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危險的「臉譜式」教育!快看你家是不是也這樣?

2020-10-07 媽咪Jane黃靜潔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一個總是很嚴厲地批評孩子充當白臉,另一個總是在旁邊幫孩子打圓場充當紅臉,似乎這種連哄帶嚇的「臉譜式」教育能讓孩子更聽話。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這幾天看到一段視頻,視頻中的孩子正在練琴,媽媽坐在一旁監督,並時不時糾正孩子的指法。

坐在一旁沙發上玩手機的爸爸,在聽到自己妻子逐漸憤怒的聲音,說了聲:好了,休息一下。

媽媽輔導孩子做課後作業,期間孩子不斷以各種藉口離開房間,一會上廁所、一會喝水,結果都是跑去找爸爸,爸爸就抱著孩子一起看手機裡的視頻。

幾次後,媽媽發現不對勁,走出書房看到這一幕,頓時怒火中燒,結果爸爸還抱著孩子笑著對媽媽說:不要這麼兇

最後,孩子被媽媽從爸爸懷裡用力拽出讓其在房間中反省,而此時爸爸仍在一旁安慰孩子。

這種場景是否也經常見到?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一個總是很嚴厲地批評孩子充當白臉,另一個總是在旁邊幫孩子打圓場充當紅臉,似乎這種連哄帶嚇的「臉譜式」教育能讓孩子更聽話。

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1

嚴父慈母vs虎媽貓爸

在知乎有個叫「一念」的用戶,分享了自己幼兒園中的一個「臉譜式」家庭育兒案例:

孩子的爸爸平時非常嚴厲,說一不二,基本不商量。但媽媽卻很柔和,習慣遷就孩子。

然而這個孩子的問題很多。

在爸爸面前極其乖順,爸爸有任何要求都會立即執行,即使有些過於嚴苛的要求也會照做不誤。在媽媽面前就完全變了一個人,會極其固執,媽媽說什麼基本不聽,為所欲為。

這是一個爸爸唱白臉,媽媽唱紅臉的家庭,在這個家庭中孩子是否聽話,完全取決於他的爸爸是不是在場。如果爸爸在場,他就會成為一個乖寶寶,如果爸爸不在場,他就會各種鬧騰。

硬生生地讓孩子成為了兩面派,在父母面前呈現出不同的自己。

除了這種嚴父慈母的分工模式,還有一種是俗稱的虎媽貓爸式的,即媽媽唱白臉,爸爸唱紅臉的。

在之前湖南臺的教育紀實類節目《放學後》裡,有一個叫王若曦的女孩,她的父母就是虎媽貓爸模式。

節目中拍攝的是父母分別陪王若曦寫作業的片段。

在媽媽陪同時,王若曦會認真完成作業,媽媽除了要求她要認真寫字以外,還要求坐姿等要標準。

而到了爸爸陪的時候,他們一起玩了很久才開始寫作業。

好不容易開始寫作業了,爸爸的第一句話就是:你數字一定要寫的漂亮點,上次因為你寫得不好,你媽把我罵了好久。

在練字時,原本媽媽要求要將本子放正了再動筆,避免寫出來字是歪的。然而,爸爸卻說:沒事,歪一點沒關係。

不僅如此,有的家庭還會用嚴厲的一方來要挾孩子,以達到讓孩子聽話的效果。例如:

快寫作業去,不然你媽回來你就完蛋了。

你就淘氣吧,一會讓你爸揍你!

乖乖聽話,不然我去叫你媽,你媽可沒我這麼好說話。

這種方式確實能讓孩子在當下按照家長的指令行事,能給家長省不少精力。

但是不會有反作用嗎?

2

臉譜式育兒

後患無窮

生活中採用「臉譜式」育兒方式的父母不在少數。

之所以會有家長選擇用這種方式來教育孩子,是因為他們覺得嚴厲的一方可以在孩子面前樹立威信,不至於讓孩子無法無天。

而當嚴厲的一方讓孩子壓力過大時,溫和的一方還能幫忙哄一下孩子,不至於讓孩子過於難受。這樣可以讓孩子達到一個平衡。

這種教育就如同「打一巴掌,又立馬給一顆糖」。

試想一下,如果是你,你會因為一顆糖就抵消之前受的一巴掌嗎?

答案當然是不能,不管這顆糖有多甜,巴掌留下的傷害都不會消失

最明顯的就是孩子出現了親此疏彼的表現。畢竟不管是誰,都不喜歡老是打擊、批評自己的人。

有的孩子甚至不願意叫爸爸,直接將爸爸喊成叔叔。

此外,這種「臉譜式」育兒還不利於孩子內心規則的建立。因為同一件事情,父母的反應不同,他們就會無所適從,導致分不清對錯。

而當下的順從,只不過是妥協於嚴厲一方的威脅之下。這種因恐懼而選擇聽話的方式,還容易形成「權威恐懼症」。

心理學界普遍認為「權威恐懼症」產生的原因是:

年幼時父母太嚴厲,使子女對權威產生恐懼感,長大後將這種恐懼,遷移到具有權威的領導和長輩身上,從而形成一種對權威採取迴避的應對策略。

長此以往,孩子還會學會鑽空子。利用紅、白臉觀點的不一致,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一種。例如選擇在嚴厲的一方面前成為乖寶寶,在溫和的一方面前各種撒嬌耍滑。

還有的孩子在看透了這種方式之後,反而會變得更加叛逆。

可以說,雖然「臉譜式」育兒當下的效果是立竿見影的,但是可以說是後患無窮

但是會有人有疑問,如果沒人唱白臉,那孩子的規矩要如何建立?等進了青春期,更是鎮不住他們。

其實,關鍵在於家庭教育觀念的一致性。

3

家庭教育觀念

為何必須一致

李玫瑾教授說:

管孩子,只需要有一種聲音。

這裡的一種聲音指的是家庭教育觀念的一致性。不是溺愛的一致,而是有底線、有原則的一致。

尤其在孩子面前時,家長雙方統一戰線很重要。

例如黃磊夫婦對於女兒多多的教育,總是讓人讚嘆不已。

他們曾經分享過,在教育女兒的問題上,他們就是採用統一戰線的方式。女兒有問題他們就會一塊兒說,相反的,女兒表現好的時候,他們也會一起表揚。

要達到這種默契,父母雙方需要經常就家庭教育進行溝通,當有不同觀點時,會通過探討儘量達成一致。

只有當父母雙方明確孩子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時,才能讓孩子知道底線和原則,才不至於一直在犯錯的邊緣試探。

如果雙方平時都不談論家庭教育,可想而知,當面對問題時,分歧會有多大。

當然,雙方的爭論是不可避免的,但是要注意不在孩子面前爭執。

父母都是愛孩子的,只是各自的出發點和表達的方式不同,我們需要遵從一致性的原則,才能幫助孩子更好地建立內心的規則感和安全感。

當然,在一致性的原則上,我們也可以保留各自的教育特色。

相關焦點

  • 最危險的「臉譜式」教育: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快看看你家有沒有...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一個總是很嚴厲地批評孩子充當白臉,另一個總是在旁邊幫孩子打圓場充當紅臉,似乎這種連哄帶嚇的「臉譜式」教育能讓孩子更聽話。 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 兒童玩具最危險排行榜,快看看你家的玩具上榜了嗎
    兒童玩具危險係數排行榜出爐,你家有嗎?總有一些「奪命玩具」潛伏在孩子身邊,總有一些商家因為缺乏質量把關意識,成為了玩具隱患的「幫兇」。這不,又一「網紅」玩具—巴克球近期爆出安全隱患問題,著實讓父母們的心緊緊糾了一把。這些爆料絕不是危言聳聽。
  • 寶寶智商高不高,在小時候就能表現出來,快看你家娃是不是這樣?
    導讀:寶寶智商高不高,在小時候就能表現出來,快看你家娃是不是這樣?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寶寶智商高不高,在小時候就能表現出來,快看你家娃是不是這樣?!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微課】情緒認知臉譜圖使用方法詳解
    媽媽馬上啪地打了一下孩子的小屁股道:「你怎麼能夠隨便打人呢?」這裡,我們注意到,這個媽媽在指責孩子打人,但是媽媽自己卻用打孩子的方式去教育孩子。這個媽媽我們就認為她是缺少覺察,她的眼睛是向外看的,不是向內看向自己,無法覺察自己的行為對孩子的影響。她在制止孩子行為的時候採取了打的方式,那麼孩子學到的當然就是去制止其他人的行為就是打的方式。
  • 「看臉」辨安全 南京上線「安全信用臉譜」系統
    16日是「安全生產宣傳諮詢日」,南京市企業(小型場所)「安全信用臉譜」系統正式上線,為南京市創建「自評」工作再添科技化手段。據悉,該系統目前已在全市1萬多家企業試點運用。下一步,系統將直接導出「臉譜」二維碼張貼到企業(小型場所)進出口處,以便來往員工、市民直接掃碼「看臉」辨安全,做到「心中有數」。
  • 不要讓打擊式教育毀掉你的孩子!
    知道自己這樣的做法不對也不好,但就是忍不住去操心別人的事。甚至,在上班初期,老同事們相約聚會,自己就會忍不住就會想,她們出去怎麼不喊我啊?是不是我很無趣討人厭啊?我剛走過來她們就不說話了,是不是在說我啊?我剛才上去講話是不是表現的不太好啊?剛和領導對話了,是不是我說的話不合適,領導不高興啊?
  • 渝北:龍塔街道開展"臉譜色彩 家的意義"活動
    而京劇臉譜是一種舞臺藝術作品,它具有民族文化特色,是一種特殊的化妝方式。在漫長的歲月裡,戲曲臉譜有著獨特的迷人魅力。通訊員 黃常燕 攝    為了增強轄區青少年對我國傳統藝術的熱愛,開發青少年的興趣愛好,昨(16)日重慶市渝北區龍塔街道魯能東路社區家庭教育基地聯合優勝教育組織開展「臉譜色彩 家的意義」親子畫臉譜DIY活動。
  • 租房內煤氣爆燃:快看看你家廚房是不是也這樣!
    當下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唯有美食是治癒的,油水晶瑩反光,騰騰熱氣朦朧,傳達的是我們生活的講究和妥帖感!因此廚房當然也變得越來越重要,不斷推陳出新的廚房電器,人們對於改善烹飪和解放家務的產品越發關注和喜愛!
  • 紅色是忠義、白色是狡詐……小臉譜大戲曲,橙黃藍靛紫意義各不同
    傅老爺子解釋說,這表明早年崑曲勾臉比較簡單,後來隨著劇目不斷豐富和複雜人物形象的出現,勾臉的用色才逐漸增加,最終促進了譜式變化並且形成了程式。傅學斌 1937年出生於梨園世家,臉譜畫家。他於1961年開始在梅蘭芳劇團從事舞臺美術工作,拜翁偶虹為師,求教於劉曾復先生,專注於收集、整理、研究臉譜,1995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民間工藝美術家」稱號。
  • 寶寶有這3種特徵,說明是來「報恩」的,快看你家是不是呢?
    導讀:寶寶有這3種特徵,說明是來「報恩」的,快看你家是不是呢?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寶寶有這3種特徵,說明是來「報恩」的,快看你家是不是呢!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蔡英文「臉譜」分享「國宴」布置引臺灣民眾強力吐槽
    中國臺灣網6月10日訊 臺當局領導人蔡英文的「臉譜」(Facebook)專頁10日上午分享其辦公室內所謂的「國宴」布景,用縮時攝影呈現花山布置,半小時內便引發島內民眾議論浪潮,網友紛紛湧入蔡英文「臉譜」及島內著名論壇
  • 孩子是不是「讀書的料」,3歲時就能看出來?你家孩子是這樣嗎?
    中國家長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一直秉承「苦什麼都不能苦教育」的原則,只希望孩子的成績更好一點。可事實上,就如李玫瑾教授曾說的那樣,並不是所有孩子都適合讀書,都能取得好成績。而你的孩子是不是讀書的料,3歲時的行為其實就能看出來。
  • 虎媽貓爸式教育,是最常見的,也是最糟糕的家庭教育!
    這貌似是很多父母都比較同意的觀點,在家庭教育中,這種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的虎媽貓爸式教育越來越流行。過年回老家,小侄子不愛寫作業,哥哥說了好了好幾遍,小侄子就是不聽,過了一會兒,哥哥說:你媽馬上回來了,你還不寫作業,當心挨削!
  • 京劇的臉譜有什麼含義?美與醜的奇妙融合,組成了臉譜文化
    說唱臉譜這首歌在我們的語文課本上就有體現,它的歌詞是那一天爺爺領我去把京戲,看見那舞臺上面好多大花臉,紅白黃綠藍咧嘴又瞪眼,一邊唱一邊喊 哇呀呀呀,好像炸雷 嘰嘰喳喳震響在耳邊;這是前面部分,說的是當時作者跟著爺爺去看京劇,看到戲曲演員在戲臺上咿咿呀呀地唱著,當時的作者不甚了解戲曲的演唱方式,只是看著新奇。
  • 寶應夫婦創作臉譜畫卷,122.8米長卷上畫了1156幅臉譜
    然而,你知道中國戲劇臉譜有多少張嗎?在第四批揚州市級非遺項目中,就有一項「戲劇臉譜」,寶應縣的筱楊、袁麗夫婦,一共整理繪畫出了1156張臉譜,他們也是目前中國戲劇界,擁有戲劇臉譜最多的人了。   在這樣的家庭裡長大,筱楊當然飽受戲劇藝術的薰陶。很多戲劇名角,都是家中常客,他也對戲劇藝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的祖母張菊,是一位工筆畫高手,從小就教會他勾勒線條。於是,他對戲劇臉譜,就有了天然的親近感。在「文革」期間,有些戲劇界的前輩,擔心戲劇臉譜被毀,就悄悄把千餘張臉譜,都放在筱楊這裡,讓他保管收藏,這下更讓筱楊對臉譜有了全新的認知。
  • 感覺我家廚房,快要被一堆鍋具毀了,你家是不是也這樣?
    就像以上網友@劉寧32321家的場景一樣,把家裡廚房的鍋具全部拿出來,幾乎可以擺滿一個客廳了。(這位網友,你家就是賣鍋的吧!)有些買回家也就用過一次,後來就閒置了,非常佔空間難收納又捨不得丟棄,感覺家裡的廚房都快被這堆鍋具給毀了,不知道在看這篇文章的你家裡廚房是不是也這樣?是不是總是控制不住自己買各種各樣的廚房鍋具?想想真的應該斷舍離了!
  • 從哲學視角來看:好的教育危險重重嗎?
    也許你會覺得這樣的問題很為難孩子,這只不過是童書媽媽兒童哲學日間營裡,Shiro老師給孩子們出的眾多問題中的一個而已。大小哲學家們又是如何看待教育、選擇與未知的呢?我們來看兒童哲學日間營主教老師Shiro的分享。從開始應用我的法國老師奧斯卡·伯尼菲博士的哲學踐行,在北京和臺北分別設計和帶領「兒童哲學」的寒暑假營,今年冬天已經進入了第三年。
  • 智慧100APP—我教育兒子,婆婆竟帶孩子出走:紅白臉教育,是最危險的養育
    我教育兒子,婆婆竟帶孩子出走:紅白臉教育,是最危險的養育前兩天,刷到了一則奶奶帶孫子離家出走的新聞,令人啼笑皆非。
  • 中國戲曲臉譜中你不知道的那些潛在規則
    中國戲曲內容博大精深,今天我們就說一下中國戲曲裡的一種,戲曲臉譜。我們著重的普及一下戲曲臉譜。戲曲臉譜的妝容都比較的誇張,這種妝容不是隨意畫的,儘管我們看上去妝法很大膽,但是臉譜也是有一定的規律的。戲曲臉譜藝術很講究章法,它將點、線、色有規律的相結合,形成各種各樣的圖案。所以臉譜也是有一定的章程的。戲曲臉譜也有一定的分類。它可以將臉譜分為以下幾個類型。
  • 老公開車總喜歡把手放我腿上,我想問下,他這樣做是不是太危險了
    2.你很會玩啊!我都好多年沒有玩這個了!3.你竟然是這樣下電梯的,速度太快,就是很危險!4.你們兩個的身材都這麼好,我好羨慕啊!5.這是誰給我老婆拍的6.你家的狗怎麼就那麼厲害呢?每次都可以接到,還可以這麼快!7.我還以為這是水呢?誰知道竟然結成了冰!8.你太努力了,怪不得你練習的那麼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