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鳥老人」太會玩兒!年輕人看得想退休

2020-12-13 北晚新視覺網

「現在的老人越來越會玩兒了,看著他們玩兒的那麼有意思,我都恨不得想提前退休了。」隨著天氣一天天變冷,一群群「候鳥老人」又天南海北地相繼出發,到心儀的地方過冬了。不過,這兩年,一些老人已經不再滿足於「好山、好水、好空氣」的傳統養生過冬模式了,而是更鍾情於別出心裁的個性化方式,這些方式有趣、新鮮、好玩兒,讓年輕人都羨慕不已。

拜訪千年老茶王

「按說『愛吃雞蛋,沒必要認識下蛋的雞』,但我們還就想看看『下蛋的雞』什麼樣,所以,今年冬天,我們沒像往年那樣去三亞,而是來西雙版納的勐海了。」很多人都覺得程先生這個決定有些突兀,但程先生覺得「好玩極了」。

程先生年輕時就愛喝茶,退休後,有了大把時間,開始專門研究茶,還交了不少茶友,經常在一起切磋茶藝、「鬥鬥茶」。

「可能年紀大了,這兩年特別偏愛普洱。很多品茗高手都認為「無味之味」是普洱茶的最極品,但我喜歡苦、甜、苦甜3種。有的甜茶几乎無苦澀味,滿口潤甜,回甘極其綿長持久,喝一口真是滿口生津,而且好的茶葉可以泡20多泡,每一泡的口感都不同。」一說起茶來,程先生享受得不得了。

因為喜歡喝,程先生一直想去普洱的原產地去看看,特別是想去拜訪一下兒傳說中的千年古茶樹。不久前,他的一個茶友參加了一個茶藝館組織的「訪茶之旅」,去了西雙版納的勐海縣,參觀了幾個茶莊,回來興致盎然地給大家講,茶莊有多大,茶山有多美,茶有多好喝……說得大家心裡直痒痒,程先生就提議:「不如今年這個冬天咱們別去三亞了,老哥兒幾個來趟勐海吧。」程先生一說,大家一拍即合,說走就走,上個月,他們3對老人在西雙版納租了房,準備在這個月走遍周邊的幾個古茶山,就當深度旅遊了。

「西雙版納有6座老茶山,有不少是千年老茶樹,其中勐海縣最多,有老班章的單株,老曼峨的單株,高海拔的野茶單株……是全國最早產普洱茶的地方,也是有頂尖好茶的地方,所以有『全國普洱第一縣』之稱,我們這次來,重點就在勐海,但勐海不好租房子,就以西雙版納為大本營了。 」程先生介紹說。

在勐海,有大大小小數十家茶廠,每個茶廠都有自己的茶莊或茶坊。「前幾天,我們一個茶友聯繫了一個茶莊,帶我們免費參觀、體驗了3天。第一次去茶莊,看到茶山,呵,大家高興得像孩子一樣,看什麼都新鮮。另外,雖說不是採茶季,也可以了解殺青、揉捻、曬青、剔撿、入庫保存等普洱茶的各種製作流程,收穫那是相當的大。」短短幾天功夫,程先生就覺得,自己的品飲能力又升了一個段位。

「我們下周準備去六大古茶山之一的布朗山,這裡都是深山寨子,最古老的老曼峨寨子已有1400年歷史,現在仍然保持著古茶園的原有生態環境,聽說任何人都不能在古茶園中施用農藥和化肥,以確保老曼峨茶的品質。我們自己把這次住古寨、看古樹,喝古茶之行稱為『朝聖之旅』。」程先生對接下來的行程充滿了期待。他說,如果沒有意外,他們準備呆到明年3月底。

「我們想把六大古茶山都轉了,等到開春採茶季過了再回北京。」現在,程先生已經有些「樂不思蜀」了。

教年輕人搭土炕

「如果不這樣搭,將來炕頭熱的出汗,炕尾還涼,另外,燒火的時候好,煙囪還倒煙。倒煙的原因很多,煙囪拐進炕處這個坑,就是防止砸風用的,我們以前管這坑叫『狗窩』,沒這東西肯定倒煙,這些都是經驗。」孫先生說得頭頭是道,年輕人聽得津津有味兒。今年已經是他回東北松花湖過冬的第三個年頭了,因為和當地人熟了,這裡的一個民宿做土炕,還請到他當師傅。

孫先生的老家在黑龍江,大學畢業留在北京,一呆就是30多年。退休後,他本來打算回老家住。一來老家沒什麼親人了;二來常年住,已經有些不適應了,就沒回去。

「一到冬天,很多老同事都往南方跑,我還是喜歡北方的冬天,冰凍得嘎嘎硬,老帶勁了。我們小時候,一摸冬,在院子裡潑上水,就滑冰,打冰猴。那時候,沒有冰鞋,都是找塊兒木板,下面安上鐵條,拴棉窩上就滑。一下雪,就更有意思了,把房上的雪掃下來,能堆成『雪山』,找塊墊子,打出溜玩兒……」懷著對童年的美好回憶,每到冬天,孫先生都找出他專用的一套防寒行頭,往東北跑,兒女們都說他找罪去了,他自己卻覺得其樂無窮。

跑來跑去,三年前,他選在吉林松花湖畔的一個小鎮落了腳。「這裡比黑龍江溫度高點兒,另外,萬科過來了,在這邊建了一個度假村,熱鬧些。」正是因為有了萬科度假村,這邊建了很多民宿。

「一個民宿的老闆聽說我是北京過來的,就請我當顧問。我建議他們突出『東北味兒』,天寒地凍的,人家奔這兒來,不就是衝著這個來的嘛。所以,客房無論外觀、布置都按照東北民俗特色打造,典型的東北大炕,花棉被,大炕櫃。吃也是以東北農家鐵鍋菜為主,比如開江魚、農家菜、亂燉等等。」

「搭土炕,年輕人哪兒會呀。但我小時候在東北農村生活了近20年,學會了搭土炕。我們那會兒搭炕都是用土坯,搭炕的程序是先搭炕再搭炕沿,一定抹好,絕對不能透氣冒煙。現在不用那麼費事兒了,但規矩還要按以前的規矩來。」在這裡,孫先生不但找回來童年的快樂,還很有成就感。

「他們上周已經開業了。我準備過幾天招呼幾個北京的老同事過來,體驗體驗東北冬天的感覺,也順便幫老闆宣傳宣傳。」孫先生儼然一副「東北民宿代言人」的架勢了。

探訪崑曲發源地

「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以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這段崑曲《牡丹亭·遊園》裡的唱詞,薛阿姨不知唱了多少遍,真可以說是百唱不厭。現在,崑曲過分雕琢的歌詞、過分悠長的演唱、過分緩慢的節奏讓普通觀眾,特別是年輕觀眾覺得太磨嘰,但薛阿姨就是痴迷崑曲的這份舒緩和精緻。

「你不學,不知道崑曲的美。崑曲唱腔柔潤婉轉、念白儒雅、表演細膩,加上精緻的服飾和布景,可以說各個方面都達到了戲曲的最高境界。要不,它怎麼稱為『百戲之祖,百戲之師』呢。」薛阿姨原來在工作的時候,就有一股「要麼不做,要做,就一定做好」的勁頭,現在她又把這股勁兒用在了學崑曲上。

為了學崑曲,她最近還在蘇州的李公堤旁租了房,深入到崑曲的發源地感受滋養崑曲的這份土壤。「我在網上看視頻的時候,知道了一個蘇州大學的老師,深深被他的修為所折服,就聯繫他,想和他學崑曲。老師很高興有人和他學崑曲,但平時很忙嘛,只有寒暑假有時間,正巧我沒什麼事兒,機會難得,就提前過來了,一方面到崑曲博物館、崑曲茶社轉轉,多了解一些崑曲的背景;另一方面,蘇州是我最喜歡的城市之一,很享受這裡的生活和情調,就算到蘇州過冬吧。」

薛阿姨說她本來也是「候鳥一族」,但過冬的選址不局限在三亞、北海等南方城市。「山水、空氣當然很重要,但我更看中當地的人文素養、文化傳統,是不是和我追求的心靈安息之處相契合。也就是說,我把養老的文化生態環境放在第一位,把優質的自然資源排在第二位。當然,每個老人看中的東西不一樣,選址的過冬之地也不一樣,但這樣才是正常的,才會百花齊放,而不會扎堆兒成為『新一景』。」薛阿姨這樣說。

編輯:TF008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 李海霞

相關焦點

  • 「候鳥老人」他鄉的家
    新華社海口1月18日電題:「候鳥老人」他鄉的家新華社記者王軍鋒、劉暢、郭良川「表演很精彩,感覺大家都快跳『散架』了。」64歲的河北老人霍建軍一邊站在舞臺下速寫,一邊開玩笑地說。近日,在海南省定安縣定城鎮塔嶺新區,一場由300餘位「候鳥老人」自編自導的新春聯歡會吸引了人們的眼球。北方正值隆冬,海南卻溫暖如春。午後3點,聯歡會在丹桂公園鳴鑼開場,朗誦、舞蹈、京劇、器樂合奏、模特秀等節目一一亮相,這些演員中年齡最大的86歲,最小的也有50多歲。
  • 候鳥老人「體制內色彩」折射了什麼
    媒體調查海南等地的「候鳥養老」現象時發現,享受這一養老模式的「候鳥老人」群體具有明顯的「體制內精英」色彩。根據調查,83.1%的候鳥老人退休前在國有企業、事業單位以及黨政軍機關工作;其中,職位為機關事業單位負責人的比例高達40 .8%,專業技術人員的比例達到20 .4%。「有的是教授,有的是局長,就算是企業的,也都是大國企」。
  • 8旬候鳥老人的社區公益課堂:免費教年輕人學日語
    孫沈清和學生們  免費授課的日語奶奶  八旬候鳥老人的社區公益課堂  語言教材、備課本半年來,每個周六的上午,孫沈清都要在銀髮黨員公益課堂上,免費教年輕人學日語。  日語是半個母語  上午10時許,新聞裡社區居委會樓上的活動室裡,孫沈清面對4名學生,在一句頗具儀式感的日語問候之後,開始了1個多小時的日語授課。  「您怎麼學的日語?」記者問。  「說起來可就太複雜了。」
  • 北海過冬當候鳥,公寓酒店哪個好?聽聽候鳥老人怎麼說
    原標題:北海過冬當候鳥,租房、包吃住,賓館、公寓酒店哪個好?聽聽候鳥老人怎麼說眼下,冬天南飛三亞、北海的老人越來越多了,不少沒去過的退休老人也想趕趕時髦,當一會「候鳥」。
  • 一對空巢老人的「候鳥」生活-
    兒女不在身邊的空巢老人,如何度過健康愉快的晚年?家住江北洋河花園景樂園的劉澤英有她的妙招,那就是做一隻「候鳥」,每年隨季節變化,「飛」到大自然裡修養幾次。幾天前,她和老伴剛從武隆仙女山上小住了半個多月回家,就被社區的老人們拉去傳授養生經。「我們才去仙女山的那幾天突然降溫,結果三月飛雪,滿山銀妝素裹。
  • 三亞候鳥老人多達20餘萬 省下採暖費租房4個月
    近日北方氣溫驟降,瀋陽也將迎來寒冷的冬季,而不少瀋陽老人已經像「候鳥」一樣準備出發,「飛」到三亞過冬。9月24日,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即便今年要比去年多花至少一成的費用,瀋陽的「候鳥老人」仍然樂此不疲。而據統計,近年來,僅東北三省的「候鳥老人」就達到13萬人。
  • 所有「候鳥老人」必看
    越來越多的「候鳥老人」回海南度假,休養生息。海灘上,小區裡,超市商場,大街小巷,公共場所,隨處可見「候鳥老人」緩緩而行的身影。這樣一來,來海南買房的人多了,房子的價格也就漲了。「候鳥老人」一般都居住在沿海東部比較發達的城市,既有經濟實力,又有交通設施、周邊配套等都完善的場所。除此之外,「候鳥老人」本身就具備一定的經濟實力,也帶動了當地的經濟發展。
  • 免費授課的日語奶奶 八旬候鳥老人的社區公益課堂
    原標題:免費授課的日語奶奶 八旬候鳥老人的社區公益課堂_雲南網    從兼職老師到大學老師    流利地聽說讀寫就可以算作掌握了一門語言,但掌握了以後就一定會教嗎?那可不見得。
  • 養老和孩子無關、自己有錢才是王道的老人,只是把錢看得太重要嗎
    最後,再來說說老人年老之後為什麼把錢看得越來越重要:1、人老後,沒有經濟來源人老後,不是很多人都可以拿著退休工資頤養天年,有很多老人一輩子都是「面朝黃土背朝天」地過日子,隨著衣食溫飽不再是事的時代轉變,種莊稼賺取收入的唯一來源來被澆滅了
  • 文薈丨褚時健對年輕人的忠告:不要把事情想得太簡單
    老人家寫的非常的直白和樸素,是以老人家口吻寫給年輕人,談自己人生經驗的一篇文章。當即我就覺得非常有啟發,並在第一時間和社群的一些小夥伴做了分享。今日聽聞他老人家過世的信息,把對這篇文章精華的體會整理成文字,以這種方式紀念這位老人。
  • 退休後給子女帶娃的老人,結局大多不會太好?過來人告訴你答案
    執筆:檸兒說起老人帶娃,總有說不完的話題。比如,年輕人覺得,老人帶娃觀念落後,太慣著孩子,還缺乏安全意識。再比如,寶媽一個人帶娃艱難,老人不願意幫忙帶娃,牽扯出一系列家庭矛盾、養老問題。或者是,兩代人帶娃觀念不同,因為帶娃問題矛盾重重,弄得家裡雞飛狗跳,一團糟。
  • 一邊延遲退休,一邊是年輕人想提前退休,你選擇哪個?
    大家都知道,如今來看的話,似乎延遲退休的消息已經越來越頻繁了。這很正常,隨著人類壽命的提升,很多人60歲之後身體依然健康,這樣的話,那似乎也的確是可以繼續工作的。 不過,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一方面是延遲退休的呼聲越來越大,但另外一方面,便是很多年輕人所想的其實是提前退休。
  • 退休之後,你想做什麼
    這段時間裡,除了照看老人,他沒什麼事可做,甚至開始模仿父母看「手撕鬼子」。某天,他突然意識到,這不就是「退休」嗎? 意識到這一點之後,城堡開始更多與父母交流,問他們關於老一輩的故事。他發現,其實父母也不太了解外公外婆,就像他也不太了解父母一樣——「做兒女的,對父母的關愛真的太少了。」他感慨。這段經歷讓他的心態發生了很大變化。
  • 冰城候鳥老人組團入住三亞公寓
    哈爾濱越來越冷了,好多候鳥老人已經打好行囊,準備南飛。可今年與往年不同,不少「候鳥」不用再費心費力地去尋找越冬房租住,而是結伴租住當地的候鳥老人公寓。在這裡可以一日三餐吃現成的、房間有人打掃、出去逛景點還可組團……省心,是候鳥們選擇租住老人公寓的主要原因。
  • 阜新「候鳥老人」開始向南「遷徙」
    冬天去南方,夏天回東北,如今已成不少老年人新潮的生活方式,很多年輕人也贊同爸媽候鳥式遷徙。「我前幾年旅遊的時候去過海南,在那住了10多天,感覺玩得非常好。這幾年年紀越大就越受不了冷了,膝蓋總是脹痛,於是我想去海南過冬天。」
  • 海南候鳥族,每年110萬人湧入,為何幾乎看不到年輕人身影?
    相信對候鳥一詞大家都不陌生吧,每當深秋的時候,它們就會飛往南方比較溫暖的地區過冬,到第二年的春天在飛回原來的地方繁殖。它們就被人們稱之為候鳥。在我國,北方的冬天相對魚冷,而南方的冬天就比較的溫暖,就會有許多的人會選擇來南方過冬,他們這樣的行為現在被我們稱為「候鳥族」。
  • 北方候鳥老人築巢 昆明將試點"候鳥式"養老機構
    留戀春城  外省老人希望度假養老  越來越多的老年人開始像候鳥一樣選擇夏擇涼爽、冬避嚴寒的異地度假生活,成了中國老年人中的「遷徙一族」。「候鳥式」養老正受到越來越多退休族的青睞,正在成為名副其實的朝陽產業。
  • 東方的候鳥世界知多少?誰來關心他們內心真正的需求?
    大概還記得當時超大的山海灣小區候鳥在激情廣場健身場景成了東方高鐵站別樣景致;而公交車上滿眼望去是白髮一片,絕大部分都是候鳥老人;而候鳥居住附近的一家菜場,滿世界買菜、賣菜或是做餐飲的也大多是北方口音,若不是看見高大的椰子樹和暖暖的陽光,你會恍若在東北那嘎噠呢。
  • 逾20萬「候鳥老人」南下三亞越冬 抱團規律生活
    據估算,僅海南三亞每年就有約20多萬北方老人在此越冬。這些像鳥一樣遷徙的老人,被稱為「候鳥老人」。  4月14日,華燈初上。一曲「東北風」伴著椰風海韻,在海南三亞鹿回頭廣場響起,程福利和她的姐妹們陶醉在這氣候怡人的夜晚……  去年12月左右,這支隊伍近500多人,這兩天剩下的人數不足30人。
  • 教授:50歲退休是勞動力的巨大浪費!年輕人:40歲就想要退休了!
    她們太年輕了,她們的身姿、舞步與節奏簡直太驚豔了!你不禁會問:50歲退休的女人算是「老年人」嗎?」50歲退休的女工人,究竟算「中年人」,還是算「老年人」?由於「處在就業弱勢的女性「城鄉居民」需要年滿60歲才能退休,而具有就業優勢的女性「城鎮職工」卻可以50歲退休。」是巨大的勞動力資源的浪費,而且老年人規模越大,年輕人的負擔就越重。