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節提要:
全等三角形太難了?那是因為你還沒有掌握這些常見模型和輔助線
初二暑假預習,全等三角形模型之一線三角,變化多樣很重要
遇到「中點」字眼,現在的你能想到哪些知識點呢?中線能夠想到最直接的結論應該是線段相等,由線段相等可以推導得到兩個三角形的面積相等。
如圖,線段AD為△ABC的中線,由此我們可以得到:BD=CD,S△ABD=S△ADC。那麼,如果已知三角形中兩條線段的長度要求中線AD的取值範圍,你會求嗎?即在△ABC中,AB=10,AC=8,求線段AD的取值範圍。要求線段AD 取值範圍,我們需要添加輔助線,構造全等三角形,如何構造輔助線呢?這就是本節需要重點講的內容——倍長中線法。
在講倍長中線法之前,我們先介紹一個關於中點+平行線得到全等三角形的模型,這個模型比較基礎,在初二學習平行四邊形時能經常遇到。
如圖,AB∥CD,連接AD,過AD的中點O的直線交AB於點B,交CD於點C,求證:△AOB≌△DOC
分析:由AB∥CD,可以得到∠BAO=∠ODC,∠ABO=∠OCD,還有對頂角相等,可以得到兩個三角形三個對應角都相等,再加上中點可以得到OA=OD,由此通過ASA或AAS可以判斷兩個三角形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