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定安縣城一片466畝的生態空間裡,有一個專門的鳥文化主題公園,展示著300餘種30000餘只各式熱帶飛禽。有世界最大的鳥——鴕鳥;有飛得最高的鳥——天鵝;有鳥中潛水冠軍——鳳頭潛鴨。這裡就是海南熱帶飛禽世界。夏日時分,踏入飛禽世界,一股涼意撲面而來,與此同時,此起彼伏的鳥叫聲,似是一曲曲夾雜著濃鬱鄉土氣息的小調。
外表豔麗的珍貴鳥類
在熱帶飛禽世界,有當紅不讓的「明星鳥類」。
頭頂金黃色絲狀羽冠,上體除上背濃綠色外,其餘為金黃色,後頸被有橙棕色而又綴有黑邊的扇狀羽,形成披肩狀。下體深紅色,尾羽黑褐色,滿綴以桂黃色斑點。這是羽毛極其華麗、以雍容華貴而著稱的雄性紅腹錦雞,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在鳥類的世界裡,長得好看的、羽毛豔麗的鳥都是雄性,『看臉的世界』,它們必須要具有美麗的外表,才會吸引雌性。」園裡的飼養經理李聲興已和鳥兒們一起生活了8個年頭,對於鳥類的生活習性,他再清楚不過。作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紅腹錦雞是馳名中外的觀賞性鳥類,為我國特有的鳥類物種。
那麼這一原本生活於我國秦嶺一帶的物種,又是怎麼適應定安的氣候環境的呢?
它們生活於飛禽世界的獨特園區——鳥雨林。在這個園子裡,近百種奇花異木點綴在園區,有直插雲天的喬木,有婆娑起舞的花灌木,也有碧綠如茵的草地,一年四季,繁花似錦……因為有了樹木的庇護,鳥雨林撲面而來的儘是涼爽之意。來到鳥雨林的紅腹錦雞如若回到秦嶺,很快地適應園裡的環境並安居下來。
而在園子裡,另一個物種也在外形上可與紅腹錦雞爭豔媲美——七彩山雞。整體觀之,七彩山雞的毛色七彩斑斕,因此而得名。同時,它又是集肉用、觀賞和藥用於一身的名貴珍禽,被國家林業局列入《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七彩山雞的生活領域十分寬泛,分布於我國多個地區。但正因為它的價值很高,常常成為被捕殺的對象,因而數量銳減。熱帶飛禽世界的這幾隻七彩山雞,則是從其它具有飼養經驗的動物園引進。
有裸露可供奔跑的土地、有低矮可啄食椰果的灌木,也有茂盛隱蔽的大樹,鳥園模擬著七彩山雞生活環境的一切,為它打造了一片獨特的空間。
七彩山雞也極快地適應了公園裡的環境。雙腳十分有力,善於奔走的七彩山雞,常常是公園裡最「調皮」的那一隻鳥類:時而潛伏在草間覓食,時而在稠密的草堆中竄匿,隱蔽不了時驟然振翅飛起,在幾次拍翅後,就能飛得相當迅速,但又因翅膀過短而飛得不遠,又悄悄地潛入草叢中逃去……
為了能讓更多的鳥兒適應園裡的環境,現在的熱帶飛禽世界已有上千種植物,在構建了一個巨大植物王國的基礎上,構建出了鳥類安逸的家。有的是低矮的灌木,偶爾有鳥兒停留,啄一口微粒果實;有的是平闊的操場,在安靜無人之時,鳥兒漫步其中;也有亭臺水榭、假山魚池,鴛鴦沐浴其中,孔雀在岸邊開屏,旁邊茂盛的小葉榕枝頭常棲駐的小個頭鳥類時常歡叫幾聲,才更是「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的詩中意境。
漂洋過海而來的鳥類
在沙漠鳥園裡,住著一群從異國他鄉漂洋過海而來的「客人」——非洲鴕鳥和澳洲鴯鶓。
為了讓這些異國之鳥能夠以海南為家,沙漠鳥園裡的設計以美國黃石地質公園為原型,再按照塔克拉馬乾沙漠古堡形式加以變形,在鳥園的四周擺放著巨大黃石,儘可能還原鳥兒們原來的生活環境。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鳥類,也是唯一只有兩個腳趾的動物,非洲鴕鳥健碩的身材奔跑起來極為有力。撲騰的翅膀似是兩把巨型扇子,裹挾黃沙漂浮飛揚,蔚為壯觀。
在遊客的眼中,這是一群活潑好動的精靈,但讓它們在這裡安家,也頗費一番功夫。
在氣候條件上,我省的氣候條件與非洲鴕鳥和澳洲鴯鶓的原生環境相仿,但兩種鳥類對黃沙的要求上較高——黃沙對它們而言,幾乎就是生活的全部,睡覺、孵蛋、洗浴、食用……生活裡的每一個細節都少不了黃沙。
為了給鳥兒們的生存創造更好的條件,沙漠鳥園裡的黃沙,都是專門運來的,在地上鋪出厚厚一層,造出了一個「在海南的鴕鳥沙漠」。
足夠遼闊的鳥園、舒適的環境深得鳥兒們的喜愛。每當有遊客走進,不欺生的鴕鳥都會走在圍欄邊上討要食物。但實際上,鳥兒們並非如看上去的那麼無憂無慮,儘管人類已經儘可能地幫助它們生息繁衍,但它們始終不忘自身天性的責任。在鴕鳥的世界裡,雄性鴕鳥被喻為是鳥類中的模範丈夫,雌性鴕鳥生出的蛋,只需交給雄性鴕鳥,築窩、孵蛋甚至育雛都由雄鳥「一肩挑」了!
和鴕鳥及鴯鶓一樣,身上貼著異國「身份證」標籤的,還有從南美洲而來的鸚鵡。
體型較大的以藍黃金剛鸚鵡為代表。正如其名,藍黃金剛鸚鵡通體覆蓋藍色與黃色相間的羽毛,面部無羽毛,布滿了條紋,有點像京劇中的花臉臉譜。而最奪目的,是它那條長長的尾巴,像宮廷中王后的裙擺般,層疊有序,豔麗非凡。
「它原來是一家私人餵養的鳥,後來主人覺得園裡的鳥類多,更熱鬧,就把它送到這裡來餵養了。」李聲興說,藍黃金剛鸚鵡剛到園裡時有畏生的表現。值得一提的是,這類鳥對環境的要求並不苛刻,只要有足夠的水源和食物,它們的生活都能十分愜意。像葵花鳳頭鸚、亞馬遜鸚、灰鸚鵡等都是來自於美洲的鳥類,同藍黃金剛鸚鵡一樣,已經成為了遊人競相與之合照、觀賞的明星。
關於鳥類的趣事
在鳥的世界裡,與生俱來的「地盤性」常常讓人們看到諸多趣事。在動物世界裡,雄性動物為了能夠佔有更好的繁殖資源,包括土地、配偶,同性之間常常會大打出手。
在鳥類世界,這樣的習性同樣存在。
飛禽世界的鳥雨林裡,居住在一起的鳥類有50餘種。相安無事的時候,鳥類之間是一片和平與寧靜。可當飼養員帶著食物出現時,人們很快就能知道誰是這個封閉的生態系統裡的統治者了——全身潔白無瑕,羽毛純白毫無雜色,眼睛裡裹挾著一絲淡紅色,目光銳利。行走起來,就像穿著白色婚紗的高
貴少女,左右搖擺,似要翩遷起舞。這是擁有著高貴外表的白孔雀,但可千萬別被它這似有似無的溫柔所欺騙。白孔雀是鳥雨林裡當仁不讓的王者,戰鬥力遠超其他鳥類。它尖尖的嘴喙最善於叼啄,如果敢有鳥兒在它面前搶食,不啄掉一把羽毛則不足以起到警示作用。
正由於白孔雀超高的戰鬥力,鳥雨林裡的孔雀家族在極大程度上找到了靠山。當飼養員灑下了一把食物,幾十隻大大小小的鳥兒蜂擁而至,但此刻如有白孔雀出現,鳥兒們就自動躲避,把有食物的空地留出來讓給白孔雀。而孔雀家族裡的其它白孔雀和藍孔雀,都匍匐在這位王者白孔雀的身後,吃著白孔雀身後剩
餘的食物。
不僅在鳥雨林,只要在鳥類群體居住的環境裡,「地盤性」這一鳥類天性,似羅盤一樣準確地指引著鳥兒們掠奪、搶食。但雄性的鳥兒又極其有「紳士風度」。
當一隻雄鳥發現和它搶食的是一隻雌鳥,那一股王者的霸氣、囂張的氣焰竟能夠立即收斂:Lady first(女士優先)!轉而,這隻雄鳥又奔向了其它雄鳥繼續戰鬥。
還有一則和鴕鳥相關的趣事。由於鴕鳥的思維方式較為簡單,遇到危險的時候喜歡把頭埋進沙子裡:「我看不見敵人,敵人也就看不見我了!」因而人們常把鴕鳥作為膽小畏縮的象徵。
人們對鳥兒自然習性的觀察細緻入微,圍繞鳥兒所派生出來的成語也有許多,比如「鳥為食亡」、「倦鳥知返」、「小鳥依人」……但實際上,鳥兒對人類的觀察也更為敏銳。
在危險的自然界裡,鳥兒們早已練就了一身「察言觀色」的本領。別看前一秒鳥兒們還願意和人親近,可要是誰想圖謀不軌,鳥兒們就撲騰著翅膀飛翔人類再無法企及的枝頭。
和愛鳥不得不說的事
除了國內最大的鳥文化主題公園這一身份外,熱帶飛禽世界還有海南省鳥類救護站這一身份。幾乎每隔幾天,都有受傷的、不能自理的、或在野外被發現的鳥類被送到這裡來。
在小葉榕茂密的樹蔭下,一隻來到園裡一個月的領角鴞已經對周圍環境不再陌生。
這隻領角鴞在出生後不久就被人在路邊的樹林下發現。「送到這裡的時候,它身上的毛還沒有長全,如果不及時處理,它就會死亡。」李聲興擅長於救治受傷鳥類,但當他看到這隻領角鴞時,仍舊不免為鳥兒的命運緊張了一下。
這麼幼小的鳥兒該如何救治?領角鴞屬鷹科類,是在自然界翱翔的王者,也是天生的捕獵者,吃肉是它的生活習性。面對剛出生的幼鳥,李聲興想著辦法把鳥兒喜歡吃的肉類搗成肉糜,再一點點餵進鳥兒的嘴裡。這種近似乎哺育嬰兒的方法與呵護,最終讓這個原本應該在野外自有捕食的鳥兒留在了園裡。
關於幼鳥的保護,海南師範大學教師、小動物保護專家李波提醒,需要救助的幼鳥必須要有專業的保護及保育,才能讓它們健康成長,但並非所有的鳥類都需要人們的救助。
春天來臨之時,是鳥類孵化成長的黃金季節,也是鳥類受傷的高發時期。有些幼鳥出現在樹林裡極有可能是從鳥巢裡掉落,此時母鳥就在附近,人們不需要把幼鳥帶走,母鳥自然就會來解救幼鳥。
但人們往往習慣性地將幼鳥帶走,之後又沒有經過專業的飼養,就極易導致幼鳥死亡。「把鳥帶走是人們救助的一個誤區。其實很多幼鳥需要在源生地生活,人們不需要對鳥兒採取額外的救助,它只需要等待母鳥的幫助就能成活。」讓李波欣慰的是,儘管有時候人們在保護鳥類的道路上走了彎路,但人們的保護意識在增強,「在人們的環保意識還沒萌發之前,我們看到更多的是殺戮。但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們開始意識到,我們並非是環境唯一的主宰者時,人們就開始學習保護。」
上個月,定安縣相關部門接到市民舉報,在定城鎮某餐館,疑似有野生鳥類在被出售。最終,相關部門在該餐館解救了蒼鷺、夜鷺、綠鷺各一隻,所幸,它們沒受到嚴重傷害,在熱帶飛禽世界裡休養半個月之後,又被放歸自然。
對人們來說,這一份拯救無關偉大,是出於對生命的悲憫,也出於對物種的保護和自然的敬畏。可「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保護和解救,永遠都是偉大的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