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影響過後,孩子的教育問題該如何解決?——新冠「後遺症」

2020-09-05 江蘇優學派官方平臺


一、新冠「後遺症」影響學生教育方式


新冠疫情如今是穩定下來了,全國各大高校也相繼發出通知陸續開學!好像一切都已經恢復正常!但是這次疫情留下來的學習後遺症,真的對孩子沒有影響嗎?


今年春季學期,教育部要求所有高校延遲開學,並倡導在線教育學習,達到「停課不停學」的目的,大約從2月10日起,全國大概有1.8億的中小學生參與了在線教育,包括在線網課、視頻教學等方式!


首先看一下我們的終端使用情況。據一份調查問卷顯示:疫情期間居家在線學習使用的終端設備佔前三位的分別是智慧型手機(84.73%)、平板電腦(19.26%)、筆記本電腦(12.22%),使用桌上型電腦和電視機的學生佔比接近,分別為10.57%和10.55%,還有1.13%的學生表示沒有任何終端設備。網絡接入方式佔前三位的分別是家庭無線路由Wi-Fi(59.46%)、手機流量(44.29%)和寬帶網絡(41.44%),有9.51%的學生使用網絡電視進行在線學習。此外,還有1.88%的受調查學生沒有辦法連接網絡。


另一項數據報告。在線教學活動上,佔前三位的分別是布置作業與點評(81.09%)、發布學習資源(73.74%)、發布通知(65.04%),集體答疑(53.72%)、課堂直播(52.71%)和個別輔導(47.32%)等活動也是疫情期間師生互動的主要形式之一,線上班會(28.24%)、線上家長會(23.14%)和主題分享活動(21.69%)等也成為家校溝通、師生溝通的重要方式。

這在一定意義上表明疫情期間中小學在線教學活動還是比較豐富多彩的,為有效保證在線教學質量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問題依舊突出


疫情期間中小學在線教學也存在非常突出的問題,美術、音樂、歷史、綜合實踐活動等非主幹課程開設太少,大部分非主幹課程佔很小的比例,這表明疫情期間中小學課程基本齊全,但仍然沒有全部開足,這會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中小學生全面發展。



並且,受調查的中小學教師認為,疫情期間在線教學面臨的主要難題,佔前三位的分別是難以監督學生在線學習(82.83%)、網絡經常出現故障(73.87%)、師生缺少有效互動(59.71%)。可見,如何有效遠程監督學生在線學習是今後在線教育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之一。

大部分教育主管部門組織了教師在線教學培訓,但教師信息化教學經驗差異大,部分教師信息技術水平和應變能力難以適應在線教學的需要


  

調查結果顯示,疫情期間,從教育主管部門組織的相關培訓情況來看,78.23%的教師參加了相關培訓,但仍有15.78%的教師表示並未參加任何相關培訓,在線教學全憑個人摸索。並且,近一年參加相關信息化能力培訓的情況顯示,73.7%的教師表示,未參加過相關培訓。且城鄉之間存在顯著差異,鄉村教師未參加相關培訓的比例高於城市學校教師。不同學段教師之間存在顯著差異,小學階段教師未參加相關培訓的比例高於初中學段和高中學段教師。


 儘管在線教學水平提升是一個長期而複雜的過程,不是經過簡單的培訓就可以解決的,但信息化能力培訓是提高中小學教師在線教學水平最重要的途徑之一。而信息化教學經驗和應變能力是衡量教師在線教學水平的重要標誌。26.5%的教師表示根本沒有開展過信息化教學,25.6%的教師偶爾會開展信息化教學,兩者比例達到53.1%,佔到樣本數量的一半以上。並且,教師信息化教學經驗城鄉教師之間存在顯著差異,鄉村教師沒有用過的比例高於城市學校教師。還有,部分教師應變能力嚴重不足,一遇到在線教學的技術故障等突發問題時就顯得手足無措,嚴重影響在線教學正常開展。


三、線上線下教育需有機融合


注重線上教育和線下教育有機融合,實施家校合作行動計劃,提升中小學生在線學習支持使用意願。


建議繼續將在線教育與線下教育有效融合,為學生提供有用、好用且令學生更滿意的在線學習服務。積極開展家校合作,針對來自不同家庭的學生提供更為個性化的學習支持服務。由於中小學生自制力差的特點,決定了在線教育必然要在一定的監護環境下進行,需要打造學校、教師、家長和學生的有機生態圈。因此,要將家長如何督促小孩在線學習以及如何促進小孩網上自律等作為家校交流的重點。並且,還要更加重視孩子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教育,讓孩子保持對知識的渴望和學習的激情,避免孩子在電子的海洋裡迷航。


在線教育是運用網際網路、人工智慧等現代信息技術進行教與學互動的新型教育方式,是教育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線教育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可以有效促進教育公平和提升教育質量,另一方面可能會造成新的「數字鴻溝」和進一步擴大教育質量差距。並且,在線教育和線下教育是相輔相成的,在注重線下教育公平的同時也不能忽視在線教育公平。


為此,疫情後我們要高度關注教育公平問題,注重脫貧攻堅中的弱勢學生群體「扶智」的重要性,除了為他們提供平等的教育機會,還要為他們提供優質的、個性化的在線教育資源,加強教師信息技術能力和應變能力培訓,提高在線學習認同度,有效促進中小學在線教育公平,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受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

相關焦點

  • 心臟、嗅覺、睪丸受損……新冠的可怕後遺症正被人忽視!
    隨著疫情在美國爆發,感染人數越來越多。越來越多的報導集中討論疫情被「政治」左右的後果,將帶來全球經濟和政策的「大地震」。但有關感染者感染後症狀如何?治癒後會不會出現像「非典」一樣的後遺症?「後疫情」時代已經到來,關於新冠肺炎病毒的「後遺症」問題開始被討論。近日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華裔學者,在接受採訪時透露:「新冠肺炎疫情的後遺症可能要1~3才會出現。」
  • 通訊:紐約新冠康復者應對後遺症的線上「互助小組」
    新華社紐約12月15日電 通訊:紐約新冠康復者應對後遺症的線上「互助小組」新華社記者劉亞南紐約地區是今年春季美國新冠疫情的「震中」,超過萬人因感染新冠病毒不幸去世,很多患者痊癒後仍然長時間受到後遺症折磨
  • 警惕新冠後遺症!一張圖告訴你,病毒是怎麼影響人體的…
    無論非典還是新冠,當病毒侵入人體,肺部都是最先也最受衝擊的器官。 此外,新冠病毒還會攻擊心臟、肝臟、脾臟等器官,所致症狀也更為多樣和不典型。 公開報導顯示,部分患者只是偶有低燒,或略感乏力、頭痛,咳嗽、咽痛等症狀也不明顯,還有部分患者會出現嗅覺、味覺紊亂甚至喪失。如德國超過2/3的患者有此症狀,他們聞不到煙味,也無法分辨苦與甜。
  • 警惕新冠後遺症!一張圖告訴你,病毒是怎麼影響人體的……
    無論非典還是新冠,當病毒侵入人體,肺部都是最先也最受衝擊的器官。發病早期,患者會出現發熱、咳嗽等流感樣症狀,約1周後可呼吸困難,轉為重症。其間,病毒還會侵襲腸道、腦和生殖器官,造成腹瀉、乏力、頭痛等症狀,並破壞生殖細胞。
  • 張文宏:目前沒發現新冠特異性後遺症,「新冠+流感」不用感到恐懼
    「沒有發現新冠特異性的後遺症」講座上,一名自我介紹此前是非典病毒感染治癒的女士舉手提問:目前新冠和非典相比,是否有一些後遺症上的差異?「新冠病毒治療到目前為止,沒有發現新冠特異性的後遺症。」張文宏介紹,如果非典患者年輕且沒用過大劑量激素,恢復起來會比較良好,而新冠病毒治療到目前為止,尚未發現和新冠有特異性的不良反應。
  • 新冠後遺症?疫情後香薰企業被大量投訴:聞不到香味了
    全球6000多萬新冠病毒確診病例中,絕大多數都是輕症,尤其是年輕人,可以很快恢復健康。不過新冠病毒也會有一定的後遺症,比如嗅覺受影響,現在連香薰企業都可能遭殃了。長期報導新冠疫情動態的科普大V@子陵在聽歌剛剛提到了一件事,美國著名的香味蠟燭生產商Yankee Candle最近被很多人投訴,說無法聞到這個蠟燭的香味。實際上,Yankee Candle的氣味十分強烈,甚至會讓人聞到之後打噴嚏,為什麼會有人投訴沒有味道呢?
  • 新冠疫情對世界一流大學的影響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校監卡羅爾·克裡斯特(Carol Christ)在談及新冠疫情時說:「這是我處理過最複雜的問題。」其中包括與新冠疫情相關的5500萬美元支出;這些支出用於加強清潔、檢測和遠程教學。此外,加利福尼亞州預計將削減10%的預算,而學生入學率預計也將下降。伯克利計劃在新冠疫情後在各方面延續其在2018年戰略計劃中設定的道路。
  • 疫情過後民辦幼兒園該如何進行工作方向的變革
    作為目前已經開學和準備開學的幼兒園來講,你們是很英勇的,因為你們是經受得住考驗的,經受證件檢查,消防檢查,非轉公和疫情突襲的各種變化後仍能堅持,但是未來變化無期,只有更加努力拼搏,讓自己立於不敗之地,真正在幼教紮根發芽才能不斷成長,才能做接下來的各種環境變化中不被時代潮流所淹沒、所淘汰。既然開學來,那麼作為民辦幼兒園該如何制定幼兒園的發展規劃?
  • 疫情過後, 我們該給孩子怎樣的自然教育
    一場疫情我們迎來「以自然為師」的春天,在全民開啟重新認識自然, 了解並踐行自然教育的大趨勢下,作為幼教工作者,我們需要確保在幼兒與自然建立聯繫、建立信任關係的過程中能夠發揮推動作用,並建構出與可持續發展的未來相一致的新世界觀
  • 新冠後遺症:隱秘之痛 武漢新冠患者家庭的一手記錄
    由於擔心被歧視,或出於隱私考慮,一些患者隱瞞自己的新冠病史,對新冠後遺症更是諱莫如深。也有一些患者和家屬對新冠後遺症問題認識不足。他們需要社會進一步幫助。6月25日,端午節,李華(化名)帶著父母出去玩。青山綠水之間,一家人採艾草、賞古蹟。年近七旬的父母高興得像孩子。幾天前,媽媽還在哭哭啼啼,說啥也要回老家,不想呆在武漢。
  • ……日本新冠後遺症追蹤
    該男生去年年末被確診感染新冠病毒。男生每周都去的運動教室也出現了多名感染者。確診之後男生在家中進行療養,雖然期間發燒38度,也出現頭痛和咳嗽等症狀,在1天後症狀都有所改善。2天後男生的腳趾出現紅腫,該症狀持續了1個月左右。
  • 《新冠疫情下,雅思在線學習大數據報告》新鮮出爐
    在家備考雅思究竟效果如何?網課模式考生能否接受?3月4日,作為英語語培賽道領先者的學為貴教育集團重磅發布了《新冠疫情下,雅思在線學習大數據報告》。該報告統計了自2020年疫情全面爆發後,1月底至2月底雅思考生的在線學習情況。
  • 新冠疫情形勢影響下對國際貿易相關法律問題解答
    當前,我國新冠肺炎疫情已經得到很好的控制,各地復工復產,生活逐漸正常。但在國外,新冠肺炎疫情仍處於爆發期。據報導,截至北京時間2020年04月30日,全球累計確診超300萬例,形勢依舊嚴峻,航運中斷、匯率下滑、利潤嚴重縮水,對國際貿易造成重大影響。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國的外貿企業應當如何應對?對此,我們收集整理了一些外貿企業普遍關心的法律問題進行梳理解答,為企業經營決策提供參考。
  • 新冠後遺症成出院患者隱秘之痛
    1月底李華的父母雙雙感染新冠肺炎,住院幾個月,康復過程中,媽媽一直腹瀉、腹脹,瘦成了一把骨頭,爸爸也不時頭疼,感到乏力。新冠後遺症成隱秘之痛上海澎湃新聞7月13日報導,李華請了很多醫生給媽媽醫治,效果一直不明顯。作為三甲醫院的醫生,李華非常心痛,感慨現代醫學對於一些新冠肺炎後遺症顯得蒼白無力。
  • 新冠疫情下國際貿易相關法律問題十五問
    新冠疫情導致中國及世界各地採取不同程度的管制措施,外貿、航運、投資等行業所受影響尤為突出,許多已經籤署的合同可能存在繼續履行的障礙,從而引發不同程度的違約風險。針對國際貿易所涉合同,現結合實務經驗,總結出十五個常見法律問題和注意事項,供商事主體參考,以便儘可能地維護利益、減少損失。
  • 昌邑市育新外國語學校《新冠疫情下的初中生心理疏導探究》第二期...
    新冠肺炎疫情改變了生活常態,對教育也產生了深刻的影響.適者生存,與時俱進,是人類的生存法則.後疫情時期,班主任如何抓好班級管理,是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教師作為學校和學生家庭連結的紐帶,學生工作的排頭兵,需在學生出現不良的心理狀態後根據不同的學生特點第一時間作出響應並加以行之有效的解決,幫助學生實現後疫情時期的健康積極的心理建設。
  • 全球高等教育分析機構QS發布《新冠疫情如何影響留學生》白皮書
    這次疫情的發生,對於留學生來說著實影響不小的,也對從事國際教育留學整個行業帶來了很大的變化,目前來看,對中小留學生的影響最大,家長普遍較為擔心,對於高等教育的準留學生來說,依據全球高等教育分析機構QS發布《新冠疫情如何影響留學生》白皮書調查和整體的學生諮詢和辦理的數量來說影響並不大
  • 關於新冠來源、若疫情「重燃」再封城等問題,希臘人如何說?
    一方面,從今天開始,希臘邊境重新開放,全國博物館、季節性酒店、公園、溫泉桑拿中心和健身房重新開門;另一方面,最新民調結果顯示,希臘民眾對如何在防控疫情和發展經濟這兩方面保持平衡感到矛盾,更有為數不少的民眾對新冠病毒的來源和嚴重性表示懷疑。希臘全國各地的博物館因新冠疫情關閉了近3個月後,終於可以在6月15日重新開放。
  • 外企頭條丨新冠疫情流行,如何影響全球消費者?
    全球同此疫情,消費者的行為不僅在當下發生了改變,而且還將在疫情過後的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繼續保持這樣的變化。請看詳細報導↓↓↓福萊國際TRUE全球智慧中心近日發布了一份題為《新冠疫情思維:疫情流行期是如何影響全球消費者》的全新報告。
  • 「新冠後遺症」引發關注 病毒不僅侵害大腦還會致脫髮
    對此,曹彬教授表示:「新冠肺炎是一種新的疾病,我們才剛剛開始了解其對患者健康產生的某些長期影響。」早在去年11月時,曹彬教授就曾提出應該對新冠肺炎感染後遺症引起重視。他在《柳葉刀》的一次線上會議上表示:「新冠肺炎不僅能導致呼吸系統的疾病,還會導致全身的疾病,應關注多器官功能障礙和併發症是否會持續存在,以及這些症狀會在新冠肺炎患者出院多久之後消失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