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像德國一樣正視歷史」——訪約翰·拉貝的孫子託馬斯·拉貝

2021-01-15 新華網客戶端

  「能來參加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活動,我感到非常榮幸,盛大閱兵儀式給我留下深刻印象。」9月3日,託馬斯·拉貝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從紀念活動和習主席的講話中,我感受到中國對和平的重視和承諾。」

  託馬斯·拉貝是約翰·拉貝的嫡孫。1937年12月,侵華日軍製造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這是中國近代史上極其慘痛的一頁。在南京淪陷時,約翰·拉貝冒著巨大風險組建南京安全區,為超過25萬中國人提供了避難場所,因此也被譽為南京大屠殺中的「洋菩薩」。他留下的《拉貝日記》更是成為南京大屠殺最重要、最詳實的史料之一。

  習主席在講話中強調,「讓我們共同銘記歷史所啟示的偉大真理:正義必勝!和平必勝!人民必勝!」託馬斯·拉貝表示,去年12月13日習主席在南京發表講話時就強調了中國對和平的重視,習主席的這次講話中再次突出了和平的主題。「習主席在講話中提出中國永遠不稱霸、永遠不搞擴張,並宣布裁軍30萬,以及會場最後放飛和平鴿都表明,中國非常看重和平。中國珍視和平、視和平為發展基礎,是一個負責任的國家。」

  9月2日,習近平主席在人民大會堂向包括託馬斯·拉貝在內的30名抗戰老戰士老同志、抗戰將領、幫助和支持中國抗戰的國際友人或其遺屬代表授予「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章。「這對我來說是一份巨大的榮譽,一份『間接』的榮譽——因為榮譽其實屬於我的祖父約翰·拉貝先生。」託馬斯·拉貝說,「這是對拉貝事跡的重要認可。」「對祖父來說,中國是另一個家。」託馬斯·拉貝說,祖父拉貝在中國生活了30多年,與中國結下了不解之緣。

  託馬斯·拉貝說,德國在二戰中也犯下了沉重的罪行,但今天德國之所以能被國際社會接受,主要因為德國正視歷史,承認了自己的戰爭罪行,向受害國人民道歉並重修於好。

  託馬斯·拉貝強調,面對歷史首先要正視歷史,「誰也不能抹殺歷史事實,歷史就是歷史,它是客觀存在的。應該像德國一樣正視歷史。雖然承認歷史無法讓逝去的人復活,但這是一種態度,告訴別人我們認識到了錯誤,我們願意在此基礎上盡最大努力促進民族和解。」

相關焦點

  • 約翰·拉貝後代收到來自中國的捐贈後稱:
    4月21日,新冠肺炎疫情之下,德國醫生託馬斯·拉貝收到了來自中國的禮物——德國海森堡大學醫院急需的防疫物資。  託馬斯·拉貝是約翰·拉貝的孫子。
  • ...約翰·拉貝後代表示「和中國人民的友誼將在抗疫中發揮重要作用」
    託馬斯·拉貝站在祖父約翰·拉貝塑像前(圖自約翰·拉貝交流中心網站)4月21日,新冠肺炎疫情之下,德國醫生託馬斯·拉貝收到了來自中國的禮物——德國海森堡大學醫院急需的防疫物資。這是一場持續80多年的友誼的再一次展現。
  • 「南京好人」約翰·拉貝後人:「德中兩國人民患難見真情」
    中新社記者彭大偉  當中新社記者近日撥通託馬斯·拉貝的電話,這位德國老人反覆提及的一個關鍵詞是「感激」。中新社發受訪者供圖  託馬斯·拉貝是德國著名的海德堡大學醫院教授,同時也是中國政府友誼獎獲得者。他的祖父便是中國人所熟知的「南京好人」約翰·拉貝。  「中國人民同德國人民有著悠久交往歷史和深厚友誼。而我本人及家族同樣和中國人民有著密切的聯繫。」託馬斯·拉貝的祖父約翰·拉貝曾是德國西門子公司在華代表。
  • 約翰·拉貝的後人:中國人民從不會忘記向朋友施以援手
    約翰·拉貝的後人接受中方捐贈抗疫物資 「中國人民從不會忘記向朋友施以援手」近日,中國駐德國大使館臨時工作組從柏林出發,驅車近700公裡抵達海德堡,將來自中國南京的口罩、抗疫藥品和防護服,送給託馬斯·拉貝和海德堡市政府。
  • 北京婦產醫院客座教授託馬斯·拉貝榮獲中國政府友誼獎
    人民網北京10月3日電 (記者李琰)在歡慶新中國華誕69年周年之際,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婦產醫院迎來喜報,該院客座教授、德國海德堡大學婦產醫院婦科內分泌與生殖醫學中心顧問託馬斯·拉貝榮獲2018年中國政府友誼獎。 作為託馬斯·拉貝的中方合作夥伴,北京婦產醫院與有榮焉。
  • 中國歌劇《拉貝日記》在德國開啟歐洲巡演
    中國歌劇《拉貝日記》在德國開啟歐洲巡演中國原創歌劇《拉貝日記》3日晚在德國柏林國家歌劇院正式開啟歐洲巡演,吸引眾多當地民眾觀賞。德國人約翰·拉貝曾任西門子公司駐南京首席代表。二戰期間,他不僅以日記形式記錄了日本軍隊攻佔南京後對中國平民的暴行,而且利用當時德國與日本的同盟關係,拯救了大批中國人的生命。中國藝術家用歌劇形式再現拉貝等國際友人在二戰這段歷史中拯救中國民眾的故事,首演深受觀眾好評。這部歌劇由江蘇省委宣傳部指導,江蘇省文化投資管理集團、江蘇省演藝集團聯合製作,7月起將在德國柏林和漢堡以及奧地利維也納進行5場巡演。
  • 歷史苦難不能忘記,前進腳步永不停息——國行公祭 祀我國殤
    2005年出生的劉弈軒,從小聽爺爺和爸爸講述太爺爺在南京大屠殺中的慘痛遭遇,這次參加朗誦活動,加深了他對這段歷史的了解,「我生在和平年代,要珍惜這份來之不易的生活。」命運與共,約翰·拉貝家族與中國友誼常青12月13日下午2點半,《命運與共——約翰·拉貝及家族與中國的友誼》展覽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開展,展覽分為「漢堡之子·中國之緣」「留在南京·伸以援手」「不忘拉貝·大愛永恆」3部分,用70多幅圖片和40多件展品,重溫拉貝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期間與中國人民命運與共的歷史故事
  • 一位德國教授感染新冠,向中國求助,牽出一段綿延83年的報恩
    我們想介紹一位在那段歷史中,值得銘記的人。 今年3月,新冠疫情席捲全球,一位德國教授和家人疑似感染新冠肺炎,急需的藥物在德國已經停止生產。 情急之下,他選擇了向中國駐德國大使館求助。 中國駐德國大使館格外重視,隨即與工信部聯繫,很快找到了一家醫藥企業。
  • 圖文故事|在這段歷史中,習近平為何提起這三個人
    他們中有德國的約翰·拉貝、丹麥的貝恩哈爾·辛德貝格、美國的約翰·馬吉等人。對他們的人道精神和無畏義舉,中國人民永遠不會忘記。  被習近平念念在懷的這三位國際友人,在南京大屠殺這場劫難中都有哪些幫助中國人民的故事呢?
  • 約翰·拉貝主題紀念展開幕
    12月13日,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當天,《命運與共——約翰·拉貝及家族與中國的友誼》在南京開展。展覽由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主辦,南京大屠殺史與國際和平研究院和德國海德堡拉貝交流中心承辦,重溫拉貝在南京大屠殺時期與中國人民命運與共的歷史故事,號召人們共同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