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喜歡推人搶玩具?矯正不當行為,靠3個步驟「智取」

2020-08-06 曾敏敏老師
熊孩子喜歡推人搶玩具?矯正不當行為,靠3個步驟「智取」


當了父母之後,很容易帶著「濾鏡」去看待自己的孩子,「小天使」、「小天才」是很多父母對孩子的愛稱,當然,這些愛稱僅限於孩子乖巧懂事的時候。

而一旦孩子身上尚未馴服的天性被釋放出來,很可能就變成了「熊孩子」。在外人眼中,熊孩子似乎就是「小惡魔」一般的存在。


他們調皮搗蛋、愛罵人、喜歡動手動腳,似乎所有我們嗤之以鼻的「惡習」,他們都染上了。


身為一個旁觀者,我們可能會對熊孩子選擇避而遠之,但身為他們的父母,如何教育好孩子則是我們責無旁貸的「分內事」。


熊孩子喜歡推人搶玩具?矯正不當行為,靠3個步驟「智取」

家有熊孩子怎麼辦?


讓父母稍感安慰的是,熊孩子也有自己的弱點,那就是他們容易被「糊弄」,換句話說,大人可以通過某些策略來改變他們的想法。


育兒專家喬尼·高爾曼認為,幼兒的過激行為,其實只是想方設法地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結果也往往是如他們所願。


孩子的大腦還沒有發育成熟到告訴自己,這種行為是不對的,我不應該這麼做。』一切都是獎罰機制在作祟罷了。」


當孩子表現出不良行為時,父母最好不要反應過度比如發飆怒斥,避免讓孩子恐懼或產生焦慮,或者對真正的問題轉移焦點。


熊孩子喜歡推人搶玩具?矯正不當行為,靠3個步驟「智取」


父母最應該做的是,幫助孩子擺脫這些不良行為。


當一個孩子在家喜歡追打兄弟姐妹,可能是因為他在學校看到其他同學這樣做達到了某種目的,於是他們回家複製了同樣的行為,想藉此得到同樣的結果。


因此,父母要學會觀察孩子是從哪裡學到這種不良行為的,及時遏制住苗頭的生長。


你可以試著跟孩子說「是不是你經常在學校或看到某個人這樣做,但在家裡,我們不可以這樣做。」


不良行為是一種選擇


育兒作家伊蓮·格裡曼建議父母接下來的做法是,將孩子的不良行為定義為一種選擇產生的後果。


也就是將目光放在「選擇」這件事情上,引導孩子去思考什麼是好的選擇,什麼是產生嚴重後果的壞選擇,這樣一來便賦予了孩子力量,讓他們能夠將自己的選擇和本性區分開來。


比如孩子喜歡推搡別人,可以先告知這種行為是一種很糟糕的選擇,因為會讓人受傷。


熊孩子喜歡推人搶玩具?矯正不當行為,靠3個步驟「智取」


除了告訴孩子不同選擇會導致的後果,為了滿足孩子的即時需求,還可以跟孩子一起找到更好的選擇,也就是替代方案。


比如孩子愛和人搶玩具,告訴他用自己的玩具去跟別人交換,可能更容易讓對方願意分享玩具,而不是互相爭得不可開交、最終以一方的委曲求全而結束。

此外,父母也要對孩子的行為抱有自己的容忍底線,如果他們犯了一個很嚴重的錯誤,比如參與校園霸凌,那就不能僅僅用「選擇」為他們爭辨了。


這時候父母可以尋求第三方的協助,讓學校或老師給出相應懲罰來約束孩子的行為,用明確的規則執行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行為之過。


在敏敏老師看來,好孩子是教出來的,熊孩子是模仿出來的,沒有一個孩子是天生的調皮搗蛋。


當看到孩子追打兄弟姐妹、衝父母亂發脾氣時,我們不要只看到表面,要透過事情找到真正的原因,再加以引導和限制孩子的行為。


在引導過程中,孩子會明白如何與人相處,也會慢慢糾正自己的行為。這個過程是需要日積月累、長期堅持的,作為父母需要有耐心和恆心,陪著孩子堅持好習慣的養成。


而另一方面,則是家長不能對孩子的頑劣行徑輕描淡寫,甚至不以為然。在壞習慣的養成中,每個孩子的所作所為,都來自於父母對其約束程度能做到何種程度。有力的約束將幫助孩子糾正壞習慣,而放任自流則助長孩子的壞習慣程度,直至發生不可挽回的錯誤。


熊孩子喜歡推人搶玩具?矯正不當行為,靠3個步驟「智取」

老話常談地說,孩子的過度行為,只能說是父母放任自由的後果。


成年人的世界需要界限感,心智還未成熟的孩子更需要規則和紀律來約束他們,來告訴他們,這個世界不是在圍著他們轉。


方法可能會因人而異,尺寸常常很難把控適宜,但在教養問題上,父母能夠儘量做的就是,多嘗試尋找不同的解決方法,秉持溫柔而堅定的教育方針。


如果孩子越過了那條線,那麼也要讓他們體驗受挫、教訓和懲罰,因為這是從錯誤中學習。


對付「熊孩子」

你有什麼小妙招?

歡迎評論

分享給我們

一起學習~


熊孩子喜歡推人搶玩具?矯正不當行為,靠3個步驟「智取」

相關焦點

  • 熊孩子又刷屏了,搶雞排、搶玩具、打人,背後家長態度被人指責
    熊孩子感覺是越來越多了,似乎每年熊孩子都能刷上一陣子的屏:搶吃的、搶玩具、撒潑……。在新聞上看到,可能大多可以一笑了之。可落到自己頭上,恐怕就沒幾個人笑得出來了吧。佳佳(化名)和閨蜜在肯德基吃飯聊天,發現有個小孩非常離譜,在店裡來回跑,還大聲喊叫,也沒有家長來制止。
  • 不懂分享or搶他人的玩具,父母該拿「熊孩子」的物權主義怎麼辦
    後來又來了一群孩子,有些人帶著自己的玩具,有些人沒有。 沒有的小朋友就借其他孩子的玩,沒過多久,還是有孩子因為玩具爭搶起來。一個小男孩搶了一個小女孩的鏟子,不肯還回去。 小女孩沒有辦法,只好向媽媽求助。
  • 熊孩子要什麼給什麼?掌握5個步驟,學會改善孩子的不良行為
    尤其是當孩子遇到麻煩的時候,比如跟其他小朋友搶玩具,他們往往也會立即介入,幫助孩子解決問題。然而長此以往,當遇到同樣問題的時候,孩子自己並不知道應該如何應對,因為父母從沒給過他們學習的機會。最終,這些孩子很可能養成很多不良行為而不自知,直至形成難以改變的不良習慣。熊孩子很多時候其實都是由父母給慣出來的。
  • 熊孩子要搶大寶的玩具?他的媽媽這樣做,孩子開心了
    今天,小朋友們在一起玩耍,五歲的男孩子多多,搶了大寶在玩的玩具——蛋卷餅乾鐵盒,大寶想要搶回來,搶不過。大寶跑過來跟我,拉著我的手跺腳、撒嬌,「媽媽!」鐵盒很漂亮,是大寶在外面投石頭玩用的,她現在只有這麼一個鐵盒了,她是不會願意分享的。我無奈地看著多多媽,誰的孩子誰教育,只能多多媽上了。
  • 幼兒攻擊性行為矯正個案研究總結報告
    幼兒進入中班後,隨著其生理和認知水平的發展及社會、家庭和媒體,特別是電視的負面影響的日益增強,使其攻擊性行為顯著增多。我園中五班的張強小朋友就是一個具有較強攻擊性的幼兒。自本學期開始,我就和中五班的兩位教師一起運用代幣制的方法對張強小朋友的攻擊性行為進行矯正研究。   所謂代幣制,就是一種用代幣做強化物來進行的行為矯正程序。
  • 2歲寶寶為「維護正義」,抓傷搶玩具的小朋友,怎樣引導才靠譜?
    其實也沒多大點事兒,姐妹倆特別愛搶玩具,小的比較「霸道」,姐姐玩什麼,她搶什麼。,有時候搶贏了還會出手打人,我們看到過一次,就很嚴肅地告訴他,不可以打人,不可以跟好朋友搶玩具,教他跟姐姐商量。一兩次之後,小傢伙把這個規矩記得很牢,所以隔壁兩個小姐姐來玩的時候,他看到雯雯搶木木的玩具就會說「不能搶玩具」,也會像模像樣的跟雯雯說要跟木木姐姐商量。那會兒一沒注意,就聽雯雯哇哇大哭,跑過去一看,雯雯耳朵邊上被抓了好大一條紅印子,還破了皮。
  • 2歲寶寶為「維護正義」,抓傷搶玩具的小朋友,怎樣處理才靠譜?
    2歲寶寶為「維護正義」,抓傷搶玩具的小朋友,「正義傷害」需警惕同樓層的鄰居家來了小客人,兩個女孩是表姐妹,一個三歲,一個兩歲半,我家兒子現在兩歲三個月,自然是喜歡湊在一起玩,嘰嘰喳喳的好不熱鬧。孩子開學,我們也開心,可是一不注意就會有「流血事件」。
  • 對「熊孩子」口誅筆伐的現象,你怎麼看?
    我也注意到無論微博上還是微信朋友圈裡,都時不時有討伐「熊孩子」、「熊家長」的文章,比較典型的個案大家可能都聽說過了:猛推孕婦看會不會流產;慫恿自己孩子找別人要吃的,沒有成功以後孩子想把人家推到地鐵奔馳而來時的地鐵軌道裡;餐館吃飯朝別人的火鍋裡吐口水;在電梯裡尿尿……等等。這些例子讓很多人對「熊孩子」咬牙切齒。
  • 我花了2個月,把3歲女兒從熊孩子變成小天使.
    笑笑雖然是個女孩,但一直像個假小子,活潑好動,脾氣也倔強。2歲開始,她變得特別喜歡跟其他小朋友玩。不管對方年齡如何,只要視線範圍內出現小朋友,她總要湊過去想要交朋友。「我要做壞孩子,要搶東西,要打他們,咬他們,把他們扔到河裡去餵魚。。。。」除了最後一條難度太大沒法兌現外,其餘都一 一履行了她的諾言。
  • 你家「熊孩子」是不是人緣極差?如何培養被拒絕型孩子社交技能
    「我喜歡你的玩具,我們能交換嗎?」「我可以玩你的玩具嗎?」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引導孩子應用這些話。在這個過程中,父母要注意引導孩子使用禮貌用語,比如「請」「謝謝」「對不起」等。如果孩子沒有用語言交往而是直接搶或者推別人,那父母要堅定地讓孩子承擔自己行為的結果——把玩具還回去,向別人道歉,重新用友好的方式交往,否則只能自己玩兒。
  • 不要小看孩子搶玩具
    所以說,並不是孩子霸道,也不是孩子自私,是他所處的心智發展階段讓他產生了這種不合適的行為。玩具被搶了不敢搶回來≠孩子慫、窩囊孩子的東西被搶了,不搶回來,有可能是本身孩子性格就是如此,比較溫和,不愛有什麼衝突,沒想過要搶回來。
  • 孩子喜歡搶對方玩具,物權意識在作怪
    家長也很疑惑,為何他們喜歡搶別人東西呢?主要有這3個原因。第一個原因:物權意識模糊。年幼的孩子對周圍的事物缺乏清晰的認知,也無法分辨自己行為的對錯。他們的物權意識也較為模糊,不懂得&34;和&34;之間的區別。
  • 孩子之間搶玩具,家長應該介入還是旁觀?小故事讓你知道怎麼辦
    無獨有偶,兩個小孩在早教中心搶玩具推搡,見兒子被推,廣州這位父親護犢心切,竟上前將對方2歲幼兒推倒在地,結果悲劇了!2015年10月31日,方某帶著孩子小方到一家早教中心上課。方某訴稱,鍾某的兒子小豆與自己的孩子在同一個班上課,下課後孩子們都在教室外的活動場所玩耍。小方以為小豆要搶他的東西,於是下意識的推了一下小豆。
  • 《如何培養孩子的社會能力》:只需4個步驟,教會孩子解決衝突
    熊孩子屬於沒有表現出社會能力的孩子。 作者認為, 熊孩子之所以做出不好的行為,比如打人、不聽管教、撒潑耍無賴,其實是因為他們沒辦法通過思考來解決問題,於是,他們用不好的行為來宣洩情緒,引起別人的注意。而那些表現出社會能力的孩子,他們的思考水平更高,比如,他們會試著想辦法自己解決問題,這個辦法行不通,那換個辦法試試。這種能力顯然不是天生的,這些孩子是如何學會的呢?
  • 孩子喜歡搶別人玩具?先別說孩子,家長要讀懂孩子「心理秘密」
    在大多數父母看來,孩子搶玩具是非常沒有禮貌、沒有教養的行為,但我卻要和家長們說,孩子搶玩具是成長發育過程中非常正常且必然的事情,因為這是孩子物權建立的信號。我們還斥責孩子之前,首先應該讀懂孩子搶玩具背後的"心理秘密"。面對孩子搶玩具,你是怎麼做的?
  • 熊孩子在小區遊樂場裡稱王稱霸,媽媽也不管反而護短,結局很酸爽
    大部分時候,家長都告訴孩子,儘量離這個熊孩子遠一點。直到有一天,小男孩玩滑滑梯的時候推了一個小女孩一把,但那個女孩機靈地躲了,小男孩反而自己撲了個空,就直接從滑滑梯上摔了下來,摔得鼻青臉腫。這時,男孩的媽媽衝過來,準備替孩子「報仇」。
  • 孩子間搶玩具鬧矛盾,解決問題還得靠他自己
    誠誠最小,也是最開心的孩子,玩具被拿走後,跟沒事人一樣,轉身又管媽媽要別的玩具。01小孩子沒有搶東西的概念陽陽和冰冰都不想「搶」別人的玩具。陽陽看到好玩的玩具,想玩,於是去拿。冰冰發現自己沒的玩了,也去找新的玩具,而誠誠也是如此。只不過,有趣的是,就好像一個社會形態的小縮影,三個孩子的行為,表現出了他們之間體能的差別。如果反過來,樂觀開朗的誠誠身體最強壯,急脾氣的陽陽最弱小。那麼,當陽陽的玩具被拿走時,陽陽肯定會著急,生氣地大哭起來。
  • 孩子之間搶玩具,該怎麼辦?
    相信很多家長都會遇到類似的情況,每當有親戚家的小孩來家裡玩,看到喜歡的玩具總想拿走,而家長一般都會勸說孩子把心愛的玩具讓出去。 可是,孩子真的願意嗎?,留下孩子委屈哭鬧,有的家長還會雪上加霜,指責孩子一點都不懂事,連玩具都要跟小夥伴搶。
  • 面對喜歡耍脾氣的熊孩子,家長這樣做,幫助孩子迅速改掉暴脾氣
    早上在地鐵上遇到了熊孩子,地鐵上的人本來就多,小孩坐在媽媽的懷裡,一邊哭鬧一邊拿腳踹著面前站著的路人。路人衝小孩瞪了瞪眼睛,小孩哭的更兇了,孩子的媽媽怎麼哄也哄不好,讓人頭大。生活中我們總會遇到各種熊孩子,他們調皮搗蛋,不太懂事,在家庭教育方面也沒有受到過很好的訓練。
  • 寶寶愛搶玩具怎麼辦?正確教育方法來pick
    寶寶愛搶玩具怎麼辦?正確教育方法來pick 孩子們在一起玩,搶玩具是常有的事。很多媽媽面對愛搶玩具的孩子,常常束手無策,不知道該如何教育他。別捉急,育姐今天就來教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