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排便出現3種異常,最好做一下腸鏡,大腸癌可能已經找上你

2021-01-09 網易

2020-08-18 06:05:25 來源: NANA談健康

舉報

  很多人一聽到「腸鏡」兩個字,肚子裡就已經波濤洶湧了,頭也會搖得像個撥浪鼓一樣,全身都在抗拒,可就是讓無數人害怕的腸鏡,卻有很多好處,關鍵時候還能救人一命。

  腸鏡也有一個「高科技」名字叫電子纖維結腸鏡。它其實是由一根細長可彎曲的纖維軟管,和一個直徑約1釐米,帶冷光源的高清攝影頭組成。

  腸鏡從我們的「菊花」處開始探入,醫生能非常直觀地觀察到腸道內部情況,將所有病變部位看得清清楚楚,若發現腸道內存在息肉,也可以當場摘除

  因此腸鏡不僅是檢查大腸癌的「金標準」,它本身就是在治療。

  

  一、晨便出現3種異常,最好做腸鏡

  或許有些人即使知道它的好處,但始終是過不去自己的「心理關」,有人覺得在私密處插入異物太羞恥,也有人覺得做腸鏡會很痛苦……總之,大多數人對於腸鏡,滿臉寫著拒絕。

  但下面幾類人,不管你再怎麼不願意,為了剔除癌症引起的身體異常,也要儘早去醫院進行腸鏡檢查。

  腸梗阻

  腸梗阻指腸內容物在腸道內無法正常通過,常發生在有腹腔手術、創傷、出血、異物或炎性疾病史人群

  對於腸梗阻急性期的患者是不適宜進行腸鏡檢查,該類患者在口服瀉藥以後會出現梗阻的急性加重。但如果是慢性腸梗阻,並懷疑是由於結腸癌導致,那麼可以進行腸鏡檢查。

  便黑或是便血

  便黑或便血有可能是痔瘡造成的,因此也容易與直腸癌混淆。持續性、慢性帶黏液便血,血色暗紅,通常與糞便混在一起。此時,要高度警惕是腸癌,及時檢查確診,切莫忽視拖延。

  

  腹瀉和便秘

  腹痛、腹瀉是結腸癌常見症狀,也有人會與吃錯東西或體內溼氣過重混淆。人體正常的大便,一般呈現出圓柱形、金黃色的條狀。

  如果,發現大便條變細、或呈扁條狀、槽溝狀、細條狀等。此時,要需警惕腸道癌變壓迫糞便所致,及時就醫檢查。

  二、5種人群最好也做腸鏡檢查

  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張曉東醫師表示,原則上年齡在40~74歲的居民都屬於結直腸癌的篩查人群。即使沒有明顯不適或異常,也建議50歲以上者去做一次腸鏡。

  如家裡有患腸癌的親屬,最好40歲甚至35歲就開始篩查。原則上年齡在40~74歲的居民都屬於結直腸癌的篩查人群。即使沒有明顯不適或異常,也建議50歲以上者去做一次腸鏡。

  還有上述提及的排便異常者(慢性便秘),或有息肉病史或腸癌病史、慢性闌尾炎或闌尾切除史、慢性膽道疾病史或膽囊切除史等的人群,都屬於高風險因素,應每年應做一次腸鏡檢查。

  腸鏡檢查時,身體也要做出充分準備:檢查日前一晚,體檢者晚餐禁食或只吃流質食物。牛奶、椰奶、奶油濃湯等乳製品,及高纖維蔬菜、有色水果,如西瓜、西紅柿等;都會影響腸鏡檢查,應避免食用。

  

  檢查前,會有護士先給你吞服醫生開的瀉藥清洗腸道,服藥期間要來回走動,輕揉腹部,加快排洩速度。無痛檢查者必須有成年家屬陪同。檢查結束後建議24小時內不要開車,以避免不必要的意外。

  公眾對腸鏡的認識不足,導致腸鏡遭受「冷落」。希望未來政府可以大力宣傳腸鏡檢查,加大腸鏡檢查的投入,讓更多腸道異常的患者可以早發現,早治療。

  互動:做腸鏡時選擇無痛腸鏡還是普通腸鏡?

  [1] 《我國有一億人需要做腸鏡!一組數據告訴你「腸鏡」是怎麼救命的》. 生命時報. 2019-03-28

  [2] 《腹瀉、便秘交替出現 腸鏡早發現是否癌變?》.上遊新聞.2020-07-28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提醒:早上排便出現3種情況,說明「腸道」壞掉了,要做腸鏡檢查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還需要做到時時刻刻關注腸道健康,提醒大家,一旦你在早上排便時出現這幾種情況,說明「腸道」壞掉了,最好去醫院做下腸鏡檢查。早上排便時,發現大便呈塊狀排便是人體進行新陳代謝的表現,通過排出體內代謝產物,從而維持機體正常的生理功能。
  • 腸道病變「悄無聲息」,排便時,出現4種表現,最好去查一下腸鏡
    提醒:排便時,出現4種表現,最好去查一下腸鏡!表現一:出現便血排便時,若發現出現了便血,要看一下是什麼顏色的,並觀察一下是否還有其他東西。但近期發現排便習慣發生了明顯的改變,突然出現便秘、腹瀉,或腹瀉與便秘交替發生,甚至排便次數也會明顯減少或增加,這種情況,或是腸道發生了癌變,儘快去查一下。
  • 做一次腸鏡,能保幾年不得大腸癌,5年還是10年?醫生告訴你答案
    有研究發現,95%的大腸癌是由息肉演變而來的,而大多數人在35歲的時候,腸道就會開始出現息肉增生,40歲左右,腸道息肉的數量開始增加,性質也會發生改變,但是結腸息肉在大多數情況下沒有明顯的臨床症狀,只有結腸鏡檢查才能發現,因此一般建議年過40歲,無論男女,即使沒有症狀,也要做一次腸鏡,以便及早發現息肉,及早採取措施,避免其惡變。
  • 大便出現異常,要當心!可能是腸道息肉正在癌變,抓緊做腸鏡檢查
    大腸癌是發生在腸道的惡性腫瘤,大腸癌還可以分為結腸癌和直腸癌。隨著我們生活習慣的變化,大腸癌的發病率正在逐年升高,已經成為不可忽視的惡性腫瘤之一了。 而我國有將近80%的腸癌患者,在發現時都已經處於中晚期。
  • 有腸息肉的人,身上出現3個異象,最好去做個腸鏡檢查,不要拖!
    有腸息肉的人,身上出現3個異象,最好去做個腸鏡檢查,不要拖! 排便異常 大便習慣發生改變主要是指大便時間及次數發生改變,莫名其妙的便秘或腹瀉,也有一部分出現便秘和腹瀉交替進行
  • 腹痛、排便紊亂,該做腸鏡檢查?4個指標都達成,大腸癌靠近你
    近些年隨著我國居民飲食習慣改變、平均壽命增長等因素影響,大腸癌的病發率也在逐年增長,平均每年新發的大腸癌患者就達到了近30萬以上,而且大腸癌還呈現出了逐漸年輕化的趨勢,臨床上甚至曾出現過十幾歲的大腸癌患者!更讓人擔憂的是,大腸癌早期症狀容易被患者忽視,甚至是患者沒有任何症狀表現。所以,我國大腸癌早期診斷率非常低迷、臨床總體治癒率並不高。
  • 一天三次大便和三天一次大便,哪個是大腸癌?幾天排便一次最健康
    如果大便很稀,則是代表你腹瀉了,或者大便幹硬,像糞球一樣一粒一粒的則是代表便秘。大便不費勁正常情況下,排便順暢不費勁,每次上廁所控制在2分鐘以內,或者少於5分鐘。如果排便時間太長,排便乾燥或者費勁都是不正常的現象。如果是偶爾出現這種情況,不用擔心,但如果長期是這種情況,可能就是便秘的表現,需要去檢查一下。
  • 「排便」出現3個異常,十有八九是腸癌,及時去查一下,切莫拖延
    在延誤治療的直腸癌患者中,約80%以上,是因未做直腸指檢造成的。 所以,生活中,要留心觀察腸道給出的「信號」,發現異常,及時就醫檢查。
  • 提醒:出現3個特徵,最好做個腸鏡
    不過最近短時間內放屁次數增加且伴有以下三個症狀時,需去醫院做腸鏡檢查,排除腸癌的可能性。 出現哪3個特徵時需警惕腸癌? 1、排便裡急後重 排便裡急後重感是直腸癌的典型症狀,癌病灶越是低位,其症狀就越顯著。
  • 排便時出現這3種異常,建議去做個腸鏡,及時排查一下腸癌
    因為腸道是人體重要的消化器官,身體消化正常糞便才不會有特殊的表現,但是,部分人有腸癌在發展,局部惡性腫瘤的形成會讓身體的消化出現改變,大便也會有異樣,因此要多掌握健康常識,了解腸癌出現糞便的變化,有疾病符合的特徵及時排查。1、出現黑色糞便在排便的過程中出現了血便,應該高度警惕。
  • 醫生提醒:排便若有四個異常,越早做腸鏡越好
    你以為我國消化道惡性腫瘤中最為高發的是胃癌?錯! 除此外,逐漸高脂肪低纖維的飲食、不健康的生活習慣、工作以及環境的改變,都在大腸癌病發中起到了推動作用。 而由於大腸癌的早期症狀不夠典型,所以大部分患者在確診時,就已經進入了中晚期階段!
  • 不起眼的大便異常,竟是大腸癌導致的!
    臨床上,腸癌被誤認為是痔瘡的病例很常見。因為「十人九痔」,或者因為本身真的就有痔瘡,很多人大便出血後想當然地認為就是痔瘡引起的。由於早期延誤診斷和治療,被痔瘡耽誤的腸癌在診斷時往往已經是晚期,非常的可惜錯過了最佳手術時機。便血一定要重視!
  • 大便若出現3種跡象,暗示腸癌或已在發展中,及時做腸鏡排查
    隨著電子產品普及,越來越多的人在出現疾病症狀後,都習慣上網查詢,看自己可能是出現了哪些問題。而當看到與「癌」有關的疾病時,更是會發自內心地產生恐懼。而在消化道癌症中,較為常見的一種就是大腸癌,無論是男性或女性,大腸癌病發率都佔據了前五位!而且由於其早期症狀和普通的肛腸疾病相似,所以容易被患者忽視!大腸癌在之前是容易出現在老年人身上的疾病,但近些年大腸癌也逐漸呈現出了年輕化趨勢,青中年患癌的病例在臨床上屢見不鮮。
  • 若出現這6種信號,需提高警惕,早做檢查
    如果能夠早期發現大腸癌,早治療,可以大大地提高病人的生存率,有的腸癌患者在綜合治療後甚至有治癒的可能。因此,早發現顯得特別重要。早期腸癌不痛不癢,沒有明顯症狀,發現就是中晚期?一旦身體出現這6種症狀,要儘早去醫院,越早檢查越好。 1.排便習慣發生改變
  • 三天一次大便和一天三次大便,究竟哪個是大腸癌,需要腸鏡檢查嗎
    如果你的大便黃色,質軟,圓柱形,排便習慣很規律,每天一次大便,那麼恭喜你,你非常健康,遺憾的是,任何一個人,都不可能保證一生的時間裡大便都一直正常。 有的人大便次數特別多,一天三次大便,有的人,大便次數又特別少,比如三天才解一次大便,當出現大便異常的時候,很多人的第一反應,不會是得了大腸癌吧?
  • 壽命短的人,排便會有四個表現,若你四個都沒有,恭喜你身體硬朗
    醫生,我便血已經整整一個月了,你看看是不是痔瘡出血。50歲的老張來醫院看病。通過檢查,醫生告訴老張,你得的並不是痔瘡,而是直腸癌。現實生活裡,很多人被確診為大腸癌,在我國,大腸癌的發病率很高,但是它所受到的重視並不高,很多大腸癌被確診的時候已經是晚期,往往失去手術根治的機會,而等待患者的,往往是步步緊逼的死神。那麼,壽命短的人,排便時究竟有哪些表現呢?
  • 腸癌拉出來大便的圖片 大便有4種異常表現,可能是腸癌的預兆
    最後在家人的勸說下來做了腸鏡,結果讓陳先生和家人如五雷轟頂——不起眼的大便異常,竟是晚期腸癌導致的!所謂腸癌,就是發生在大腸的惡性腫瘤。大腸癌在世界範圍內屬於第三大惡性腫瘤,在我國一些大城市,如滬、廣、深、京已經是第二位,有超越肺癌成為新癌王的趨勢;70%的腸癌發生在直腸,近年來直腸癌比例逐漸減少,右半結腸癌比例逐漸增加。
  • 醫生說有痔瘡還要做腸鏡 可惜他只聽進去了前半...
    表面上,吳先生確實是痔瘡發作而出現便血,但醫生說了句話:「痔瘡可以確定,指診暫時沒有觸及到直腸腫塊,但根據生化免疫等相關檢查結果,我建議你最好再做個腸鏡檢查。」但吳先生一聽,你都明確了痔瘡為什麼還要我做腸鏡?於是他婉拒了,只肯做痔瘡手術。手術非常順利,只是他發現自己依然便血。
  • 大腸癌早期檢測除了做腸鏡還有哪些方法
    大腸癌的發生發展過程較長,從增生性病變到腺瘤、癌變、臨床期癌以致晚期腫瘤是一個10年以上的過程,因此也給了我們預防的機會。早期檢測大腸癌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是結腸鏡檢查,它可完整、清晰地將整個腸道內部觀察清楚,並對可疑病變取組織做病理檢查,那麼除了腸鏡檢查,還有沒有其他檢測方法呢?
  • 身體「染上」腸癌,排便會有3個明顯異樣,這幾類人最好定期檢查
    哪些人是大腸癌的高危人群? 1、肥胖者 越肥胖,患上大腸癌的風險就越高。高脂肪飲食結構、酗酒和缺少體力活動是大腸癌的高危因素。雖然肥胖不是導致大腸癌的直接致病因素,但其不良的習慣如暴飲暴食、缺乏運動、長時間坐著等會引起身體肥胖,增加患上腸癌風險。 2、重口味的人 最好的烹調方式是蒸和煮,通過水和熱力相互作用,能把食物烹熟,也能保留食物中的營養。但現在很多人卻偏愛於煎炸和燻烤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