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竹媽媽
當我們的孩子出生以後,作為父母,我們自然而然,身上就多了一份責任與義務。
我們需要給孩子做一個良好的榜樣,讓孩子在家庭當中汲取豐富的營養,茁壯成長。
老話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這就說明,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成為孩子的生命基石,成為塑造孩子的關鍵部分。
「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當我們的言行舉止都成為孩子的模範標本時,我們做父母的就要多一份自覺,約束自己的言行,讓其符合社會的正確價值觀。
但是,並不是所有的父母,都能夠自覺做到這一點。
在濟南的一家體育用品店裡,一位媽媽帶著自己的孩子挑選足球鞋。
在一番試穿之後,給孩子挑選了兩雙足球鞋,但是在掃碼付款的時候,這位媽媽卻用手機中自帶的計算機APP,來模仿支付,假裝付款。
因為店員忙著裝鞋,沒有注意查看,看著這位媽媽的動作之後誤以為已經支付成功。最後任由母子二人帶著鞋揚長而去。
最後,店員只能夠自己墊付兩雙球鞋的錢,共計1769元。
這件事情上了新聞以後,店員表示,希望這位媽媽能夠主動回來把帳結了,給自己的孩子做一個好榜樣。
要我說,畢竟監控視頻都有了,警察想要找一個人是分分鐘的事情。如果這位媽媽看到新聞之後還執迷不悟,以為貪小便宜不會怎樣的話,那她可就大錯特錯了。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是我們從小就學習的道理,作為父母,更應該要在孩子面前做出一個良好的表率,而不是帶著孩子一起「作惡」。
試想一下,如果你的孩子發現媽媽其實是一個買東西不付錢的無賴,他會怎麼想,怎麼看?
有這樣一位爸爸,因為酒駕被交警抓獲,拒不配合檢測。
在車裡的孩子看到這一幕嚇壞了,著急大喊:「爸爸你快點吹吧!我不想關在籠子裡。」
酒駕本來就是違法行為,這位爸爸不僅知法犯法,還攜帶著自己的孩子上路,真是一點都不把「生命安全」放在眼裡。
萬一因為酒駕而出了事故,讓孩子出了什麼事情,那時候後悔還有用嗎?
在進行酒精檢測的時候還拒不配合,想要矇混過關,身為家長還不如一個孩子懂事,我都替他臉紅了。
作為家長,我們要明白,自己的每一個舉動,說出口的每一句話,都會被孩子看在眼裡、聽在耳裡、記在心裡。
我們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接觸最多的人,孩子在我們身上學到的一切,都是組成孩子生命的底色。
當我們無法給孩子提供正確的言傳身教時,給孩子帶來的危害,遠比我們想像的還要嚴重。
·孩子習得父母的壞習慣
託爾斯泰曾經說過:「全部教育,或者說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歸結到榜樣上,歸結到父母自己的端正和完善上。」
如果父母沒有盡到為人父母的責任,給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形象,會讓孩子在長期的相處過程中,學會了父母身上的缺點和壞習慣。
古人云「有其父必有其子」,如果我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成為了孩子模仿的錯誤範本,孩子也會朝著錯誤的方向成長。
我們給孩子創建出來的原生家庭,其中的教育方式、生活方式、關係模式等等,都會對孩子產生不可磨滅的影響。
這種影響是刻在骨子裡的,很難夠完全把它消除掉。
·影響到孩子三觀的塑造
作為孩子的父母,我們無法給孩子的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在教育的過程中用言傳身教,給予孩子正確的行為方式和處事準則的話,這會導致孩子的三觀塑造受到影響。
孩子很有可能會在父我們的惡劣影響下成為一個自私自利、不懂尊重、不講規矩放在眼裡的熊孩子。
他的三觀不符合社會的正確主流,會在成長的過程中碰很多的壁。
·影響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當我們無法成為孩子的榜樣,反而成為了拖累孩子的「無知父母」時,會對孩子的人際交往產生一定的不良影響。
就比如說,一個孩子的爸爸因為盜竊或是其他罪名進了監獄,而孩子在這種情況下,是很難獲得同齡人的友誼的。
因為其他孩子的家長會告誡自己的孩子,不能夠和罪犯的兒子做朋友,即使孩子本身並沒有做錯什麼。
孩子在這種被孤立的情況下成長起來,無論是心態還是為人處世的方式,都會向不好的方向發展。
①學會自省和反思
教育家馬卡連柯說過:「父母對自己的要求,父母對自己家庭的尊敬,父母對自己一言一行的檢點,是首要的和最基本的教育方法。」
只有我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認識後,「育人先育己」這件事情,才能夠在日常的生活中,不斷反思自己的言行舉止是否給孩子帶來了不好的影響。
當我們有意識地約束了糾正自己的言行,就已經在成為孩子榜樣的路上踏出了重要的一步。
②學會尊重孩子
美國心理醫生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一書中寫道:「真正愛孩子的父母都明白,愛孩子,就要尊重孩子,尊重他們的意願和感受,尊重他們有做決定的權利。」
我們只有學會尊重孩子的一切,孩子才有可能將我們視為學習的榜樣,而非高高在上的「頂頭上司」。
尊重孩子的每一個決定,是我們每個父母,在陪伴和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最需要做到的事情。
————————————
圖|來源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