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反思:三角形的中線與面積法

2020-12-11 愛數學做數學

教學反思:三角形的中線與面積法

人教版數學八年級上冊第11章第1.2節《三角形的高、中線與角平分線》中,我們對三角形的中線描述是「連接三角形頂點和對邊中點的線段」,這和前一小節中對邊、對角概念的理解提出的要求對應,即學生能識別頂點的對邊,以及邊的對角。定義中強調了中線兩個端點,以及它是一條線段。而三條中線的交點為重心,它在生活中的實際意義,可用「重量的中心」進行解釋。

在教材第9頁的習題第8題,可作為面積法的導例,原題如下:

如圖,在△ABC中,AB=2,BC=4,△ABC的高AD與CE的比是多少?

引導方法:AB和BC分別是三角形的兩條邊,而AD是CE是兩條高,即AB邊上的高CE,BC邊上的高AD,因此AB和BC的另一個名稱叫底,聯想到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從而得到

,將兩邊的分數處理掉,便得到面積法的一般結論,即三角形任兩邊與這條邊上高的積相等。

這是面積法的第一層應用,即尋求三角形內某些邊、高之間的數量關係。

第二個導例,則與三角形的中線有關,原題如下:

△ABC中,AD是中線,則△ABD的面積與△ABC面積的數量關係是_____________.

引導方法:由中線AD可知,BD=CD,而△ABD的面積與△ABC的面積計算時,還需要一條高線,不妨作出來觀察,可發現,△ABD和△ABC,分別是BD、BC為底邊,高是同一條線段,因此它們的面積大小關係可得。

以上僅僅是教材本身對中線和面積法的要求,但是略加引申,情況便複雜了起來。

如圖,A、B、C分別是線段、、的中點,若△ABC的面積為1,那麼△的面積為________________

如圖,A、B、C分別是線段、、的中點,若△ABC的面積為1,那麼△的面積為________________

如圖,A、B、C分別是線段、、的中點,若△ABC的面積為1,那麼△的面積為________________

如圖,A、B、C分別是線段、、的中點,若△ABC的面積為1,那麼△的面積為________________

如圖,A、B、C分別是線段、、的中點,若△ABC的面積為1,那麼△的面積為________________

在解這道題之前,有一個鋪墊必須要做,否則學生無法上手,即三角形的中線平分這個三角形的面積。

在講這道題時,學生給出的思路是連接

,如下圖:

面對這種較為複雜的圖形,需要引導學生觀察圖形中某三角形的中線是哪條,辯認準確才好進行數量關係的推演。

連接

後,

是△

的中線,同時得到

AB

是△

A

的中線,

是△

的中線,於是我們可得到

,於是

,同理可得

,所以得到△

的面積為

7.

對於基礎較好的學生,理解上述過程並不費力,但對於中等生,觀察圖形方面的確不盡如人意,需要花費更多時間去找三角形面積之間的關係,限於課堂時間有限,實際上每個班仍然大約1-2名中等生未能理解整個過程。

例2 如圖,△ABC中,D、E、F分別是線段BC、AD、CE的中點,且△ABC的面積為4,求圖中陰影部分的面積。

有了前一道例題的經驗,解決本題是順利了許多,首先由中線AD得到△ABD和△ACD的面積為2,再由BE、CE分別是這兩個三角形的中線得到△ABE、△BDE、△CDE、△ACE面積均為1,再將△BDE和△CDE「拼」成△BCE,最後由中線BF得到陰影部分面積為1.

而作為面積法的拔高要求,我布置了這樣一道題目:

如圖,△ABC中,AD、BE、CF分別是中線,交於點O,求證:OA=2OD

這道題目的難處在於想到用面積法,而這個結論又非常容易歸納出來:三角形的重心將每條中線分成1:2兩部分。

從實際教學效果來看,基本的面積法都能掌握,即兩個導例,而例1問題較大,畢竟涉及到了添加輔助線,例2則相對較輕鬆,因為難點在例1,一旦突破,後面理解起來就快。

所發現的學生問題仍然在於對圖形的觀察不到位,誰是誰的中線?這個問題可以讓某些中等人想上數分鐘而不得其解,優生則往往一眼可看出來,課堂上的差距便是這樣拉開的。而為了整體教學效果,應該將兩個例題交換位置。

學生在作業中反饋出來的情況,與課堂練習結果有較大差距,對原因依然出在對圖形的感知上,即老師在課堂上通過引導,發現的圖形規律,在回家後沒有老師引導的前提下,發現不了。說明在課堂上所謂的練習正確只能是強記法的產物,並沒有真正理解。

由於word文稿轉化效果很差,截圖如下:

相關焦點

  • 「持續更新」全等三角形常見輔助線:倍長中線法
    倍長中線法知識點1.三角形的中線:三角形的頂點和對邊中點的連線2.證明線段不等關係:在三角形中,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兩邊只差小於第三邊3.中線是三角形中的重要線段之一,在利用中線解決幾何問題時,常常採用「倍長中線法」添加輔助線。
  • 直角三角形斜邊中線,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求面積,考點好多
    (1)求證:△MED∽△BCA;(2)求證:△AMD≌△CMD;(3)設△MDE的面積為S1,四邊形BCMD的面積為S2,當S2=(17/5)S1時,求cos∠ABC的值。【分析】(1)易證∠DME=∠CBA,∠ACB=∠MED=90°,從而可證明△MED∽△BCA;(2)由∠ACB=90°,點M是斜邊AB的中點,可知MB=MC=AM,從而可證明∠AMD=∠CMD,從而可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證明△AMD≌△CMD;
  • 三角形面積法巧解幾何題,手握這把「鑰匙」,讓解題出奇制勝!
    三角形面積問題常用的理論依據:(1)三角形的中線把三角形分成兩個面積相等的三角形;(2)等底等高的兩個三角形面積相等;(3)等底的兩個三角形面積比等於高之比,等高的三角形面積比等於高之比;(4)相似三角形的面積比等於相似比的平方;(5)有一個角相等或互補的兩個三角形面積比等於夾角兩邊的乘積的比。
  • 全等三角形模型之倍長中線法,三種添加輔助線的方法,口訣突破
    全等三角形太難了?初二暑假預習,全等三角形模型之一線三角,變化多樣很重要中線能夠想到最直接的結論應該是線段相等,由線段相等可以推導得到兩個三角形的面積相等。如圖,線段AD為△ABC的中線,由此我們可以得到:BD=CD,S△ABD=S△ADC。那麼,如果已知三角形中兩條線段的長度要求中線AD的取值範圍,你會求嗎?即在△ABC中,AB=10,AC=8,求線段AD的取值範圍。
  • 全等三角形面積法證明線段之間的關係
    全等三角形面積法證明線段之間的關係1,面積法:平面幾何中的面積公式以及由面積公式推出的與面積計算有關的性質定理,不僅可用於計算面積,而且用它來證明平面幾何題有時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運用面積關係來證明或計算平面幾何題的方法,稱為面積方法,它是幾何中的一種常用方法。2.常見題型:題目中垂直條件比較多,這時候就該聯想相關知識點:①同角的餘角相等,可以得到等角,或許可以用全等解決問題:②三角形的面積,利用面積法解決間題。
  • 直角三角形斜邊中線引發的軌跡圓
    2019自貢中考數學第12題(填空壓軸)12.如圖,已知A、B兩點的坐標分別為(8,0),(0,8)點C、F分別是直線x=-5和x軸上的動點,CF=10,點D是線段CF的中點,連接AD交y軸於點E,當△ABE面積取最小值時,tan∠BAD的值是
  • 初中數學知識點:三角形的中線定理
    中線定理又稱阿波羅尼奧斯定理,是歐氏幾何的定理,表述三角形三邊和中線長度關係。     定理內容:三角形一條中線兩側所對邊平方和等於底邊的一半平方與該邊中線平方和的2倍。     中線的定義     任何三角形都有三條中線,而且這三條中線都在三角形的內部,並交於一點     由定義可知,三角形的中線是一條線段。     由於三角形有三條邊,所以一個三角形有三條中線。     且三條中線交於一點。這點稱為三角形的重心。
  • 初中數學初二上冊《全等三角形》用「倍長中線法」構造全等三角形
    用「倍長中線法」構造全等三角形求證:CD=2CE1、為了證明CD=2CE,我考慮了兩個思路,第一個思路是找CD的中點,試圖證明CE等於CD長的一半所以需要先證明另一組全等的三角形:△BEF和△AEC,看看這一組三角形全等後能給我們帶來什麼能夠幫助我們證明△CBF≌△CBD的條件。3、△BEF和△AEC全等能夠得到結論:BF=AC,∠EBF=∠A。結合∠ACB=∠ABC觀察圖形可以發現∠ACB+∠A=∠ABC+∠EBF,從而可以得到證明△CBF≌△CBD的第二個條件∠CBD=∠CBF。
  • 利用輔助線構造全等三角形的方法一:倍長中線法
    在全等三角形這一章中,我們常會遇到一些證明角角、邊邊關係的證明題,而在題目中又找不到現成的看起來全等的三角形,那就需要我們自己添加輔助線,構造全等三角形。那如何添加輔助線、構造出與所要證明的問題有關的全等三角形呢?
  • 中線的交點叫什麼 三角形三條中線的交點叫做什麼
    三角形三條中線的交點叫重心。三角形的中線指的是接三角形頂點和它的對邊中點的線段,每個三角形都有三條中線,它們都在三角形的內部 。在三角形中,三條中線的交點是三角形的重心。  常見的三角形按邊分有普通三角形(三條邊都不相等),等腰三角(腰與底不等的等腰三角形、腰與底相等的等腰三角形即等邊三角形);按角分有直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等,其中銳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統稱斜三角形。
  • 三角形的面積
    教學過程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1、創設情境:師:老師遇到了一個問題,同學們願意幫助老師解決嗎?生:願意師:好,我們學校想在一年級新生中發展50名少先隊員,需要做50條紅領巾,要買多少布料呢?(電腦出示:閃動的紅領巾)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知道什麼呢?
  • 中考數學:有關三角形的中線的應用的幾種類型
    三角形的高、中線和角平分線是三角形中三種非常重要的線段,它們提供了重要的線段或角的關係,為我們深入研究三角形的一些特徵起到了很大的幫助作用,因此我們需要從不同的角度認識這三種線段。今天,我們先來舉例說明有關三角形的中線的幾種應用類型。
  • 實例詳解,全等三角形性質解決面積問題,學會利用割補法
    全等三角形對於八年級的學生來說,從七年級的圖形初步,到現在的全等形,感覺幾何習題突然難了很多,作為整個中學階段的最為重要的幾何知識,同學們必須掌握起來,不管是選擇題、填空題還是後面的幾何證明,計算。都會涉及到三角形的知識,尤其是現在學習的全等三角形以及以後學習的相似三角形。
  • 《三角形的面積》教學設計
    《三角形的面積》教學設計蔡啟輝江西省贛縣城關小學教學內容: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五年級上冊第
  • 中考數學——三角形的高、中線和角平分線
    (3)鈍角三角形的三條高沒有交點,但所在的直線有交點3.三角形的三條高的特性:三角形的三條中線:1.定義:在三角形中,連接一頂點與它對邊中點的線段,叫做這個三角形這邊的中線.圖53.三角形的三條中線相交於一點,交點在三角形的內部,交點叫做三角形的重心4.探究:中線的性質
  • 初中數學,藉助一道和三角形中線有關的題目複習下三角形的「線」
    我們在學習三角形的時候,學到好多「線」,比如:中線、角平分線、垂線、高線等等。它們都是三角形裡面比較重要的東西,也是比較重要的知識點,弄清楚它們很容易,我們先看一道題。如圖所示,在△ABC中,AB=8,AC=6,AD是△ABC的中線,則△ABD與△ADC的周長之差為多少?
  • 三角形的三線及面積
    ________,叫做這個三角形的中線,三角形的三條中線_____________交於一點,這點稱為三角形的__________.(3)從三角形的一個頂點向它的對邊所在直線作垂線,頂點和垂足之間的________叫做三角形的高線(簡稱三角形的高),三角形的三條高________________交於一點,這點稱為三角形的________;銳角三角形的三條高線及垂心都在其________,直角三角形的垂心是________,鈍角三角形的垂心和兩條高線在其________.
  • 《三角形的面積》教學設計(小學)
    《三角形的面積》教學設計(小學) http://www.hteacher.net 2019-05-06 15:16 教師招聘網 [您的教師考試網]
  • 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1.已知三角形底a,高h,則 S=ah/2   2.已知三角形三邊a,b,c,則   (海倫公式)(p=(a+b+c)/2)   S=√[p(p-a)(p-b)(p-c)]   =(1/4)√[(a+b+c)(a+b-c)(a+c-b)
  • 一課研究之《三角形的面積》教學設計(20200525)
    聽一聽:發展兒童空間觀念能力之操作與思考讀一讀:《三角形的面積》教學設計樂一樂:面積發展兒童空間觀念能力之操作與思考——節選自吳正憲、劉延革主編的《發展兒童數學關鍵能力》一書1.經歷動手操作,把三角形轉化成已經會求面積的圖形的過程,進而推導出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