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自然·可持續發展
自然教育
一場疫情我們迎來「以自然為師」的春天,在全民開啟重新認識自然, 了解並踐行自然教育的大趨勢下,作為幼教工作者,我們需要確保在幼兒與自然建立聯繫、建立信任關係的過程中能夠發揮推動作用,並建構出與可持續發展的未來相一致的新世界觀。面對這一獨特使命,我們每個人是否做好了準備:
疫情過後
我們該給孩子怎樣的自然教育?
這是一場關於人的教育還是關於自然的教育?
關於自然教育有雙重含義:一是注重在大自然條件下自發形成的與自然的聯結,而產生熱愛自然,保護生態的意識;一是人與自然生態彼此共生和諧相處、注重自然的自然主義。兩者在雖然在教育目標,內容和價值觀上各有偏重,但兼顧兒童與自然雙方生存與發展需要,是辯證統一,相輔相成的關係。通過大自然來發展和守衛兒童的自然天性,同時為自然可持續發展提供教育活動,這也是最廣泛意義上的兒童自然教育。
如何引導孩子從親近自然、熱愛自然到最後自覺自發地關愛自然,這些自然教育的踐行依賴多方面的支持。
"About"——了解自然萬物
自然教育帶有很強的科普性,其中有一個重要內容就是帶領孩子們了解自然的萬物,我們或許為幼兒園每一個小物品都掛上屬於自己的「名牌」,告訴孩子他們叫什麼,但僅告訴孩子知識是不夠的,自然教育應該讓孩子了解自然的運行規律。自然是一個整體,每個生命都相互聯繫,其中每一個生命發生變化都會導致其他生命相應發生變化。
生活就是最好的教育素材,困境也是教育機會,居家防護中的孩子們,一定會有很多問號,這是引發他們探究生活的絕佳時機。家庭成員可以一起查閱資料認識和了解野生動物,了解病毒是什麼?它和我們是怎樣的關係?我們應如何對待它們?當孩子不僅了解一個物種的名字,還了解了它在自然界中的位置和作用,他可能就會開始用一種新的方式看待自然,在此基礎上生發出熱愛自然、敬畏自然的情感……
"In"——豐富、立體的自然體驗
在孩子的遊戲場裡,能讓孩子與自然產生什麼樣的連結,讓他們在可持續性思維模式下生活與學習,是自然教育的關鍵。
01回歸兒童——有準備的環境
借自然之物達兒童自然之性,室內室外都是發揮自然教育功能的重要載體,綠色背景的室內盆栽、科學遊戲區、沙池區、種植區……在有準備的環境中,給予充分的空間與自由,讓孩子隨著環境去感受和探索,尋找自己成長的支點。
國澳希爾斯幼兒園環創——自然角
用回歸感覺的教育方式讓兒童能夠充分沉浸其中去觀察、觸碰、嘗試、發現驚喜,只有置身自然發生感官刺激的海洋之中,才能在自然界中獲取更廣泛的感官體驗,從而加強與自然之間的信任。而自然材料的可操作性則會幫助兒童形成自主感和場所感,從而營造一種與自然之間的深層聯繫。
孩子們的後花園
在這過程,課程因環境而生,環境又因課程而變,教師所選的自然課程資源種類在不斷豐富,所組織的活動也在不斷生成...
02回歸自然——藍天下的學校
「大自然,大社會是活教材」——陳鶴琴
教育是一個動態、開放的整體,兒童自然教育也要追求自然的整體環境,不能僅停留在教會兒童學習自然知識,而是要通過自然界,讓兒童明白世界的自然。
國澳希爾斯幼兒園環境教育體驗活動剪影
他們需要更加立體、豐富的自然體驗,基於本土化課程,重新把孩子帶到自然中去,天然的遊戲場可以為孩子提供足夠的空間,讓他們去發現、去響應,去直面挑戰、體驗參與的樂趣,在與自然多樣性的對話中獲得靈感、受到啟發,不斷提升和自然的連接。
「For」——生態教育,構建共同體
兒童是未來的成人,他們的環保觀在未來幾十年都直接影響自然生態的持續性,無論是從生物多樣性還是公民意識,我們都有責任引導孩子們發現更多人與自然的關係,樹立正確的生態倫理觀。
國澳希爾斯幼兒園環保教育 ——家、園、社區共參與
保護自然生態,要將兒童與自然視為一體,潛移默化滲透環保理念和意識。通過開展環保項目,圍繞回收利用和自然保護主題活動,與孩子們講述保護自然的主旨,宣揚了為環境負責的行為,同時通過孩子帶動家長參與到環保活動,有助於幫助孩子塑造人類與環境積極守護者這一自我身份,讓孩子成為一個關心環境,積極行動的公民,對家庭和社區環保措施產生了積極影響。
國澳希爾斯幼兒園啟動 Green+希寶貝」綠色小手」環保項目
只要「將人類的愛從人與人的關係範圍擴展到人與自然的關係領域」,在樹立了正確的生態倫理觀後,我們才能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係,也能進而維持兒童與自然的聯繫。
結語
兒童的自然教育,歸根結底就是以兒童和自然為切入點,通過自然發展兒童,也通過兒童保護自然,一個是現時的給予,一個是未來的回報,這種相互成全是才公正的,可持續發展的。在付諸兒童自然教育的活動中,我們不僅要為兒童提供成長的條件,更要為兒童的未來可持續的生存空間留下善的種子。
注釋:
1、「about」關於自然、「in」在自然、「for」為了自然
2、可持續性發展:概念源自環境教育,20世紀70年代中期,環境教育領域正式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確立。
參考資料:
1、朱莉·M·戴維斯·《幼兒與環境:致力於可持續發展的早期教育》
2、焦榮華·兒童與大自然的關係對兒童教育的啟示·學前教育研究
3、衣俊卿·論人的自然——對人與自然關係的微觀透視·哲學研究
4、陳梁·生態倫理視域下的兒童自然教育·現代教育科學
5、陶雙驥·生態學視野下幼兒園自然教育活動組織策略·陜西學前師範學院學報
圖片提供:
國澳希爾斯中冠幼兒園、國澳希爾斯美育嘉泰幼兒園、國澳希爾斯龍騰嘉園幼兒園 (排序不分先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