確實認為「澳大利亞的這次火災,不是澳大利亞人自己的原因」,但是莫裡森並不認為澳大利亞無需對此做出改變。
(衛報截圖)
綜上所述,「英國報姐」這篇文章多有不實之處。澳大利亞正在經歷多年來最嚴重的旱災之一,11月以來的森林大火更是造成了嚴重損失。澳大利亞政府已經進行了相關援助,雖然莫裡森認為此次大火併不是澳大利亞人的原因,但他強調澳大利亞應該因此做出改變。
最新情況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3月3日的報導《After more than 240 days, Australia's New South Wales is finally free from bushfires》、英國廣播公司3月4日的報導《Climate change boosted Australia bushfire risk by at least 30%》、美國廣播公司3月5日的報導《The size of Australia's bushfire crisis captured in five big numbers》等展示了澳洲大火的最新情況。
在澳大利亞,已經持續數月的毀滅性大火造成至少33人死亡,約3000所房屋被摧毀,多達十億隻動物受到影響。全國已有超過1260萬公頃的土地被燒毀,僅在新南威爾斯州就已燒毀了540萬公頃,而新南威爾斯州在以往火災季節的平均受災面積約為30萬公頃。新南威爾斯州位於澳大利亞東海岸,是雪梨市的所在地,也是該國受災最嚴重的州。
在2019年12月,雪梨出現了嚴重的煙霧,空氣品質指數達到「危險」水平的11倍。根據歐盟的地球觀測計劃,英國哥白尼大氣監測局的高級科學家馬克·帕靈頓表示,從2019年9月開始到2020年2月23日,澳大利亞的叢林大火向大氣排放了4.34億噸二氧化碳,相當於2018-19年度澳大利亞5.32億噸工業排放量的四分之三以上。
雖然澳大利亞每年夏天都有火災的危險,但此次大火導致了澳大利亞持續數月的高溫,並造成有史以來最嚴重的乾旱之一。澳大利亞當局稱,大火還破壞了一些世界遺產地區,包括新南威爾斯州的岡瓦納雨林和昆士蘭州的藍山。
另外根據CNN的報導,到3月2日,新南威爾斯州所有的叢林大火都已撲滅。新南威爾斯州農村消防局於3月2日發布推文表示:「自2019年7月初以來,#NSW的灌木叢或草地上首次沒有明火出現,而該州的火災已經持續超過240天。」
(新南威爾斯州農村消防局於3月2日發布的推文)
對於澳大利亞2月的暴雨,消防部門表示,好消息是暴雨在一個周末內撲滅了30場大火,但壞消息是暴雨又帶來了洪水,具有破壞性的大風和危險的海浪。暴雨還導致一些城鎮的居民從居住地撤離,數十所學校暫時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