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內良弘與他的《滿語辭典》
這本1200頁的《滿語辭典》共收錄約5萬個詞條,被認為是超越日本現有滿語辭典的一本最新、最好、最充實的滿語研究工具,對世界的滿語學研究做出巨大貢獻。這部辭典由河內良弘自費出版。現年86歲的河內良弘,是日本研究明朝女真史的專家。他青年時代在京都大學學習期間,曾得到日本東洋史學泰鬥宮崎市定教授等人的指導,還曾幫助蒙古史及北亞史學專家田村實造教授編輯《明代蒙滿史料》。
-
香港著名影視演員莫少聰為91歲高齡日本滿學家出版滿語大辭典獻愛心
2019年12月19日,距離2020新年還有12天。日本龍之昇記者祺祺應一位老朋友的邀請來到奈良。近幾年,本臺跟蹤報導90高齡日本滿學家河內良弘傾進半生編撰並自費出版滿語大辭典的事跡後,得到中國滿族文化網的大力協助和轉載,許多滿族同胞以及不少漢族朋友看了報導後紛紛解囊相助,圓了老人家此生最大的夢想:滿語大辭典得以順利出版。
-
滿語滿族丨日本、日耳曼的滿語文研究與近世歐亞
(楠木賢道著、阿拉騰譯,《江戶時代享保年間日本有關清朝及滿語研究》,《滿語研究》2013年第1期)在《清朝探事》外,朱佩章又曾自述其遊歷中國各地的見聞,題為《朱佩章偶記》,其中也曾描述清朝的滿人官職以及相關的滿語問題。例如《朱佩章偶記》中提到:「內廷包衣昂邦四員,分鑲黃旗兩員,正黃旗一員,正白旗一員。包衣昂邦者,漢語系家裡總管大臣也……黑撥大人數員,黑撥者,漢話議政也。」
-
復旦教授陸谷孫逝世 曾為牛津高階英漢詞典作序
未來網記者獲悉,2016年7月28日13時39分,復旦大學教授、《英漢大詞典》前主編陸谷孫去世在上海去世,享年76歲。未來網記者了解到陸谷孫曾為《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作序、翻譯。自1948年出版至今,累計發行量逾3000萬冊,廣受全球讀者歡迎。數據顯示,《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年銷量百餘萬冊、每分鐘銷售2.16冊。 北京外國語大學高級翻譯學院原院長莊繹傳說:「回憶我在學習英語、使用英語的過程中,使我受益最大的就是這本詞典了。」2014年8月,《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第8版)正式發布。
-
滿語滿族丨滿語錫伯語同義詞近義詞詞典
女真是我國東北地區一個古老的民族,女真人經過與周邊民族不斷融合,最終在17 世紀上半葉,形成了一個新的民族共同體——滿族,滿語之名隨之出現。滿語脫胎於女真語,在形成過程中吸收了其他民族語言成分。本書是對滿語、錫伯語中意思相等或相近的詞彙進行的一次系統梳理。全書共有條目904條,收入的主詞條及派生詞達4800 餘條,內容涵蓋政治、經濟、文化、科技、醫藥、衛生、歷史、法律、軍事等方面。本詞典作為一部專門性詞典,開創了滿語錫伯語詞典編纂的新思路、新方法,書中滿文選詞和漢文對譯準確、全面、規範,是滿漢文同義詞、近義詞對譯的首部工具書,對傳承滿語、滿文和發揚錫伯語、錫伯文,有著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
-
日老人自費出版中國兒歌 京版權局幫尋著作權人
千龍網訊近日,北京市版權局接到一個來自日本的求助電話。現齡72歲的日本老人小笠原玲子女士在電話中訴稱,她的父親曾在北京大學任教,她自幼跟隨父親在北京居住了六年。兒時的生活給她留下了美好的記憶,尤其是朗朗上口、韻律優美的中國兒歌更是常常勾起她對童年的懷念。
-
...英美法詞典|高文彬|東京審判|元照英美法詞典|東吳|高老|日本...
2020年9月7日,高文彬老先生在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去世,享年99歲。高文彬先生是中國最後一位全程親歷東京大審判者、上海海事大學教授、法學家、翻譯家、歷史學者。高老曾經說:「我這一生做了兩件很有意義的事,一件是二戰後參加東京審判,另一件是參與編纂《英美法大詞典》。」
-
日本巖手縣一中學教師自費出詞典 收錄6000方言
中國網3月19日訊 據日本《讀賣新聞》網站3月19日報導,巖手縣奧州市衣川區古戶的一名退休中學教師小野寺精一(75歲)將同區6000個地方方言收集到一本詞典內(A4紙664頁),並自費出版。7年前,小野寺曾經收錄了5000個地方方言並將其整理成辭典,但用這本詞典人們只能通過自己所知道的方言尋找標準話,因此這種詞典就只對熟悉方言的老年人才起作用。考慮到這一點,小野寺對原來的詞典進行了改編,這樣一來衣川區以外地區的居民也可以自由使用這種詞典。小野寺表示:「經常使用方言會給家庭營造一種溫暖的氣氛,這對孩子們的成長也有一定的積極影響。
-
朱建頌:武漢話部分詞彙來自滿語
在「武漢方言研究第一人」、華中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朱建頌看來,當代武漢話不僅是本地區方言的傳承,英語、法語乃至滿語,都影響過武漢話。 昨日,年近九旬的朱建頌老先生受聘江漢大學武漢語言文化研究中心學術顧問,在歡迎掌聲中,老先生起身向江大師生鞠躬,然後開講數十年來武漢方言研究心得。
-
《英漢大詞典》第三版依託網際網路 搜集最妥帖、最時髦的用法
用上海世紀出版集團總裁陳昕的話來說,「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催生了詞語的裂變,也大大地改變著工具書的形態及其編纂思維。」 朱績崧曾在課堂上讓學生們查詞典回答問題,學生們紛紛掏出手機查,「有道」是這麼說的,「金山」是這麼說的。「《英漢大詞典》為什麼不能做到使用便捷呢?我希望能讓年輕人直接使用《英漢大詞典》。不敢保證將來的產品一定比別家好,但至少內容靠譜。」朱績崧認為。
-
自費出版要知道哪些常識
自費出版要知道哪些常識?自費出版常識的內容大致分為自費出版的流程、自費出版的費用和自費出版的銷售情況等等。
-
浙大有一群人花13年時間,參與搜集12250餘幅...
浙大有一群人花13年時間,參與搜集12250餘幅...年時間,參與搜集12250餘幅傳世名畫,打造國畫界的「百科全書」》在剛剛結束的第25屆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上由浙江大學、浙江省文物局編纂出版的「中國歷代繪畫大系」(以下簡稱「大系」)之《先秦漢唐畫全集》《宋畫全集》《元畫全集》《明畫全集》《清畫全集》五部斷代集成
-
全國翻譯滿語書面語的不到50人 精通者不到20人
2005年8月,一群扛著數碼攝像機、數碼錄音機、數位照相機的學者走進了三家子村,作為其中的一員,黑龍江大學滿族語言文化研究中心趙阿平教授已經記不清自己是第幾次走進這個被學術界稱為「滿語基地」、「滿語研究活化石」的村落了。 語言被記錄在紙上是死的,只有變成語音從人的嘴裡說出來才充滿活力。「『天』怎麼讀?『幫助』怎麼說?」
-
大力加強滿語研究傳承發展 | 祖國萬歲
(趙阿平教授講授滿語課)回首四十年曲折路程的治學經歷,感慨萬千。所取得的一些治學收穫,深深感恩於諸多的良師益友。讀書思考是人生最大的享受與快樂,非常有幸,我自兒時起就品嘗到了讀書的快樂,且這一人生最美好的興趣伴隨至今並將直至終生。
-
「魔芋大王」安徽大學教授何家慶離世 曾自費扶貧行程3萬公裡
何家慶曾自費扶貧大西南,歷時300多天行程3 萬多公裡,研究並推廣魔芋栽培技術,被譽為「魔芋大王」。今年7月,何家慶老師暈倒在潛山扶貧調研途中,被檢查出癌症晚期。 」魔芋大王」何家慶離世 把眼角膜捐獻給山區孩子 10月19日晚,安徽省傳奇人物「魔芋大王」何家慶教授離世,享年70歲。
-
...申報館剪報資料》出版-申報 百科全書 歷史過程 出版時間...
這一時期,新聞學家戈公振考察了世界主要國家的新聞報業,回國後加盟申報館,並提出一系列建設性意見,包括成立「圖書資料室」的提議。1929年5月,戈公振籌辦圖書資料參考部,開始規劃資料室。1930年,他兼任《申報圖畫周刊》主編,資料室除了剪貼報紙資料,還增加了各類照片、圖畫的搜集與整理。 申報館的剪報工作一直持續到1949年5月末,前後近20年。
-
《漢俄大詞典》出版
年、收錄12萬詞條、總容量近1000萬字的雙語詞典《漢俄大詞典》日前由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出版。《漢俄大詞典》是中國俄語學者與俄羅斯語言學家共同取得的一項重大科研成果,是半個世紀以來長期從事俄語教學和研究的三代學者才智與學識的結晶。大詞典的出版恰逢2009中國俄語年和中俄建交60周年,具有特別的意義。
-
教授退休後撰寫600萬字專著 辭書在韓國翻譯出版
昨天上午,湖北大學為該校文學院80歲退休教授汪耀楠的專著《注釋學》一書被韓國翻譯出版舉行發布會,汪耀楠教授是著名辭書學家,第一屆、第二屆中國辭書學會副會長。中華書局、上海辭書出版社、武漢大學文學院古籍所所長駱瑞鶴教授等業內知名教授出席致賀。 這是我省傳統學術專著首次在國外翻譯出版。
-
近代日本大間諜的自白書:沉睡90年的密檔首次翻譯出版
2017年4月20日,在中日《馬關條約》籤署122周年之際,上海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上海人民出版社在世紀出版大樓聯合舉辦了《宗方小太郎日記(未刊稿)》新書首發式。發布會之所以選在這個特殊的時間舉辦,是因為此次出版的日記主人與甲午戰爭,與近代中日關係史有莫大的聯繫。
-
作家47年搶救中國彩詞800萬字 曾為搜集被卷黃河
武漢作家明德運,花費47年時間,跑遍全國29省市區,收集整理了800萬字彩詞。昨日,他編著的8卷本《中國民間彩詞大全》在黃陂舉辦首發式,該書由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原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賈芝表示,明德運的收集整理工作開墾了我國彩詞荒地,彌補了我國文學領域的一項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