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點絕跡的漢字!專家曾建議全國改學拉丁字母,三篇奇文力挽狂瀾

2020-12-14 騰訊網

如果失去漢字,那麼中華千年傳承的文化又該怎麼流傳百世?五千年上下求索、億萬人口口相傳才鑄就成當今漢字文化的繁榮。相比較於拉丁字母,漢字有其獨特的優美、深意,但這也導致其的學習難度極高。在世界教科文組織的認定中,中國漢字學習難度為「極難」。會說會寫中文的外國人,要遠遠少於會說英語的人。但在中國漢字的傳承中,曾差點就徹底絕跡。

在100多年前,中國就開始自覺的進行文字改革。當時因為特殊的社會因素,大部分人只會說卻都不會寫漢字。因此出現一種學說,認為漢字的書寫難度過高,難以實現全面普及。應該放棄書寫漢字的習慣改用拉丁字母,這樣就能夠更快的實現全國普及。拉丁字母一說的出現更多是歷史背景的影響,當時西方文化開始「滲入」,伴隨而來的就是拉丁字母。其簡單、易學的特點被很多學者推崇,確實相比較於文言文而言,在流通性上有很大優勢。

但其底蘊淺薄,對情景的表達能力有限,對事物的描述也很直白,缺乏感情色彩以及情緒表達。因此也有一些學者堅持使用漢字,其中趙元任更是一氣之下寫出三篇「千古奇文」。《石室詩士食獅史》、《季姬擊雞記》、《飢雞集磯記》三篇古文通篇均只有一個發音,但生動形象的描述了整件事。能夠被看懂,但永遠聽不懂。文章剛一發表,就在文學界引起軒然大波。很多人認為這三篇古文是對文言文的譏諷,甚至可以作為廢棄漢字推行拉丁文的「標杆」。

但趙元任老先生想表達的意思卻並非如此,他認為文言文確實存在一定的「難度」,但千年傳承的文化底蘊是拉丁文無法比擬的存在。中國文字博大精深,單純的拼寫很難達到例如《季姬擊雞記》這類文章的高度。當然在此趙老先生也表達出對拼音文字的一些「不滿」,但世界萬物又有什麼是完美的?這三篇奇文對於中國普通話來說,都無法實現口口相傳,所謂的拉丁字母就更加不可能。

也正因為老一輩學者對傳統文字的敬畏和守護才讓漢字保留下來。憑藉三篇奇文力挽狂瀾,保住千年傳承的中國漢字確實值得敬仰。當時還有一些記者歪曲趙老先生的意思,但在隨後的「呵斥」之下也都慢慢消聲滅跡。

相關焦點

  • 專家建議廢除漢字,用字母代替,他用2篇奇文諷刺,全文讀音相同
    在民國時期,專家曾建議廢除漢字,用字母代替,他用兩篇奇文諷刺,全文讀音相同!那這個人是誰呢?很多人都知道漢字是目前世界上公認的最難學的語言,民國時期,國內的發展滯後,居高不下的文盲率,以及漢字的複雜程度,讓當時的很多專家和學者,幾度提出廢除漢字。與外國的字母組合相比,漢字的字形結構複雜,並不利於推廣和教育。如此激進的做法,一度引發了很多讀書人的反對與抗議。
  • 專家要廢除漢字,他寫2篇奇文反駁,全文讀音相同,專家讀完服了
    專家要廢除漢字,他寫2篇奇文反駁,全文讀音相同,專家讀完服了 眾所周知晚清至民國時期,國家貧弱,屢受他國欺負,這讓我國的學子十分憤然,因此非常想改變國家的狀況,所以仔細研究了中西方文化,一些專家得出,國家之所以落後、腐敗,歸根結底在於舊的傳統文化,而舊傳統文化之所以這麼頑固,原因則在於漢字,
  • 專家提議廢除漢字,他寫2篇奇文對其反駁,全文讀音一樣
    漢字的歷史距今已有六千年,在這漫漫歷史長河中從未出現過斷層,雖說有的衍生文字已經消亡,但它卻也曾風靡幾個時代。 不過在近代時期,卻有著一群專家提議廢除漢字,還好有一位文人,他寫2篇奇文對其反駁,全文讀音一樣,這才保留了漢字。
  • 專家要求廢除中國幾千年漢字,他寫2篇奇文反駁,全文讀音相同
    而因為漢字太難,曾有專家要求廢除中國幾千年漢字,他寫2篇奇文反駁,全文讀音相同近代以來,為了挽救國家危亡,並徹底改變中國貧窮落後的面貌,許多能人志士在各個領域,都做出了偉大的嘗試,其中就包括漢字領域。相比於現在通行於中國大陸的簡體字,在民國時期所使用的繁體字,不僅結構複雜,並且傳授書寫相當困難,不利於向廣大下層民眾推廣使用。
  • 魯迅:拼音化文字取代漢字迫在眉睫,一專家寫出千古奇文啪啪打臉
    因此,當時出現一批專家學者對用於記錄文言文的「漢字」也展開激進的抨擊。其中,以語言學家錢玄同(錢家人才輩出,其子錢三強被譽為中國原子彈之父)、文學家魯迅、原北大校長蔡元培以及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等專家學者都或多或少的主張廢除漢字,將漢字用拉丁字母取代,尤其以魯迅為代表的,對要求廢除方塊漢字,以拉丁字母改良中國文字的訴求更為激進,這從魯迅先生留下的的一些文集中就可以看出。
  • 大師主張廢除中國6000年漢字,他寫2篇奇文反對,全文只有一個讀音
    簡單點說,當時的許多大師,包括魯迅、錢玄同、劉半農蔡元培等人都曾支持過廢除漢字改用拉丁字母表形,重點抓語音,放棄漢字複雜(當時依然流行繁體字)的結構。至於背後的原因,便是為了洗去傳統文化的負面影響,以新文化取而代之。
  • 專家建議廢除漢字,他寫下2篇奇文諷刺,全文讀音都相同!
    不過,漢字的發展並非一蹴而就,曾經也出現過一次關於文字的討論,專家建議廢除漢字,不過愛國人士寫下2篇奇文諷刺,全文讀音都相同,從此也打消了有人想要廢除漢字的念頭了。 他們甚至認為漢字也是糟粕,因為漢字的複雜性使得它的學習難度很大,不利於掃盲進行。但是換成字母的話就不一樣了,它和漢字比起來簡單了許多,這也是這些人想要推廣英文字母的首要原因。
  • 語言天賦超強的他,寫下2篇奇文,反駁專家提出的拼音替代漢字!
    同時,一些專家積極研究中西方文化,當時的中國內部受晚清動蕩的影響,兩種文化產生了激烈的碰撞。一些專家認為,國家之所以會腐敗是因為舊傳統文化的頑固,而傳承傳統文化的載體就是漢字,最後專家建議廢除漢字,改用字母。在這一歷史階段,中國社會對於漢字的牴觸不可謂不大。
  • 專家建議廢除漢字,用字母代替,他寫2篇奇文諷刺,全文一個讀音
    對於漢字的起源,人們普遍認為是在黃帝時期,倉頡所創造出來的象形文字開啟了文字的變革,這些漢字幾乎都是根據事物的形態來創造的。此後也就衍生出了諸如篆書,金文,楷書以及隸書等形態。到了近代時期,漢字也經歷了最後一次變革,那就是化繁為簡,從繁體字變成了簡體字,降低了入門的門檻,也使得漢字的傳播更加方便。漢字一直都是中國所特有的文字,這些方塊字也正是中國文化的代表。
  • 專家要廢除漢字,此人寫下2篇「奇文」反駁,全文竟讀音相同
    這場轟轟烈烈的廢文行動很快得到了各路專家學者的認可,急於改革的傅斯年曾公開表示:笨重繁瑣的文字不應該出現在自由開放的時代;魯迅也對此表示贊可,學術界、文學界頗有權威之人對其表示認可,文字一時間成為了口誅筆伐的存在。文字拉丁化和漢字複雜化的激烈角逐,究竟誰能略勝一籌?
  • 面對是否保留漢字的爭論,大才子寫下三篇曠古絕今的同音奇文!
    雖然近些年來沒什麼人提「消滅漢字」,但在網上還是可以看到很多「保衛漢字」的文章。有人寫有人看,這本來也沒啥。不過,經常看到有人抬出趙元任的三篇奇文,說趙元任反對漢字改革、反對漢字拼音化。不過,這篇文章可能沒法讓大家爽,這裡提前說聲抱歉。趙元任的三篇奇文應該是上世紀五十年代末寫的(當時頒布了《漢語拼音方案》,但趙元任並不在大陸),收錄於《語言問題》的第十講「語言跟文字」中。因為這本書收錄的是趙元任五十年代末在臺灣大學的演講,所以推斷這三篇奇文也是在那個時期寫的。
  • 專家建議將漢字拼音化,趙元任:你讀下這篇奇文,96字讀音全一樣
    漢字,也就是中文,這是韓愈的記錄符號。它跟英文、印地文、俄文都不一樣,但它是全球使用時間最長,也是沒有出現過斷層的文字。到現在為止,漢字已經有了六千多年的歷史,從漢字中又衍生出西夏文、契丹文等等,中國周邊的許多國家都曾受到過它的影響。漢字的數量沒有準確的記載,只是大概知道有十萬個,不過人們日常使用的只有幾千個字。
  • 專家聯名要求廢除中國漢字,此人寫下2篇文反駁,全文讀音一樣!
    眾所周知,漢字是目前世界上公認的最難學的語言,作為一種記錄著中華文化的符號載體,漢字的發展從古至今曾經歷過多次轉變。民國時期,中國發展落後,居高不下的文盲率,讓當時的很多專家和學者,將原因歸結到了複雜的漢字上,與外國的字母組合比較起來,漢字結構複雜,並不利於教育和推廣。
  • 專家提議廢除漢字改用字母,他寫2篇奇文諷刺,全文讀音一樣
    漢字是中國文化之根;漢字是國家統一之本;漢字是國人立命之神。——蕭啟宏 香港語文協會名譽會長安子介曾表示漢字是中國的第五大發明。漢字的重要意義不需要反覆贅述,這凝聚了古人智慧的瑰寶如今還在流傳使用著,足以見得世人對它的肯定。
  • 專家提議廢除漢字,用字母代替,他寫2篇奇文反駁,全文一個讀音
    不同的文化體系有著不同的文字,這些文字都發揮著相同的作用——傳承文化,中國的漢字就是中華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關於漢字的起源,歷史上眾說紛紜。漢字對於我國的發展可以說是至關重要,但在近代時期,專家提議廢除漢字,用字母代替,他寫2篇奇文反駁,全文一個讀音。
  • 漢字差點變成英語拼音?趙元任寫出96字奇文反對瞿秋白
    漢字差點變成英語拼音?趙元任寫出96字奇文反對瞿秋白說到趙元任這篇奇文,就需要結合近代中國歷史上的文化大變動事件。進入到民國時期,由於清朝不斷出現戰敗的情況,很多文人墨客都對漢文化出現不自信的想法。不僅擁有深厚的語言文字功底,同樣是一名研究理學非常獨到的專家。文理雙全的趙元任先生,自然在思考問題的方面會比其他人更為全面。清華四大國學導師:陳寅恪、王國維、趙元任、梁啓超趙元任先生並沒有同其他人一樣,直接以爭鋒相對的論道指責胡適和瞿秋白等人的觀點。
  • 專家提議廢除漢字,改用字母,他寫下2篇奇文反駁,全文讀音一樣
    我國主要的文字就是漢字,漢字在很久以前就誕生了。漢字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它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變得成熟,才會成為現在我們這些獨特的漢字。當然,沒有一個文明的發展過程都是順利的,而漢字也是不例外的。曾經有專家提出要廢除漢字,直接改用字母,而有一個奇人就寫下2篇奇文反駁,全文的讀音竟然都是一樣,是怎麼一回事?
  • 專家提議廢除漢字,改用字母,他寫下2篇奇文反駁,全文讀音一樣!
    我國主要的文字就是漢字,漢字在很久以前就誕生了。漢字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它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變得成熟,才會成為現在我們這些獨特的漢字。當然,沒有一個文明的發展過程都是順利的,而漢字也是不例外的。曾經有專家提出要廢除漢字,直接改用字母,而有一個奇人就寫下2篇奇文反駁,全文的讀音竟然都是一樣,是怎麼一回事?
  • 瞿秋白主張廢除漢字,趙元任寫96字奇文反對,全文只有一個讀音
    但其實在民國時期,很多的國人學漢字也像現在這些外國人一樣困難,因為當時的漢文都採用繁體字並且沒有拼音輔助,只有經過私塾或者學校系統性的長時間學習才能完全掌握漢字的使用。也正是因為這個語音,漢字差點被廢除。清末民初的時候人民飽受外國列強的欺壓,很多的進步人士都紛紛尋找國家的出路。
  • 專家建議廢除漢字,用字母替代,他寫兩篇奇文反駁,全文一個讀音
    但是在近代,卻有專家提議廢除漢字,改用字母替代,幾千年的文化,自然會有人反對,有個人寫了兩篇神奇的文章來反駁專家,全文都是一個讀音。民國時期,大量的西方思想湧入國內,對中國的文化造成了極大的衝擊,中西兩種截然不同的文化,也讓社會各界的人士產生了激烈的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