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終極目的——培養獨立自主的孩子

2020-09-05 每天給夢想半小時

越來越喜歡Momself這個公眾號了。崔璀說的很對,我是Mom,我更是我自己。我們在培養孩子的同時,不能放棄自我的成長,這樣才能給孩子一個好榜樣。每當我想到爸爸七十多歲了,還在工作,我就覺得沒有任何理由放棄工作,當然了,全職媽媽也是工作的一種,最辛苦的那種!

雖然以前也曾因父母無法幫襯自己感到黯然,但想想爸媽對我的教育其實也算是成功的!成功之處在於我很小的時候就有了自己的夢想。上小學的時候,我想去縣城上學,為此我跟媽媽商量,考試前那個假期不做家務了,把所有的時間都用來學習,媽媽同意了。

要考上那所學校,我面臨的競爭很激烈,媽媽說她沒有門路幫我通過託關係進入那所學校,我只能靠自己,所以我要比別人更努力才行。寫作業的時候,老師要求做二十道算術題,我每次都做四十道,我不覺得學習辛苦,我喜歡讀書,我想一直讀下去,我不想當農民,一輩子面朝黃土背朝天!

後來我終於憑著自己的努力如願以償地考入縣城那所中學。我讀初二的時候,高中入學考試第一名的學生在操場主席臺給全校同學作報告的時候,我好羨慕她。自那以後,我把所有吃飯睡覺以外的時間都用來學習,後來我也成了她,以中考全縣第一名的成績站在主席臺做報告,據說當時當地電視臺還報導了此事,同村的親戚還在電視上看到了我,這讓我頗感自豪!

上高中時候,班主任第一次跟我談話就問我想考哪所大學,我說考北大。雖然後來我沒能考上北大,但是高中三年我確實為了這個目標盡了全力,沒有虛度光陰,甚至自覺迴避了早戀……

上了大學,我很羨慕考上清華研究生的學姐,我也想考清華,但是去考察了一番,覺得還是沒把握,後來考了山大……到了山大面臨最迫切的問題就是太窮了,後來我也靠著自己的努力解決了這個問題……

再後來為了找工作自己去投簡歷;為了成為真正的城市人而奔忙於各種手續;為了存款十萬處處節儉;為了生女兒辭掉國企鐵飯碗;為了重新回歸職場跟公婆妥協,直到今天又找回了在職場順風順水的感覺……

我一步步升級打怪,跌跌撞撞走到了今天……這就是真實的人生,不再有父母或老師來為你列計劃、發指令, 你得知道自己的夢想和方向,然後調動一切資源和能力,努力地去達成,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這才是教育的最終目的!不能被焦慮裹挾前行,自己什麼都搭進去了,卻不知道為什麼要這麼做,這樣結果也往往事與願違……

我買不起學位房,也沒太多時間陪孩子,也攢下什麼資源給他們。但我會我引導他們找到自己的夢想,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然後為之而努力!只要他進入了這樣的軌道,我就不用為他的未來而擔憂了,他會朝著自己的夢想一路狂奔,我做個忠實的觀眾就好了!

相關焦點

  • 如何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性格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掌心裡的寶,有些父母生怕孩受一點苦或委屈,事事為孩子操辦,久而久之,孩子喪失了獨自生活的能力,以至於有些些孩子上了高中、大學還不會自己洗衣服。而有些父母則從小讓孩子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這樣的孩子將來走上社會後普遍有很強的獨立自主能力,不僅把自己的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條,還能把他人照 顧得很好。
  • 《大學》教育的終極目的是什麼?
    美籍華裔物理學家丁肇中先生有一篇文章叫《應有格物致知精神》,文中說:「傳統的中國教育並不重視真正的格物和致知。這可能是因為傳統教育的目的並不是尋求新知識,而是適應一個固定的社會制度。《大學》本身就說,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達到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的田地,從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因為這樣,格物致知的真正意義便被埋沒了。」
  • 課程回顧|市婦聯家教微課堂第73期:怎樣培養孩子獨立自主
    課程回顧|市婦聯家教微課堂第73期:怎樣培養孩子獨立自主 2020-12-19 12: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尊重生命, 才是教育的終極目的
    男士禁不住走過去:「孩子,這水窪裡有幾百幾千條小魚,你救不過來的。」「我知道。」小男孩頭也不回地回答。「哦?那你為什麼還在扔?誰在乎呢?」「這條小魚在乎!」男孩兒一邊回答,一邊撿起一條魚扔還大海。其實,這個故事恰好對應了泰戈爾老人的一句話:教育的目的應當是向人傳送生命的氣息。
  • 獨立自主意識強的孩子思想也很獨立難能可貴,家長應該如何培養?
    從小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相信很多家長都很重視。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總會因為擔心孩子受傷或覺得他們做不好,而選擇越俎代庖。看來對於孩子的教育和培養,知道和做到是兩回事情。今天和家長們聊一聊,為什麼要培養孩子的獨立自主能力。能力的培養建立在意識的基礎上很多家長會有這樣的想法,孩子還小沒有必要那麼看重自主能力的培養。因為大了他們自然都會做,尤其對於老年人,這種想法更為明顯。
  • 如何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自立自強好少年,家庭教育第一要務
    父母可以陪孩子走一程,卻無法伴孩子度一生。如何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讓孩子從小做一個自立自強好少年,這是家庭教育的第一要務。有時,太多的關愛(幫助),反而成了傷害(失去)。在中國,父母對孩子的關愛特別的深,生怕孩子受一點傷害。
  • 如何培養孩子的獨立自主能力,最好的辦法就是忍住,別插手!
    子女教育一直是困擾家長的一個大難題,如何才能讓孩子既有一個快樂的童年,又不會感受到來自父母給予的壓力,這仿佛是一個兩難的選擇。如果孩子有相當強的獨立自主能力,能後自覺地完成學業以及各種功課,可能就不會出現這樣的問題。
  • 不要喊媽家規走紅,培養孩子獨立自主,不要凡事都喊媽
    雖然如今的教育鼓勵孩子們不懂就問,但是有一些能夠通過自己的摸索而知道答案的問題,家長們更傾向於孩子獨立思考。「不要喊媽」家規走紅,培養孩子獨立自主,不要凡事都「喊媽」如果等到孩子應該獨立的年紀才跟TA們強調所謂的「獨立」,豈不是為時已晚?那麼,如何培養孩子的獨立自主意識呢?
  • 「不要喊媽」家規走紅,培養孩子獨立自主,不要凡事都喊媽
    雖然如今的教育鼓勵孩子們不懂就問,但是有一些能夠通過自己的摸索而知道答案的問題,家長們更傾向於孩子獨立思考。「不要喊媽」家規走紅,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現在很多孩子在家的地位猶如眾星捧月一般,這也導致了孩子遇到一點問題就缺乏了獨立解決的習慣。
  • 《家庭教育》如何培養孩子的獨立自主能力?
    各位讀者大家好,這篇文章主要分享如何培養孩子的獨立自主能力,以及應該從什麼時候開始著手培養?以下內容均以文字的形式講解,希望讀者可以花一些時間讀完,相信對您會有一定的幫助。如果能夠在孩子進入小學之前就做好習慣培養,那麼將對我們的孩子順利適應小學生活有著很大的幫助,並且一旦這些習慣轉化成孩子的能力,那麼我們也就不需要過分操心了。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培養孩子的各種能力呢?下面我們從兩大方面展開介紹。
  • 教育的終極目的,不是培養一個脆弱的做題機器
    >在網上看到一位教育專家說過:「不要一味地追求培養一個學習優良和行為乖巧的孩子,如果從小就學會經常運動,那麼會減少成年後的抑鬱敏感、自暴自棄等現象。」教育的終極目的,應該是養育出一個身心健康均衡發展的孩子,而不是一個毫無感情的做題機器。
  • 「逼迫式」教育橫行,教育的終極目的就是把每個孩子都逼成才?
    媽媽總是希望孩子一回到家就主動寫作業,而孩子總是磨磨蹭蹭,能推脫就推脫。我們也一直提倡因材施教,對於這些完全放棄了學習的孩子,是不是可以換一種教育方式?不要不承認差別,孩子和孩子 真的是有差別的。教育不是萬能的,我們也不要自欺欺人,教育不可能把每個孩子都培養成學霸,培養成人才。這裡並不是說,從小就對學習文化知識不感興趣的孩子,就可以放棄對他們的教育。
  • 想讓孩子獨立自主,家長要學會適度放手,否則很難培養
    其實,不同的孩子,不同的家庭環境,有不一樣的管教方式,沒有什麼最好的教育。如果說,想要讓孩子變得優秀,那麼,家長需要學會適度的放手,讓孩子自由自在的成長,在沒有拘束的環境下健康發展。這樣的教育方式,就會讓孩子逐漸陷入到「溺愛」的陷阱中,最終孩子變得叛逆和無理取鬧,很排斥家長和家庭環境;而孩子總有一天要獨自面對生活和社會,但是當他們發現自己一無是處時,心理會遭到極大的重創。
  • 論教育的終極目的——渭南師範學院外國語學院黨總支書記劉子毓講...
    重要內容包括:落實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加快建設教育強國;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把改革作為根本動力,克服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的頑疾,從根本上解決教育評價指揮棒問題;加強黨對教育的全面領導等方面。接著,劉書記談了外院在教書育人方面存在的問題。
  • 從小教育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不能求助長輩,孩子才能獨立自主
    那麼孩子沒有自己的想法,基本都是家長自己造成的,那麼如何培養孩子能夠獨立自主呢第一個方法:孩子生活上的問題要自己動手想培養孩子獨立自主,就要從孩子的日常生活開始做起。孩子日常的衣食住行家長不要幫忙給孩子做,教會孩子如何收拾房間,怎樣刷洗碗筷、如何洗衣服,這樣平時的小事,家長教會就要孩子自己做了。
  • 委員建議:設0-3歲託兒所 培養幼兒獨立自主能力
    委員建議:設0-3歲託兒所 培養幼兒獨立自主能力發布時間:2018-02-06 14:30:33 Tue  來源:杭州網  對此,今年兩會期間,杭州市政協委員、上城區商務局副局長賈元元帶來了一份《關於加強學齡前兒童獨立自主能力教育的建議》,提出鼓勵發展0-3歲幼兒入託教育,有計劃地逐步推進公立幼兒園開辦託班教育或新設託兒所,鼓勵引導民辦幼兒園開設託班或新設獨立的託兒所。現代家庭父母工作繁忙、壓力大,無法獨自照管孩子,絕大多數的家庭都會依賴家中長輩承擔起子女日常照管的責任。
  • 教育孩子的目的 就是培養他的習慣
    孩子在小學階段就會顯現出成績差異,並不是說成績好的孩子就更聰明,而是成績好的孩子有更好的習慣。小學階段,既是孩子打好學習基礎的關鍵期,也是養成良好習慣的黃金期。因此,父母一定要督促孩子養成以下三個好習慣!1、認真學習的習慣認真聽老師講課、認真做筆記、認真寫作業,無論做什麼事都要專注,切莫三心二意。
  • 避免成為直升機式父母,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家長要怎麼做?
    直升機式父母看起來偉大,實際上已經開始慢慢在摧毀孩子的生活能力及孩子的生存欲望。家長們不要為了孩子放棄自己的一切,什麼事情都圍著孩子轉,到頭來孩子也沒教育好,自己還犧牲了很多,作為家長要學會給自己和孩子放放假,學會會放手,讓孩子做自己的事情,這何嘗不是讓孩子鍛鍊的好機會。2.
  • 培養孩子的「生存力」,才是教育最大的目的
    這背後,是大前在對國際趨勢專業研判的基礎上,形成的獨特的教養思維——培養孩子的「生存力」才是教育的最大目的。在大前看來,現在時代變化速度極快,新資訊革命,已經完全破壞了原本的秩序。透過考試所認定的優秀,在接下來的社會幾乎完全排不上用場。
  • 教育的最終目的——自我教育
    自我總結與自我反思的合力,就是自我教育。是自我教育讓我們從幼稚走向成熟,是自我教育成就了現在的我們。從個人成長的角度考量,「自我教育」正是教育的終極目的,其道理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只有能夠激發孩子去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所以實現自我教育,才是教育的終極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