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市場對澳「關門」,澳商品出口困難,美國還在背後搶市場

2020-12-15 財經ShareV

受到疫情影響,澳大利亞經濟呈現一定程度的萎縮。但在澳大利亞當局的不斷挽救措施下,該國經濟稍微有了些回暖的跡象。據澳大利亞統計局12月1日發布的數據表示,澳大利亞今年二季度GDP萎縮了7%,而三季度GDP經季調後出現了環比3.3%的增長。不過,這並不意味著澳大利亞經濟得以正常恢復。近段時間以來,中國市場對澳大利亞多個商品關上了「大門」,讓澳大利亞出口面臨諸多難題,這將嚴重影響澳大利亞經濟的發展。

中國減少進口澳大利亞商品

據《聯合早報》12月7日報導,2019年中國對澳大利亞的進口金額為1214.3億美元,但在2020年1月至11月,中國對澳大利亞的進口金額僅有1053億美元,同比下降了4.9%,這11個月的進口規模僅為去年的86.7%。由此可見,中國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進口澳大利亞的商品。

事實上,自11月以來,中國在檢查出澳大利亞商品存在的質量等問題後,就依照法律法規對這些不過關的澳大利亞商品實施相應限制措施,目前已經被中國限制進口的澳大利亞商品有大麥、小麥、龍蝦、木材、煤炭、葡萄酒等。其中,澳大利亞大麥與葡萄酒都存在傾銷問題。

美國搶佔澳在華市場

今年5月,中國裁定澳大麥的傾銷問題將會損害到中國農產業的正常發展,為了保護國內農產業的安全與利益,中國宣布,向澳大麥徵收合計為80.5%的「雙反」關稅,期限為5年;隨後,今年11月,中國針對澳葡萄酒的傾銷問題發起了臨時反傾銷措施,向澳葡萄酒徵收107.1%—212.1%的保證金,期限為4-9個月。

僅僅是澳大利亞商品存在傾銷問題而遭到中國處罰的事件,就已經讓澳大利亞大受打擊,至於其他澳大利亞商品,也因為各種大大小小的問題,被中國市場拒之門外,這讓澳大利亞的焦慮持續加劇。正當澳大利亞想方設法解決眼下難題之際,作為澳大利亞盟友的美國則是加大對華輸出力度。

據悉,今年前11月個月,美國在對華出口的業務中獲得了6.1%的貿易增長。毫無疑問,在澳大利亞農產品退出中國市場的同時,以美國為首的農產品大國則是進一步部署中國市場,毫不客氣地搶佔了澳大利亞在華市場份額。有意思的是,近段時間以來,美國還一直「力挺」澳大利亞,這「當面一套,背後一套」的舉動難免顯得諷刺。

相關焦點

  • 澳媒梳理中澳貿易關係發現:中國市場無法替代
    來源:海外網圖源:Getty海外網11月19日電中澳關係面臨困難之際,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19日以「我們需要更多替代市場?」為題發文梳理中澳貿易關係,並得出這樣的結論:很難找到像中國這樣對葡萄酒和龍蝦有巨大需求的國家,中國留學生資源也是其他地區無法代替的。澳媒報導稱,由於中澳尚未找到解決方案,許多受影響的澳大利亞出口商正尋找其他可替代市場。澳大利亞貿易部統計數據顯示,日本是僅次於中國的澳大利亞第二大出口市場,約佔澳商品和服務出口的13.1%。
  • 澳大利亞商品出口感受到寒意後,澳經濟或永遠無法復甦,又有新進展
    由於煤炭和農產品出口遭到限制,導致出口勢頭減弱。澳大利亞但對中國的商品出口下降了近10%,降至四個月低點。值得注意的是,過去的2020年,是澳大利亞經濟多張"名片"受重挫的一年。我們知道,由於地廣人稀,長期以來,澳大利亞的農產品和礦產資源都是該國經濟"名片",比如澳洲牛肉,乳製品,葡萄酒,龍蝦,大麥,棉花,煤炭,木材等都是該國經濟實現重要創收的商品,然而,這些澳大利亞"名片"級的商品卻前所未有地遇冷。以澳大利亞葡萄酒為例,目前,全球多國的葡萄酒企業都紛紛爭搶訂單,希望替代澳大利亞商家的市場份額。
  • 澳議員警告:澳與中國經濟脫鉤,無異於自毀
    【文/觀察者網 鞠峰】衝在西方世界反華的「前線」,又對中國市場患得患失——澳大利亞在國際上演繹著雙重標準時,出現「精分」現象。隨中澳關係逐漸降溫,美國專家提醒道,澳產水果、蜂蜜等產品或面臨嚴重打擊。當天,有澳國內有議員醒悟:與中國全面經濟脫鉤,等於「自毀」。
  • 俄媒:當美國哈巴狗,澳付出慘重代價
    北京已採取舉措抑制澳大利亞的一些主要商品,如葡萄酒、大麥、漁業和木材的(對華)貿易。中國是澳最大出口市場,因此手握大量籌碼,且似乎在所有行業都派上用場。坎培拉的出口收入損失每年可能達數千億美元。時機再糟不過了——受到疫情、野火和對華貿易下滑的共同影響,澳經濟30年來首次陷入衰退。對於這種狀況,總理莫裡森深表擔憂。他稱這是「雙輸局面」。
  • 對華出口停滯後,澳大利亞龍蝦價格暴跌50%!美國還搶生意?
    來源:金十數據最近幾年,澳大利亞一直都在實施出口多元化政策,但卻並不順利,比如龍蝦商品就是如此。由於龍蝦對華出口停滯,澳大利亞原本想到印度市場,無奈卻在該國"碰壁"。如今無所事事的澳大利亞漁民,只能等待中國買家遞上好消息!
  • 為澳復仇?五眼聯盟「密謀」對鐵礦石加徵關稅,莫裡森態度大轉變
    在眾多商品遭遇打壓後,近來五眼聯盟「密謀」對鐵礦石加徵關稅,疑似是在為澳復仇。澳大利亞是一個極為依賴出口的國家,現在東方與澳洲打響貿易戰,對澳洲經濟發展影響頗大,現在莫裡森態度開始大轉變,公開表示澳洲不會參與圍堵東方大國的政策。
  • 中方叫停澳洲又一商品進口,澳官員要求必須解釋:憑什麼不買!
    最近,澳大利亞再次傳來壞消息,中方叫停澳洲又一商品進口,澳政府表示很著急。 澳大利亞作為美國盟友,在中美關係日漸惡化大環境下,很快選好戰隊,對華表現出不尊重。澳大利亞首先對在澳中國企業進行制裁,嚴重損害中企合法權益。其次對在澳學者進行非法搜查,同時派出軍艦與南部海域攪局,給中國帶來造成影響。
  • 美國又有生意搶了!澳洲龍蝦失去中國市場,價格暴跌50%
    最近幾年,澳大利亞一直都在實施出口多元化政策,但卻並不順利,比如龍蝦商品就是如此。由於龍蝦對華出口停滯,澳大利亞原本想到印度市場,無奈卻在該國「碰壁」。如今無所事事的澳大利亞漁民,只能等待中國買家遞上好消息!
  • 中方對澳葡萄酒實施反傾銷措施 澳學者:中方這一課將響徹全球
    澳最大上市釀酒企業富邑葡萄酒產業有限公司當天的股價應聲下跌,降幅超過11%。澳貿易部長伯明罕抱怨中方裁決「極不公平」,並聲稱這背後可能出於其他目的。中國商務部27日強調,這是嚴格按照中國相關法律法規和世貿組織規則進行調查後作出的初步裁定。
  • 中企擁有澳「水權」 澳媒不必歇斯底裡
    香港《南華早報》7月13日文章,原題:「農場主遭劫掠」:澳媒對中國和水的歇斯底裡 對中國的不信任以及對乾旱缺水的擔憂,已助長所謂中國正惡意買下澳大利亞水源的傳言甚囂塵上。上世紀80年代,水首次成為澳一些地區的可交易大宗商品,多年來該市場已增長為每年價值30億澳元的產業。擁有土地的農場主獲得能在水市場進行交易的「水權」,包括外國實體在內的任何人都能對此投資。上月更新的一份報告顯示,中國已成為澳「水權」的頭號外國所有者,以微弱優勢領先美國。
  • 澳媒終於說了大實話,與中國關係緊張是澳大利亞自己製造的困境
    這次,澳媒終於說了大實話,與中國關係緊張是澳大利亞自己製造的困境。更讓莫裡森沒想到的是,原以為會伸出援手的英法美等國,如今成了搶佔澳大利亞在華市場份額的最大競爭者。澳大利亞有三分之一的出口收入都來自對中國的銷售,據澳媒稱,澳大利亞在牛肉、煤炭、大麥、銅、海鮮、糖和木材等產業的出口,都受到了「災難性懲罰」。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和西澳大利亞大學還模擬了澳中產品貿易關閉95%的影響,研究顯示,澳大利亞GDP將因此下降6%,國民實際可支配收入損失為14%,而中國的GDP和實際可支配收入分別只會損失0.5%和2.4%。
  • 中國「殺雞儆猴」,澳方終於回過味來:自己就是那隻「悲慘的雞」
    澳方終於反應過來在美國的一眾盟友當中,對華最為強硬,易怒跳腳的國家就是澳大利亞。但澳大利亞在過去的日子中卻過分地對中國市場存在依賴,中國市場在澳經濟佔有很大的地位。在澳方的得寸進尺之下,中國市場也做出了相應的調整,出臺了多項制裁措施,這都導致澳經濟停滯不前甚至出現了下滑的趨勢,中澳雙邊的貿易關係也出現了非常大程度的停擺。近日據環球網報導,澳媒正用一句中國成語批判澳政府執迷不悟的對華態度,稱「中國正在殺雞儆猴,而我們就是下場很慘的那隻雞。」
  • 最新:俄羅斯2020年秋季起將對華出口奶粉!澳企業或將遭受衝擊
    來源:金十數據據悉,中國是全球最大乳製品市場,相關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進口乳品297.3萬噸,同比增長12.8%。為此,各乳製品生產國也正加緊對華出口。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6月18日報導,該國將從2020年秋季開始對華出口奶粉。
  • 澳大利亞葡萄酒或被美歐等多國商品替代,澳媒:澳洲農民將遭受苦難
    過去數十年間,澳大利亞經濟最引以為傲的一個優勢在於,地廣人稀,並憑藉全球化市場消費,使其農產品源源不斷在全球主要市場換來大量金錢。 然而,由於澳大利亞經濟不斷打破市場規律,導致今天澳大利亞農產品正面臨空前的出口困境。其中,葡萄酒就非常明顯。
  • 還在緊跟美國,對華強硬?澳媒緊急喊話莫裡森,別再與中國作對
    澳大利亞近期緊跟美國,屢屢在涉港、涉疆、涉臺等涉及中國核心利益的問題上採取錯誤言行,粗暴幹涉中國內政。此外,澳大利亞國內一些政客為謀求政治利益,污衊中國對澳搞所謂的「幹預滲透」,對中澳兩國的正常交往與合作政治化、汙名化,並無端設限。這些做法在損害兩國互信,毒化兩國關係氛圍的同時,也破壞了兩國的務實合作。
  • 丟了中國市場怎麼辦?澳貿易部長:找印度……
    澳政府分析人士說,這是澳大利亞一系列被中國市場拒之門外的商品中的最新一個。  面對逐漸丟失中國這個大客戶的困境,澳大利亞政府一直在尋找中國市場的替代者,澳貿易部長丹·提恩或許是「新官上任三把火」,他找到了一個新貿易夥伴——印度。提恩承諾加強澳印之間的貿易關係,並將推進兩國籤署自由貿易協定作為自己工作的重中之重。
  • 美法加速搶佔中國市場,澳終於回過味兒來了,3天2次對華「求和」
    中澳關係下降,美法加速搶佔中國市場在中澳因為漫畫事件產生分歧後,美國公然指責中國宣傳虛假圖片,不僅如此,為了支持澳大利亞,美國還主動在白宮招待會上為澳大利亞葡萄酒做宣傳。要知道,因為中澳兩國關係惡化,一直以來在中國受歡迎的澳大利亞葡萄酒也面臨出口的窘境,這樣看來,美國似乎是在向澳大利亞釋放善意,可事實真的是如此嗎?
  • 澳葡萄酒從中國市場消失後,除法國外,又有兩個國家想補這個空缺
    據觀察者網12月30日報導,澳大利亞葡萄酒在中國市場消失後,哈薩克斯坦和塞爾維亞等國對空缺出的中國市場虛位以待,隨時準備接替澳大利亞的位置。對此,我國進口商還在默默觀察,以尋求能夠完全代替澳大利亞葡萄酒市場的國家。而隨時準備補位的哈薩克斯坦和塞爾維亞,都在我國進口商的口袋名單當中。
  • 澳葡萄酒商很無奈:酒莊在澳遭抵制,就因為有兩名來自香港的董事
    【文/觀察者網 王愷雯】眼看中澳關係出現裂痕、澳大利亞產品逐漸失去中國市場,部分澳民眾把不滿宣洩到有「中國背景」的葡萄酒莊身上。繼社交媒體傳出所謂「中資酒莊」名單後,又有澳大利亞酒商很無奈地表示,自家酒莊因為有兩名來自香港的董事在澳本土遭到抵制。
  • 澳媒聲稱:澳正與臺灣對話試圖止血
    澳媒聲稱:澳正與臺灣對話試圖止血】與中國大陸發生貿易摩擦,澳大利亞試圖尋找代替的出口市場,有澳媒聲稱,澳大利亞的貿易官員近期與臺灣進行經貿對話,試圖為國內受到衝擊的出口損失止血。《雪梨晨鋒報》在12日報導指出,雖然澳大利亞目前尚不考慮與臺灣籤訂自由貿易協定(FTA),但總理莫裡森領導的政府急需尋找替代市場,為來自中國大陸的貿易打擊止血;報導宣稱,雖然礙於議題敏感而選擇匿名,不過,臺澳相關人士皆證實雙邊已展開經貿對話的消息,並稱是在亞太經合會(APEC)的框架下進行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