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故人莊
【作者】孟浩然 【朝代】唐代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賞析】:這是一首田園詩,描寫農家恬靜閒適的生活情景,也寫老朋友的情誼。通過寫田園生活的風光,寫出作者對這種生活的嚮往。全文十分押韻。詩由「邀」到「至」到「望」又到「約」一徑寫去,自然流暢。語言樸實無華,意境清新雋永。作者以親切省淨的語言,如話家常的形式,寫了從往訪到告別的過程。其寫田園景物清新恬靜,寫朋友情誼真摯深厚,寫田家生活簡樸親切。
琴茶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代
兀兀寄形群動內,陶陶任性一生間。
自拋官後春多夢,不讀書來老更閒。
琴裡知聞唯淥水,茶中故舊是蒙山。
窮通行止常相伴,難道吾今無往還?
【賞析】:白居易晚年辭去刑部侍郎的官職,賦閒東都,做《琴茶》一詩,表達了詩人「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觀點。首聯寫自己天性開朗,曠達灑脫,與官場中的風氣相悖,故寄身官場屢受排擠。
詠荔枝
【作者】丘浚 【朝代】明代
世間珍果更無加,玉雪肌膚罩絳紗。
一種天然好滋味,可憐生處是天涯。
【賞析】:詩貴自然,「詠物以託物寄興為上」(清·薛雪《一瓢詩話》),託物寄興亦以自然為絕妙,自然天成是詠物詩的至境。丘浚作詩主張自然成文,反對用奇語異辭,認為「眼前景物口頭語,便是詩家絕妙辭」(《答友人論詩》)。所以,他的詩大都寫得自然清新,頗多天機自動天籟自鳴機趣。他的詠物詩也大多是「眼前景物口頭語」的自然流露,並不刻意追求寄託,只是在有意無意之間託物寄興,借景言情,似無寄託而寄託遙深,更是精彩絕妙,不同凡響。
《豬肉頌》
【作者】蘇軾 【朝代】北宋
洗淨鐺,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賞析】:創作背景:「東坡肉」起源於他被貶黃州時,如今黃州以北三十華裡處的黃陂縣(今武漢市黃陂區),當地百姓過年過節也有吃東坡肉的傳統。為此東坡也寫有《豬肉頌》一詞。
此詞寫的是現在餐桌上的一道菜——「東坡肘子」的製作過程,除了做菜的描寫外,還有作者對待人生的態度在其中,「洗淨鐺」雖然是說做好烹調的準備,其實這正是做事或修養身心時虔誠、認真態度的體現。
都門竹枝
【作者】楊米人 【朝代】清
日斜戲散歸何處,宴樂居同六和局。
三大錢兒買甜花,切糕鬼腿鬧喳喳,
清晨一碗甜漿粥,才吃茶湯又麵茶;
涼果糕炸糖耳朵,吊爐燒餅艾窩窩,
叉子火燒剛賣得,又聽硬面叫餑餑;
燒麥餛飩列滿盤,新添掛粉好湯圓,
爆肚油肝香灌腸,木須黃菜片兒湯。
【賞析】:北京飲食文化豐富,品種繁多,特色名菜及風味小吃至少二三百種。
北京菜又稱京菜。主要指宮廷菜(以仿膳飯莊為代表)、宮廷菜(以譚家菜為代表)、清真菜和地方風味菜。北京地方風味菜由魯菜轉化而來,受其他菜系影響(粵、州、湘、魯、蘇、閩、浙、皖為中八大菜系),品種、口味都有變化。烤鴨、涮羊肉、烤肉是北京特有的三大名萊。八大菜系在北京都有名餐館。較有名的還有孔膳堂經營的孔府菜。
北京小吃俗稱「碰頭食「或「菜茶」,融合了漢、回、蒙、滿等多民族風味小吃以及明、清宮廷小吃而形成,品種多,風味獨特。北京小吃大約二、三百種。包括佐餐下酒小菜(如白水羊頭、爆肚、白魁燒羊頭、芥末墩子等)、宴席上所用面點(如小窩頭、肉末燒餅、羊眼兒包子、五福壽桃、麻茸包等)以及作零食或早點、夜霄的多種小食品(如艾窩窩、驢打滾等)。其中最具京味特點的有豆汁、灌腸、炒肝、麻豆腐、炸醬麵等。
一些老字號專營其特色品種,為仿膳飯莊的小窩窩、肉末燒餅、豌豆黃、芸豆卷,半澤園飯莊的銀絲卷,東來順飯莊的奶油炸糕,合義齋飯館的大灌腸,同和居的烤饅頭,北京飯莊的麻茸包,大順齋點廠的糖火燒等,其它各類小吃在北京各小吃店及夜市的飲食攤上均有售。
成都曲
【作者】張籍 【朝代】唐
錦江近西煙水綠,新雨山頭荔枝熟。
萬裡橋邊多酒家,遊人愛向誰家宿。
【賞析】:這是張籍遊成都時寫的一首七絕,詩通過描寫成都市郊的風物人情和市井繁華景況,表現了詩人對太平生活的嚮往。因為這詩不拘平仄,所以用標樂府體的「曲」字示之。
食粥
【作者】陸遊 【朝代】南宋
世人個個學長年,不知長年在眼前。
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將食粥致神仙。
【賞析】:《食粥》是中國宋朝時期著名文學家、詩人陸遊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該詩是作者興起而作,主要講述了喝粥延年益壽的好處,表達了作者對於喝粥的喜愛和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