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一聽到「腸鏡」兩個字,肚子裡就已經波濤洶湧了,頭也會搖得像個撥浪鼓一樣,全身都在抗拒,可就是讓無數人害怕的腸鏡,卻有很多好處,關鍵時候還能救人一命。
腸鏡也有一個「高科技」名字叫電子纖維結腸鏡。它其實是由一根細長可彎曲的纖維軟管,和一個直徑約1釐米,帶冷光源的高清攝影頭組成。
腸鏡從我們的「菊花」處開始探入,醫生能非常直觀地觀察到腸道內部情況,將所有病變部位看得清清楚楚,若發現腸道內存在息肉,也可以當場摘除。
因此腸鏡不僅是檢查大腸癌的「金標準」,它本身就是在治療。
一、晨便出現3種異常,最好做腸鏡
或許有些人即使知道它的好處,但始終是過不去自己的「心理關」,有人覺得在私密處插入異物太羞恥,也有人覺得做腸鏡會很痛苦……總之,大多數人對於腸鏡,滿臉寫著拒絕。
但下面幾類人,不管你再怎麼不願意,為了剔除癌症引起的身體異常,也要儘早去醫院進行腸鏡檢查。
腸梗阻
腸梗阻指腸內容物在腸道內無法正常通過,常發生在有腹腔手術、創傷、出血、異物或炎性疾病史人群。
對於腸梗阻急性期的患者是不適宜進行腸鏡檢查,該類患者在口服瀉藥以後會出現梗阻的急性加重。但如果是慢性腸梗阻,並懷疑是由於結腸癌導致,那麼可以進行腸鏡檢查。
便黑或是便血
便黑或便血有可能是痔瘡造成的,因此也容易與直腸癌混淆。持續性、慢性帶黏液便血,血色暗紅,通常與糞便混在一起。此時,要高度警惕是腸癌,及時檢查確診,切莫忽視拖延。
腹瀉和便秘
腹痛、腹瀉是結腸癌常見症狀,也有人會與吃錯東西或體內溼氣過重混淆。人體正常的大便,一般呈現出圓柱形、金黃色的條狀。
如果,發現大便條變細、或呈扁條狀、槽溝狀、細條狀等。此時,要需警惕腸道癌變壓迫糞便所致,及時就醫檢查。
二、5種人群最好也做腸鏡檢查
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張曉東醫師表示,原則上年齡在40~74歲的居民都屬於結直腸癌的篩查人群。即使沒有明顯不適或異常,也建議50歲以上者去做一次腸鏡。
如家裡有患腸癌的親屬,最好40歲甚至35歲就開始篩查。原則上年齡在40~74歲的居民都屬於結直腸癌的篩查人群。即使沒有明顯不適或異常,也建議50歲以上者去做一次腸鏡。
還有上述提及的排便異常者(慢性便秘),或有息肉病史或腸癌病史、慢性闌尾炎或闌尾切除史、慢性膽道疾病史或膽囊切除史等的人群,都屬於高風險因素,應每年應做一次腸鏡檢查。
腸鏡檢查時,身體也要做出充分準備:檢查日前一晚,體檢者晚餐禁食或只吃流質食物。牛奶、椰奶、奶油濃湯等乳製品,及高纖維蔬菜、有色水果,如西瓜、西紅柿等;都會影響腸鏡檢查,應避免食用。
檢查前,會有護士先給你吞服醫生開的瀉藥清洗腸道,服藥期間要來回走動,輕揉腹部,加快排洩速度。無痛檢查者必須有成年家屬陪同。檢查結束後建議24小時內不要開車,以避免不必要的意外。
公眾對腸鏡的認識不足,導致腸鏡遭受「冷落」。希望未來政府可以大力宣傳腸鏡檢查,加大腸鏡檢查的投入,讓更多腸道異常的患者可以早發現,早治療。
互動:做腸鏡時選擇無痛腸鏡還是普通腸鏡?
[1] 《我國有一億人需要做腸鏡!一組數據告訴你「腸鏡」是怎麼救命的》. 生命時報. 2019-03-28
[2] 《腹瀉、便秘交替出現 腸鏡早發現是否癌變?》.上遊新聞.2020-07-28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