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有心了,我也被種草了!」能讓專給別人「種草」的主播李佳琦也被「種草」的產品,是一套中華牌鉛筆套裝。
這是首屆上海紅色文化創意大賽獲獎作品。今年7月,這套產品在淘寶店「紅色文創1921」甫一上線,就銷售了271套。
作為黨的誕生地和最具商業活力的城市,上海積極鼓勵和引導文創企業對接紅色資源,開發弘揚紅色文化、體現紅色基因的文創產品,並通過舉辦首屆上海紅色文化創意大賽,引領上海紅色資源、文化企業和設計師、青年人跨界合作。
剛剛啟動的第二屆上海紅色文化創意大賽,將紅色旅遊線路設計納入比賽範疇,同時還將與餓了麼、口碑等平臺合作,讓「文創外賣」送貨上門。「實用、有趣,更引人深思。」在不少年輕人看來,這些浸透紅色文化內核的文創產品,讓歷史與現實「共振」,讓紅色文化潤物無聲。
通過文創了解背後故事
除了實用有趣,紅色文創背後的故事也很吸引人。市民楊昕在參觀宋慶齡故居時買了設計成臘腸狗的U盤,通過介紹她才知道,宋慶齡曾養過這樣的寵物。「我看到了這位傳奇女性生活化的一面。」
這樣的感受讓上海視覺藝術學院孫中山宋慶齡文化創意研究與推廣項目運營負責人華晏頗感欣慰:「文創就是讓文物回歸生活,用文物演繹故事,傳遞歷史的精神。」
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黨總支副書記、副館長宋依璇發現,現在的參觀者關注看到什麼,也關注帶走什麼、重溫什麼。「青年人可以通過喜歡文創了解背後的故事,探索背後的意義。」她記得一次去深圳參加文創展會,一些參觀者沒到過一大會址紀念館,但因為喜歡文創產品有了探究背後歷史的想法:「文創產品能將紅色文化傳播得更遠。」
吸引年輕人關注紅色文化
日前,奧運冠軍吳敏霞在「海上文創」舉辦的「追夢者——七一特別活動」上,身著「新青年」T恤衫出場,讓觀眾眼前一亮。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件T恤衫居然是「海上文創」與父母輩熱愛的實穿品牌「三槍」聯名款,靈感源自1915年在上海創辦的《新青年》雜誌。
「新青年」系列服飾出自首屆上海紅色文化創意大賽。這次比賽由上海市委宣傳部、市教委、市文旅局聯合主辦,東方網、長寧區文旅局承辦,全市32家紅色文化場館協辦,收到參賽作品多達656件。
宋依璇和同事們精心提煉了一大會址的精神內核與元素,提供給參加比賽的年輕設計師。「邀請青年人參與設計紅色文創,本身就是對紅色文化的傳播。」
創新表達形式傳播方式
「追夢者——七一特別活動」直播中,宋依璇和演員許魏洲、網紅主播李佳琦一起出鏡,「帶貨」紅色文創產品。
無論是推出紅色文創,還是和明星、網紅一起「帶貨」,宋依璇不是沒有猶豫過。「這一步邁出去就邁出去了。」宋依璇和同事們都覺得,唯一的標準就在「是不是有利於推廣上海紅色文化」,「只要能吸引多一些人關註上海紅色文化,就值得嘗試。」
那天直播引起了逾6000萬人次「圍觀」,讓宋依璇覺得這一步走對了,「紅色文化傳承的是精神內核,可以不斷創新表達形式和傳播方式」。創新、奮鬥、永葆青春與朝氣,是共產黨人精神應有之義。在宋依璇看來,應該用最新的傳播方式,讓現在的年輕人感受到百年前那批年輕人的精神狀態,並讓他們保持這樣的精神狀態去擁抱未來。
(文章來源:解放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