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與現實共振紅色文創產品受青睞

2020-12-22 東方財富網

「太有心了,我也被種草了!」能讓專給別人「種草」的主播李佳琦也被「種草」的產品,是一套中華牌鉛筆套裝。

這是首屆上海紅色文化創意大賽獲獎作品。今年7月,這套產品在淘寶店「紅色文創1921」甫一上線,就銷售了271套。

作為黨的誕生地和最具商業活力的城市,上海積極鼓勵和引導文創企業對接紅色資源,開發弘揚紅色文化、體現紅色基因的文創產品,並通過舉辦首屆上海紅色文化創意大賽,引領上海紅色資源、文化企業和設計師、青年人跨界合作。

剛剛啟動的第二屆上海紅色文化創意大賽,將紅色旅遊線路設計納入比賽範疇,同時還將與餓了麼、口碑等平臺合作,讓「文創外賣」送貨上門。「實用、有趣,更引人深思。」在不少年輕人看來,這些浸透紅色文化內核的文創產品,讓歷史與現實「共振」,讓紅色文化潤物無聲。

通過文創了解背後故事

除了實用有趣,紅色文創背後的故事也很吸引人。市民楊昕在參觀宋慶齡故居時買了設計成臘腸狗的U盤,通過介紹她才知道,宋慶齡曾養過這樣的寵物。「我看到了這位傳奇女性生活化的一面。」

這樣的感受讓上海視覺藝術學院孫中山宋慶齡文化創意研究與推廣項目運營負責人華晏頗感欣慰:「文創就是讓文物回歸生活,用文物演繹故事,傳遞歷史的精神。」

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黨總支副書記、副館長宋依璇發現,現在的參觀者關注看到什麼,也關注帶走什麼、重溫什麼。「青年人可以通過喜歡文創了解背後的故事,探索背後的意義。」她記得一次去深圳參加文創展會,一些參觀者沒到過一大會址紀念館,但因為喜歡文創產品有了探究背後歷史的想法:「文創產品能將紅色文化傳播得更遠。」

吸引年輕人關注紅色文化

日前,奧運冠軍吳敏霞在「海上文創」舉辦的「追夢者——七一特別活動」上,身著「新青年」T恤衫出場,讓觀眾眼前一亮。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件T恤衫居然是「海上文創」與父母輩熱愛的實穿品牌「三槍」聯名款,靈感源自1915年在上海創辦的《新青年》雜誌。

「新青年」系列服飾出自首屆上海紅色文化創意大賽。這次比賽由上海市委宣傳部、市教委、市文旅局聯合主辦,東方網、長寧區文旅局承辦,全市32家紅色文化場館協辦,收到參賽作品多達656件。

宋依璇和同事們精心提煉了一大會址的精神內核與元素,提供給參加比賽的年輕設計師。「邀請青年人參與設計紅色文創,本身就是對紅色文化的傳播。」

創新表達形式傳播方式

「追夢者——七一特別活動」直播中,宋依璇和演員許魏洲、網紅主播李佳琦一起出鏡,「帶貨」紅色文創產品。

無論是推出紅色文創,還是和明星、網紅一起「帶貨」,宋依璇不是沒有猶豫過。「這一步邁出去就邁出去了。」宋依璇和同事們都覺得,唯一的標準就在「是不是有利於推廣上海紅色文化」,「只要能吸引多一些人關註上海紅色文化,就值得嘗試。」

那天直播引起了逾6000萬人次「圍觀」,讓宋依璇覺得這一步走對了,「紅色文化傳承的是精神內核,可以不斷創新表達形式和傳播方式」。創新、奮鬥、永葆青春與朝氣,是共產黨人精神應有之義。在宋依璇看來,應該用最新的傳播方式,讓現在的年輕人感受到百年前那批年輕人的精神狀態,並讓他們保持這樣的精神狀態去擁抱未來。

(文章來源:解放日報)

相關焦點

  • 徽州竹雕「老樹開新花」:文創產品受青睞
    中新社合肥10月28日電 題:徽州竹雕「老樹開新花」:文創產品受青睞  作者 張強 夏瑩  經十六道工序,一根黃山毛竹,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徽州竹雕傳承人朱偉手中變成了竹雕藝術品。  記者近日到安徽省黃山市探訪竹雕這一流傳數百年的古徽州傳統工藝。  徽州竹雕與磚雕、木雕、石雕並稱「徽州四雕」。
  • 天天推出直播 講好每件文創產品背後的故事
    紅色文創套組中包含限量筆記本、《解放日報》創刊號復刻品、限量首日封、密函和密碼卡十件文創產品。均資料照片(蔣迪雯 攝)    這幾天,上海首家文創產品博覽交易平臺——海上文創的工作人員們正緊鑼密鼓地與專業網絡主播機構的「網紅」們溝通準備,要運用網紅主播專業技巧,講好每件文創產品背後的故事。
  • 紅色文創產品購買率為何低?這支大學生團隊找出了原因
    文創產品,很多年輕人都喜歡。現如今,網絡直播帶貨一波接一波,不少賣家利潤、粉絲雙豐收。南京財經大學國際經貿學院「紅色追夢小隊」的同學們發現,雖然文創產品越來越火,不過,紅色文創產品的購買率卻一直不高。如何提高紅色文創產品的受歡迎程度?他們利用暑假時間進行了實地調研和探訪。
  • 長三角文旅集市首次進社區,老字號美食、海上文創受青睞
    原標題:長三角文旅集市首次進社區,老字號美食、海上文創受青睞   今天(6日),由市
  • 這套紅色文創產品有一封「密函」,上海解放70周年當天發售
    紅色文創套組中包含限量筆記本、純銅書籤、和紙膠帶、便利貼、紙質文件夾、《上海人民》號外復刻品、《解放日報》創刊號復刻品、限量紀念封、密函和密碼卡10件紅色文創產品。東方網 供圖為慶祝上海解放70周年,由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指導,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和東方網共同研發「文物新說·話解放」紅色文創產品套組。
  • 哈尼族非遺文創產品亮相文博會受追捧
    哈尼族非遺文創產品亮相文博會受追捧 2020-12-15 18: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網紅「講武堂雪糕」讓文創產品「生活化」,文化歷史「活態化」
    今天開幕的創意雲南2020雲上文化產業博覽會上,我省著名的文創企業--講武文創帶來了眾多創意十足的文創產品,讓我們先睹為快。創意雲南2020雲上文博網紅產品--講武堂雪糕創意雲南2020雲上文博老昆明雪花酥翠湖·講武堂作為昆明城市人文名片,彰顯昆明作為「歷史文化名城」的魅力。
  • 共振文化與阿里拍賣達成全面合作 共同打造權威航天文創平臺
    籤約儀式上,共振文化與阿里拍賣籤署全面合作協議,這標誌著繼4月24日雙方聯合成立引領航天文創數字升級體驗的產業聯盟後,共振文化與阿里拍賣達成進一步的深度合作,也意味著由共振文化發起的航天文創事業縱深發展又向前踏出了堅實一步。(籤約儀式現場)根據合作協議,雙方將利用各自優勢,在航天科普、太空探索等各個支持國家航天事業的領域展開緊密合作。
  • 武威文創產品帶您觸摸歷史的「潮」
    武威文創產品帶您觸摸歷史的「潮」 2020-12-16 16: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新華書店文創產品受關注 跨界文創如何成「爆款」?
    這幾年它們也變得越來越接地氣,提升顏值的同時順勢推出一波文創產品:筆記本、檯燈……日前,全國新華書店文創產品聯展在北京舉行,上述文創悉數亮相,頗受人們喜愛。據工作人員介紹,展覽分為文創產品、生活用品、創意文具、地域文化四大板塊,大約數百款文創產品展出。主要特點便是把生活性和文化結合起來,比如「新華日記」、「新華·夜語」檯燈等等。
  • 變身多姿多彩的博物館文創產品 國寶就這樣華麗轉身
    多姿多彩的博物館文創產品。 姜天驕攝  文物凝固下來的,是活生生的歷史。通過文物的「述說」,人們可以穿越時空阻隔,觸摸歲月滄桑,傾聽歷史回聲,與古人對話。這一願景的抵達,則有賴於今人精心的考量、巧妙的設計和獨特的表達來呈現。  帶回家還要記得住  當下,文創產品作為伴手禮已經成為一種流行趨勢。在國家博物館一層紀念品區,一款杏林春燕冰箱貼深受遊客青睞。
  • 文創產品怎麼就火了?
    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文創商店,一款「小智」、「小慧」玩偶特別受遊客歡迎。據了解,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是疆內首個被國家文物局選定的文創開發試點單位。該博物館文創商店從2017年開展文創產品開發以來,已研發出6大系列300多種文創產品,涉及日常用品、文具、玩具等。這些文創讓文物變得既有時代氣息,也飽含歷史厚重感。
  • 木石優客丨時下最受年輕人青睞的國潮:故宮文創
    【文創】是近年大熱詞語,文創產品是從文化的不同方面詮釋的一種物化形態,也就是說文化才是文創產品設計的重要元素。說到最有文化底蘊的文創,沒有人會忽略故宮博物館,這座六百歲的建築在現代化社會中依然受到了很大歡迎,其文創產品功不可沒。那麼這個集「傳統文化」、「愛國情懷」、「優質IP」於一身的文創品牌是如何誕生的呢?故宮的優秀文創產品始於2014年的《雍正:感覺自己萌萌噠》的文章,故宮的文創屬性開始覺醒。
  • 潮州文旅市場加速復甦,歷史文化遊徑受青睞
    歷史文化遊徑受青睞「到廣不到潮,枉費走一遭;到潮不到橋,白白走一場。」作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潮州廣濟橋與非遺的結合讓遊客獲得多重享受。廣濟橋依然是遊客到潮州的熱門選擇。廣濟橋是新鮮出爐的潮州古城歷史文化遊徑的一部分,古城文化旅遊逐漸升溫。近期,牌坊街各旅遊業態基本復業,旅遊消費有所增長,民俗遊、祈福遊、美食遊、工藝遊、古民居體驗遊等主題產品走俏。
  • 共振重啟——2020博鰲國際文創論壇暨首屆文創周共探疫後行業發展...
    的時候,他表示:文創是讓各行各業通過跨界共振的方式,找到更精準更具創意的細分賽道,把原來的僅有的一銷迭代成二銷三銷,從而提升客單價,實現文創變現;文創也是通過藝術、產品、研學線路的再設計,創意內容產品、打造目的地IP,帶動創新業態,城市更新。我們希望通過博鰲文創周這次盛會,讓大家在同一個時間窗口內,在同一個地點中實現智慧的碰撞,擴大認知邊界,在群體智慧的力量下看到更多發展可能性。
  • 從一件文創產品開始,走進吉林省博物院!
    從一件文創產品開始,走進吉林省博物院! 吉林冬季文博會上 吉林省博物院帶來了許湘花鳥系列包品 高句麗壁畫系列飾品、踏雪尋梅系列茶具 墨彩大千系列包品、紅色抗聯繫列產品 文姬歸漢系列產品、蘇軾二賦系列產品 冰雪系列產品等8個品類
  • 文創產品創新:從「看得到」變「帶得走」
    進一步挖掘藏品的文化內涵,讓博物館之行,不止步於拍照打卡、走馬觀花,而能「打包帶走」,博物館熱就能持續「保溫」,「博物館裡的文化」就能直抵人心。  2016年1月,南京在全國率先制定了《關於促進博物館文創產品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了開發文創產品、創文創品牌、打造研發團隊、建立推廣模式和擴大社會影響五大主要任務。
  • 我市3家文博場館文創產品入圍
    由中國文物報社主辦,中國博物館協會文創產品專業委員會、中國文物學會文化創意發展委員會協辦的全國文化創意產品推介活動初評會議日前在北京召開,180項文創產品入圍。
  • 陝西歷史博物館「花舞大唐」文創T臺秀走進商場
    此次文化展演由陝西歷史博物館與東方密語聯合打造呈現,以動靜態文創秀為表現形式,旨在以貼合現代人審美感受的模特展示帶動文創產品秀,配合典雅且巧思獨具的妝容服飾與富有感染力的音樂,為觀眾帶來了獨出心裁的文創秀展示,營造出了「花舞大唐」的盛世文化氛圍。這也是繼2019年6月20日陝歷博與東方密語在陝西歷史博物館舉辦「花舞大唐創意來自典藏」文創T臺秀後的第二場「花舞大唐」文創展演活動。
  • 多家博物館文創產品亮相合肥文博會
    作為北京魯迅博物館的參展代表,劉欣在4天的博覽會上,不僅向參觀者們介紹了依託館藏文物打造的系列文創產品,還從中獲得許多創意啟發。「北京魯迅博物館是國家一級博物館,擁有魯迅手稿、藏書、藏畫等文物。其中,博物館利用魯迅先生頭像、魯迅手繪外文書籍圖等館藏文物資源,原創開發出學習用具、生活用品等多品類文創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